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足球 应该成为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2016-12-16 07:06郝俊
校园足球 2016年10期
关键词:北京市足球校园

◇ 本刊记者 郝俊

校园足球 应该成为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 本刊记者 郝俊

人物简介:马凌,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体育教研室主任。教育部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东北师范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客座教师、研究生导师,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兼职督学,教育部国家级培训专家。曾经担任中小学体育教师十二年,从小学至高中。长期致力于学校体育课程、体育教学、体育教研和体育科研工作;承担国家级重点课题、教育部、北京市重点课题研究并担任子课题负责人。主编教育部审核通过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参与教育部和北京市有关学校体育相关法规、政策、标准、文件的研制工作。

《校园足球》:自2015年起校园足球工作正式由教育部主导开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校园足球的进一步普及和发展。那么,对于校园足球的定位,您是怎么理解的?

马凌:校园足球是一种教育,学校范畴的内容都属于教育的内容,校园足球是教育,体育课程也是教育,这点是毋庸置疑的。首先,校园足球具有健身价值,就足球运动来讲,其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相对较高的要求,这点从一场足球比赛中学生运动员跑动的距离为7000~11000米就可以看出。其次,校园足球具有文化价值,因为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完善学生的人格,这点在足球比赛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因此,对于校园足球课程来讲,一定要具备“教、学、练、思赛”这五个环节。在教授一项技术之后,也一定要有比赛,在此基础上还要建立并完善校园足球的竞赛机制。此外,校园足球的教育性还体现在其全员参与性,强调让更多的人参与。全员参与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体现“两全”,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员实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发展。

《校园足球》:校园足球与其他项目、校园足球与学校体育整体是什么关系?在开展校园足球的过程中,北京市是如何处理这种关系的?

马凌:校园足球是中国足球改革整体方案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讲,校园足球已经超出了教育管理或者说学校体育课程的范畴,其是一种政府行为,是一种国家行为,而教育同样是政府行为和国家行为。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学校教育的范畴内,就应该抓住这个契机,以校园足球为切入点或突破口,积极探索其他类教材改革的路径。这是因为,足球相比较其他项目而言,对场地器材的要求、对师资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校园足球改革能够探索出一条有效之路,其他项目可以很好地借鉴。

从北京市来讲,对于各个运动项目的开展都很重视。学校在开展校园足球的过程中,不能“一足”天下,而要“三足”鼎立。这里的“三足”是指田径、体操、球类,即要多项支撑,开展各项工作。所以,北京市在积极开展校园足球的同时,还注重其他运动项目的协同发展,运动竞赛如此,教育教学也是如此。例如,2016年北京市将继续开展“三大球”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工作,其中虽然足球的比重相对较大,但篮球和排球也在同时进行。

《校园足球》:针对校园足球的发展,作为教研部门采取了怎样的推进策略?

马凌:推进校园足球的发展,应态度积极、步骤稳妥,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我们为教研部门,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加强课程资源建设。积极申请政府专项经费支持,研制了《北京市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指南》系列光盘,其中包括《足球微视频》、《足球微课》和《足球游戏》3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系列一《足球微视频》是零基础进阶式教程,剖析了颠球、传球、接球、运球、头顶球、掷界外球、抢截球、射门等19个实用的足球技术动作,多角度、多形式地呈现了技术要点;系列二《足球微课》同样是零基础进阶式教程,以颠球、脚内侧传球、脚内侧接地滚球、前额正面顶球、踢墙式二过一等16节足球微课为载体,详细解读教学步骤、教法手段、技术要点,旨在为不同专业背景的体育教师提供专业的教学参考,为热爱足球的学生提供有趣、专业的教学指导;系列三《足球游戏》设计了踢球、接球、运球、头球等8类足球游戏,寓教于乐,既充实了学生的课堂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旨在让足球成为学生童年最好的玩伴,让足球成为陪伴学生一生的朋友。

2.以评比和考核为抓手,提升中小学体育师资水平。一是开展“千人百课”的教学交流与展示活动。北京市2016年将以校园足球教学为龙头,开展足球、篮球和排球3个项目的优秀教学案例征集与评选工作,其中足球100节、篮球和排球合计100节。要求市级(含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要大力开展足球教学并积极参加“千人百课”教学交流与展示,并把各校参与优秀足球教学案例征集与评选活动的数量及获奖情况,纳入特色校评估体系,作为评估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重要指标之一。二是开展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考核与提升工作。考核工作按照“分层管理、分工负责、全员覆盖、应考必考”的原则展开,要求各区要启动并统筹好各自辖区内的考核工作,市级考核工作以随机抽查的形式展开并实现“全覆盖、无死角”的目标,同时将组织专家对全市所有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体育教师进行足球专项技能考核。

3.修订义务教育阶段体育学科专用教学设备配置标准。体育学科专用教学设备配置标准是北京市各区教委和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的重要依据,根据市教委的要求,北京市将组织修订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教学设备标准,修订工作将结合各学段体育教学及相关学校体育工作的需求,重点结合校园足球和冰雪运动发展的需要,这将为科学有效地推进校园足球工作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校园足球》:在校园足球发展过程中,个别地市、学校出现了“跑偏”的现象。在您看来,“校园足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应该规避哪些问题?

马凌:校园足球工作的开展应以中国足球改革发展为契机,但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不能只注重眼前成绩,因为任何运动项目成绩的取得都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体育人才成长的过程,需要一个周期,不能拔苗助长;要脚踏实地,按照规律办事,逐步推开。目前,教育行政部门只是要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每周至少开设一节足球课,而不是要求所有的中小学这样做,这就是有条件地做,是按规律办事。

个别地市曾经出现体育考试中只考足球一项,而其他都不考的现象。这就是一种“跑偏”现象。众所周知,足球是学校体育课程的教材内容,所以可以作为考试项目,但其只适合做选项,不能作为唯一项目。因为足球项目本身,没有唯一性,也不具有排他性。事实上,无论哪个学科,教材中有的内容都可以作为命题范围,但是不能作为唯一,不能走极端。目前,“足球进课堂”刚刚起步,对于一般学生来说,足球是零基础;对于教师来说,教学是零起点。在这两个“零”的前提下,校园足球的开展更要按照教学规律和足球运动发展规律办事。

此外,校园足球的开展还要避免“一拥而上”的现象。这是因为校园足球的开展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很多学校也并不具备开展校园足球的条件。例如,足球教师师资不足就是一个现实问题,而对于没有足球运动经历的体育教师来讲,仅仅依靠参与一两次培训,或者拿着教案进行上课,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各地各校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去实施,切忌急功近利,一哄而上。

猜你喜欢
北京市足球校园
北京市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云”彩纷呈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认识足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