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文化与旅游的耦合—以西部地区葡萄酒产业为例

2016-12-17 11:16北方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银川750021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19期
关键词:葡萄酒宁夏葡萄

■ 纳 慧(北方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银川 750021)

特色产业、文化与旅游的耦合—以西部地区葡萄酒产业为例

■ 纳慧(北方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银川750021)

随着“一带一路”经济带的推进以及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葡萄酒产业作为特色产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其虽处于成长阶段,但已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当前,西部地区葡萄酒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葡萄酒文化产业及旅游业的支持。本文指出,三者的耦合,不仅有利于传播葡萄酒文化,促进葡萄酒产业的健康发展,优化当地经济结构,也有利于丰富文化产业的内涵,促使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向纵深领域发展,推动特色产业升级。

葡萄酒产业产业链文化产业

西部地区葡萄酒产业发展优势及意义

(一)西部地区葡萄酒产业发展优势

葡萄酒消费带来的市场优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市场葡萄酒的消费比例逐年增加。据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发布的信息:截至2013年,我国的葡萄酒消费总量排在全球第五位,但是人均消费量仅为1.24升,约合1.65瓶,我国葡萄酒消费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有较大的发展潜力。2013年我国消费葡萄酒18.65亿瓶,比2008年增加136%。在我国葡萄酒消费市场中,进口葡萄酒占30%的份额,但近年来我国消费者对进口葡萄酒的消费逐渐趋于理性,且进口葡萄酒市场乱象丛生,人们对进口葡萄酒信任度降低,2014年的葡萄酒进口额相较2013年下降11.3%,总进口量下降12.8%,这为我国本土葡萄酒产业迎来了发展机遇,尤其是西部地区葡萄酒产业具有良好的市场优势。

政策优势。为促进葡萄酒产业的发展,西部地区出台了多项对促进葡萄酒产业发展意义重大的政策法规,如宁夏颁布了《关于促进葡萄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及全国第一部葡萄酒产区保护法规《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保护条例》等。宁夏自治区财政厅、林业局每年都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和近亿元的贴息贷款,专门用于支持基地建设和扶持龙头企业。各市县也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如青铜峡市自2009年开始,政府每年根据葡萄种植基地情况,适时制定和调整相应的扶持政策,加大对葡萄酒产业的资金投入,为葡萄基地的发展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宁夏政府对葡萄种植、推广及产业链构建极为重视,2015年政府牵头举行的“宁夏产区优质葡萄园评选活动”、“酒庄评级活动”、“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推介活动”等,让宁夏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地域及原料优势。西部地区干旱少雨,光照充足,尤其近几年推动了先进种植技术的应用和酿酒葡萄品种的良种化,具备种植葡萄的天然优势。宁夏的葡萄产区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年平均气温8.9℃,4-9月活动积温3289℃,日照时数3029.6小时,光照充足,年降雨150-200mm,干燥少雨,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属于平原地带,地形起伏小,再加上昼夜温差大,且西有贺兰山可以抵御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寒冷空气的侵袭,东有黄河横穿而过,可满足葡萄生长各个时期的水份需要,是世界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具有积温高、光照强、降雨少、温差大、可控水、无污染的特点。在这里种植葡萄无病虫害,具有香气发育完全、色素形成良好、含糖量高、含酸量适中、产量高、无污染、品质优良的优势,是一个得天独厚的绿色食品基地。且宁夏位于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地广人稀,土地成本也较低。加之生态移民工程输送的劳动力,为葡萄酒产业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

“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战略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对沿途国家的经济建设、地区繁荣乃至世界经济的平衡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城市,甘肃、宁夏等地的葡萄产业将迎来跨越式发展。如宁夏位于“丝绸之路”上,历史上曾是东西部交通贸易的重要通道。宁夏在新欧亚大陆桥中处于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中枢位置,随着“一带一路”经济建设的推进,宁夏的枢纽地位日益凸显,为宁夏葡萄酒产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提供了便利。在“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一些国外知名葡萄酒企业的引入,有利于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体系的稳固,并为西部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打造更好的平台。

(二)西部地区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意义

推动经济转型,促进经济发展。在2013年之前,西部地区多以煤炭、能源、冶金为主要经济支柱,占经济总量的75%,单位GDP能源消耗量也远高于全国平均值,经济亟待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葡萄酒产业可以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将以能源消耗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

促进农民就业,推动绿色旅游业发展。因葡萄酒产业的产业链长、附加值高、带动力强,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葡萄酒销售以及葡萄酒庄旅游等各环节将极大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尤其在生态移民定居区,对农民就业、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以发展旅游业为例,西部地区重点打造贺兰山东麓葡萄健康休闲旅游项目,以葡萄旅游小镇建设为主体推动特色旅游发展。据估算,2020年宁夏葡萄酒产业能带动10万人就业,解决了大量农民及生态移民的就业问题。

提升西部葡萄酒名誉度与酒文化。地处西部的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具有葡萄种植的天然优势,贺兰山东麓的自然条件甚至优于法国波尔多地区。通过打造葡萄长廊,可以形成服务设施齐全,旅游、文化、产业全面发展的格局。葡萄酒是一种富有文化含义,极具时尚感的产品,宁夏独特的酒庄建设风格,各具特色、风景优美,大面积葡萄园本身就是独特景致。通过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统筹推进标准化葡萄种植基地、生态化葡萄旅游廊道、主题化葡萄中心·酒城·小镇、特色化葡萄酒庄、高端化葡萄休闲运动园区建设,实现产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西部地区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宁夏葡萄酒产业自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规模不断扩大,2000-2015年葡萄种植面积由37万亩扩大到61万亩(其中酿酒葡萄53万亩),增长了1.64倍,预计在2020年前实现100万亩规模。宁夏现有葡萄酒庄72家,正在建设的有58家,其中万吨以上的葡萄酒加工企业有8家。贺兰山东麓已跨入全国9大葡萄产区之一;种植规模位列全国各产区第五,已经拥有宁夏红、御马、西夏王等本土品牌。目前葡萄酒产业已成为宁夏农业发展的重要优势产业之一。

(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宁夏葡萄酒产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并逐渐形成农民脱贫致富的产业链。宁夏在红寺堡肖家窑、青铜峡鸽子山、金山试验区分别建设示范酒庄,推进G110国道两侧葡萄长廊建设,新建高标准葡萄园0.5万亩,最终建成4个试验示范区和沿山路两侧葡萄长廊,至此宁夏葡萄酒示范产区已达十余个。预计2016年,葡萄酒产量将达1.2亿瓶以上,实现综合产值200亿元,销售收入将达50亿元,可带动8万劳动力就业,酒庄接待游客将达35万人。2015年,该产区葡萄酒产值达到166亿元,比2011年的20亿元增长了8倍,葡萄酒产业带来的规模效益、经济效益正不断凸显。

(三)知名度不断提高

为提高宁夏葡萄酒品牌知名度,政府陆续引进了张裕、长城等国内知名资深葡萄酒企业与保乐立加集团和酩悦轩尼诗集团2家国际知名企业,在产区内建成酩悦轩尼诗夏桐酒庄、长城云漠葡萄酒庄、张裕摩塞尔十五世酒庄;同时培育出法赛特、贺东、览翠、银色高地、禹皇、类人首、加贝兰、原歌等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同时宁夏葡萄酒在国内外葡萄酒大赛上陆续获得100多个奖项,成为我国葡萄酒“明星”产区。如在2013年Decater世界葡萄酒大赛上,宁夏葡萄酒就获得了9个奖项。

(四)葡萄酒庄旅游发展良好

宁夏有“塞上江南”之称,旅游资源丰富,民族文化多彩。“两山一河”(贺兰山、六盘山、黄河)、“两沙一陵”(沙湖、沙坡头、西夏王陵)、“两堡一城”(将台堡、镇北堡、影视城)、“两文一景”(西夏文化、伊斯兰文化、塞上江南景观),独特的旅游风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观光旅游。随着宁夏葡萄酒产业的快速发展,葡萄酒庄旅游逐渐成为新的热点。宁夏政府提出重点打造宁夏地区葡萄健康休闲旅游项目,以丰富的旅游资源作为依托,结合独特的葡萄酒文化,实现产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宁夏葡萄酒庄旅游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已成为融合葡萄种植、生产、文化展示、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型庄园。宁夏张裕摩赛尔十五世酒庄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宁夏志辉源石酒庄旅游景区也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现今酒庄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产业新的增长热点。

当前西部葡萄酒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葡萄酒品牌缺乏市场号召力

目前,我国葡萄酒消费品牌集中度很高,张裕、长城、王朝、威龙四大品牌的销售量超过全国葡萄酒总消费量的五成,可见品牌号召力至关重要。西部地区葡萄酒行业缺乏具有号召力的品牌,虽然葡萄酒原酒加工量较大,但仍然以原酒销售为主。据统计,2009年宁夏葡萄酒原酒加工量2.16万吨,装瓶销售仅0.45万吨,占总量的21%。目前,宁夏14家葡萄酒生产企业基本上都以销售原酒和贴牌生产为主。如果这种现状再不改变,西部地区葡萄酒产区将会成为东部产区的原料供应地。

(二)人力资本储备不足

在葡萄酒产业发展过程中,人才是关键。酿酒方面,在国内获得品酒师资格认证的人才不足300人,在宁夏则更少。葡萄旅游方面,从宣传、旅游产品设计到旅游营销,都需要专业人才的介入。根据西部地区葡萄酒产业现今发展的状况,在未来几年里估计需要超过10万名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由于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公共基础建设、教育建设等各方面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企业想要留住人才要付出更多努力。人才的匮乏严重制约西部地区葡萄酒产业的发展。

(三)机械化水平低

机械化水平低是制约西部地区葡萄酒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葡萄酒产业的机械化水平相差甚远,西部则更甚。比如在葡萄种植方面,西部地区葡萄种植多为散户种植,管理分散,机械化水平较低。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一个农民可以管理300-400亩葡萄园,而在西部地区,一个农民只能管理20-30亩葡萄园。在葡萄酒酿造方面,一个熟练的法国酿酒工人一年只工作140多天,就可以管理100多亩葡萄园并完成相应的酿造工作,而一个中国工人全年工作,仅能管理大约15亩的葡萄园。再者因为葡萄埋藤、出藤、采摘季节时用工量非常大,多数地区的葡萄酒庄分布非常集中,西部葡萄产区季节性用工荒现象突出。尤其在贺兰山麓葡萄产区,随着百万亩葡萄园规划的继续推进,每年用工量超过7万人。随着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小镇、玉泉营葡萄酒小镇等多个以葡萄酒为主题的旅游小镇正式运营,葡萄文化博览中心的建成将会继续加剧该地区的用工荒现象。

(四)缺乏合理的生产技术标准

西部地区葡萄酒产业能够迅速发展,是因为其具备世界顶级的高质量葡萄种植条件,才能造就如此品味独特的葡萄酒。但是西部地区葡萄酒产业中大多数企业均是以《葡萄酒》国家标准GB15037-2006进行酿造生产,导致该地区酒庄葡萄酒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尽管参考《葡萄酒》国家标准GB15037-2006进行葡萄酒的酿造生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葡萄酒品质,但仍无法突出该地区因葡萄原料差异性、工艺差异性所带来的独特优势,这将成为西部产区葡萄酒生产与销售的障碍。

(五)产业链短且相关配套产业不齐备

西部地区葡萄酒产业的产业链短,主要表现在附加产品的生产加工不齐备。葡萄全身是宝,葡萄籽具有美容养颜抗衰老的作用,可以加工护肤品;葡萄藤叶具有药用价值,可治疗水肿等症状,可加工成药品且价值是葡萄酒的数倍。一般葡萄的出籽率为8%-10%、梗10%-15%、皮20%-25%。一个年产万吨的葡萄酒厂,每年大约有几百吨的葡萄籽,上千吨的葡萄梗和1000-2000吨的葡萄皮以及几十吨的酒石、酒脚等。但是在西部产区,缺少对这些材料进行深加工的企业,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污染了环境。同时在西部产区内,由于葡萄酒产业发展年限较短,相关产业的配套加工型企业严重缺乏,包括葡萄酒瓶、木桶、木塞等均需要从其他地方引进。这样不仅增加了企业成本,还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失去价格优势。

加快西部地区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打造葡萄酒品牌并建设自有葡萄酒文化

宁夏贺兰山东麓具有发展葡萄酿酒产业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土壤气候自然条件,使所产的葡萄原果和酿出的葡萄酒香气浓郁,品质优良,多次在国内外权威葡萄酒质量评比中荣获大奖。但因为缺乏知名品牌,宁夏葡萄酒产品始终没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葡萄酒又是属于品牌认同感较高的产品,针对这个问题,要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入手。政府可以设立葡萄酒品牌宣传的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参加各项葡萄酒展会,并组织举办各类品酒会和葡萄酒文化节,吸引媒体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对宁夏葡萄酒及葡萄旅游的关注。同时帮助企业在全国大中城市联系和建立销售网点,组织企业在全国各大城市商场进行销售,打开宁夏葡萄酒市场。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名牌及自治区名牌产品的葡萄酒企业给予奖励。企业要积极相应政府号召,积极参加各项展会,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树立正确的营销意识,重视市场营销工作,加深消费者对宁夏葡萄酒的印象。

葡萄酒文化对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法国葡萄酒之所以成为顶级葡萄酒的代名词,除了有优质的葡萄酒,更重要的是葡萄酒文化已渗透法国人生活的各个层面。为了宁夏葡萄酒产业的长久发展,打造特有的葡萄酒文化非常重要。可在产品销售中结合葡萄酒文化进行产品推广,在产区内开设葡萄酒博物馆、葡萄酒文化走廊等项目,举办葡萄酒文化节,推广葡萄酒文化。

(二)大力引进和培育人才

随着西部地区葡萄酒产业的迅猛发展,对技术、管理和销售人才的需求将更加迫切。为此,可以通过优越的物质条件及人才发展机制吸引人才。或者通过派遣出国留学人员以及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向葡萄酒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葡萄酒酿造技术及品酒等文化知识,培养具有实践经验的新型葡萄酒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专业的旅游人才,以满足当前葡萄旅游产业对人员的需求。加大对生态移民定居点居民的葡萄种植技术培训、旅游服务培训等,不仅可以缓解用工荒,还能够增加移民收入。此外,要引导企业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尽快规范用工制度,完善养老、医疗保险等福利制度,留住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

(三)提高葡萄酒产业机械化水平

提高机械化水平不仅可以改善劳动条件,减少体力劳动,提高产品生产效率,缓解西部地区葡萄酒产业用工荒现象,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为了西部葡萄产业的更好发展,应尽快提高机械化水平。可采取引进葡萄种植及酿造机械,组建专业机械化服务队伍等措施。根据当地的管理模式和栽培方式,从国外引进一些适合葡萄园发展的先进机械、技术,研究适合当地的葡萄种植及酿造设备,同时在时机成熟的时候,政府可以组建专业化的葡萄设备租赁服务公司,购买一些各个酒庄都会使用的设备,为酒庄提供优质服务。这样不但可以降低酒庄购置机械的费用,避免了机械的闲置,也可以推进葡萄酒产业机械化与自动化水平。此外,单一农户的生产方式严重制约葡萄种植的机械化水平,政府部门应该采取土地流转、农户联合等方式逐步改变传统的葡萄种植模式。

(四)加快葡萄酒产业生产技术标准制定

随着葡萄酒产业的不断发展,新的技术设备的引进,传统的技术标准与新的技术必然会有矛盾,要根据实际情况,学习国际先进的技术标准,制定适宜机械化、自动化发展的葡萄酒酿造标准和葡萄栽培标准。葡萄种植、酿造生产技术标准制定需要有实力的葡萄酒企业引领,所以加快葡萄酒产业发展,制定葡萄酒生产酿造技术标准需要龙头企业的带动。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前期投入较大,尤其在品牌的打造上,需要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在发展初期,企业可能因此无法获利甚至亏损,导致企业在培育品牌方面的积极性受挫。所以政府应选择具有一定潜力和实力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通过兼并、重组、强强联合等形式,培育发展本地龙头企业,并帮助其度过品牌创立初期的困难期,为西部地区葡萄酒产业奠定发展基础。

(五)加快完善葡萄酒产业链

葡萄酒产业链的延长可以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生态、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吸引包装、酒瓶、橡木塞加工厂入驻,吸引各类葡萄酒经销商、设备商、包装商合作。同时要引进葡萄酒副产物深加工企业,使葡萄酒副产物变废为宝,并提高经济效益。

1.赵倩.“小葡萄”促经济“大转型”[N].新华网,2014,12(27)

2.朱艳.中国葡萄酒产业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江南大学硕士论文,2014

3.张建,王磊,张海涛.新丝路上升腾“紫色梦想”[N].河南日报,2015,10(2)

4.赵倩.宁夏打造百万亩葡萄文化经济产业带[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4,10(23)

5.汪冬霖,蔡红文.好葡萄是如何种出来的?[N].人民日报,2011,12(1)

6.张群仓,刘思娴,王涛.葡萄酒文化打造宁夏旅游“紫色名片”[N].中国旅游报,2014,12(12)

7.徐晓平.让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与旅游业发展相得益彰[N].中国旅游报,2015,4(1)

8.安冬梅,马建国.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J].北方园艺,2015,6(30)

9.左正红.宁夏贺兰山东麓风土条件[N].宁夏葡萄酒官网,2015,2(4)

10.赵倩.宁夏加快发展百万亩葡萄长廊[N].新华网,2014,10(6)

11.吴宏林.宁夏葡萄产业机械化路在何方?[N].宁夏新闻网,2015,6(17)

12.沈礼诗.提高机械化水平是宁夏葡萄酒产业唯一出路[N].中国食品机械设备网,2015,7(7)

13.刘登清.企业发展中的品牌战略[J].中国资产评估,2011,1(15)

14.李有福,卢大晶.宁夏葡萄酒产业的发展优势和问题探讨[J].农业科学研究,2008,6(25)

本文是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移民的经济绩效评价研究”(项目编号13cmz043)的阶段性成果

F061.9

A

猜你喜欢
葡萄酒宁夏葡萄
自制的葡萄酒为啥爱“上头”?
葡萄熟了
当葡萄成熟时
宁夏
法国葡萄酒何以誉满天下
宁夏
基于葡萄酒理化指标的葡萄酒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