基于全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内容汇聚平台

2016-12-15 02:12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20期
关键词:内容信息系统

王 林

(作者单位:达州市广播电视台)

基于全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内容汇聚平台

王 林

(作者单位:达州市广播电视台)

全媒体时代,信息内容来源、内容类型五花八门。本文讲述如何通过建立内容汇聚平台,帮助电视台让云线索、手机回传、观众报料、上载资源等全媒体资源实现有效汇聚,使之成为电视台的“全媒体新闻中心”。以此来丰富电视台节目内容,提升节目的时效性及节目质量。

全媒体;融合;汇聚;高效;安全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日趋融合。对于电视台来说,节目内容资源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如何在全媒体时代中获取内容资源就变得更加重要。新媒体以其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特点给电视台的内容汇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模式。

社交媒体、资讯网站、门户平台、微信与微博,越来越紧密地融入人们的生活,这些互联网平台随时都在产生新的热点与话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每个人都成为潜在热点的爆料者、传播者,在这些信息内容中包含了视频、音频、图片、文字与稿件等。对于电视台来说,有了海量的信息资源与获取途径,节目内容的制作会更加容易,可是在这些庞大数据资源的背后,也给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带来新的困扰,那便是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在浩瀚如烟的网络信息中寻找合适的内容资源。

正因如此,在全媒体盛行、信息爆炸的时代,电视台需要一个实现广播、电视生产与互联网新闻生产全面融合的管理工具,安全、高效地完成台内、互联网上海量信息的汇聚,完成新闻内容丰富多样化的融合。

1 全媒体汇聚平台功能架构设计

全媒体汇聚平台的目的是能从各种不同的信息来源中获取资源内容,并能对这些内容加以过滤、分类,最终呈现在统一的平台,以供台内使用人员检索、查阅、使用。所以全媒体汇聚平台应包含内容收录系统、内容管理系统、分析统计系统及标准化接口几部分(如图1所示)。以互联网内容、通联回传内容、信号收录上载内容等多样化内容汇聚为核心,提供收录汇聚内容的统一管理,并能对汇聚内容进行分析和追踪。

图1 汇聚平台架构图

由于全媒体内容汇聚平台需要大量来自互联网的资源,平台必然是和互联网进行连接的,而电视台传统业务系统在安全性上是有相当高的要求,所以在台内人员享受到汇聚平台给新闻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安全性的问题也不可忽视。那就要求在台内传统业务系统和全媒体内容汇聚平台之间有一个稳定、高效的安全系统,采用软件或硬件的方式来保证系统之间的安全交互。

1.1 全媒体内容收录系统

1.1.1 互联网汇聚板块

互联网内容汇聚功能提供互联网信息自动/手动录入工具,支持各种来源、各种类型、各种格式的线索录入,包括微信、微博、热线电话与互联网热点汇聚共来源,还支持QQ、短信、Web报料、自创建等来源的内容;文件类型包括视频、图片、音频、信息文字、网页数据与文档等;格式包括WMV、MP3、MPG、AVI、TXT、DOC、HTML、JPG与BMP等。

针对互联网内容,提供热点侦测功能,能够减轻新闻工作人员事事亲为的负担,实现对新浪、搜狐、腾讯、网易与人民网等多类信息源的侦测,并且实现分类别、站点和地域进行热点内容侦测的分析和展示,指引新闻媒体单位选择有价值并真实的新闻进行宣传。而在热点侦测功能中又包括了互联网热点信息采集、互联网热点数据预处理、互联网热点分析预测3个功能板块。

(1)信息采集。互联网信息采集功能模块根据用户的配置定义,对国内主流媒体及地方媒体的各类网络载体,如新浪、搜狐、腾讯、网易、人民网、微博与微信等站点的互联网信息数据进行定向聚焦采集,实现多种编码格式互联网网页信息的自动采集,形成基础互联网信息数据库。采集支持多种类型网页,包括静态网页、AJAX动态网页、其他类型网页(RSS、XML)等。

(2)信息预处理。互联网热点信息预处理,即对采集所得并保存在数据库中的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将这些开放、异构的网页数据转换为统一的数据结构,并将网页数据包含的各种噪音(如CSS、Javascript、style、超链接和各种多媒体数据等)去除,将数据转化为可操作的数据,再抽取出网页信息的正文内容,对正文进行中文分词和语义分析,保存在数据库中,以供下一步的系统调用。

(3)分析预测。分析预测是系统的核心之一,通过对重要的热点新闻信息进行分析和追踪,及时准确掌握当前的互联网热点,为热点研判提供有效的数据依据。系统采用向量模型表示文本,并使用基于网络文本增量聚类的数据挖掘算法,实现对互联网热点话题的检测和追踪。同时,通过话题的报道数、评论数、评论密集度、报道增长速率和报道来源的影响力等因素,自动识别其中的热点话题事件,发现网民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进一步,通过对敏感词的识别,发现其中的敏感信息,及时发出相对应的警报。

1.1.2 通联回传版块

通联回传功能主要满足分布在辖区范围内的分支机构、外派记者、合作单位将数据回传至全媒体内容汇聚平台的需求。用户能够通过手机、PAD、PC等终端通过WiFi/4G/3G等网络进行上传,全媒体内容收录系统能够接收上传的文件,并通过工作人员后台的审核,然后进行后台转码,最后在全媒体汇聚平台上进行呈现。

在通联回传版块中,回传的不仅包含素材文件,还有其他附加的信息。

(1)回传地区。既支持自动获取回传的地区信息的呈现,也支持在回传时的手工录入地区信息的呈现。

(2)回传时间。呈现回传内容录入到全媒体内容收录系统的时间,将由系统自动生成。

(3)来源类型。在回传时可以选择详细分类,例如:按照社会、经济、体育、文化等进行分类,由人工录入。

1.1.3 收录、上载版块

全媒体内容收录系统纳入了台内的收录、上载系统,使之成为了传统媒体素材来源的重要部分。收录、上载版块的内容主要由视音频素材构成,最终统一在全媒体汇聚平台上进行呈现,主要来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卫星/有线电视。一般来说,电视台都会通过台内的收录系统对央视、地方台的新闻或是其他节目进行接收,并保存,以便制作系统进行再次编辑使用。

(2)演播室信号。对于演播室内的节目或者演播室转播的赛事,都能通过总控矩阵的调度,把信号分配给收录系统,以便对信号进行回采收录,并通过制作系统进行后期制作。

(3)3G/4G回传信号流。在新闻现场中,记者能够用摄像机设备或4G手机和4G视频采集编码终端,将新闻现场的画面和声音通过无线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商的公共无线4G/3G网络,实时回传给台内机房的收录服务器,做到实时的直播流信号收录。

(4)手动上传素材。外来购买的新闻、节目制作网中的小片、花絮,以及媒资系统中的成片等素材都能通过手动上传,把内容共享给全媒体汇聚平台的使用者。

1.2 全媒体内容管理系统

在全媒体内容收录系统运行中,会产生十分庞大的数据量,需要对这些海量的数据进行综合管理,并能实现用户、配置、流程等全方位的管理。

1.2.1 内容关联和汇总呈现

全媒体内容管理系统提供内容关联服务,关联内容包括:视频、音频、图片、文档等,关联的方式可根据主题名称、主要内容关键词等自动关联和匹配。系统支持手动解除关联和手动开启关联。

根据重要选题的名称,以时间线的形式,展现内容汇聚平台上各个媒体相关的线索、文稿、视音频的成片报道。

具有用户查询模块,包括关键词、主题词、时间模式等查询界面,提供条件组合查询实现精确查找和呈现。系统对电视台自产的媒体内容、回传内容以及来自互联网汇聚的媒体内容可进行分类汇总,可提供多种分类,包括时政、本地、民生、娱乐、体育与专题等类别,每个分类下都可集中呈现相关文字、图片、视音频素,并显示来源媒体信息,供用户浏览和下载使用。

1.2.2 内容审核

能够根据某个时期宣传政策了解哪些新闻内容能报道,哪些不能报道,哪些汇聚内容有用,哪些无用。在内容呈现界面可进行内容审核。未审核通过的内容进入垃圾箱,有权限的人员可以查看。从而减少了记者做无用功的机会,从一定程度上也防止出现审片人(主编)不熟悉最新报道政策而报道出违背国家宣传的内容。

1.2.3 元数据管理和信息字段的添加

所有全媒体内容汇聚平台的内容,均支持自动添加基本编目信息。基本编目信息可通过系统后台自定义,包括关联的选题、文稿或者是特定的标题或描述字段,可通过基本编目信息设定完成,基本编目信息设定在后台中通过管理员配置好后,再通过系统客户端上传时的必填项进行显示,系统还可根据需求添加选填项,可根据不同业务系统的需要进行动态适配编目填写界面。

所有的内容,均可以由管理员修改、补充描述信息,也可给内容的上传者添加、修改、补充编目信息的权限;所有汇聚到共享平台的内容,支持手动添加描述字段,并可根据添加的字段进行检索。

1.2.4 生存周期管理

全媒体内容管理系统提供内容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提供多种管理模式,可对不同的媒体内容自定义生存周期,不同的栏目及分类可自定义管理周期。汇聚到全媒体汇聚平台的全部素材均按照设置好的声明周期管理策略自动设置生存周期,超出生命周期或达到预先设定警示水位线后,系统按照事先设定的规则启动删除任务,系统可直接删除已经

归档的内容文件,释放空间。

1.2.5 内容发布管理

内容发布不仅仅面向台内的文稿系统、制作系统、播出系统与媒资系统等传统业务版块,还能对关键的选题、文稿进行简单编辑后直接向微信、微博、论坛以及指定网络版块发布。实现内容一次发布,多渠道使用,将全媒体汇聚平台的内容转换为强大的生产力。

1.2.6 用户管理

全媒体内容管理系统提供了统一的用户管理平台,实现不同部门、不同栏目、不同级别、不同权限的人员的权限和资源的管理。用户管理还将支持定义用户组、权限组。

1.3 全媒体分析统计系统

全媒体在线内容管理系统提供丰富的分析统计功能,并根据需求生成相应报表,具有单条内容的访问量统计、下载量统计、下载人统计等信息。

按照检索量、使用量、最新上传等多维度的条件生成排行榜,统计素材活跃度、用户活跃度等信息。系统支持统计信息生成图标,包括柱状图、饼状图、折线图、环形图与雷达图等直观的显示模式。

2 全媒体汇聚平台流程设计

全媒体汇聚平台运用了互联网、新媒体等新技术的概念,把互联网汇聚、通联回传以及台内收录上传的内容统一呈现,以供台内工作人员挑选、发布,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给电视台带来了更为流畅的工作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汇聚平台业务流程图

从节目素材来源看,节目素材来源是电视台所有流程开始的起点,全媒体汇聚平台使在台内原有资源汇聚的流程上,增加微信、微博、网络社区、通联回传等互联网信息以及收录上载传统视音频来源信息接入流程。相比以前内容信息需人工录入的方式,无论是自动同步还是热点侦测以及后台的低码率迁移都大大提高台内新闻工作者的效率。

汇聚而来的信息通过平台前端呈现出来,通过全媒体汇聚平台的内容管理系统对平台上的各信息内容进行自动去重、合并,并对敏感词汇进行判断。之后操作人员对内容进行修改、筛选。这时,已经产生了有价值的素材来源,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指派或认领两种方式进行内容输出。在内容输出的方式上,可以选择直接向微信、微博、论坛及指定网络版块发布,也可以选择发布到制作、媒资等台内系统做进一步的深度加工。

3 全媒体汇聚平台的安全性设计

在全媒体汇聚系统建设中,由于平台面向互联网并与众多业务版块均有数据交互,所以安全设计是系统平台必须重视的部分。整个系统的安全体系从网络安全、平台安全、数据安全与管理安全4个方面考虑。安全系统设计利用软件、硬件、策略、流程等多方面因素的有效融合,将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大幅度提升,降低系统运行所面临的各种风险,整个设计架构如图3所示。

图3 汇聚平台安全设计架构图

3.1 网络安全

从网络架构上确保核心部件的安全可靠,平台与互联网以及台内各个系统网络之间使用防火墙进行隔离交换。支持IDS/IPS接入,并提供第三方安全设备流程管理,使网络安全可管可控。

3.2 平台安全

整个系统平台采用集群设计,各个功能运行模块均支持负载均衡,任务自动接管,系统后台的监控平台时刻监视网络内所有服务器硬件环境、工作站硬件环境、网络流量与软件运行状况,对有安全隐患的服务器提供报警提示,对软件突然停止、卡死等提供安全处理策略,包括自动进行重启,重新开始任务等手段,并向管理员发送任务状况信息。

3.3 数据安全

数据安全应该是平台内最注重且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部分,确保数据安全和完整的方法有多级杀毒软件交叉查杀、白名单认证、文件深度解析等手段。

多级交叉杀毒:采用多家国际知名杀毒厂商的杀毒软件对媒体内容进行交叉杀毒,如卡巴斯基、NOD32等,通过安全策略进行交叉杀毒。

白名单认证:将台内常用的媒体格式进行一个集中授权,将这些格式定义为白名单,在上传媒体内容进入系统时,不是白名单集里面拥有合法格式的媒体格式将不能被上传,从源头保证内容安全。

文件深度解析:类似于“身份信息和人对应认证”,确保文件真实可靠,保证“伪装”及破损的数据文件不会进入系统。

3.4 管理安全

平台系统采用完善的权限管理机制,采用三级权限模型(管理员、群主、群成员),分别赋予不同角色不同权限,系统采用统一的人员身份认证方式,通过统一的认证登录界面进入,用户名和密码是登录认证的唯一方式。

提供审核流程管理,系统所有流程都已采用节点方式设计,每两个流程节点间可加入审核节点,流程由电视台相关业务部门或技术部门自行定制提交系统,流程可根据业务的变化而变更。

4 结语

传统媒体需要向前发展,新兴媒体需要发展所必需的内涵,二者若缺少其一便会使自身徘徊不前。在全媒体时代,只有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共谋创新之路,才能不断促使广播电视媒体持续向前发展。全媒体内容汇聚平台的产生便是电视台传统业务流程向全媒体转型的新兴产物。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平台的功能也会继续拓展,除了全媒体内容汇聚、筛选、发布功能,数据分析的能力也会得到加强。

全媒体内容汇聚平台改变了电视台传统新闻节目制作流程,在汇聚了互联网、通联回传及收录上传等信源的基础上,通过安全性很高的策略和互联网以及台内各业务网络系统对接,丰富了节目制作来源,简化了台内人员的工作流程,为电视台实现全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1]王蔚,李中正.石家庄广播电视台高清新闻网全媒体汇聚及高安全区设计实践[J].中国有线电视,2014(12).

[2]杨飞.全媒体时代的信息汇聚与新闻中心构想[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20).

[3]盛志军.全媒体汇聚在新闻生产中的应用[J].广播电视信息,2014(11).

[4]朱雨涵.基于私有云架构的全媒体信息汇聚平台设计[J].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5(3).

王林(1970-),男,汉族,四川达州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技术。

猜你喜欢
内容信息系统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WJ-700无人机系统
基于PowerPC+FPGA显示系统
连通与提升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
订阅信息
主要内容
展会信息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