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2016-12-17 13:21李冻菊等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19期
关键词:区域创新TOPSIS法综合评价

李冻菊等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提高郑州市创新能力,不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于郑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评价作为决策的基础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对原始指标进行修订的基础上,从创新环境、创新资源、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四个方面展开,运用TOPSIS法对2010-2015年郑州市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区域创新 综合评价 TOPSIS法

引言

随着郑州市市委、市政府把开放创新双驱动作为郑州市发展的主战略,并相应出台了《关于深化实施开放创新双驱动战略加快郑州都市区建设的意见》、《郑州市创新创业综合体建设管理办法》系列政策意见,郑州市抓住国家推广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政策,推动形成具有创新和示范带动作用的区域性创新平台的机遇,研究制定了《郑州市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方案》,凝练出以建设郑州自主创新示范区为统领的“一区多园”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模式、新格局。2012-2015年,郑州在全国57个创新型试点城市(城区)中的排名分别为16、17、16、18名。

对于创新能力的测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分别在1992、1997、2005年先后出版了三版《奥斯陆手册》,对于指导我国创新测度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1996年,我国首次提出“区域创新能力”,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理论研究,早期多数学者从创新要素的角度,认为一个地区具备创新能力首先要做到的是创新资源的积累,比如具有科研开发和科研活动的场所或基地、具备高水平的创新人才等,而创新对象多涉及技术进步和知识创新,创新活动多涉及R&D活动。2000年,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提出了具有权威性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即涵盖了知识创造、知识流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和创新经济绩效五个方面。胡宝娣、胡兵(2003)认为一个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就是整合一个地区的所有生产要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形成具有地区竞争力的发展能力。同时,他们认为影响一个地区区域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有科研机构的知识与科技储备量、企业的自主创新力以及政府所营造的创新环境。朱海就(2004)认为区域创新能力就是区域内不同主体之间创新能力的“整合”,即“网络的能力”,并最终将这种“能力”作用于“企业”,以企业创新活动的形式表现出来。

随着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学者不仅注重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效率,我国多数学者指出,创新过程不仅仅是包含研究、开发、生产、销售这一简单的线性过程,还应该包含多个部门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反馈的综合过程,其中涵盖了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融资创新、营销创新等全社会创新的综合创新体系。万勇、文豪(2009)从区域创新投入、区域创新产出、技术扩散和区域创新环境四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综合反映区域创新动力、支撑和技术溢出效应;颜莉(2012)从人力资本投入、创新资金投入、创新环境投入、科技成果、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区域竞争力,也就是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方面建立指标体系;甄峰(2014)对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侧重于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指出目前我国创新体系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知识和技术呈点状聚集在一些发达城市,表现为流动性差、产业化程度不高的特点,他们认为要全面评价地区创新能力,必须要对拥有的知识和技术现状及其使用效率有一个全面的把握。

目前,我国对区域创新能力的研究还不完善,不少学者之间还存在着争议。丁福虎(2002)在研究中指出绩效指标的泡沫化以及评价方法的滞后性;何亚琼、秦沛(2005)指出,不少成果中的指标体系多是指标层的不同组合,忽略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因此本文认为,在综合构建区域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区域间差异,依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从利于政府政策导向的角度对区域创新能力进行有效评价。

郑州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构建

郑州市为河南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全省的创新能力发展起着引领作用。本文结合郑州市创新能力的实际情况,坚持科学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综合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在听取了专家意见后,提出了原始指标体系,之后对指标体系进行了两次修订,分别是指标的相关性修订和数据的可得性修订。

(一)原始指标体系的一次修订

1.数据来源和样本选取。初始指标体系包含41个指标,其中除了“万人技术市场交易额”来自《河南统计年鉴》外,其余数据全部来自《郑州市统计年鉴》,所有静态指标由年鉴中数据直接得到,部分动态指标,比如“百人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数”、“百人国际互联网用户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等13项指标需经过一步运算得到。

本文利用SPSS19,选取2006-2015年的年度数据作为样本,10年中存在部分样本缺失的情况,采用线性插值法替换缺失值。

2.样本无量纲化处理。由于原始数据涉及不同的计量单位,为使数据具有可比性,本文采用标准化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以使每一指标的数据满足均值为0,方差为1,且无量纲。处理方法如下:

不同指标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由此本文认为不必保证指标之间的完全独立性,只需舍弃显著高度相关、独立性弱、重复性大的指标,即0.9≤|r|≤1的指标,同时舍弃高度不相关的指标,即|r|=0的指标,如“平均每万人拥有高等学校数”。

4.因子分析。为了进一步提取变量,同时尽可能保留信息,将指标变量进一步浓缩、分类,由此将标准化后的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并赋予权重,以完善郑州市创新评价指标框架。

信度检验。本文采取布朗巴哈a系数(Cronbachs a)方法进行效度检验。结果显示,Cronbachs a系数为0.969,系数值很高,表明数据的一致性较好,即信度较好,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效度检验。要进行因子分析,原始数据必须具备相关性。本文采取KM0和Bartlett球形检验方法。结果显示,KMO=0.766>0.6,说明可以进行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2242.58,P=0.000<0.001,否定原假设,即认为变量问的相关矩阵不是单位矩阵,各变量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因子提取。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共因子,每一个指标变量都可以表示为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与特殊因子的和,即:

根据公共因子的贡献率,判断原指标的信息量,初始总方差的绝对值为1,提取的因子总方差越接近于1,对原有变量方差可解释的比例越大,信息丢失越少。结果显示,30个指标的信息提取均超过了70%,说明信息缺失较少。

根据特征值大于1,其累积方差贡献率大于85%的原则,本文确定4个公共因子,其包含了原始信息的大部分内容。

(二)原始指标体系的二次修订

在一次修订的基础上,再看数据的可得性,查阅《郑州统计年鉴》、《郑州科技统计年鉴》、郑州市统计局年度数据,将数据无法搜集到的指标舍弃,得到最终的郑州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该体系从创新环境、创新资源、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四方面建立一级指标,从基础设施构建能力、金融融资程度、R&D投入情况、创新资源投入力度、创新资源产出能力、企业创新活动强度、企业创新产出水平、经济绩效、居民生活水平、生态环境改善效果10个要素出发建立二级指标,以及各要素下的30个具体指标。

其中:创新环境包括3个二级指标,即基础设施构建能力(平均每万人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百人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数、百人国际互联网用户数)、金融融资程度(年底金融机构各项贷款额、年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额、财政性教育支出)、R&D投入情况(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R&D项目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占就业人员的比重)。创新资源包括2个二级指标,即创新资源投入力度(财政性科学技术支出、拥有注册商标数、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创新资源产出能力(万元R&D经费支出专利申请数、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数、万人技术市场成交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企业创新包括2个二级指标,即企业创新活动强度(高等学校毕业生数、规模以上有R&D活动的工业企业比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与主营业务成本的比值、企业用于获取技术和改造技术支出与企业主营业务成本的比值)、企业创新产出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参加R&D项目的人员占就业人员的比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于技术获取和技术改造资本回报率)。创新绩效包括3个二级指标,即经济绩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全市出口总值较上年的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居民生活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生态环境改善效果(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废水处理能力、工业废气治理设施处理能力)。在该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郑州市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郑州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选择合适的综合评价方法是进行综合评价的前提和基础,目前主要的综合评价方法包括综合指数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TOPSIS法、RSR法、灰色系统评价法等,这些方法各具特色,各有利弊。

为了综合反映近几年郑州市创新能力综合程度,本文以2010-2015年作为监测数据,在已构建的郑州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指数法和TOPSIS法对郑州市201 0-201 5年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一)评价方法——TOPSIS原理

TOPSIS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基于原始数据,从归一化和加权处理后的原始矩阵中,找出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分别计算各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的距离,获得各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之间的接近程度,以此作为评价依据,对各评价对象排序。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第一,由原始矩阵A构造规范化的加权决策矩阵Z:

(二)创新能力分项评价

创新环境评价。本文采用TOPSIS法对2010-2015年郑州市创新环境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结果表明,2010-2015年,郑州市创新环境逐年趋好,不管是基础设施构建、金融融资规模,还是R&D项目和人员投入,均呈现逐年增强的趋势。

创新资源评价。本文采用TOPSIS法对2010-2015年郑州市创新资源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结果表明,创新资源综合排名,2015年排名第一,2014年排名第二,2011年排名第三,2013年排名第四,2012年排名第五,2010年排名第六。

企业创新评价。本文采用TOPSIS法对2010-2015年郑州市企业创新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企业创新活动最活跃以及企业产出最高的年份是2015年,排名最后的是2010年,在2010年之后,企业创新逐年增强。

创新绩效评价。本文采用TOPSIS法对2010-2015年郑州市创新绩效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创新绩效最高的年份是2015年,其次是2014年,排名第三的是2013年,排名第四的是2011年,排名第五的是2010年,排名第六的是2012年。

(三)郑州市创新能力综合排序

本文对郑州市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采用“创新环境”、“创新资源”、“企业创新”和“创新绩效”的各年综合评价得分Ci加权求和得到,并且以C表示最终的综合评价结果,如表5所示。结果显示,2010-2015年,郑州市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从前往后依次是2015年、2014年、2011年、2013年、2012年、2010年。

结论与建议

近几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郑州市方兴未艾,随着以航空港为统揽的郑州新兴产业的持续推进,郑州市创新能力呈现逐年增强的趋势,尤其是2014年和2015年,无论是在创新环境建设、创新资源投入和产出方面,还是在企业创新和创新绩效方面,较前四年都有了较大提升和改善。具体来说,包含以下几点:一是R&D活动投入不断增加;二是高技术人才逐年增多,聚集密度居全省首位;三是新兴产业日渐完善。

虽然郑州市创新能力逐年增强,但本文认为,郑州市创新产出能力还远远不足。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企业盈利能力_二是以产业园区为核心,推动民营科技企业自主创新,同时促进大量中小企业技术提升;三是高等学校教育应更注重创新人才培养,加强创新文化氛围构建,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学习环境和政策环境。

猜你喜欢
区域创新TOPSIS法综合评价
基于区域创新网络的产学研合作机制研究
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综合评价应用探究
主成分分析法在大学英语写作评价中的应用
区域创新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