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互联网+农村流通业”发展问题及完善对策

2016-12-17 11:16罗书林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104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19期
关键词:流通业淘宝农产品

■ 罗书林(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215104)

我国“互联网+农村流通业”发展问题及完善对策

■ 罗书林(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104)

新形势下,“互联网+农村流通业”改变了以往的生产和运营模式,对于拉动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互联网+农村流通业”发展存在许多问题,如农村物流配送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物流通达率低和配送成本高、基于电商的新型供应链组织尚不成熟等。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互联网+农村流通业”发展的现状,其次深入剖析了当前我国“互联网+农村流通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发展我国“互联网+农村流通业”的策略。

“互联网+农村流通业”互联网技术物流配送消费潜力完善思路

“互联网+农村流通业”指借助互联网这一平台,根据农产品产业差异和农民工业品需求特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电子商务平台,达到提高流通效率和增加农民福利等效果。近年来,我国网络消费势头良好,保证了我国消费平稳增长。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网上商品零售额和去年相比增长40.3%,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高出29.9%。然而,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电子商务仅占我国电子商务经济总量的10%左右,仍有巨大拓展空间。流通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当前如何把握“互联网+”带来的发展机遇,促进农村流通业发展,进而最大限度地释放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潜力,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国家在这方面出台了相应的支持政策,2015年5月15日,由商务部制定的《“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正式发布。《计划》将“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作为首要重点任务,明确提出1-2年内,争取在全国创建培育200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并且示范县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在现有基础上年均增长不低于30%。目的是利用最新科技手段提高农村物流配送效率,进而扩大内需。因此,对“互联网+农村流通业”展开研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互联网+农村流通业”发展进行相关研究,得出可以基于农村消费者为导向,建立适合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物流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由此促进“互联网+农村流通业”的目标实现。

我国“互联网+农村流通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网上供销社兴起,为农村物流带来极大便利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飞速发展,促使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供销社物流模式兴起。2015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提出未来的发展重点是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将形成网上交易、仓储物流、终端配送的一体化经营模式,实现线上和线下融合。据农业部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我国有2.5万家基层供销社,11.4万家专业合作社,服务领域覆盖了80%以上的乡镇。网上供销社致力于联接城市和农村,服务农业、农村、农民,构建从田园到餐桌的现代农业产业链,打造有关农产品物流的信息系统。如中国移动湖南分公司和中国农业银行等开展战略合作,主要经营的业务有:农产品网上批发市场、供销商城和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等。网上供销社作为一个现代化交易平台,有需要的企业或者个人通过网上供销社可以直接开展商品交易行为,如果双方协调一致,企业可直接通过物流端给客户发货。在日用消费品和传统农资产品流通方面,网上供销社依托原有的连锁经营网店、村级综合服务中心,联合日用消费品流通企业和传统农资流通企业,将商品信息及时发布到农户手机上,实现信息全方位共享,农户获得信息后可以到当地服务点购买商品,为农村物流的发展带来极大的便利。

(二)“淘宝村”不断增加,加速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融合

“淘宝村”是指网商数量占当地家庭户数的比例超过1/10,淘宝网交易规模达1000万元以上的生态村。自我国“淘宝村”兴起以来,发展势头良好。据媒体报道,“淘宝村”从2009年的3个,发展到了2015年的780个。据阿里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显示,全国范围内符合标准的淘宝村达780个,同比增长268%,覆盖活跃网店超过20万家。这些淘宝村分布于17个省市区,其中浙江、广东、江苏、福建、山东等六个省淘宝村比例达到了全国的97.2%。在淘宝村繁荣发展的同时,淘宝镇也在快速形成,从2014年的19个增加到了2015年的71个,同比增长达274%。其中,广东22个、浙江20个、江苏11个、福建7个、山东6个、河北5个。《2015年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中对全国淘宝村数量前十位的地级市进行排名,温州与金华以淘宝村数量56个并列排在榜首。温州与金华的淘宝村总量占浙江省280个的40%。而温州有4个符合标准的淘宝镇,分别是乐清市柳市镇、瑞安市塘下镇、永嘉县桥下镇、瑞安市仙降街道,其淘宝村数量分别达到12个、10个、7个和4个。淘宝村之所以呈现集群化发展,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熟人社会属性。淘宝村较强的财富效应,结合相邻村镇之间相对紧密的人际网络,共同推动了淘宝村向周边的复制速度。二是相似的产业基础。在一些传统产业基础雄厚的乡镇,传统产业加速与互联网融合,农民也参与其中,从而推动了更多淘宝村的涌现。三是合理的政府引导。在淘宝村形成、扩散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主动引导电商产业在本地的聚集和扩张,客观上也助推了淘宝村集群的诞生。由此可见,“淘宝村”不断增加,对加速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融合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三)电商“下乡进村”,加速渠道下沉

在一、二线城市网络零售市场接近于饱和状态时,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一些较大的电商已经瞄准了这一机遇,京东、阿里巴巴、苏宁等,都开始实行渠道下沉计划。例如京东在县级以下的4-6级市场设立帮助中心,目的是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其重点是加强农产品物流配送。县级服务中心和“京东帮”服务店联合起来,有利于京东推进农村电商和渠道下沉战略。通过对“最后一公里”的覆盖,能让较多农村消费者享受京东“多快好省”的优质购物体验,促进城乡消费公平。据京东集团负责人称,2015年京东县级服务中心超过500余家、乡村推广员有数万名,通过“一县一中心”的网络体系建设服务了7亿农民。此外,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户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不仅能销售自家农产品,而且可以到设立电商的村镇服务站购买所需要的商品。服务站不仅是物流的延伸,通过乡村推广员,服务中心还可以为农村消费者提供小额信贷、农村白条等服务。

我国“互联网+农村流通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农村物流运作模式粗放,存在恶性竞争现象

我国农村物流运作成本高,发展模式粗放,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低。近年来,由于“淘宝村”门槛较低,经营模式比较简单,农户易掌握,所以在高利润的前提下,一些有特色产业的农村凭借土地资源丰富和劳动力价格较低的优势,全村一半以上农民开起了网店。但是在短暂的高速增长后,商家为抢占市场份额,不惜大打价格战。在产品本体或包装上伪造、生产以次充好的产品,借此蒙骗消费者的现象频发。由于一些淘宝商家自身能力不足,没有自己的设计理念和充足的生产场地,产品多以从别处拿货为主,网店上商品的图片大多是盗用他人,此类不良竞争的经营模式没有发展空间。当某一农村的淘宝店数量较多时,同质化现象会随之出现,本土产品将逐渐失去自身特色,低价竞争也随之加剧。如一款多功能秋千滑梯,浙江省西岙村价格为595元,外地只有300多元。这种价格竞争下,厂家除减少用料,降低重量外,有的掺杂碳酸钙。还有一些产品,卖家只能凭借物流公司的回扣实现盈利,如一台家庭娱乐的多功能滑梯,一年前价格能卖到350元,而现在只能卖310元,甚至有些淘宝店直接以出厂价销售,只赚快递费的差价。当前在农村地区这种不正当竞争现象大量存在,严重制约了在“互联网+”背景下农村流通业的发展。

(二)农村物流配送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流通效率低

据行业协会统计,目前我国流通成本总体保持在17%-18%。由于农村流通基础设施落后,道路网络还不发达,信息不对称,导致流通效率低,成本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目前大多数农村电商网购主要是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很少购买农产品,而且在农村地区普遍存在“满车来空车去”的单向物流现象,物流成本分摊不公平。其次,每个物流企业的数据不透明,不利于整体规划,物流网络运行效率较低。再次,偏远地区人口较稀少,加上道路不畅,商品流通困难,导致“最后一公里”的物流成本攀升。例如,3公斤以上的一个包裹从县城到农村的物流成本是31.5元,物流成本远远大于农产品成本。最后,冷链物流发展不健全,生鲜农产品物流运输具有特殊性。生鲜商品保存难度大,地域性和季节性也会对其产生影响,我国各地区冷链物流发展存在较大差异,通常情况下,物流损耗为5%-8%,有时超过10%,再加上本身超过20%的配送费,冷链物流成本比普通商品高出一倍多。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在30公里内农村的物流成本是城市的3倍,60公里内农村的物流成本是城市的5倍。由此,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导致我国农村物流通达率与流通效率较低,从而也会抬高配送成本。

(三)电商的新型供应链组织不成熟,互联网农村领域应用程度低

电商减少了农产品中间流通环节,然而对供应链两端组织者要求较高,线下供应组织者能力高低是发展的关键。尽管当前农产品电商的创业面非常广且前景良好,但是分工协作不明确,线上、线下融合难以实现。另外,普通农户缺乏上网技能以及开网店的经验,互联网创业对其而言困难非常大。在电商进农村这一过程中,很多农户只是被动卷入其中,参与积极性较低。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电商的繁荣发展给农业生产者带来的改变并不显著,很多农户只是把客户从传统经销商换成本地网络卖家,由于相互熟悉或者提前预订,售出价格可能没有卖给传统经销商的价格高。对于本地网络卖家而言,由于物流成本和广告费高,利润空间有限,给出的买入价格低于传统经销商收购价。综上所述,由于电商的新型供应链组织不成熟,因此互联网农村领域应用程度低,“互联网+农村流通业”的发展受阻。

(四)农村自建物流平台与第三方物流配送技术落后,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还不成熟,多数物流配送企业技术和管理手段仍然比较落后,选择哪种物流一直是农村电商面临的难题。电子商务发展逐渐扩大,“网上供销社”多数选择用自建物流配送,“淘宝村”以第三方物流配送为主。农村流通业可以根据农产品和农资的特点来自建电子商务平台,但是资金不足、人才缺乏、在前期投入较大、而后期的回报周期长,通常自建物流平台很难在短期内取得优秀成绩。尽管我国第三方物流运行较为规范,用户访问量比较大,但是其局限性较大,各种规则较多,拓展空间较小,通常情况下农户或企业还要向第三方平台支付一定费用。所以,我国很多农村流通组织开始研发自建平台,把第三方平台作为辅助,但仍存在较多缺陷,有待完善。

完善我国“互联网+农村流通业”发展的思路

(一)统筹规划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县级农村物流中心建设

现阶段,我国应统筹农村物流发展,在城乡建设规划时将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其中。首先,加快交通农业、供销、快递运输等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进程,实现统筹兼顾、资源互补的目标。其次,强化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实现全国重点农产品、农资和农村消费品等集散中心的有效对接,构建覆盖面广、功能较完善的农村物流枢纽体系。再次,按照县、乡、村三级构想和“多站合一、资源共享”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点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扩大向农村地区的延伸,实现区域物流网络与干线物流网络的有效衔接。最后,将农村商贸流通市场、农资配送中心、农产品收购和再生资源集散中心等联合起来进行系统化调整,完善商贸流通与货运物流的对接,优化物流运输组织。

(二)完善流通服务体系,促进资源整合

高效的服务体系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而且能促进资源整合。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改善:一是大力提高农产品组织者的能力。培养专业化水平高的农产品经纪人和运销者,构建线上线下结合的产业联盟组织。二是在农产品生产地设立供需信息平台。完善线上、线下交易数据,及时公布交易价格和产品供求状况,科学、合理地引导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三是在县或乡建立物流资源调度平台,对物流企业以及农产品经销商的配送资源进行整合,完善物流调度平台配送体系。四是鼓励农产品电商相互联合,共享 “互联网+农业”的创新资源,扩展未来发展空间。五是建立高效“绿色通道”,降低农产品物流运输成本。从国家层面加大对农产品“绿色通道”有关政策具体落实情况的检查,严格清理农产品流通中的不合理收费,打破省际间的政策壁垒,降低跨省流通成本。延伸现有的农产品“绿色通道”,除了在公路上开设“绿色通道”之外,还可以在铁路、航运、水运通道上开设,进而最大限度地缓解公路运输压力。

(三)建立合理的物流管理机制,实现信息技术与现代物流技术有机结合

现代物流建设的发展方向是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为基础,逐步实现信息技术与现代物流技术的有机结合。因此,建立适合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管理体制以及服务体系极其重要。首先,整合现有资源,发展一批辐射范围广、配送能力强的电商物流企业。其次,农村可以引入中铁快运、中邮物流等一系列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初步培养一批规范有序、公共性较强的示范项目,逐步形成 “互联网+”与农村物流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最后,相关部门应该鼓励建设第三方物流配送平台,改革以往落后的管理方式,致力于经营模式创新研究,优化农村物流网络通道,完善末端配送网点分布情况,实现布局科学化、产业发展融合化、基础设施完善化、信息平台公众化、车辆通行便利化、人才培养多样化。

(四)加大创新驱动力度,实施品牌化战略

目前农村的网店还是以模仿性设计居多,而且产品也是通过厂家直接来出售,同质化现状不利于行业转型升级。一是创新驱动。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农村电商需要积极开展自主创新,打造优势品牌,走特色化和差异化道路,主动率先求变和上档次,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是品种和质量,“人优我专,人优我精”的产品和服务的细分和专注,以及“人优我新,人优我转”的主动差异化和做法。二是培育精品。地方政府应根据“品牌电商化,电商品牌化”的大趋势,培育大量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品牌电商,争取在区域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建立并发挥协会的作用,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经营、打击恶意竞争、控制产品质量。三是提高品牌意识。不仅要集中精力打造个体知名品牌,还要合力打造集体品牌,走品牌化战略路线。

(五)提高农业生产者参与电商经营的能力,加速农村流通业发展

提高农业生产者参与电商经营的能力是加速农村流通业的有效途径,可以从以下五方面进行改善:一是集中农业部和扶贫办等部门的培训资源,对农业生产者开设专业的电商培训课程,政府需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二是设置“互联网+农业”创业资金帮扶项目,重点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对农村居民开网店的关注度。三是完善电商卖家与供货农民的收益分配制度。提倡农户通过合作社对接网络卖家,有增值收益的网络卖家可以通过返利方式增加顾客满意度,合作社对返利数额给予一定的补贴。四是相关部门联合电商平台广泛开展公益性推广,积极动员和组织社会资源支持偏远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缓解偏远地区农产品销售困难的局面。五是积极鼓励农产品流通主体通过契约、相互持股等形式加强同业、异业合作,积极构建渠道联盟。在上游将企业和农户双方联合,流通主体也可以凭自身的经济实力以及市场优势,给农户提供各方面的支持,既可以保证加工厂货源的可靠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户生产的盲目性。在下游能通过联盟合约将企业和分销商联合起来,企业凭借其卓越的协调整合能力以及网络优势,可以提高市场化运作能力,有效提升农产品分销效率。

(六)注重政府引导发展,对农村电商予以扶持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农户、企业、政府和网络缺一不可,因此要系统思考,统筹兼顾,充分调动各部门积极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合理布局。利用本地已有的优势,结合传统产业呈集群化分布的特点,采用科学手段进行布局,充分利用各地已有的各种优势,吸引外部资源,进一步拓宽合作渠道。从当地传统的产业分布看,应结合当地产业集群的分布特点,对有自发形成淘宝村或网络市场可能性的农村地区给予更大的支持和培育。二是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在以线上销售为主、线下体验服务配套的大趋势下,地方政府应当根据当地产业发展需要,加大投入,优化市场公共环境,建立良好的区域形象。三是破除融资难的困境。政府引导电商企业合理制定相关准入门槛,在资金方面扶持缺乏资金的网商,从而实现共赢。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增加对淘宝村的金融支持,实行合理且有效的贷款和帮扶政策,重点关注中小电商企业的发展困境。四是解决农村偏远地区和城市最后一公里农产品物流困境,培育有利于农产品电商交易的生态圈。建议政府增加对农产品流通领域的资金扶持以及信贷支持,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对农产品运输的油价补贴;尤其是要解决好生鲜农产品物流问题,鼓励在各地多建小型区域性生鲜农产品电商配送基地。同时,鼓励各省市对符合相关标准的农产品冷链运输车辆实行交通优惠,合理降低运输成本;在有条件的城市中鼓励符合环保条件的冷藏配送车辆在市区通行,提高城市终端配送效率,保障人们生活需求。

1.张莉.现代商贸流通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32)

2.王鹏飞.网络经济对我国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研究[J].中共中央党校,2014(5)

3.胡基学.网络支持物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J].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5)

4.吴学品.流通业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J].上海大学,2014(2)

5.严圣艳,许安心.我国“互联网+农村流通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思路[J].经济纵横,2016(1)

6.蒋沁燕.我国农村消费品流通业的发展现状及创新路径[J].商业经济研究,2015(31)

江苏省应用研究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提升江苏农业物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路径研究”(编号15SYB-130)

F723

A

猜你喜欢
流通业淘宝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贴吧吧主诋毁淘宝店败诉
第一次“淘宝”
淘宝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