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分层教学改革研究

2016-12-17 17:06吴浩忠
科技视界 2016年26期
关键词:分层评价人才培养目标分层教学

吴浩忠

【摘 要】坚持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当前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本文以分层教学改革必要性为切入点,基于我院会计专业实际分别从分层教学模式选择、分层标准的选用、分层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体系设置、分层教学实施、评价及分层教学管理方面探讨如何开展会计专业分层教学改革。

【关键词】分层教学;人才培养目标;分层评价

1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施分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高考中考改革改革的深入推进,各高职院校的生源普遍呈现出显著的多元化趋势。截止到2016年9月,江苏公立高职院校就有6种生源渠道:中高职衔接(俗称‘小3+2)、对口单招、自主招生、高招、高本衔接(3+2和4+0)以及注册招生,高职院校的学生构成日渐复杂化、多元化。受高考人数总体下降及本科招生政策调整的双重影响,高职高专生源质量总体下滑明显;同时不同渠道来源的学生在学习能力、态度、专业定位及自律性等方面差异明显,而且学生需求多样化趋势日渐突出。面对这些新情况,多年以来高职院校单一、固化的教学考评方法已难以适应日趋多元化的学生需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给学生管理、教师授课考核及专业实习等各项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这是当前各高职院校普遍面临的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已经由过去粗放式规模化扩张转型为集约型内涵式发展,因此短时间内既不能大规模的增加教学资源,但又要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分层教学改革为解决当前的矛盾提供了一种全新视角,为适应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多种教育教学模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程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教育,并在各自的基础上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它不仅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而且适应了现阶段生源现状,也符合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分层教学是在增加现有的教学资源的前提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展开分层教学是十分必要与可行的。本文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际出发,探讨了会计专业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可行性以及具体实施过程。

2 分层教学模式选择

高职院校在具体实践中通常有两种分层教学模式可供选择:专业分层与课程分层。

2.1 专业分层模式

该模式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学生来源渠道、学习目标定位、学生学习习惯效率效果等)将学生重新划分成不同层次的教学班并开展不同层次与水平的教学活动。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既有的条件与水平下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与技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获得了极大的提升;同时同一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能力、目标等方面的相似性使教师能够高效的完成专业教学活动,教学效率与效果获得显著改善。

2.2 课程分层模式

形式丰富多样,具体而言包括: 班级内部的隐性分层教学模式,强调对学生自尊心的保护; 班级内部的显性分层教学模式,配合激励措施,有利于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班班之间的归级交叉显隐结合教学模式,分层更为细致,尤其适用于公共课程。

实践中根据分层操作过程中各层内部学生是否可跨层调整,分层模式有又可分为“固定分层”和“动态分层”。其中,“动态分层”更有利于在跨多学期的同一门课程中开展,在单学期的课程中也可结合课程“模块化”来实施。

会计专业分层教学模式选择方法:对于入学的新生,简单的根据入学成绩及个人兴趣等进行分层是一种不太科学的做法。如果选择专业分层教学模式,建议至少在完成《基础会计》及《会计基本技能》等专业基础课程后根据学生表现及成绩进行分层是比较恰当的。对于学生之间差异不显著的院校可以考虑课程分层教学模式,更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效果。

3 科学选用分层标准,精准确定分层人才培养目标

只有选定科学合理的分层标准才能有效的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开来,分层标准的选用是分层教学改革实践遇到的首要难题。笔者认为科学有效的分层标准需要考虑三个层面:

1)通识素养层面

主要包括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沟通能力等。这些信息不是学生短时间内可以形成或改变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借助此类信息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基础条件以及学生的“三观”有全面认识;

2)专业素养层面

结合学生在入学后一段时间的专业表现及专业认知态度,分析学生的专业潜能及专业提升空间,为进一步的分层指明方向;

3)技能素养层面

结合学生的身心条件(包括反映能力,首脑协调能力,思维敏捷性等)综合评判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拓展空间与水平,为职业指导规划奠定基础。

我院在会计专业分层标准选择方面的具体做法是:采集我院近三年毕业生的15项数据(专转本学生数/年级学生总数、专升本学生数/年级学生总数、专接本学生数/年级学生总数、自考学生数/年级学生总数、专业资格证书初次及最终通过率、英语A级B级四级六级通过率、计算机考级通过率、图书馆借阅总册数、各种表彰次数、各种处分次数、各年度平均不及格率、生源渠道),通过STATA、SPSS分析各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探究不同来源渠道的学生个体之间的显性差异并以此为基础通过聚类分析验证分层教学培养的可行性,结合本院近年数据,我们发现学生来源渠道与学生成绩及就业质量相关度较高,因此我院我们暂时将分层人才培养目标初步定位为以下三种类型:学历提升型、专业技能型及专业综合型。来源于提前批次单独招生及3+2专科(中高职衔接)的学生由于文化基础、学习能力及自律能力相对较差,这类学生不宜讲授过多的专业知识及专业研究方法,专注于培养他们的某种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形成一技之长,一般应分类为专业技能型;我院每年都有相当比率的学生对于专转本、专升本等有强烈需求的可以分层为学历提升班;其他来源渠道的学生可以综合技能型。

4 分层教学具体实施

4.1 课程体系设置

学历提升型的课程体系偏重于培养学生“考得上”、“读得好”、“准研究性人才”等方面,课程体系在基础通识教育方面比较突出;专业技能型的课程体系偏重于学生的某种专业技能(如点钞,珠算,小键盘等),训练课程占比较大,全力培养他们的顶级专项技能;专业综合型的课程体系则是将重点放在专业综合能力的形成与培养方面,课程体系侧重于会计、财务及税务等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及专业判断能力提升,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独当一面,有专业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分层教学实施

会计专业教学的特征决定了分层教学教学过程的分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案例及例题体现分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情况由浅入深的举例,既能满足学困生的学习要求,又能激发优等生的学习兴趣。2)作业分层。教学的效果通过作业可以反映出来,因此,符合学生实际的作业过程,也要分层,由此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能力。

4.3 分层教学评价

对于专业技能型的学生,应做到考试与考查相结合,并适当增加考查课的比重,尽量减少死记硬背的考试形式,增加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考试比重。而对于专业综合性的学生,其考试内容、份量、难度均应适当提高,除了参加校内规定的各门功课的考试外,还必须参加并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和助理会计师资格考试。对于学历提升型则要强化学生在英语、计算机及数学等课程方面的应试能力并兼顾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核。

5 分层教学管理

通过制定灵活机动的分层方法体系,动态监控学生状态的变化,对于需求变化显著的同学经教师推荐并经院系考核可以在各种类型班级中机动;对于不同类型的教学班在毕业实习,专业实习及毕业论文等方面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有效管理办法以适应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综上所述,提高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关键是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个方面的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展,从分层次教学改革的实际效果可见这一模式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秦晓慧.分层教学 因人施教[J].山西教育,2013(17).

[2]吴韵琴.基于单考单招的会计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衔接问题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

[3]刘小丹.分层教学模式评述[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3).

[4]韦国禄.分层教学法初探[J].中外教学研究,2006(5).

[责任编辑:田吉捷]

猜你喜欢
分层评价人才培养目标分层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数控加工技术应用课程中的应用
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浅谈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论小学高年级英语分层评价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与评价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