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地理复习策略的探究

2016-12-15 02:53谭帅唐凤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6期
关键词:课本中考考试

谭帅+唐凤

【中图分类号】G 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150-02

初中地理的学习由于时间短,内容多,且有结业考试的任务,在初中的课程中有特别之处。由于结业考试试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地理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高中学习所必备的地理主干知识。所以如何做好初中地理的复习,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做好命题标准的学习,把握考试方向

认真学习命题标准,深刻领会考试的指导思想、考试方式、考试范围、考试内容和试卷结构,特别是考试内容、题型、权重以及难度和比例。通过学习,明确复习的方向,把握重点,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落实到位,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有效的提高初中地理总复习的教学质量。

二、做好系统复习、夯实基础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首先地理复习要按章节进行,系统复习、夯实基础。这样系统性更强,便于理解、记忆,基础打得牢固、扎实。复习课上教师应帮助学生对以往所学的一些分散在各章节中的、零碎的知识进行归纳、概括、比较、归类、串联,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使学生在较深层次上同化这些知识。

(一)对知识进行归纳概括

如地球仪上的经纬网的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简称及行政中心,如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名称和简称,有两个简称的省区,几个地图轮廓特殊省区;中国铁路干线中“三横五纵”及交汇枢纽城市的名称等可引导学生归纳记忆。

(二)对知识进行比较

就是指对不同对象进行对比,确定其异同,从而抓住事物的本质。如复习世界地理认识区域中的几个代表国家时,可在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两大部分分别进行对比(包括地势地形、工农业的发展、代表城市职能和分布等的区别);还比如在复习世界气候类型时,对几种重要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异同进行比较等,对三种季风气候的特征在文字上让学生区别认识。

(三)对知识进行归类

将教材中一些相关的带有共性的知识划归成块、分门别类,便于记忆和掌握。如复习中国的气候类型和世界的气候类型及分布概况时,把属于同一温度带的气候归在一起复习等。

(四)对知识进行串联

就是根据地理事物之间的纽带关系,将一些有联系的知识连成一体。如复习中国的长江、黄河时,自然会联系到上、中、下游的分界城市,水量的季节变化,有无结冰期,著名的水电站,沿途的重要支流,干流流经的地形区、省区的名称、简称串联起来等。

三、做好阶段复习

中考地理的复习,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考虑到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平时花在地理学习上的时间较少,有不少知识已经遗忘了,因此,前阶段主要以章节复习为主。

(一)第一阶段: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这一阶段主要是立足课本,夯实基础。从去年中考试卷看,命题覆盖考查是所有章节,且试题凸现灵活性,与时政结合,与社会生活结合。但不管中考地理试题如何的灵活,呈现的方式如何新颖,有个根本是无法改变的,那就是地理还是地理,不可能脱离地理教学大纲的要求,也不会脱离课本基本知识点的考查。因此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严格扣紧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本和复习资料,特别是复习资料,它们概括性强,重点突出。课本中的“活动”、插图图表,重要的阅读材料(如:之“最”)也不能疏忽。做到正确把握地理概念,正确掌握读图、填图、绘图等基本技能。只有掌握熟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够灵活应对各种试题,做到以不变应万变。这个阶段概括起来就是:“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抱着地图打滚。”

(二)第二阶段:梳理体系,讲练结合。

课本的基本知识点的熟悉掌握是必须必要的,但是仅仅有这个环节,还是不够的。因为,考试不是简单的对课本知识的重复再现。其中,解题的方法解题的思路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中考中能否考出比较理想成绩的一个关键所在。针对地理考试题的特点(“无图不成题”是地理中考试卷的重要特点)。这阶段可安排了以下两个环节:

1、梳理体系环节。打破几册课本之间、章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的界限,以地图为中心,整合相关地理知识,形成知识系统的体系化。如地球与地图部分,包括经纬网图、太阳光照图、地球的侧视图、俯视图、公转平面图、等高线地形图等;中国地理中的长江黄河水系图,台湾、东北地区、四川等区域地图;世界地理中关于美国、巴西、俄罗斯几国等地图,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等区域图,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及主要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引导学生重视书本上的插图,教师指导学生读图作答,把有关地图列在一起分析对比,并精选一些典型的习题练习和讲解。让学生做到读文对图、看图释文、文图活用,使图文结合,提高学生对图像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也便于学生掌握专题知识,并在中考中答题过滤使用知识点。

2、讲练结合环节。主要分各种题型的讲练(读图、填图、绘图训练,开放性题目训练),各种专题的讲练(精选部分中考试题,组成几套专题练习)。通过讲练,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有规律性的知识,教给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解决某一类问题的切入点、方法,规范表达的方法,分析地图的方法及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同时布置量小而精的作业(对练习要精选,注意练习的基础性、代表性、典型性,以基础题为主,适当综合、适当提高。坚决舍弃“繁、难、偏"的题目)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并从中发现不足和漏洞,及时调整教学,补缺补漏。通过这个环节的复习,学生们基本做到课本知识点熟悉,应考方法掌握。

(三)第三阶段:强化训练,冲刺中考。

这一阶段的复习目的是:通过模拟题实战的强化训练 [精选几套中考模拟试题进行近似实战的强化训练(做到限时、限量、优质),注意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熟练掌握解题方法、解题技巧,最终以百倍的信心冲刺中考

四、做好复习课堂的有效性

基础复习必须全面,但又不能平均主意,必须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由于初二下期地理复习时间紧迫,因此要提高复习课45分钟的效率。课前需要作好充分准备,包括分析考试标准、教学参考资料、课堂上练习等,使课堂上教学的信息量增大。另外要求老师语言表达要简练准确,理论联系实际,讲练结合,便能使直观性、趣味性和知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集中。这样学生就在亲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回顾掌握了知识。在中考复习中讲解(指导)与练习的时间一定要控制好,尤其在后阶段专题复习时。要正确处理好练习题的数量和质量,课上教师不应讲解得过多,要做到精讲精练,应当选择适当数量的不同类型和不同难度的练习题用以检查复习效果,提高解题能力。

加强训练是一种高强度的知识运用训练,通过训练能大大地提高学生输出知识的能力,提高成绩,让教师及时了解复习的效果。后阶段我对学生的强化训练主要有三种方式:

1、在后阶段的练习中进行强化训练,即把平时的训练当考试。在课堂上复习了某一专题后用10分钟进行针对性的巩固练习,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中途不能讨论不能查阅书本,下课后及时检查反馈回来的结果,对掌握较差的学生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过关。

2、在训练学生解答选择题的类型时,教师通常可以在上课后几分钟时间内训练4~5个综合性的选择题。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草图,口述问题,学生必须听清题目,记住有关问题和供选答案,口述一题马上写出答案。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目的是强化学生的记忆力和反应速度。

3、在平时班内的测试中,适当加大题目量、难度和能力要求,缩短考试时间,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应试心理承受力。

考试是检查复习效果的最好方法,通过考试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知道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存在着哪些缺陷,及时进行弥补。因此每次考试,教师应尽快进行批改,并及时做试卷讲评。做试卷讲评,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标准答案或参考答案,更重要的是讲出答题的思路,明确题目包含着哪些知识点,还要分析学生普片存在错误的原因,使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仔细审题,看题目的题干表达了什么样的信息,找出已知的条件和隐含的条件,排除迷惑条件,问的又是什么问题,涉及哪些方面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还要强调注意用规范的语言准确的表达。

五、做好对社会热点、新闻焦点的关注

进入课程改革以后,考试出现了这样的倾向,就是出题更注意联系社会热点事件、科技发展、生产生活实际。这类问题的显著特点是“题在书外,理在书内”,解答的基础仍是熟练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力。如西部大开发、西北的干旱、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沙尘暴、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等;让学生学会从地理的角度去分析实际生活、生产中遇到的热点问题,让学生及时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使学习活动融于社会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猜你喜欢
课本中考考试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放松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