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阅读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学会“三个结合”

2016-12-15 03:32王耀武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6期
关键词:三个结合品味内涵

王耀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202-02

语文学习实质上是一个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的内心交流,与学习材料的全身心的交融和沟通的过程。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诵读文本材料、品味文本语言、感悟文本思想内涵显得十分重要,它是提高语文教学成绩的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阅读文本材料要将诵读与咬文嚼字结合起来

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加咀嚼文字的阅读是无法理解的,学习中应加强学生对文本的字句、书下的注释、重点词句、精彩片段的指导学习。诸如关键字字词、生僻字词,弄懂了这些字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也就水到渠成了,对以上所罗列的问题视而不见,或对文本具体内容囫囵吞枣,一知半解都是不可取的。在新课改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要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提供让学生进行富有个性化、人文化的阅读氛围和空间,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学习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具体的教学和学习中,大凡将书下注释、文本内容、作者简介等熟悉的学生,往往驾驭文本内容的能力强,对问题的理解比较透彻和全面,常有很多不同的理解和观点,课上起来轻松效果好。而对以上问题不加理睬或忽略的学生就显得手足无措或力不从心,为此教师要适时地指出咬文嚼字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学生会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而重视咬文嚼字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以便提高阅读教学的实际效果。

我在上《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一课时,有“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一句赏析时,问学生该句是什么修辞,预习到位的学生脱口而出“用典”,不到位的学生一无所知。恰好该句就在书下注释中说的明明白白,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可见语文阅读教学中咬文嚼字的重要性足见一斑,尤其是在当下的高效课堂的课改中更显得必要。

由此可以看出,阅读教学与咬文嚼字结合的重要性,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加以引导,将两者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培养技巧,形成能力服务。反之语文其他目标的达成将会落空。

二、品味语言是阅读的一项基本功,它是语文课“语”和“文”的来源

品味语言首先得品词析句,尤其是一些成语需要启动分析思维、聚合思维,并在联系上下文的过程中进行理解,需要指出地是这绝非斧砍刀削般的肢解,更非喧宾夺主式的灌输,而是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学生对文本全面理解的基础上独特理解。

在上《公输》一课时:有“宋何罪之有?”一句,这句就要品词析句,但往往在初级中学语文实践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老师会忽略它的结构问题或不品词析句,只简单地教学生会翻译即可,因为中考语文不考古汉语特殊句子的结构。按中考要求只要翻译成“宋国有什么罪过呢?”就算全对得全分。但我们品词析句后的效果大不一样,只要讲清这是一个疑问句的宾语前置句,以 “之”做标志,按现代汉语语序调整为“宋有何罪”,因 “之”无实意可以去掉不译,因此该句可以顺理成章地翻译为“宋国有什么罪过呢?”,学生不但明白了该句的前因后果学会翻译,更重要的是以后遇到类似的句子可以举一反三,举重若轻,可谓一石三鸟。

品词析句后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楚国发动战争的非正义性,这就加深对句子和文本的理解,在本单元测试中该句为测试题目,通过试卷的答题效果看学生做的到位。可见语文教学时的品词析句与品味语言有机结合,不但有可以加深对句子的理解之功,而且还有对文本的全面把握之妙。

游离于品词析句之外的品味语言,犹如丧失灵魂的躯壳。只有将两者完美结合,让学生在反复在朗读中品味,在品味后借助朗读进行表达。有品有读,语言文字才能咀嚼内化,才能品尝语言文字的醇美味道。

三、把握文本思想内涵要将朗读和感悟结合起来

大凡一篇文章都要传递一定的思想或情感,语文教学强调的语感,就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要懂得或了解文字背后的思想内涵和言外之意,必须通过朗读文本内容,然后咀嚼感悟才能知道。现实教学中不少老师由于受课时的限制,让学生对文本朗读往往做得不到位,几乎是浅尝辄止,让学生对所教文本让学生笼统地读几遍,知道文本基本的大意就行,孰不知这样做是当了抹杀学生语感的 “刽子手”。这种不加朗读咀嚼的感悟,实质上是一种浮光掠影式的程式化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并没有留下理解内化的丝毫余地,留给学生的记忆犹如滴水入尘了无踪迹。最后文本的内涵在学生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只能靠老师的灌输,这种方式实质上是重走了“填鸭式”教学的老路,于事无补。何谈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呢?

正确的做法是:必须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朗诵文本,咀嚼感悟文本,在此基础上再深挖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思想内涵。在我上《白眼礼赞》一文时让学生诵读感悟语言:“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通过对文本的朗读感悟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生发出:“白杨树充满活力,端直向上……作者明在写树暗中写人,明在赞美树暗在赞美人”,这样作者赋予白杨人格化的美好品格自然彰显,作者对白杨的赞美之情就不难把握,深挖文本思想内涵也就水到渠成。

综上所述,语文阅读教学关涉整个语文成绩的提高,特别是学生整体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提高。要想语文成为众多学科中的一支奇葩,那就注重阅读文本材料要将诵读与咬文嚼字结合起来,阅读文本材料时要将品词析句与品味语言结合起来,把握文本思想内涵要将朗读和感悟结合起来,让它在课改中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猜你喜欢
三个结合品味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品味桂峰
巧用“三个结合”,提升学生美术素养
基层建设要搞好“三个结合”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品味四季
反腐败路径选择视角下的“三个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