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奋斗攻难关

2016-12-15 11:07蒋建农
党史文苑 2016年22期
关键词:井冈山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

蒋建农

2016年2月1日至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时指出: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著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这里,我着重围绕“艰苦奋斗攻难关”,谈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初步体会。

一、艰苦奋斗精神的历史传承

第一,艰苦奋斗的字面含义。“艰”是形容词,指艰巨性,诸如艰辛、艰险、艰难等;“苦”是状词,指困难多,条件差,环境劣;“奋”指振作,鼓足干劲;“斗”指为实现一定目标而进行的努力。“艰苦奋斗”合起来一般是指不畏艰难困苦,开展坚持不懈的斗争。它实际上包含着物质和精神两层意思:从物质层面看,艰苦奋斗是指人们在努力达到某一目标时所凭借的条件是困难的,其引申意义是要立足于不利条件争取最好的结果;从精神层面看,艰苦奋斗要求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要最大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不畏艰难、锐意进取,表现出坚忍不拔、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第二,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生存不息的精神支柱和光荣传统。无论是洪荒时期炎黄始祖开天辟地奠定民族的根脉,还是上古时代先人们开创5000年中华文明的基业,乃至近代社会抵御外族侵略时不屈不挠的斗争,艰苦奋斗的传承一直在不断地发扬光大。

第三,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虽然宋代的张载已经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语义,但“艰苦奋斗”一词却是由共产党人提出的。在经历了长征的磨难与洗礼之后,毛泽东在1936年12月发表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以自己艰苦奋斗的经历,以几十万英勇党员和几万英勇干部的流血牺牲,在全民族几万万人中间起了伟大的教育作用。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的伟大的历史成就,使得今天处在民族敌人侵入的紧急关头的中国有了救亡图存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有了一个为大多数人民所信任的、被人民在长时间内考验过因此选中了的政治领导者。现在共产党说的话,比其他任何政党说的话,都易于为人民所接受。没有中国共产党在过去十五年间的艰苦奋斗,挽救新的亡国危险是不可能的。”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明确提出:“根本的是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明确提出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作为党的政治本色的艰苦奋斗具有特殊的地位,可以这样说,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中国共产党伟大光辉的历程。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在异常艰苦的情况下,依靠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正是艰苦奋斗精神在不同时期的具体体现。

艰苦奋斗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既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也是客观环境和历史任务决定的。

二、艰苦奋斗的内在要素

艰苦奋斗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不仅仅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和价值层面的指引,还是一种工作作风,是一种向上的生活态度。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全人类的和平发展不断努力,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和生活态度是必不可少的。决定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能否将艰苦奋斗贯彻始终的因素有很多。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井冈山精神的精辟阐述,我觉得最重要的有三点:

第一,坚定的理想信念是艰苦奋斗的内在动力和思想基础。1940年1月,毛泽东在为吴玉章60寿辰祝寿时指出:“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而要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就是必须与坚定的理想信念联系在一起,以崇高的理想信念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内在动力和基础。

1986年,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指出:“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他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为了理想,方志敏被捕后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他写道:“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牺牲时也只有36岁。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前,中共中央委员与候补委员共170多人,其中42人牺牲遇难,占总人数的25%;政治局委员与候补委员总数55人,其中15人牺牲遇难,占总人数的27%。为了革命,毛泽东一家就有6位亲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的确,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一个人所以能够艰苦奋斗,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有崇高的理想信念作支撑。

第二,实事求是是决定艰苦奋斗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1939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说:“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里所说的政治方向,就是指一个政党所要达到的最终理想和奋斗目标。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马列主义的精髓,也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艰苦奋斗就体现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样一种务实精神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反过来讲,实事求是保证了艰苦奋斗的正确方向。

理想信念问题,不仅是一个思想认识、理论修养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坚定理想信念,就要为实现这种理想信念而不懈奋斗。毛泽东说过,为了树立正确的信仰,有必要进行知识的理论探讨,但在确立了信仰之后,如果不付诸实际行动,就不算真正的信仰。“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明。”要做到知与行的统一,将理想信念扎根于现实的土壤,扎根于脚踏实地的具体实践。艰苦奋斗的实质是不怕困难,勇于牺牲,苦干实干,奋发图强。战争年代,党长期在农村,物质上极度匮乏,还要同敌人打仗。要想在这样的条件下生存下去,发展起来,没有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精神是根本不行的。方志敏在监狱中写下的《死!——共产主义的殉道者的记述》中有这样一段话:“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稀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稀罕舒适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窠似的住所”;“一切难于忍受的生活,我都能忍受下去”!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吃苦精神。正因为有这种精神,我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在党的历史上,有的人背叛革命,就是因为忍受不了艰苦的环境,吃不了苦。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就批评过革命队伍中有些人总想打进大城市,过城里生活,不愿在农村奋斗的想法。能够吃苦才能坚持,才会奋斗。

第三,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我们党能够艰苦奋斗、愈挫愈勇的力量源泉。党同人民群众在艰苦卓绝的斗争、风雨同舟的经历、生死与共的考验中建立起来的血肉联系,是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艰苦奋斗求胜利的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

艰苦奋斗是赢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胜利,改变落后面貌、改善人民生活的可靠保证;反过来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使最广大人民群众共享革命和建设、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是我们艰苦奋斗的目的,也为我们能够坚持艰苦奋斗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艰苦奋斗和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关系,艰苦奋斗和改善群众生活是一致的。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奋斗和努力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解放,为了人民群众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党在各个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都是围绕这个根本目标展开的。我们党提倡艰苦奋斗,但艰苦奋斗绝不是最终目的。中央苏区时期,物质条件是非常差的,我们党一方面号召艰苦奋斗,另一方面又十分注意改善群众生活。毛泽东指出: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吗?那末,就得和群众在一起,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革命战争年代,人民群众之所以积极参军、支前,甚至牺牲生命,投身革命事业,就是因为我们党把实现革命目标与关心群众生活结合在一起。党的历史,既是一部艰苦奋斗的革命史、创业史,又是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历史。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是动员群众艰苦奋斗的重要条件。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要让群众认识到,我们党号召艰苦奋斗,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让群众过上幸福生活,从而把艰苦奋斗变为自己的自觉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三、艰苦奋斗攻难关的现实必要性

首先,居安思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艰苦奋斗则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60多年前,毛泽东把夺取全国胜利视为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把进入北京城建立新中国比喻为“进京赶考”;60多年后,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又告诫全党:“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今天,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他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即使是在本世纪中叶,我们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伟业,也要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的“无产者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继续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也就是说,在共产主义宏伟目标实现之前,艰苦奋斗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

其次,党所面临的历史任务须要艰苦奋斗。党的十八大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目前,改革进入攻坚期,扶贫进入攻坚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期。在极端复杂和多极竞争的国际环境下,在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发展与稳定任务并重的大国,要实现强国富民的目标,任务极其艰巨。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要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我们必须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的教诲,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继续艰苦奋斗,积极投身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之中,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再次,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继续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虽然我们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一些老、少、边、穷地区基础条件差,按照新的标准,全国还有9000万左右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我国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资源人均拥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人均耕地不到1.4亩,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24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25%,我国是全球贫水国之一;矿产资源虽品种多、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为此,我们不能再如过去单纯地宣传我国“地大物博”,而要使人民清醒认识到我国资源人均拥有量少,经济发展能耗高。艰苦奋斗,节能降耗,不仅要提高利用资源的技术手段,还要注重节约资源,使有限的资源更多、更好地为经济社会服务,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又好又快地科学发展。

最后,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是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实践证明,只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党风建设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群众的领路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只有干部带头执行,才能变成全社会统一的行动。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在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方面居于关键地位。干部艰苦奋斗,群众自然就相信我们,和我们一道前进,就会在全社会形成艰苦奋斗的好作风。其中,特权思想严重背离党的性质和宗旨,对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危害极大。干部搞特殊化,不与群众同甘共苦,艰苦奋斗就是一句空话。艰苦奋斗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种政治品格,一种精神追求;广大人民群众之所以能够克服重重困难,牺牲个人利益,为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艰苦奉献,是与党的领袖和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艰苦奋斗分不开的。只有领导干部带头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才能成为党的一种本质特征。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对井冈山精神的最新阐释,赋予井冈山精神以新的时代的内容。井冈山精神之所以崇高伟大,成为激励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主要因为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井冈山革命道路伟大实践的结晶。井冈山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端和里程碑,是革命前辈坚持坚定执著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的辉煌结果。其实质就是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当前,在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力前行的时刻,重温井冈山精神,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表明了当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决心和信心。 责任编辑/张荣辉

猜你喜欢
井冈山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井冈山诗五首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井冈山抒怀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七绝 井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