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上的佾舞

2016-12-18 22:22徐兆基
福州党校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舞者孔子一带一路

徐兆基

(中共福州市委党校,福建 福州 350014)

“一带一路”上的佾舞

徐兆基

(中共福州市委党校,福建 福州 350014)

佾舞是中华民族流传至今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舞蹈。它以周礼为精髓,与天地山川先祖神灵对话,表达对圣贤之感恩与崇敬,祈盼天下平安、社会和谐愿景。佾舞曾随“丝路”传播到泛中华文化圈,至今仍在韩日等国流传。在“一带一路”对外交流中主动展示佾舞,增进“丝路”沿线国家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对寻求不同文明的国家间和谐相处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具有积极、正面的现实意义。

福建省;一带一路;佾舞;礼

佾舞又称周礼佾舞,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流传最为悠久、内涵最为丰富、典籍保留最完整的雅乐舞,堪称中华传统礼教桂冠上的一颗明珠,也是对孔子所推崇的周礼最好的诠释。历史上佾舞曾随“丝路”落脚海外,至今在韩日等国流传。在对外交往中主动展示佾舞,呈现源自“礼仪之邦”中华古老的“大国之礼”,这对解读佾舞的古今语意,对促进“丝路”沿线国家加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增进各国人民的友好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佾舞源于华夏先民崇尚和谐的愿景

佾舞本是古代宫廷、宗庙用以祭祀天地社稷鬼神、祈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感恩大自然的馈赠、缅怀祖先丰功伟绩的乐舞。它是在古代自然辩证法阴阳八卦说的指导下,流传于上流社会的舞蹈,自古就有分别象征着文德和武德的文舞与武舞之分。佾舞文舞可以溯源到上古时代华夏文明的“禅让得天下”,武舞可以追至商汤、周武王“武力得天下”。

通说,伏羲氏用八卦解析天地万物的演变。源自河洛“六代乐舞”的佾舞,其每一个动作也都根据八卦中对立的卦象变化,用阴阳相济的哲学原理表现事物相互转化与和谐共存的规律。明朝《頖宫礼乐疏》指出:“文取六爻燮化”。证实佾舞文舞是仿效周易的卦,根据六爻变化而编制的。明朝陈镐在《阙里志》中记载“释奠之必有合檠”,说的是佾舞作为释奠之礼必定伴随着乐。《礼记》对佾舞表现的儒家“礼”和“乐”也用阴阳学说加以说明。《乐记·乐论》认为“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其意思是“礼”引导天地,“乐”协调声音和动作。这样“礼”就具有阴的特征,而“乐”则具有阳的特征,万物因此和谐融洽有序。

可见,以佾舞为代表的雅舞雅乐是建立在华夏先民对天地万物自然法则古朴认知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承载着先民对大自然的敬畏,对天下太平、社会和谐的祈盼,抒发了祭祀者对被祭者的崇敬与感恩之情。

二、佾舞倡导建立在“礼”之上的社会规则

舞者的队阵纵横皆称为“佾”,纵横每纵每行都是八人,共八八六十四人的通常称“八佾舞”;每行每纵都是六人,共三十六人的称“六佾舞”;此外还有“四佾”“二佾”。佾舞列阵规模根据祭祀者的身份地位和级别而定,如天子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这如同现代国际交往中迎接国宾所施放的礼炮有21响、19响、17响等规格区别,其规格等级不可僭越。

佾舞作为祭祀礼仪,本用于宫廷宴飨、宗庙祭祀和外交礼仪等场合,两汉以后才逐渐定格专用于文庙祭孔,并随祭孔释典仪式被世代传承下来,也称释典佾舞。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北宋徽宗时期,朝廷十分重视礼乐制度的整理总结,徽宗皇帝于大观四年(1110年)亲自主持制作《大晟乐记》,时任大晟府典乐的福清籍人士刘诜对《大晟乐书》的编撰作出重大贡献。《大晟乐书》对包括佾舞的程式、动作在内的唐宋以来国家的乐理和乐制进行全面的系统梳理总结,成为后世的经典规范。

释典佾舞作为教程动作简单明了,承载厚重。它体现“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的儒学思想品位和精神价值,对佾生讲求“诚于心,形于外”,其演示在于表达对圣人先师感恩敬仰之情。

佾舞的舞者为“佾生”,通常都是由官方遴选品学兼优的官学生(也就是儒生)担任。根据《頖宫礼乐疏》记载:“文王世子曰:凡学世子及学士必时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钥”。从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澳门路的林则徐纪念馆陈列的资料中可以看到,民族英雄林则徐12岁就被选为佾生。可见,历代统治者有意识地将佾舞教程纳入教育体系,希望社会的精英阶层自幼养成知礼守规的习惯,成为社会各阶层的表率,进而推进“天下归仁焉”的大同世界。

释典佾舞是祭孔的重要程式。根据明朝《阙里志》《南雍志》《皇朝太学志》《三才图会》《頖宫礼乐疏》等典籍中记载的舞谱,佾舞表演时,舞者身着传统服装,不露胴体,不做过多的粉饰化妆,几近素颜。就如同现在学生广播体操表演追求的不是舞者面相俊俏,服装华丽,而在于展现学生的精神面貌。舞者的动作、表情、举止、服装、道具等步伐节奏等都必须中规中矩地符合“礼”的要求。

佾舞表演时,舞者和着由鼓、编磬、编钟、胡琴、笛子等八音合奏的音乐,手持道具,依照舞谱动作庄重自然,节奏平稳地起舞。舞者的阵容时而一体,时而一分为二东西对称。每位舞者自我约束,表情平静内敛,动作形体张弛有度,平和中庸,舞者与舞者之间彼此包容,体现“克己复礼”要求,蕴含着阴阳平衡之意。

佾舞正是通过舞者的形体语言伴随着音乐,演绎和阐述“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华夏先民朴素的自然观。因此,佾舞乃“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祭祀仪式,体现的是儒家礼乐精神中天地有序和谐融洽的思想,其追求的不仅仅是人与人的和谐,更是循天道,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不像现代舞、当代舞那样可自由自在表现生活感受,可以吸纳一切舞种元素,有较多的自由发挥与创新空间。其更侧重内在教化功能,使习舞者养成包容他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美德。

有人说,佾舞的特征在于强调等级差别,笔者认为,抛开时代背景,佾舞强调的是规则与秩序,在合乎“礼”的基础上建立规则,用以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三、佾舞早已随“丝路”远播海外

汉唐以后,随着中外文化交流,佾舞等儒家文化传播到泛中华文化圈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如今甚至远渡重洋落脚到美洲大陆。

朝鲜半岛由新罗统一后,其国王十分重视儒学,专门设立“国学”,教授《五经》和《论语》。北宋徽宗时,朝廷整理制成大晟雅乐,很快推广到全国各地。政和七年二月时,高丽向北宋朝庭“乞教习声律”,宋徽宗“诏许教习,仍赐乐谱”。宣和六年,北宋朝廷派遣徐兢至高丽。徐兢回国后写成《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共四十卷,详细叙述了宋神宗至宋徽宗时期赠予、赐给高丽祀孔乐器及宫廷雅乐的情况。靖康之变,金军攻破北宋京城,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北宋灭亡,南宋人讳言创于亡国之君宋徽宗的大晟乐,而祭孔祀典及《大晟雅乐》在韩国却得到良好的保存下来。

韩国祭孔释典大礼通常以国王的名义举行,献官至少由其正二品官充任,亚献官、终献官分别由堂上正三品和正三品官员充任。大韩帝国成立后并延续至今,每年春秋在成均馆大成殿以及全国200余所乡校都举行释典礼。释典礼通行八佾舞,一般初献礼以文舞,其文舞伴随《保太平》曲调起舞,左手持笛状管乐器籥,右手持翟,舞姿柔和、婉约。亚献礼和终献礼以武舞,伴随《定大业》曲调,左干右戚,展示武士的勇猛强劲。值得一提的是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的成均馆大学,目前设有专门的佾舞硕士、博士学位,学校的校训仍然是:仁、义、礼、智。可见其对儒学、佾舞的重视。儒学对韩国社会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儒家学说与现代化法治社会完全是可以融合的。

在日本,佾舞被称为“释菜の舞”。释菜是儒家敬谢先师孔子的传统仪式。日本天武天皇四年设太学曰“大学寮”;公元701年,日本开始举办祭孔大典,并设“雅乐寮”。公元768年效法李唐王朝尊孔子为文宣王,其祀典程序、服饰、雅乐基本同唐。1907年4月,东京成立孔子祭典会,并在大成殿举行明治维新以后第一次祭孔释奠礼,同时将每年4月第4个星期日定为祭孔日。

在越南,1070年李圣宗在首都升龙(今河内)修文庙,开启越南修文庙之先河。自此,儒学在越南开始儒教化,孔子则开始成为崇敬的偶像。

在美国,新泽西中文学校现在保留有祭孔仪式和佾舞表演。

上述说明,在古代丝绸之路为代表的中外交往史上,佾舞不仅在形式上被不同国家的人们所接受,而且佾舞承载的文化精髓也早已被韩日等国所传承。

四、“一带一路”中诠释佾舞,寻求新“礼”

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由于科技的进步,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距离不再遥远,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之间来往也更加频繁。但在“地球村”“全球化”成为热词的同时,仇恨与战争的阴霾依然笼罩着人们,国际社会似乎处在一个现代版的“战国时代”。二千多年前的孔子,处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终其一生四处奔走呼喊:社会必须恢复秩序,人们要有交往规则。而当时的规则就是“礼”,就是佾舞彰显的“礼”。二千多年后,面对全球版的“战国时代”,人类要探索新的规则,建立新的秩序新的“礼”,需要一个“新时代的孔子”,“需要一种新的自觉,考虑到世界上不同文化、不同历史、不同心态的人今后必须和平共处在这个地球上,我们不能不为已不能再关门自扫门前雪的人们,找出一条共同生活下去的出路”,“新的孔子必须是不仅懂得本民族的人,同时又懂得其他民族、宗教的人。他要从高一层的心态关系去理解民族与民族、宗教与宗教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寻求新的“礼”,“从高一层的心态关系去理解民族与民族、宗教与宗教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从中寻求最大公约数,最大共性。我们考察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教文明,会发现以“仁、义、礼、智、信”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思想在这些文明中都可以找到知音,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存在共同的价值观。遥望美国1935年建造的联邦法院大楼,该大楼东门门楣上赫然高矗着巨大的孔子雕像。尽管那个年代中国被世界视为“东亚病夫”,尽管孔子与基督教文明并无直接关联,但这毫不影响自诩为当代文明领导者的美国对中国二千多年前的圣人孔子及其倡导思想的向往。可见,不同文明之间的人们完全有可能建立共同的规则——“礼”。

“一带一路”是我国政府借用古代中外交往的符号,应对当今深刻变化的全球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主动采取的一项战略措施,目的在于打造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之间,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共同体,打造国家新型合作伙伴关系,也是推出“新时代孔子”思想,实现和平崛起“中国梦”的重要行动。G20杭州峰会的主题“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一带一路”战略秉持“和平发展、开放包容、互尊互惠、互利共赢”的价值观,倡导以相互包容为原则的共商、共建、共享、和谐的理念,这些价值理念与古老的佾舞不谋而合,蕴含着人类共同的理想和美好追求,可成为不同民族、种族、国家、地区的人与人在社会交往中处理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也将成为我们对新型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新模式的探索,将打上我们创新实践和传承中华古老之礼的印记。

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我们沿着“丝路”展示内涵丰富的“大国之礼”——佾舞,诠释其崇尚“感恩、包容、守规、和谐”这些不朽的理念,寻求不同文明之间和谐相处共同的“礼”——建立国家新型合作伙伴关系规则,以实现“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也许这就是佾舞在“一带一路”中的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陈振锟

F114.46

A

1674-1072(2016)05-048-03

2016-08-20

徐兆基(1957-),男,福建福州人,中共福州市委党校法学教研部副教授,主要从事法学研究。

猜你喜欢
舞者孔子一带一路
无臂舞者 原住民的呐喊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郁金香》《孤独的舞者》
Not to be Defined舞出风格 来自舞者的衣橱灵感
颜荷:跳上国家大剧院的女舞者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