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

2016-12-17 19:49高美蓉宝鸡文理学院物理系宝鸡721001
办公自动化 2016年5期
关键词:电子信息应用型体系

高美蓉(宝鸡文理学院物理系 宝鸡 721001)

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

高美蓉
(宝鸡文理学院物理系宝鸡721001)

摘要针对我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传统实践教学的不足之处,通过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路,并提出了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电子信息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有特色”的基本思路,构建“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科专业核心能力提升、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及“分阶段、分层次的专业教育实践和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实施“需求为本,学程分段,突出实践,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作为工科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重要方法,它是树立学生工程实践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1-2]。

一、我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存在一定的问题

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教学完成之后在进行实验教学,目的是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课程的实验部分变成了一种形式.因而,在实验课的课堂上大部分仍然是演示和验证性试验,具有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占的比例偏小,学生的实验成绩不能完全体现出学生的实验能力,因此,这就这就构成不了一套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3-5].

2、实践教学体系还很不健全

本学期开设哪些课程,通常相对应的就会开设这些课程的实验.从课程设置上便可看出实验课程的内容紧紧围绕课堂上的理论课的教学,验证性实验所占比例偏大,没有达到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学生工程素质的目的.还没有形成清晰和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3、实验课教学内容设置不够合理

实验课教学内容的设置中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比例不均衡,设计性实验所占比例偏小;学生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具有综合性以及与工程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实验内容数量偏少,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4、实践教学手段过于单一

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相对滞后,还有的教学实习基地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教学实习基地也只是进行一些认知性实习和固定模式的培训,学生的综合开发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及其构建

构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系统掌握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特色。因此,实践教学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应当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根据学院的现有条件,构建符合学院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学校应侧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注重实验教学,从根本上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观念,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使培养出的学生具有积极探索精神、科学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根据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本专业的实际情况,通过研究与探索,我们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修改实践教学内容,我们把实践教学体系划分为四层金字塔式结构,分别为专业基础实践、专业设计实践、综合应用开发实践、科技创新实践。专业基础层实践位于最底层,最学生的影响力是最大的。主要是建立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正确使用一些常用的电子仪器和设备,掌握实验的基本的操作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流程,为今后的专业课的学习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做好准备。专业设计实践是要培养学生不断更新知识,利用专业课的知识,学生自行完成一些小设计和小制作,为具有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打下基础。综合应用开发实践层要达到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较为综合的设计与开发。科技创新实践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良好的工程素质[5]。

1、专业基础实践层的建设

专业基础实践层的建设包括基础实验和专业技能训练.基础实验内容包括C程序设计实验、电路分析实验、模电实验、信号实验、数电实验、高频实验等。其中电路分析实验、模电实验和数电实验单独设课。技能训练方面:在大一暑假安排了专业基础实习,让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实践中的摸索与探讨,专业教师的协助与指导,学生逐步获得实践工作的能力。

2、专业设计实践层的建设

专业设计实践层的建设包括专业课实验和专业技术实习。专业课实验包括FPGA/CPLD应用实验,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电子工艺技术实验、单片机实验、微机原理实验、DSP实验等。在这些课程的实验中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电路设计,熟悉设计一个电子电路的基本流程。专业技术实习是通过到生产企业进行参观和学习,获得一些实际生产的技能和技巧。了解现代企业的生产模式、优秀管理机制和现代化的生产流程,让学生将工程设计的思想进一步的结合到生产实践中。

3、综合应用开发实践层的建设

综合应用开发实践层的建设包括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电子技术设计实验、开放性实验等环节。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要求学生基于单片机完成一个小制作,包括设计硬件电路的设计和软件编程,使学生在单片机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编程方面得到综合训练。电子技术设计实验内容涵盖了所有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内容。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自己确定题目并进行设计,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电子产品设计开发流程:从设计思路的提出、原理图的设计、软件仿真、PCB的布局布线、功能性能的测试和等技能,培养学生对电子系统进行综合设计和应用开发的能力。开放性实验,学生从老师给定的题目中,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定一个自己题目,并付诸实现。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引导,在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情况下,老师再来给学生分析原因,排除故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科技创新实践层的建设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一是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力度,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支持。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到实验室来进行学习和实验。二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竞赛活动。三是鼓励学生参加系上和学校的各种专业社团,让社团成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基地。

5、加强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

进一步加强加强学校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一流实践教学队伍。定位是从“服务”出发,目标是为学生的学习和实验提供充分有效的资源保障,提高中心的开放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取代先前的由实验老师设计好实验,学生自己动手、自我设计为主,根据自己的特长采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实验教学[6]。

四、结语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研究,是地方高等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建设中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尽管地方院校起点较低,但是社会对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的要求,并没有因为是地方院校的毕业生而降低,这就需要地方院校应该付出比其他院校更多的努力,通过优化课程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实验室建设等,加快形成自身的专业特色.不断提高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小虎,刘化君,朱晓春等.电气信息与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6 (4):55-56.

[2]任振辉,李占雷,孙玉梅,等.电气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与探索[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6,8(4):24-26.

[3]华红艳,楚随英./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0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1):97-98.

[4]张惠刚.应用型本科电气信息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59-64.

[5]肖应旺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7月:678-679

[6]赵丽平,何正友,赵舵.电气信息类专业高水平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学报,2010,16(3):61-65

[7]倪振文,王俊年,刘昆山.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52 55.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f th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

Gao Meirong
(Department of Physics,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Baoji721001)

AbstractAiming at the deficiencies of the traditional practice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specialtyteaching in our school,through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put forward the idea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pecialty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and put forward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KeywordsElectronic informationPractice teaching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0225-7212

*基金项目:宝鸡文理学院第十批校级教改资助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3JG51)

作者简介

高美蓉(1980~),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应用电子技术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电子信息应用型体系
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与处理的措施探讨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TODGA-TBP-OK体系对Sr、Ba、Eu的萃取/反萃行为研究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研究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电子信息类实践课程改革
电子信息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设计方法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