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农产品流通比较及我国农产品流通发展对策

2016-12-17 11:16湖北经济学院武汉430070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19期
关键词:流通农产品农业

■ 杜 芸(湖北经济学院 武汉 430070)

中外农产品流通比较及我国农产品流通发展对策

■ 杜芸(湖北经济学院武汉430070)

美国、日本、荷兰等发达国家的农产品流通发展起步早、水平高,在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农产品物流组织化、农产品流通市场化、农产品交易信息化等方面,都有值得我国学习的地方。相比较而言,我国农产品流通水平不高,存在农产品物流链条过长、农产品物流设施落后、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物流功能化程度低、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落后等突出问题。文章通过中外农产品物流设施化、农产品物流组织化、农产品物流市场化、农产品物流技术、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等关系到农产品流通水平的要素的全面比较,提出我国农产品流通未来应重点从构建更加完善的农产品物流模式、构建功能完善的农产品物流市场体系、培育现代农产品物流主体、加强农产品物流的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我国农产品流通水平。

农产品流通中外比较发展对策

发达国家农产品流通概况

发达国家的农产品流通发展起步早、水平高,在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农产品物流组织化、农产品流通市场化、农产品交易信息化等方面,都有着值得我国学习的地方。

(一)美国

美国农产品流通的特点突出表现在以完善的交通运输条件为基础,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仓储、运输为支撑,形成高效率、低损耗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在农产品生产上,作为主体的专业农场具有规模化、专业化以及区域化特点,农产品生产与经营都高度市场化,生产率极高。同时,得益于美国发达的物流体系,其农产品流通体系也呈现高度组织化,建有完善的农业服务体系。对于众多农业公司而言,从农业生产到农产品加工再到农产品市场销售,都是其业务内容。正因为如此,美国农业公司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主要渠道。由于农业公司、专业农场具有较强的市场能力,其农产品往往是直接对接超市,实行直销和专业配送。由于物流配送环节大为减少,加之储运技术先进,美国农产品流通不仅成本较低,而且途中损耗非常低,十分值得我们学习。

(二)日本

由于日本国土狭窄,以种植水稻为主,与美国相比,其农产品流通有相同之处,也有不相同的特点。具体而言包括:一是农产品流通相关技术设备先进,比如仓储、运输,日本在生鲜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基本是冷链运输、储藏,加之其农产品加工、包装等的标准化程度非常高,使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非常低,农产品流通附加值也非常高。二是交通基础条件十分发达。除了发达的公路、铁路、航空、海运基础条件,日本中央政府和各县政府建立了非常完善的、以冷藏冷冻为特点的公共农产品流通设施和流通服务网络,从而使日本的农产品流通效率非常高。三是农产品流通的核心场所是农产品批发市场,由政府统一规划建设,并建立了十分健全的农产品交易规范,实行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的农产品拍卖制度,以保护农业生产和农户利益。四是高度重视发挥农业协会在农产品流通中的作用。日本政府通过建立农业协会这个农业合作组织,有效地将分散的农户集中起来,提高了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五是政府建立了完善的农产品生产与交易服务制度。农户与农业生产企业、流通企业,都可以获得政府提供的管理服务以及信贷融资等扶持。相对于美国农产品流通的高度市场化,日本的农产品流通得到的政府扶持更多,更突出。

(三)荷兰

荷兰有着全球最发达的鲜花种植业,更有全球进入欧洲大陆中转站的地理优势。在鲜花对流通极高的时效性的促进下,荷兰形成了十分发达的航空货运与航运网络。作为整个欧盟范围内农产品市场的流通服务中心,荷兰在欧盟各国建立了农产品供应基地,并在全球多个国家建立农产品流通中心,并以此形成了非常完善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在农产品流通技术的应用上,荷兰的制冷与冷冻技术全球领先,可以为农产品流通提供从运输到储存,再到配送中心的配送等全过程的农产品冷冻冷藏服务。在信息技术应用上,荷兰农产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都实现了高度电子化。比如,荷兰鲜花种植大多采取订单式种植,在线接受全球各地客户的订单,再反向安排农户进行种植。除此之外,荷兰政府和农业企业一起,建立了十分完善、准确率极高的信息发布与信息交换系统,为其农产品开展电子商务、电子拍卖提供了有力保障。在管理理念上,荷兰在农产品流通管理的基础上,引入供应链管理理念,辅以其发达的全球联运体系,确保了荷兰农产品流通的高效率。

我国农产品流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历来受到重视,但对于农产品流通的重视却滞后于农业生产,导致时常出现农民增产不增收,农产品丰收却运不出来的情况。

(一)农产品流通链条过长

我国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手中,首先是从生产种植者到产地市场,再由运销批发商运往销地批发市场,最后由零售商销售给消费者,整个流通链条非常长。这样的链条会产生一系列问题,比如需要经过多次转运,每一次装卸都可能带来农产品的等待和损耗。同时,不同环节的流通主体实力不一,有的可以提供冷冻冷藏设备的冷链流通,有的可能就是自然流通,农产品在频繁转换中可能会加速腐败。过多环节的农产品流通,使得流通成本增加,效率下降。

(二)农产品流通设施落后

农产品流通的存在意义首要是实现农产品进城,但一直以来,我国农村与城市的二元发展体制使得农村地区严重落后于城市。落后的农产品流通设施导致农产品面临运不出来的风险,制约农产品流通的发展。比如,农村地区的公路条件比较差,也基本上没有铁路、航空等运输条件,农村流通体系比较原始,基本被排除在现代流通体系之外。农村地区基本上没有现代流通网点,很多农产品只能等待产地批发商上门收购。

(三)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程度低

我国农产品生产基本以分散的农户为主,规模小、实力差、市场意识不强,在参与农产品流通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组织化程度非常低。由于缺乏类似于日本那样可以将农户组织起来的农业协会,使其在农产品流通的市场谈判中难以获得平等地位,不利于农户权益的保护,也不利于农产品加工技术标准的推广和先进农产品流通技术设备的使用。而且由于农产品生产的分散特征,使得种植面积十分有限的农户很难与连锁超市、大型商场直接对接,无法改进农产品流通组织方式。

(四)农产品流通功能化程度低

我国分散型的农业生产方式,不利于后续的农产品加工、包装、运输,以及农产品的仓储等流通环节的技术提升,这无疑进一步制约了我国农产品流通功能化的实现。比如,相对于其它产品,农产品尤其是生鲜农产品对冷链流通的要求比较高,经过冷冻冷藏的农产品,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质量,减少流通过程中的不必要损耗。农产品流通功能的不足,也使我国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增值非常小。

(五)农产品流通信息化程度低

我国农产品流通信息化程度非常低,农民很难从市场上获得想要的信息,造成农产品的生产端与消费端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比如,进入2016年以来,蔬菜价格猛涨,就是因为去年蔬菜价格下跌,农民在不了解今年市场可能的供求情况下,担心市场价格持续走低,减少种植面积而造成的。而且在我国农产品交易上,在线订购、在线交易的情况还比较少,坚持的依然是现金交易,效率十分低下。

中外农产品流通比较分析

(一)农产品流通设施比较

农产品流通设施是农产品流通的基础条件,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一直都十分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类交通条件也得到了较大发展,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机场、航运港口等交通设施明显改善。目前,我国共建成铁路12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1.9万公里,机场210个,公路450万公里,高速公路12.3万公里,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路运输网络,这些都是我国发展农产品流通的重要基础。但相对于我国日益完善的交通基础条件,农产品流通运输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虽然农产品专业运输、加工、仓储、装卸设备都得到发展,也有专门的农产品绿色通道,但农村道路条件较差,且关卡众多、收费高企,存在农产品运输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各种交通条件之间的配合、协调较少,多式联运交通体系效率不高。与农产品流通效益息息相关的冷藏、冷链运输设备过少,自动化、机械化程度低,导致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成本过高、时间过长,平均损耗率达25%-50%。相对而言,国外发达国家的农产品流通交通条件比较完善,且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各式交通运输条件之间的联运网络。更加突出的是,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在进入流通网络之前往往都经过了比较良好的加工,再借助运输、仓储、装卸、配送等环节的先进流通设施和装备,尤其是完善的农产品冷链流通体系,直至送到各个超市和消费者餐桌上,途中损耗只有不到5%。

(二)农产品流通组织化比较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家庭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单位,造成我国农业生产者众多、规模小、产业化严重滞后的格局,这也使得大多数农业生产无法形成规模,流通的组织化程度非常低。无论是在生产还是流通环节,流通的主体主要是农户、农民经纪人和农产品购销大户,实行的是比较落后的经营方式,专业化程度和流通效率较低,农产品流通的组织成本比较高。虽然近年来农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企业得到一定发展,但大多还没有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的完整农产品流通体系。在美国,由于农场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以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的农场为基础,构建了产供销一体的农业公司,为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升奠定了基础,也极大地提升了农产品的流通组织化程度。同样的,日本虽然也以农户为生产单位,但通过加入农协,由农协进行农产品的流通组织,实现了农产品生产者在流通环节、市场销售环节较为强势的谈判能力,有助于提升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程度。从中不难看出,单个农户的农业生产形式,无助于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程度的提高,组织大型农业生产企业、农业示范园区,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与产业化,进而组建现代农产品流通组织,是我国农产品流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三)农产品流通市场化比较

我国农产品流通市场的环节包括了农产品的收购、产地批发商、中间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等,流通环节多、流通周期长,由此产生多次农产品包装、装卸、仓储和运输,不仅推高了农产品流通成本,也容易产生不必要的农产品损耗。在交易方式上,现货交易、对手交易仍是我国农产品的主要交易方式。而美国在农产品流通上,从生产者到零售商的直销模式占据主体,往往是由农场直接销往各个连锁超市和农产品配送中心。与我国农产品流通相比,其流通环节更少、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农产品的新鲜度,实现农产品的增值。日本的农产品流通交易得益于日本政府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的规范批发市场,通过批发市场的拍卖方式,可以快速将各个农业协会旗下农户的农产品销售给客户,节约了时间与交易费用。荷兰的农产品流通市场化以其鲜花流通最具代表性,通过建立现代农产品流通中心和电子化交易市场,荷兰打造了从拍卖到订货再到联运的全程电子化处理体系,使其农产品流通的效率极高。从这些国家的做法可以看到,加强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建立完善的现代化批发市场体系,加大农超对接,不断完善农产品流通功能,是改变我国落后的农产品交易方式,提高农产品流通市场化的必然选择。

(四)农产品流通技术比较

我国农产品加工素来不受重视,很多农民拿到市场上交易的农产品只是简单经过清洗而已。据统计,我国农产品加工率还不到20%,农产品加工产值比农业产值还要低,在整个食物消费总量中,加工后食品的占比还不到30%。在农产品流通加工技术的应用上,只有少部分的水产品、肉类、牛奶和豆制品经过加工,并通过冷链运输送到消费端,超过80%的农产品是通过自然流通或常温流通。即使是经过加工的农产品,也因为保鲜冷冻技术标准较低的原因,只是经过了简单分级、简陋包装,对农产品的增值作用不大。相对而言,国外农产品加工率超过80%,由此产生的农产品加工产值也4倍于农业产值,通过冷链进入流通系统的农产品超过了80%,流通平均损耗率低至5%。进入流通系统的农产品经过严格分级后进行初步加工,再进行相应的处理包装等程序后,农产品实现明显增值。由此可见,我国也应大力引入农产品分级、加工、包装和冷链流通等先进流通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利于减少流通过程中的农产品损耗,更可以使农产品流通成为农产品增值的重要环节。在一些可能的领域,还应该引入更加严格的清洗、加工、包装和流通技术标准,使农产品的保鲜程度可以达到消费者直接食用的水平,最大限度地实现农产品增值。

(五)农产品流通信息化比较

在农产品流通信息化的应用上,我国还处于刚刚起步的水平,无论是农产品网上交易信息的发布、在线订货、在线结算和流通配送,都还很不规范。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农产品电子商务领域,缺乏相关法律法规,使农产品电子商务没有规范化标准。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农业网络信息发布主体多,信息的真实性与时效性参差不齐,甚至有时不同的发布主体提供的信息相互冲突,让农民和相关市场主体无所适从。而且从信息提供内容来看,由于农产品流通体系中的各个市场主体,特别是批发市场的信息处理比较原始,提供的信息往往没有即时的价格信息和市场供求信息,加之各个流通企业自身信息技术水平比较落后,无法实现与市场的信息共享,导致各个渠道发布出来的农产品流通信息可用价值不大。相比国内农产品流通信息化的落后,国外农产品流通信息化受到高度重视,首先是有完善的信息化建设规划,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比较重视农产品流通信息化建设。其次是形成了健全的信息服务体系。农民、农业企业可以从包括农业网站、农业信息咨询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内的各个市场主体获得实用信息。特别是农产品批发市场,在整个农产品信息体系中起到了信息中心的作用。三是农产品电子商务十分发达。由于有着非常严格的农产品生产、检验检疫和包装标准,为其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很好的基础。特别是其农产品分级与包装标准的统一,使消费者在线选购农产品十分方便,整个农产品的流通信息化程度非常高。

我国农产品流通发展对策

(一)构建完善的农产品流通模式

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模式至少应该包括农业生产合作组织、农产品流通园区、农产品零售连锁销售等几个环节。其中在农业生产上,要发展更具规模、更具效益的农业生产企业、家庭农场以及农业示范园区,将农业企业、农业生产合作组织以及农产品流通企业纳入农产品流通体系。在农产品流通主体上,以农产品流通为主要业务的第三方流通企业和农业生产合作组织应是重点发展方向。在农产品流通节点建设上,应加大农产品流通园区建设,取代当前的农贸批发市场。在零售终端上,要重点发展农产品连锁超市。通过各个环节的改造提升,打造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体系。

(二)构建功能完善的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

要以完善农产品流通环境与相关基础建设为重点,构建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一是加快批发市场建设,赋予其更多的农产品流通职能,改善批发市场的交易方式,完善其合理布局。二是推进建设农产品流通园区,逐步形成农产品流通行业的规模效应。三是发展新型流通组织。以农产品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配送中心为重点,坚持政府加大投入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并重,逐步淘汰传统农贸市场,建立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四是加大农产品流通的仓储、加工、配送运输等基础条件的建设和基本设备的引进,提高农产品流通的现代化水平,打造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

(三)培育现代农产品流通主体

一方面,针对农户分散种植不利于参与农产品流通的现状,要加大农业合作组织的建设,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具有更强市场谈判能力的组织,从而确保农业生产者在农产品流通体系中的利益。另一方面,要大力培养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这是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重要前提,可以有效地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使普通农业企业和普通农户逐步树立运用市场规则参与农产品流通的意识。与此同时,要加快发展农产品领域的第三方流通企业。围绕农产品对鲜活、配送时间的高要求,推动农产品第三方流通企业提高农产品流通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推广冷链流通等专业要求更高的流通技术的应用。

(四)加强农产品流通的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在提升流通响应速度上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信息技术应用亟待加强。一是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建立包括农产品生产者、供应商、批发零售商、流通提供商以及消费者在内的农产品电子商务链条,强化各方合作,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二是要建立严格的农产品分级标准和加工包装标准,使消费者以及各个市场主体能够一目了然的判断农产品相关信息,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开展奠定基础。三是要建立农产品信息共享平台,坚持建设的高标准,确保农产品流通信息、生产信息、库存信息、市场需求信息以及价格信息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为农户、农业企业以及各个市场主体提供高效服务。四是要大力推进网络身份认证工作,包括农产品质量、标准认证,农产品在线交易电子支付认证,农产品企业信用认证等,通过认证把关,促进农产品流通的良性发展。

1.徐明峰.全球农产品贸易与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

2.张艳.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中国鲜果流通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

3.喻占元.中外农产品物流比较及发展对策研究[J].乡镇经济,2009(2)

4.王兢,梁娜.完善我国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对策展望—基于中、日两国典型农产品流通渠道特征的比较研究[J].农业展望,2011(10)

5.涂洪波.中美日法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关键指标之比较[J].中国流通经济,2013(1)

6.王丽颖,陈丽华.我国发展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对策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3(5)

7.黄修杰.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南方农业学报,2012(7)

8.王洁若,张鹏毅.我国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的挑战与对策[J].中国农村科技,2014(5)

F323

A

杜芸(1977-),女,汉族,湖北人,硕士研究生,湖北经济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国际投资与企业国际化、贸易惯例与规则。

猜你喜欢
流通农产品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商贸流通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