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6-12-15 05:49王开银
关键词:体育精神四川省学院

王开银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艺体系 四川遂宁 629000)

四川省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王开银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艺体系 四川遂宁 629000)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从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校园体育制度与行为文化、校园体育精神方面,对四川省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四川 高职院校 体育文化 现状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以校园为空间,以教师、学生参与为主体,以运动为手段,以多种多样的体育锻炼项目为主要内容,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一种群体文化[1]。校园体育文化由体育物质文化(体育场馆设施、器材和服装等)、体育制度与行为文化(体育管理制度、组织形式、体育认知、教学活动、竞赛活动、课余体育活动以及宣传与推广活动等)、体育精神文化(体育观念与目标、体育道德、体育精神以及体育作风)三者组成。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大学生活与大学生精神风貌的积极反映;校园体育文化是也学校办学理念、特色与校风的集中表现。

四川省目前有高职院校47所,占四川省高校总数的43%,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有着独特的一面。因此,从校园体育文化所包含的体育物质文化、体育制度与行为文化、体育精神文化等方面对四川省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便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参与到更加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中来,并为加强和改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泸州职业技术学院、雅安职业技术学院、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等12所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①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设计了问卷调查表,同时请10位专家对问卷效果进行了评价。从专家的评价结果看,调查问卷所列问题能反映所要调查内容,具备有效性。2016年3月一2016年7月,对四川省12所高职院校的校园体育文化管理者、体育教师发放问卷120份,对学生发放问卷1215份。回收体育文化管理者和体育教师问卷115份,回收学生问卷1189份,回收率分别为95.8%和97.8%。

② 专家访谈法

二、结果与分析

1.四川省高职院校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现状

物质文化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它构成整个文化创造的基础,作为校园体育的物质文化形态主要表现为体育经费投入情况、体育设施、场地布局、校园体育雕塑、标志性体育建筑、体育标识等基础设施,它为校园体育提供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并直接反映某一区域校园体育的发展水平,是校园开展校园体育活动的物质文化基础。

访谈中,近30%的学生认为体育兴趣来自体育器械的满足,简单奔跑和机械的重复难以满足他们的体育欲望。调查显示,65%的体育教师、校园体育文化管理者认为高职院校的场地、器材远远不能满足学校的正常体育教学活动。近几年,全省各高职院校招生人数每年都在快速递增,造成各学院将工作重心放在解决学生的安全、住宿、饮食等基木问题上,从而削弱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力度,造成部分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非但没有上台阶、上水平,甚至因为建宿舍、建食堂而减少了活动场地。部分高职院校至今都没有室内球场。遇到下雨天,同学们几乎就找不到可以活动的场所。

2.四川省高职院校校园体育制度与行为文化现状

“制度”,即由规则调节着建立起来的秩序。因此,校园体育制度文化是人类在体育实践中建立的各种体育规范所构成。如体育道德规范、校园体育文明规范、体育社团的规章制度、体育健身管理实施办法、校园健身日、健身周、健身月等的相关制度与政策状况。

表1 校园体育制度文化调查表

在校园体育制度文化调查表中,只有“体育社团规章制度”这项指标达到83.3%,其他项目指标都不高,特别是“定期举行体育文化节”和“校园健身日、周、月制度”这两项指标只有16.7%(见表1)。

校园体育行为文化主要是反映一所学校的整体校园体育执行状况。如体育文化节执行情况、学生个人体育行为、学生体质达标率、体育课出勤率、每周参加锻炼的次数和持续时间、体育活动方式、是否经常关注体育比赛和新闻、体育社团状况、体育组织管理行为状况等。其既是校园体育的组织形式、体育意识的体现,亦是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通过对12所高职院校的调查了解到,学生在“体育课出勤率”方面表现不错,而在“每周参加锻炼的次数和持续时间”以及“学生体质达标率”等方面表现不佳。

3.四川省高职院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现状

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体育精神文化是主旨、是核心、是导向,是造化校园主体精神气质、人格形成乃至综合素质的良好载体;

是学生主体经长期培养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要表现为体育观念及态度、体育口号、有影响的体育人物、体育文化价值体系核心理念等。

调查发现,仅有20%的学校组织师生观看大型国际比赛电视直播,学校有体育宣传栏占40%,仅有22%的学校每年举行体育节,学校广播站广播体育方面的内容占35%,学校建有网络体育教学设施仅占10%,学生对学校体育宣传工作满意度仅占17%。这些数据表明四川高职院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不浓,有待进一步加大宣传的力度。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四川省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念总体是正确的,但仍然停留在表层,对体育价值的深层次内涵理解不深。体育宣传方式单一,宣传力度弱。教师传播给学生的体育知识比较单一,没有结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来传播体育知识。体育设施有一定的改进,但相对高职院校招生人数的大幅度增加,体育设施仍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2.建议

加强体育组织系统建设,学院要为开展体育活动创造条件,提供经费。加强校园体育文化意识建设,高职院校要通过多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宣传活动。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加强体育教学。体育教研室、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除了组织各种运动会,小型多样的有趣的体育比赛外,还可以开展体育专题讲座、体育演讲比赛、体育知识竞赛、图片资料展览,组织观摩体育比赛等活动,丰富学生的余瑕生活,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文化活动。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在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过程中,各个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发展校园体育文化,最终形成自己的传统和特色。

[1] 张林,唐成.高校体育文化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影响[J]辽宁体育科技,2004(05):91-92.

[2]杨文辉.论学校体育文化环境的建设[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 (9 ): 165-167.

[3]李宏,朱晓武.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24 (2 ) : 16-18 .

[4]张杏波.论新时期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 22 (6): 158-159.

王开银(1981—),男,汉族,山东肥城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艺体系,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西华师范大学体育文化研究基地2014年度立项课题(014C018)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四川省学院
真正的体育精神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前三季度四川省五大支柱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
四川省 多举措增强2500万 农民工获得感
海盗学院(12)
真正的体育精神
海盗学院(7)
体育精神的发展和重塑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