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的“三个必须”

2016-12-16 09:34乔坤飞
考试周刊 2016年21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作文题作文

乔坤飞

现在新高考改革方案呼之欲出,作为高考题中分值最大的作文,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围观对象,每年高考作文题一出来,除了一些比较中肯的分析外,众人大都会把作文题放在油锅里爆炒,说味道好的,狂赞,说味道差的,狂批,还有冷嘲热讽,摇头叹气,痛心疾首,恶搞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这种一哄而上,群情激奋式的评头论足,好像是情绪性的发泄,少了理性地面对,深刻地分析,对高考和考生都造成了负面影响。其实,任何一项制度,都有利弊,我们能做的就是理性面对,扬长避短。

一、必须有所限制

高考作文为人诟病的第一条罪状是它太死,即限制太多。高考是一场选拔性考试,不可能是自由自在天马行空的文学自由创作。高考作文必须有一定的限制。首先,限定地点,必须在考场上,不可能允许你游山玩水兴致颇高一挥而就。其次,限定时间,必须在两个半小时之内完成,这段时间不可能只完成作文,还要完成大量试题,最后只能有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完成,甚至只有五十分钟不到的时间,这篇文章不可能十年磨一剑。最后,限字数、文体和内容,不可能让随心所欲涂一篇,没有任何标准衡量。这些限制都是出于选拔目的,出于对抄袭、套作、宿购等作弊行为的防范,高考作文有时很难,难就难在它的“限制性”。

我们想象一下,高考作文没有诸多限制,所谓的选拔完全成为个人好恶。即使不谈选拔,适当的限制也是日常课堂教学的需要。日常写作,需要借限制条件作重点的深耕细作。其实,很多发明创造都是限制在特定范围内,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创新。所谓的精深研究,恰恰需要限制。因为只有集中于一点,才可能全力以赴地分析研究,写作也概莫能外。高考不仅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考查学生敏锐准确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两种能力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在写作中,那种一心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如何写就如何写的主张,那种谁限制谁就没有科学眼光的愤怒,那种个性化自由化的愤青式的呼吁,看似金光闪闪,风光无限,但这恰恰是美好的愿望和不愿挑战的胆怯。

当然,高考作文的限制,必须适度。在表面的限制中,留下了足够的空间让考生们发挥,即限制中有很强的开放性,其实,这也是一道作文题成功的关键。若没有开放性,高考作文就走入了死胡同,缺少了构思想象的多维空间,很难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发挥不同的写作才华,更不可能开发他们的写作潜能。2015年全国卷题目为: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小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为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时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位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必须重视思辨

有观点认为高考作文题僵化,嚼之无味,生气不足,灵活不够,考不出学生的智慧。其实,高考作文题目是很重视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的。

许多高考试题,就体现了出题者这方面的良苦用心。2014年江苏卷:青春与不朽。2015年上海卷:穿越沙漠的自由与不自由。2015年浙江卷:作品的格调趣味和作者人品的格调趣味。2015年广东卷:感知自然途径的远和近。这些作文题,都要求立足材料,运用辩证思维,作全面深刻的分析。这需要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反复深入严谨充分地训练。

当然,运用思辨思维,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不能模棱两可地表达,第二,不要表面化,第三,不能只重视宏观,微观全无。考生应该全面整体联系地分析,表达独特的观点,张扬个性。2015年的上海卷作文题思辨色彩很强: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坚硬如何理解?柔软的东西是什么?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理解。坚硬可能是坚强、公正、勇敢,柔软可能是善良、宽容、关爱,不管怎么理解,都能让学生发挥个性。要成为优秀作文,学生就要把坚强柔软等结合统一起来分析,还要发挥生活的积淀,阐发独特思考,表明价值取向。只有在辩证分析的基础上,才能透彻深刻,才能赢得阅卷者的击掌微笑。

辩证分析的优势还有能灵活变通,在异同之间讲出道理。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训练学生辨别异中之同,同中之异,让他们多角度比较看问题。为了使自己的文章内容高度集中,在立意构思时,一定要使立意中心经得起推敲,不可以似是而非,天下大同,如大雪过后,一片茫茫。

三、必须提倡主旋律

时下有一些人认为高考作文酸腐气味太浓,太正经,太虚伪,不接地气,完全一副板起面孔说教的道貌岸然。事实如此吗?

2015年高考作文题,以材料作文为主,生活故事有8道,生活现象有4道。这些都来源于生活,它们紧密联系社会现实,能让考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可喜的是现在高考作文命题已经不再回避社会热点,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和外部世界的联系,提高对生命的认识。

例如2015年全国卷1,通过设置“风采人物评选”的语境,让学生思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2015年全国卷2通过设置“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的新闻事件,让学生思考依法治国这一严肃问题。2015年山东卷作文题通过让孩子和父亲如何看待“丝瓜藤蔓与肉豆茎须纠缠在一起”的生活现象,让学生体悟日常现象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梳理下来,高考作文题首先是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价值取向,树德立人。展现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时代共命运的气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怀,这是考生在作文中必须重视的。如果高考作文都格局短小,气度局促,目光短浅,自私自利,随心所欲,混淆视听,甚至以偏激为深刻,以泄愤为个性,甚至为反对而反对,就不是时代所需要的。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作文学习应该尊重社会现实,学生自己的生活和体验,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向自我和世界进行深刻思考,培养学生勤于观察、思考、想象、思辨。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考的科学性必定越来越高,但不管如何改革,高考都必须坚持底线,不可突破。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作文题作文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避实就虚,理重于情——感受2014年高考作文题
高考作文题“撞衫”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