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经济规模监测预警系统构建

2016-12-17 11:32孙艳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19期
关键词:预警系统

孙艳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经济波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常态,然而经济的剧烈波动则有可能对经济的正常运行造成损害。随着流通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流通经济规模进行监测预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流通经济规模异变的传导机制为出发点,分析了适合作为监测流通经济规模是否发生异变的指标。笔者认为指标的选取应分为先行指标、同步指标、滞后指标。最后在指标选取的基础上,笔者构建了流通经济规模监测预警的结构。

关键词:流通经济 规模监测 预警系统

流通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其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出现而发展。随着流通产业的发展,流通产业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着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然而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必然遇到经济周期的波动或者其它外部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流通经济规模发生大幅波动,引起经济的不正常运转。因此探究流通产业波动的原因,对流通经济规模进行监测预警越来越重要。分析流通产业发展规律,实时对流通经济规模进行监测预警,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理论基础

(一)商品流通规模的概念

商品流通规模是衡量商品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概念,它描述的是商品流通业整体的数量。传统的经济学家认为,商品流通规模是指商品流通业运行一定时间内所占用的劳动资源,其包含的具体指标有流通资产、从业人员数等。但是劳动要素的规模并不一定能完全转换为流通规模,因此有经济学家提出,商品流通规模应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商品流通业运行过程中商品交换总量,即商流规模;另一部分是商品流通业运行过程中实物商品的周转量,即物流规模。笔者比较认同后者的概念,其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商品流通规模的整体面貌。

(二)商品流通规模变动的外部因素

商品流通行业的发展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商品流通规模的变动也必然受到多种因素的推动。对商品流通规模变动的外部因素进行探讨,是笔者构建流通经济规模监测预警系统的立论根基。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制约着商品交换的主体内在结构和客观规模,进而影响流通经济的发展规模。社会资源的分配效率同样影响着流通规模的大小,而社会资源的分配方式和效率主要由行业成熟化程度和行业政策主导。

商品交换过程中的货币流通水平、价格水平以及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等都是影响商品流通规模的重要因素。如果货币供应量较大,则会引起价格的上涨,短期内会促进流通经济的规模,但是长期内会对流通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城市基础设施越优越的地方,往往也容易吸引商品的流通,增强商品的渗透能力。商品的价格水平影响着商品消费的积极性,一般来说消费水平越高,商品的交换规模就越大。

(三)商品流通规模合理化的标准

在商业资本中,商品流通规模保持合理的比例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商品流通规模不仅仅是量的概念,同时也要从结构特征上来衡量商品流通规模。

商业资本总量。商业资本总量是指商品流通运行过程中所占用的各种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总和。商业资本的逐利性,可以加速商品的周转,进而推动产业资本的周转。相反,如果商业资本无法满足产业资本的需要,必然导致流通经济的低效率。因此商业资本一方面要满足流通经济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不能出现资产闲置,从而造成浪费的现象。

商业从业人员总量。一定程度上商业从业人员总量可以用来形容商品流通规模。根据产业的演进规律,随着经济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从第一、第二产业转移到第三产业。这必然会导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爆发式增长,而第一、第二产业有可能出现劳动力空缺的现象。合理化的流通商业规模应保证流通经济既保持“蓄水池”的功能,同时其他产业的从业人员也能满足正常的发展需要(曹金栋,2014)。

结构布局。合理的结构布局可以促进流通经济进一步发展。具体包括:业态结构合理,流通经济内部传统的经济和新兴的经济都能够蓬勃发展;区域布局合理,当前我国流通经济发展还不平衡,合理的流通经济规模应该是城市与农村、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流通经济保持均衡的发展;企业规模结构合理,目前我国零售企业整体偏小,缺乏国际竞争力。

流通经济规模监测指标设计

(一)流通经济规模的异变

一旦流通经济规模超越合理的范围,就可以称之为流通规模的异变。因此流通经济规模的异变是指其非正常运行,脱离了其经济的正常运行,并且失去了对其他产业的先导作用。笔者认为导致流通经济规模异变的主要原因有:

外部冲击机制。外部因素可能是随机性的,也有可能是周期性的。在外部传导机制下,导致流通经济规模在原有的运行趋势下发生变化,可称之为外部冲击机制所引起的流通经济规模异变。随机性因素包括政策环境、经济局势等。比如20世纪80年代,我国施行的“价格闯关”政策就曾经导致我国流通业的重大变化。周期性因素,比如宏观经济的周期性循环(复苏、繁荣、衰退),宏观经济周期的变动必然带动流通经济规模的变动。1997年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就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我国流通经济规模的非正常变动。

内部传导机制。流通经济的内部传导机制是由流通经济内部结构特征所决定的。流通经济内部通过乘数机制、关联机制传递或放大流通经济内部的变动。乘数机制反映的是流通经济内部投资与需求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对流通经济产出的影响。当流通经济内部需求或者投资发生变动时,通过乘数机制就可能导致流通经济规模的异变。关联机制反映的是流通经济内部各经济业态、各部门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中其它经济业态的变动,比如运输业、仓储业的变动,都有可能导致流通经济规模的异变(陈文玲,2013)。

(二)流通经济规模监测指标选择原理

流通经济规模监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既包括监测系统,也包括预警系统。流通经济规模监测指标选取的主要目的是监测商品流通规模的运行状况,在流通规模发生异变之前,事先向决策者发出警报,以便决策者采取适当措施保障流通经济规模在正常的范围之内。流通经济规模监测预警机制的组成要素包括警情、警源、警兆、警度。警情是指监测系统需要每天监测的内容,确定其是否出现内部结构不合理状况。警源是指警情产生的根源,警兆是最能反映警情的指标要素。警度是根据警兆指标对警情程度作出的判断。因此从逻辑上来讲,流通经济规模监测预警的逻辑思路如图1所示。

(三)监测预警系统设计要求

提前性。如果警情的发现不具有提前性,反而延误警情的发现,则可能会导致决策的失误,造成调控不力的现象。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就曾因延误商业的警情信息,导致商品市场出现剧烈波动的现象。预警监测必须在警情发散之前,提前分析警兆、警度,为决策者排除警情提供依据。

灵敏性。监测预警系统作为监测流通经济规模的“指示器”,监测预警系统必须具有灵敏性。在一定程度上,灵敏性就决定了监测预警系统对警情分析的准确性。如果监测预警系统不具有灵敏性,则对于流通经济规模中的细微变化无法及时监测,就会影响到监测预警系统的监测提前性(纪良刚,2012)。

(四)监测预警指标选择

指标分类。按照上文提出的监测预警逻辑关系,对于监测预警的指标,按照其作用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警情类指标与警兆类指标。同时指标反应的时间不同,又可以分为先行指标、同步指标、滞后指标。

指标体系确定。表现为以下方面:

警情指标的选取。流通经济规模发生异变的标准是流通经济的规模脱离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表现为结构性失衡,因此警情指标的选取,应该选择一方面能反映宏观经济变化的主导因素,另一方面也能及时反映流通经济规模的发展状况的指标。笔者根据流通产业的发展特点,认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率最适合做流通经济规模的监测指标。

警兆指标的选取。警情是由警源产生的,但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有一定的先兆,即警兆。笔者根据流通经济规模变动因素,分析指标如下:在笔者所考察的警兆指标中,只有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率是可以作为先行指标的。警兆指标体系是流通经济规模监测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图2是笔者拟定的警兆指标体系。

流通经济规模监测预警体系设计思路及构建模型

(一)设计思路

流通经济规模监测预警系统应具有监视、检测流通经济规模变动的两大职能。因此流通经济规模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应体现以下要求:

多级递阶性。流通经济监测预警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监测预警系统就应该具有相对应的系统属性。监测预警系统本身既可以自身作为一个子系统,也可以作为另外一个监测系统的子系统。因此流通经济监测预警系统在进行监测预警时,必须确定相应的等级区域,区分不同类别、不同级别的监测预警。如此多级递阶的结构,才能使得监测预警系统对流通经济的规模进行连续、多层次的监测(程瑞芳,2014)。

信息反馈性。在监测预警系统中,及时的信息反馈是至关重要的。在监测的每个阶段都是通过观察信息流的变化来实现的。当监测系统将汇总之后的信息流与目标信息进行对比,存在偏差时,监测系统就可以迅速反馈,从而为预警做好准备。当监测系统反馈信息越多,信息处理能力越强时,则监测预警系统的可靠性就越强。因此对于偏差信息的反馈性,是进行流通经济规模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问题(陈应斌,2013)。

(二)体系构建

流通经济规模监测预警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系统,系统的建设依赖于各要素之间顺畅的关系。本文依据监测系统设计要求,构建结构模型(见图3)。监测预警系统的功能模块可以由输入、计算、输出3个模块组成。在笔者选取的监测指标基础上,由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作为数据采集系统。计算模块由指标分析和模型分析2个子模块构成,主要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为警情预警奠定基础。输出模块生产预警信号图,直观展现流通经济规模的变动。

综上所述,笔者主要运用定性的研究方法构建流通经济规模监测预警系统。本文从流通经济规模异变的传导机制入手,选取了可作为警情指标和警兆指标的各类数据指标。最后在依据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要求上,构建了监测预警结构模式。笔者认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流通经济规模监测预警的分析思路及方法,为真正实现流通经济规模的监测预警奠定了理论意义。鉴于我国流通经济的区域性,在以后的研究中,分区域地进行流通经济规模的监测预警研究是笔者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猜你喜欢
预警系统
民用飞机机载跑道入侵预警系统仿真验证
一种基于CNN迁移学习的井下烟、火智能感知预警系统
高速公路长下坡交通安全预警系统设计
基于ZigBee与GPRS的输电杆塔倾斜监测预警系统
高速隧道容留监控及预警系统开发应用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桥、隧安全防范声光预警系统
疫情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车辆碰撞预警系统有望进入国标
高速公路收费站ETC预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