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不能只图快投资当学孙正义(经济茶座)

2016-12-17 06:40王胜江
环球时报 2016-12-17
关键词:孙正义投资人马云

王胜江

一到年底,就有一些中国媒体发布所谓的“创业死亡名单”。我并不赞同拿这种新闻刷屏的做法。事实上,每天都有企业死亡,这很正常,如果每天都拉一个企业死亡名单,难道国家经济就不搞了吗?创业的成功概率的确很低,有的说2%,有的说4%,欧美国家也一样,这是一个自然规律。但我们如何去衡量“成功”呢?如果一个创业者连续9次创业,现在企业估值几亿美金。那么,他第1次到第8次的失败和第9次的成功如何去定义?我认为,衡量创业者的价值,要看他作为一个个体,能不能给不同的企业带来成功。创新创业就像一个大学校,这些创业者即使创业失败,加入其他传统企业工作,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他们得到了历练,他们会对传统企业进行更新、改变,他影响的不是小企业,可能是一个几千亿产值的巨型企业。没有这批人,中国经济未来20年不可能腾飞。所以,创业的成功率对投资孵化平台来说,可能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它对社会产生的结果是复合的,这比2%到4%的数据更有意义。

不过,客观地说,目前,中国的创业圈确实存在急躁、浮躁的现象。一些创业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还不成熟,还没有被消费者认可,没有什么核心竞争力,就已经有高估值,就开始引入A轮、B轮投资,甚至准备上市融资。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要从创业者和投资者两个维度来分析。

由于互联网、大数据已经成为经济运行的基础,中国企业发展的速度势必比原来要快,确实会有一些初创企业成长迅速,一年两年就可以达到很高的高度。但年轻人有时候把互联网理解成急功近利,把互联网思维理解为拔苗助长,希望今天种一个种子,明天就可以长成大树,这是对互联网的误区。雷军将互联网思维概括为7个字:“极致、专注、口碑、快”,互联网首先讲的是极致,专注,最后才是快。很多年轻人把前面6个字都忘了,只记住一个“快”,这是错的。创业者不能简单讲,一年迭代10个产品就是胜利,这个思维没问题,但产品会有问题。中国的创新创业经历了三个思维阶段,改革开放初期主要是贸易思维;之后的中国制造时代,则以代工思维为主;如今,中国进入精致创造时代,需要的是工匠精神思维,比如10年做一个产品,做到极致。另外,创业者还要回归商业本质,有用户的产品才是真正的产品。必须考虑你的产品有没有真正的需求痛点、需求的频次多不多、是不是能持续地让消费者接受,这才是核心。现在很多年轻人永远都在纸上谈兵,应该沉下心来做产品,而不是天天吹牛。

要想成就一个伟大的企业,除了要有伟大的企业家,还要有伟大的投资人。中国投资人还需要一个成熟的过程。一些投资人急功近利,希望投一些快的项目,想今年投完明年翻10倍。投资人和创业者对一个事物的看法不一样,投资周期跟创业周期本身也不同,这就产生了一些问题。再加上一些互联网创新看起来很花哨,容易让投资人眩晕,以为这是好东西,但对于这个创新点能否变成刚需、能不能赚钱,思考就少了。

对于投资人来说,如果没有战略眼光和冒险精神,是不可能发现独角兽的,只是让人家继续长大而已。投资人应该学习孙正义,他说自己是愚直的人,就沿着一条道走,有一段时间他只投互联网公司,真的投出了很多伟大的企业。孙正义自己就是企业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看未来的能力特别强,他能看到马云十几年以后的未来。而且他极有冒险精神。2000年他给马云投2000多万美金,那时北京通州的房子每平方米才1000多元,买一套房到现在都翻了多少倍,但他就敢投一个当时还是子虚乌有的互联网企业,一般人是做不到的。更重要的是他陪伴着马云不断成长,一起思考世界的未来,后来又追加了投资。我觉得这才是伟大的投资人。现在很多投资人就是“撒盐”,投200个项目,跟放羊一样,即使偶尔有一只羊长大了,也是撞大运,那叫守株待兔,不叫投资。

随着中国创业者和投资人的不断成熟,再过两三年,中国的创新创业将进入一个良性的高速发展阶段。因为市场上的资本很多,中国已经进入资本加产业的时代,也就是说,不见得亲力亲为开工厂,以股东的身份也可以开工厂。这个时代的到来将使中国的创新经济真正崛起。▲

(本文作者为洪泰创新空间创始人、CEO)

猜你喜欢
孙正义投资人马云
孙正义:和死神赛跑的软银“帝王”
马云不卖“一句话”
6分钟豪掷2000万美元背后的真相
2016年10月投资人质押式回购结算面额统计
2016年9月投资人质押式回购结算面额统计
打个平手
2015年8月投资人质押式回购结算面额统计
2015年6月投资人质押式回购结算面额统计
如果是马云
倒立的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