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下调整化肥出口政策必要性研究

2016-12-15 06:54李昊锋
化工管理 2016年31期
关键词:氮肥化肥肥料

文/李昊锋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下调整化肥出口政策必要性研究

文/李昊锋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国家最重要的战略。农业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东南亚、南亚大部分国家农业农村人口仍处于较高比例,肥料等农业生产资料仍供应偏紧。中国在肥料装备制造、肥料生产、肥料流通贸易、科学施肥、平衡施肥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科技创新能力。在农业科技贡献率、科学施肥水平方面,与中国相比,“一带一路”沿线多数农业国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实施,本文从中国肥料贸易、直接投资、产能合作、科技合作等几个深度合作方向,对中国肥料行业的发展中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得出了中国当前化肥出口政策调整有着必要性的结论。

1.中国肥料行业发展状况

肥料是粮食的粮食。中国肥料(尤其是化学肥料)行业的发展,为中国粮食安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国内生产供应方面,中国氮肥和磷复肥实现国内自给有余,钾肥自给率也大幅提高。中国化肥生产技术和装备制造方面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不仅满足国内化肥工业的需要,并开始输出技术和建设工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氮肥、磷复肥出口国,传统肥料和新型肥料质量标准也已经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中国在科学施肥技术和植物营养、土壤肥料学科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1.1 中国肥料生产及出口情况

除钾肥外,中国氮肥、磷肥和复合肥已经实现自给有余。钾肥产量逐年增长,自给率也已经超过50%。

2015年全国共生产化肥7627.4万吨(折纯量,本段下同),较2014年增长了7.3%。分品种看,2015年磷肥产量增幅最大,2015年全国共生产磷肥2026.4万吨,比上年增长11.4%;全国共生产氮肥4943.8万吨,比上年增长了6.3%;生产钾肥611.9万吨,比上年增长8.2%。(具体主要肥料品种生产、进出口情况见 表1)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副产氮肥为中国相关行业的环保和减排作出了重要贡献。2015年度,纯碱行业联碱法工艺副产氯化铵1201万吨,相当于纯碱行业减少了400多万吨固体碱渣(以干基计)的排放。燃煤电厂等行业脱硫和除铵副产了近1000万吨硫酸铵,减少了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的排放和废水中氨氮的排放。

中国氮肥、磷肥和复合肥国内需求增速放缓,为保障国内供应而形成的相对过剩产能,不得不通过出口调节开工率。中国钾肥产量逐年增长,2015年度自给率约50%。

以实物量计,2015年度中国共进口各种肥料1117.6万吨,出口3548.2万吨。进口化肥以钾肥为主,氯化钾进口了942.9万吨。出口肥料以氮肥和磷复肥为主,其中出口尿素1374.8万吨、磷酸二铵801.9万吨、硫酸铵528.4万吨、磷酸一铵274.2万吨、肥料级氯化铵97.7万吨、二元和三元复混肥料92.3万吨。

1.2 中国肥料领域科技创新能力较强

几十年来,中国在肥料生产、新型肥料创制、科学施肥等方面,通过科技创新,满足了现代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方面的要求。

在肥料生产领域,化肥和有机肥料的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已经达到全球先进水平。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氮肥、磷肥和复合肥生产国,氮肥生产原料路线涵盖气头、油头和煤头,清洁节能的非无烟煤生产氮肥近年来也在中国迅速发展。低品位磷矿的利用已经有了重大突破,钾肥生产过程中资源综合利用也形成规模。在商品有机肥料生产方面,发酵菌种筛选、无害化处理等也达到了领先水平。

新型肥料创制领域,多个品种已经形成规模生产,满足了农业需求。为了鼓励肥料领域的科技创新,国家将用于优质高效安全生产的新型、环保肥料生产技术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目录》。目前,包膜型缓控释肥料、抑制剂型稳定性肥料、螯合型中微量元素肥料、水溶性肥料、有机无机复合肥料、硫包衣尿素、高塔硝基肥料等,在中国已经形成了批量生产,部分品种已经开始出口。

在科学施肥技术方面,农业部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配方肥、大中微量元素平衡施肥、有机无机配合施用、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水肥一体化等技术。这些技术不仅保证了农业高产和优质,而且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中国农业部门已经提出了化肥零增长行动方案,通过科学施肥技术,进一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和有机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

另外,中国在国际肥料标准和植物营养肥料学科的影响力明显增强。中国企业主导起草的《硫包衣尿素标准》、《肥料级尿素标准》、《缓释肥料标准》ISO国际标准已经发布。中国主导起草的《控释肥料 通用要求》、《水溶性肥料 通用要求》

《脲醛缓释肥料 通用要求》、《肥料标识 内容和要求》ISO国际标准,也在制定过程中。中国在植物营养与土壤肥料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交流中被广泛关注,为其他国家和地区土壤肥料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1.3 肥料助力解决“三农”问题的成功经验

中国人口快速增长,决定了对粮食等农产品的需求量增长。建国后的几十年里,中国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不可能从国际上进口到足量的农产品,必须要增加国内的农产品产量。而化肥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之一,持续几十年的化肥短缺,成为农业产量增长重要的限制因素。大量进口化肥需要支付巨额的外汇,建设化肥生产装置又需要引进技术、装备和投入资本。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通过组织进口和发展国内生产并行的方式,

保证了国内农业用肥的需要。发展现代农业,也不能不重视肥料对于种植业农产品生产的贡献率。

保障农资供应、农业实现增产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农业增产后,温饱问题解决了,农村人口消费、农村和城乡建设才会贡献更多的经济增长动力。农业技术进步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才会有更多的农业人员转移至城镇,助力工业化和城镇化。

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基本情况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已经发布,“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当前国家最重要的战略。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会同沿线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同推进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共建和谐的区域秩序。这些国家和地区,农业是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保障质优价廉的肥料供应是一项重要工作。

2.1 “三农”问题是沿线国家发展的重点

“一带一路”沿线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人口约30亿人。其中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程度低,农村人口多,贫困人口多,农业仍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部分。沿线区域中,人口较多的国家主要分布在南亚和东南亚,而这些人口大国共同的特点是农村人口比例比较高。

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菲律宾、越南是人员排在前6位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6个国家的人口合计超过了20亿人口,占一带一路沿线所有国家(除中国外)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二。这6个国家城镇人口比重都比较低;其中,印度、越南城镇人员比重仅为32%,巴基斯坦为38%,孟加拉国为33%。城镇人口少地农村,决定了农业在这些国家的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中国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要加大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共赢。如果能用解决“三农”问题积累的经验,着手帮助沿线国家解决农业增产增收、农民富裕、农村建设问题,更能促进“民心相通”,增加互相信任。民心相通有进展后,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等方面会更有效果。

2.2 沿线区域是中国肥料出口重地

“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农业国家多,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需求量也大。中亚、西亚与欧洲是国际上化肥生产国,从其他地区进口的化肥不多。而东南亚、南亚受经济条件、装备技术等条件限制,化肥生产相对较少,不能自给,氮肥、磷复肥和钾肥都需要大量进口。其中,印度还是全球最大的尿素进口国和最大的磷铵进口国。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化肥出口国。多年来,中国氮肥和磷复肥行业已经实现了自给有余,钾肥自给率也大幅提升。国内化肥生产用气、用电、铁路运价和增值税优惠政策逐年减少,有的优惠甚至已经完全取消,而转为对农民直接补贴,农用化肥需求不再增长。另外,国内已经将化肥控施和减施列上议事日程,将过剩的氮肥和磷复肥产量出口至东南亚、南亚等地区,已经成了保证装置开工率的重要措施。中国肥料出口至南亚、东南亚,运输距离近,海运费较低,是中国肥料出口的优势区域。

2.3 沿线区域是中国重要的非粮农产品进口来源地

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是中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但是,正是国家有限的农业资料优先力保主粮生产,其他工业用农产品则需要统筹考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供应渠道。中国每年都需要大量进口这些工业原料用农产品,用于纺织工业的棉花,用于能源和发酵工业的木薯,用于橡胶工业的天然橡胶,用于食品工业和脂化原料的棕榈油 等等。

2015年度,中国进口主要热带农产品有937.6万吨木薯干和木薯粉、590.9万吨棕榈油、270.5万吨天然橡胶和107.4万吨香蕉(含芭蕉)。这些热带农产品主要从东南亚和南亚进口,印度是中国最大的进口棉花供应国,木薯干则主要从越南、泰国和印尼等进口,棕榈油主要从印尼、马来西亚进口。

根据中国相关工业需求预测,“十三五”期间这些工业原料用农产品需求量仍会有较大幅度增长。但是,国内农业资源有限条件和力保粮食作物的导向都不会变,仍需要大量从一带一路沿线区域进口这些农产品,并且进口量还会增长。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在目标国家建设海外农业基地,或者与国外种植园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已经加入了“完善支持农业对外合作财税、贸易等政策,落实到境外从事农业生产所需农业投入品出境的扶持政策”内容。海外农业种植基地需要大量的农业投入品,中国相对过剩的氮肥和磷复肥出口到目标国家的种植地,是双赢的合作。

2.4 产能合作、技术合作均有较大潜力和空间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肥料生产国和消费国。氮肥生产方面涵盖煤、油、气三种原料路线,磷肥产品品种包含多

种磷肥和磷酸铵品种,资源型钾肥和加工型钾肥均已形成国内自主知识产权。中国到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投资建设化肥生产工厂,中国在建设工程、生产装备制造和生产管理解决方案方面均有一定的优势。中国在化工工程建设和工艺技术方面,在氮肥、磷复肥和钾肥生产领域均有“走出去”实力和经验。

在土壤、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术领域,中国耕地土壤类型丰富、作物种类繁多,农业技术研究专业化程度高,已经形成了包括高等院校、中央和地方科研机构、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等在内的肥料相关领域科技队伍。

3.“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深度合作机遇

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倡议,平等协商,兼顾各方利益,并谋求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和大融合。这为中国肥料和农业领域相互贸易、投资、产能合作、技术交流等提供了机遇。

中国口粮坚持国内自给,谷物国内也基本做到自给。但是,工业用粮和用于工业原料的农产品需要大量进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拥有独特的土壤和光、热等农业资源,盛产中国大量需要进口的棉花、木薯干(或粉)、棕榈油和天然橡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有利于中国更稳定可靠地进口到这些农产品。

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在农业增产上,土壤、肥料、水利、种子、植保、栽培等方面多方面都取得了技术进步。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乡建设也了可复制的经验。

与沿线国家农业方面的合作推进成功与否,是增强互信、推进其他领域深度合作的基础。同中国发展历程相似,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业增高增收、劳动生产率提高后,农村劳动力才会大量转移至城镇。沿线国家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会促进中国钢铁、建材、装备等行业的贸易往来、产能合作等。

4.肥料行业“一带一路”深度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倡议,平等协商,兼顾各方利益,并谋求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和大融合。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下,肥料行业推进与沿线国家的深度合作,仍有若干问题需要推进。

4.1 肥料出口相关政策措施需要完善

主要进口国“摸不透”中国多变的化肥出口管制政策,更不敢进一步深度合作。自本世纪初,中国氮肥和磷复肥就已经开始将淡季富余产量出口到东南亚和南亚市场。但是,自2004年起中国就开始控制化肥出口,先是取消出口退税,之后加征出口关税、季节性临时关税、滑准关税、禁止加工贸易出口等一系列限制政策陆续出台,并且经常调整。2008年一年内调整了6次化肥出口关税,最高曾对部分化肥品种征收过185%的从价出口关税。东南亚和南亚这些化肥进口国,无法与中国形成稳定的贸易关系,更不敢开展产能合作等深度合作事项。中国的氮肥和磷复肥产能已经严重过剩,去年出口了3548.2万吨化肥,但国内仍然供应充足。气、电、运、税优惠政策已经取消,国内已经明确提出减施目标,中国已经形成的化肥装备产能需要出口市场。

建议国家在取消化肥优惠政策的同时,进一步取消化肥出口的限制政策,用严格的环境和节能标准管理化肥生产。尽快恢复化肥普通商品属性,取消化肥的出口关税,恢复化肥的出口增值税退税政策;对部分深加工类肥料产品允许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对部分原料化肥允许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对于相关行业环保工艺副产氮肥氯化铵、硫酸铵(以及以副产氮肥为主要原料生产的氮磷二元肥),取消出口关税后设定较高的增值税退税率。

4.2 配合海外农业基地建设输出肥料

中国的相关工业需要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大量棉花、木薯干(或粉)、棕榈油、天然橡胶等农产品。为了获得稳定的供应渠道,部分企业已经到海外寻求深度合作,直接投资种植园、农产品初加工基地、农产品储运环节,或者与当地种植、初加工和储运企业合资、合作。中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也鼓励非口粮农产品统筹国内个两个市场供应渠道。海外农业种植基地需要大量的化肥、农药农机等农业投入品。适宜种植这些非粮农产品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缺少化肥,对其国内化肥的补贴一般不涉及外资、合资种植园。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已经加入了“完善支持农业对外合作财税、贸易等政策,落实到境外从事农业生产所需农业投入品出境的扶持政策”内容。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能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对向中国直接投资、深度合作的种植基地输化肥等农业投入品以政策支持,探讨农业投入品带料加工进口非粮农产品的贸易支持模式。

4.3 支持与沿线国家开展肥料相关标准和技术交流

中国在肥料产品标准方面,已经形成国家标准、化工行业标准、农业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在内的较为全面和完善的体系。在氮肥、磷肥、钾肥、复混(合)肥料、有机肥料均有接近或等同国际标准的执行标准。部分产品已经主导起草ISO国际标准。在化肥生产方面,有完善的环境排放、能耗、水耗标准。在测土配方施肥、平衡施肥等施肥技术方面,已经有几十年的积累。但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肥料标准和施肥技术上的交流很少,还没有建立持续稳定的交流机制。

据农业部公开数据,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1%,粮食亩产提高到359公斤,品种对提高单产的贡献率达到43%,有力支撑了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国施肥技术等农业技术,具备走出去的能力。

建议标准管理部门、农业部门、科技部门等响应“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文件中“加强科技合作”的要求,出台鼓励中国肥料相关标准、农业、科技机构或团体与沿线国家建立持续稳定交流机制的政策。探讨成立一带一路范围内的肥料协会等非营利组织的可行性。

4.4 加强组织协调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与肥料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较分散。肥料生产归口工信部,质量标准和生产许可主要归口质监总局和国标委,肥料施用技术指导和新产品登记管理归口农业部,肥料宏观调控、进出口政策调整建议主要归口国家发改委。行业协会分散在氮肥协会、磷复肥协会、无机盐协会钾肥分会、中国化学工程协会、农资流通协会、五矿化工商会化肥分会;与肥料相关的学会有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土壤学会、农学会等;科研机构有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各省农业科学院、各农业高等院校等。

所以,包括工程、生产、流通、肥料施用各领域的中国肥料行业,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包括投资、技术交流、产能合作等更深层次的合作,必须加强组织和协调。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出台指导意见,以目前贸易为主的合作主体为依托,联合施肥技术、工程、农业走出去等相关主体,设立跨行业的协调机制。

5.调整化肥出口限制政策的必要性及意义

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下,为了推进与沿线国家的深度合作、共享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成功经验,恢复化肥的普通商品属性,取消化肥出口的限制政策,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

5.1 优惠取消后化肥不应继续做唯一征出口税的农资类货物

2001年中国加入WTO时承诺,除了GATT1947第20条规定的例外情况外,不得对出口产品征税。中国入世议定书生效后,中国仅列名的极少部分货物征收出口关税,农机、农药、种子、农膜、化肥农资产品均不属于征出口关税的货物。

2003年“三农”问题列为党和国家“重中之重”后,为保证国内供应,农药、农膜相继实施了降低或取消出口退税等限制政策。但是,并没有对农机、农药、种子、农膜征收出口关税。唯有对化肥类产品,因行业享受气、电、运、税的优惠政策最多,引用GATT1947例外条款征收了出口税。

至2015年,化肥行业取消了优惠电价、优惠铁路运价政策,并恢复征收了增值税,不再享受优惠政策(而农药、种子、农膜在国内的批发和零售仍然享受免征增值税优惠)。不应该再限制出口。

另外,中国对部分原料、稀土出口税等限制政策,也被WTO专家组认定为不属于例外条款而取消。化肥若不尽快取消出口暂定关税,也有可能被认定为违反WTO规则。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建议国家对所有化肥产品取消目前的暂定出口关税。

5.2 取消化肥出口限制有利于国内化肥减施和增加税收

中国氮肥、磷肥和复合肥实现自给而有余,并出现了产能过剩。化肥当时征出税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国内供应和降低农民用肥成本。但是,十二五末农业部进出了化肥零增长和减量增效的新目标。2015年初,农业部还在农用化肥使用零增长实施方案中提出,积极争取金融、保险、税收、价格等政策,支持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开展。之后,国家加快了化肥市场化的改革进程,陆续取消用气、用电、铁路优惠运价政策,并于2015年9月1日起恢复征收增值税。同时,继续对有机类肥料实行免征增值税政策。

取消化肥出口限制,可改善国内化肥供需,适当稳定国内售价,有利于实现化肥零增长和减量施用的目的。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表明,施肥行为与化肥的价格高低相关度极高,肥价越低、农产品价格越高,农民施肥量越多;相反,肥价上涨,同样农产品价格下,农民会减少施肥量。近年来,国内化肥市场持续低迷,尿素、磷肥价格等更是跌至了20年前水平。取消出口暂

定关税、恢复化肥出口退税,肯定会增加化肥出口,国内竞争环境会有所改善,售价会合理回升。

另外,出口免征关税后,会影响到出口关税的征收额,但是化肥行业国内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税额和企业利润改善后增加的企业所得税税额会大幅增加。

5.3 深加工型肥料产品应鼓励出口

深加工型产品具有更高的附加值,鼓励深加工型产品出口是外贸“调结构”的措施之一。现行的化肥出口限制政策,不仅没有鼓励深加工型肥料出口,而且对这类产品出口实施较高关税。

复合化、功能化、全营养、水肥一体化是肥料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测土配方复合肥、水溶性肥料、缓控释肥料等新型肥料生产能力发展较快。根据海关归类规则,含有氮磷钾三种大量元素的测土配方复合肥、水溶性肥料、缓控释肥料HS编码为31052000;含有两种大量元素的测土配方复合肥、水溶性肥料、缓控释肥料HS编码为31055900(氮磷二元)、31056000(磷钾二元)、31059000(氮钾二元)。2016年关税实施方案中,二元复合肥出口从价征5%关税,三元复合肥出口从价征30%关税。“30%”税率是肥料类产品从价出口关税最高的一档,限制了中国三元复合肥的出口,限制中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另外,中国2007年起对所有肥料品种禁止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出口,使得进口钾肥与国内过剩的氮肥磷肥二次加工成生产复合肥保税出口业务无法开展。测土配方复合肥具有季节性需求的特点,中国有2亿吨复合肥生产产能,年度的产量仅有0.6亿吨。并且,二次加工配方复合肥不属于高耗能范畴。所以,建议取消所有肥料出口关税的同时,尽快调整加工贸易禁止目录,允许钾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和二元、三元复合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

5.4 促进肥料行业降成本、调结构和增效益

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是今年全国经济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对于中国的肥料行业来说,市场化改革推进加快,2015年以来取消铁路优惠运价、恢复征收增值税以及2016年4月20日起全面取消优惠电价,化肥生产企业成本大幅增加,更需要降低成本。对于应当鼓励出口的加工型肥料(复合肥料、配方肥、缓控释肥、水溶性肥料等)来说,取消出口关税可以适当提高加工装置的开工率,降低企业固定成本的分摊。

放开化肥出口有利于肥料行业调结构和增效益。中国复合肥生产和新型增效肥料的创制方面,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内复合肥生产工艺有团粒法、喷浆法、高塔、油冷、氨酸法等,适合各种原料和专用肥料产品的要求。在硫包衣尿素、缓释肥料、控释肥料、稳定性肥料、水溶性肥料、硝基肥料方面,不仅工艺领先,还主导制定了ISO国际标准。在节能减排方面,中国设定的化肥清洁生产标准也已经达到或超过了发达国家控制水平。放开化肥出口限制政策,可以促进行业充分参与国际竞争,肥料产品结构上匹配全球肥料需求发展趋势,多开发、生产附加值高的新型肥料,实现供给侧的结构调整。

关税在工业调结构、稳增长和增效益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关税调整体现了促进工农业发展、促进工业行业转型升级、鼓励高附加值及自主研发产品出口的原则。之前限制化肥出口,主要是为了国内保供,现在农业要求化肥施用要减量增效;现在支持农业发展已经有了新内涵,放开化肥出口有助于化肥的减量增效施用技术的推广。

5.5 有利于维护“负责任的大国”国际形象

输出中国测土配方施肥成功经验,帮助更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农业,不仅有利于沿线国家的政局稳定,更为塑造鲜明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加分。

外交、外贸等国际交往中,中国一直塑造鲜明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几十年来,在农业部、财政部、商务部等部门的努力下,中国向非洲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农业技术支持和农业物资(含化肥)支持,以帮助他们发展农业,为这些国家解决温饱问题、改善民生、稳定政局贡献了力量。

中国应把这种国际合作经验和国内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推广到东南亚、南亚等“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农业国家,更有利于同包括南海周边邻国在内的重点区域的沟通。数据表明,“一带一路”沿线的印度、越南、巴基斯坦、菲律宾、斯里兰卡等国家对中国出口的肥料依赖度较高(大多都在50%以上)。取消化肥出口限制关政策,畅通中国肥料的出口和加工贸易,有利于开展肥料领域的产能合作。

取消易引起WTO争端的化肥出口限制政策,为施肥等农业技术和“三农”经验输出到“一带一路”线国家扫清政策障碍,有助于塑造鲜明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作者单位: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氮肥化肥肥料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预计今年氮肥消费或将增加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2019年3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2019年3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江淮小氮肥 耕耘六十年——纪念安徽小氮肥诞生六十周年
2018年12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抓住机遇 主动作为 努力推进我国氮肥市场稳步前行
肥料是否正规 教你快速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