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户家庭特征的耕地抛荒影响因素分析

2016-12-19 01:19蒲春玲刘志有闫志明黄晓东
关键词:健康状况耕地劳动力

张 影,蒲春玲,刘志有,闫志明,汪 霖,黄晓东,胡 赛

(新疆农业大学 管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基于农户家庭特征的耕地抛荒影响因素分析

张 影,蒲春玲,刘志有,闫志明,汪 霖,黄晓东,胡 赛

(新疆农业大学 管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决定了耕地经营单元为整个农户家庭,抛荒决策是全部家庭成员特征交互作用的结果,但留守劳动力的个人情况对于抛荒决策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基于对河南省新蔡县部分农户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假设,并通过Logistic模型进行验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家庭人口数、耕地数量、健康状况、非农就业比及年龄五项指标对抛荒决策具有显著性影响。其中,农户健康状况及年龄因素对抛荒决策的影响作用呈现出阶段性和临界性的特征,较差的健康水平和62岁是正负作用的分水岭。基于此,提出了规范农户行为、鼓励农民以地入股、保障土地流转的对策建议。

农户家庭特征;耕地抛荒;Logistic分析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近来年,随着农民工规模的不断扩大,部分农村已由当初的“70、38、61”留守逐渐变成了“70、61”留守,“空心村”数量增多,且耕地抛荒问题形成原因复杂,解决难度较大,对我国的耕地保护工作具有一定的威胁性。因此,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将目光投向农村“衰落”以及耕地抛荒问题之上。

目前,国内学者关于耕地抛荒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概念研究、抛荒的类型和特点以及形成原因等定性研究[1-11]。其中,谭术魁、黄建强、黄利民[1-3]等认为耕地抛荒存在隐性抛荒与显性抛荒之分;张斌、黄利民、夏卫生[3-5]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耕地抛荒的概念进行界定,但是,张斌、徐邓耀和翟有龙[4]等人认为耕地抛荒主要是由农户主观意愿所造成的耕地闲置或未达到充分利用的状态;而黄利民、张安录、夏卫生[3,5]等人则认为自然、经济以及社会因素共同导致土地生产经营者停止向土地进行生产投入或减少投入;谭术魁、黄利民、冯红燕[1,3,6]等人依据不同的标准将耕地抛荒分为显性抛荒和隐性抛荒、自然性抛荒和经济性抛荒、全年性抛荒和季节性抛荒、主动型抛荒和被动型抛荒;谭术魁、桑广书、邾鼎玖、熊祥强、文华成[7-11]等分别从行政职能、经济发展水平、区位、自然状况、劳动力条件等方面分析了耕地抛荒的特点及成因。此外,谭术魁、黄利民、张斌[1,3-4]等对于耕地抛荒的度进行了定量研究。

近几年,国内学者研究耕地抛荒问题的重心逐渐倾向于影响因素的分析,并且建立了一些有价值的计量模型。李文辉[12]等通过分析四川丘陵地区9个行政村的实际调研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验证了影响耕地抛荒的“收入效用临界点”假说,发现农户家庭特征会通过“涓流效应”或“迁跃效应”对耕地抛荒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或促进作用。冯红燕[6]以河南省尉氏县为研究区,运用二项Logistic模型对耕地抛荒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户主年龄、耕地面积、人均收入、农业收入比重、农作物价格变化、耕地流转等因素对耕地抛荒的影响显著。黄健强、刘向敏、谢勇[2,13-14]分别从劳动力行为、农民收益结构变动以及外出农民工视角研究耕地抛荒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研究假设

在我国农村家庭中许多事宜的抉择上,户主拥有着极大的话语权,但是,随着农民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户主外的其他成员对家庭行为的影响逐渐加大,并且我国的土地承包制度以农户家庭为单位,所以耕地抛荒的决策单位是整个家庭而并非某个农民个体,但是,留守劳动力的个人情况同样会对抛荒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综合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并结合研究区域自身的特点,(假设被放弃耕种的土地无法顺利实现土地流转)本文主要考虑农户家庭特征(如年龄、职业分布、教育水平、主要收入来源等)对耕地抛荒决策的影响。

(一)家庭人口数

家庭人口数越多,抛荒可能性越小。家庭人口数越多,代表家庭规模越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可支配劳动力数量越多,在家庭主要劳动力多数外出务工的情况下,仍然有部分家庭成员可从事农业劳动(即使滞留在家的成员年龄偏小,但只要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从事劳动,仍可以算作农业劳动力,因为目前农村多为孩子在家做饭,老人在田间务农)。并且,如果家庭中大多数成员均为年龄较小或者偏大人员,人家庭口数越多意味着经济负担越重,这会导致其更加努力进行农业生产,以农业收入弥补家庭开支。

(二)农户年龄

年龄对于耕地抛荒决策具有较大影响,其分布阶段不同,对抛荒决策的影响不同。一般而言,年龄越大的农户抛荒意愿越小,这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随着年龄的增大,农村劳动力在城市顺利就业的机率逐渐降低,但是农业生产活动对于年龄的限制较小,因此,老龄化的劳动力比较倾向于从事农业生产;第二,农民的“乡土情结”随着年龄的增加愈发凸显,相较于中青年人而言,老年人对土地的依赖感更为强烈,其不仅将土地视为家庭中最重要的财产之一,更是其维持生存的最主要的保障。但是,如果农户的年龄超过其能够维持农业生产活动的最大限,那么耕地抛荒行为将成为必然。

(三)健康状况

农户的健康状况,尤其是较差的健康状况,对于耕地抛荒决策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并且该作用体现在正逆两个方面。一般而言,较差的健康状况会限制农户外出务工,使其很难在城市中顺利从事二三产业,与此相对,农业生产活动对于身体素质的要求偏低,农户更倾向于或者说不得不选择留守一产。且该种状况下的农村家庭普遍负担较重,耕地可为其提供最基本的生存保障。因此,农户基本不会做出抛荒耕地的决策,较差的健康状况对耕地抛荒行为起到抑制作用。但是,如果农户的身体状况持续恶化,直至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基本需要,则会发生耕地抛荒行为,此时,较差的健康状况又对耕地抛荒决策产生促进的作用。

(四)受教育程度

目前普遍认为,农户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其耕地抛荒意愿越强烈,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居民所接受的是基础性教育(普遍为小学教育水平,并且农业劳动力与非农劳动力的教育水平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别),而部分年纪偏大的农民甚至没有接受过学校教育。因此,本文认为农户的受教育程度与抛荒行为决策之间的相关程度并不高。但教育是一种投资行为,一旦农户从事农业生产达不到预期收益,则会导致其转移到非农就业。

(五)家庭非农就业比

家庭劳动力非农就业比例越高,农户对于耕地的依赖度越低,抛荒的可能性就越大,但只有在留守劳动力不足以满足传统农业生产需求时,抛荒行为才会真正发生。目前,即使有大量的劳动力涌入城市,但仍有部分家庭成员留守农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因为老人在城市中不可能实现就业,且城市的生活成本与农村相比非常高,远超过一般的农村家庭所能承受的程度,所以基本上不存在因全部家庭成员迁入城市而抛荒耕地的现象,即使有也是极少数的个例,可以忽略不计)。

(六)家庭非农收入比例

由于农民的乡土情结及该群体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使然,即使家庭中的非农收入比例超过农业收入,抛荒行为也并不一定绝对会发生。更关键的是,由于土地对于农户家庭具有保障作用,使得非农收入只能是一种“额外收入”,只有当非农收入能够保障家庭成员在城市中“生活无忧”,耕地抛荒的可能性才会大大增加。

二、数据来源和变量的选取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将河南省新蔡县确定为研究区域,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地理区位、交通条件、人均耕地数量差异主要选取三个乡镇的七个村庄(曹老庄、大刘庄、任集、马庄、邢庄、王庄以及东王庄)作为调查样本点。主要采取入户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样本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前后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12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04份,存在耕地抛荒的样本量为67份。通过对农户基本家庭情况、耕地经营及抛荒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汇总统计,从而得到与本研究相关的数据。

(二)变量的选取

变量的选择主要是分析农户进行耕地抛荒的影响因素。根据分析,笔者共选取8个指标作为分析变量,其分别是:家庭人口数、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家庭成员职业分布、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家庭耕地数量以及耕种粮食作物的主要用途。

将问题“是否发生耕地抛荒行为”设为因变量Y,然后对其进行赋值,将“是”赋值为P(Y=1),“否”赋值为P(Y=2)。在进行变量分析之前,应先给出与农户是否发生耕地抛荒行为密切相关的变量的描述(见表1)。

三、基于Logistic模型的农户抛荒耕地影响因素分析

(一)模型建立

根据研究,农户是否发生耕地抛荒行为为被解释变量,即因变量;而影响农户抛荒行为的各种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即为自变量。在分析影响农户抛荒行为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实证模型,如下:

搬迁意愿=f(影响因素)+随机扰动项=f(X1,X2,X3,X4……,X9)+a。

本次研究利用SPASS19.0软件对所调查的104份关于农户抛荒行为影响因素的截面数据进行了Logistic的回归分析,数据分析条件为直接进入。具体结果见表2。

根据个变量的显著水平,可以确定样本农户抛荒行为影响因素的函数式为:LogitP=(-2.807)X1+(-2.376)X2+0.227X3+4.253X4+1.733X4+0.262X5+2.088X7+0.448X8+0.420

(二)模型检验

Logistic回归的拟合优度统计量计算公式为:

根据模型分析,卡方值为51.441,大于临界值15.51,且sig<0.05,表明在可接受的水平上模型的估计拟合了数据,且拟合优度好(见表3)。

表1 农户抛荒耕地的相关变量描述†

表2 农户抛荒行为影响的Logistic模型分析结果†

表3 拟合优度

考克斯-斯奈尔R2是一种一般化的确定系数,被用来估计因变量的方差比率。内戈尔科R2是考克斯-斯奈尔R2的调整值。这两个值越大,说明模型的整体拟合性越好,一般小于1。其计算公式为:

根据伪R2统计,考克斯-斯奈尔R2=0.536,内戈尔科R2=0.716.说明给定模型的相关性比较高,可以用以解释分析(见表4)。

表4 伪R2统计量

a.因为参数估计的更改范围小于.001,所以估计在迭代次数 7 处终止。

表5 Hosmer 和 Lemeshow 检验

通过表5可以发现,卡方值小于临界值14.07,且sig>0.05,这表明模型拟合良好。

模型最终的整体预测率达到了82.1%,说明模型的整体预测效果不错,进一步支持了上述结论的可靠性(见表6)。

表6 模型预测†

(三)模型结果评价

Logistic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口数、年龄、健康状况、非农就业比以及耕地总量这五个指标是耕地抛荒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该结果符合调研中所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回归结果具有相当的可靠性。

(四)基于分析结果的农户抛荒耕地影响因素的优先排序

根据模型分析结果,并结合调研的实际情况,影响农户抛荒耕地的主要因素的优先顺序排列如下:

1.家庭人口数

从模型结果看,家庭人口数量指标在5%的统计检验水平上非常显著,Wald统计值是八个变量中最高的,且系数为负,说明家庭人口总量越多,农户做出抛荒抉择的可能性越小。即大多数农民在家庭存有剩余劳动力的情况下基本不愿抛荒耕地,该情况一般由农民“土地情结”及家庭生存压力等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而导致,表明前文假设成立。

2.耕地数量

家庭耕地数量指标在5%的统计检验水平上显著,Wald统计值在八个变量中排第二位,且系数为正,表明耕地总量越多的家庭,抛荒的可能性越大。目前农村家庭主要劳动力基本以外出务工为主,留守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相对降低,这就意味着按家庭人口数分配的耕地相对于留守劳动力而言工作量较大,且留守劳动力多为妇女、老人,这导致许多家庭不得不将部分耕地抛荒。

3.健康状况

农民健康状况指标在5%的统计检验水平上显著,Wald统计值在八个变量中排第三位,且系数为正,说明农民的健康状况越好就越可能抛荒耕地。一般而言,由于巨大的“工农差”和“城乡差”,相较于在家务农,农民更倾向选择进城务工。但从事二三产业的前提是农民能在城市中顺利就业,而身体健康状况较差的农民则无法保证这一点,这无形中导致抛荒耕地的农民多为身体素质一般甚至是较好的人群,而身体较差的农民不得不留守农村。此时,为了保障生计的可持续,其一般会努力进行农业耕作,直至其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4.非农就业比

非农就业比指标在5%的统计检验水平上显著,Wald统计值在八个变量中排第四位,且系数为正,说明家庭中非农就业人口越多,越存在抛荒的可能性。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农村家庭规模一般以3—4口人为主,最多不超过6口人。而非农就业比越高,意味着留守劳动力越少,相对地,抛荒的可能性越大。

5.年龄

农民年龄指标在5%的统计检验水平上显著,Wald统计值是八个变量中排第五位,且系数为负,表明农民年龄越大越不愿抛荒耕地。该结果符合前文假设,因为年龄大的农民“土地情结”较重,且随着年龄增加,身体素质普遍下降,收入来源减少,这导致大龄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感逐渐上升,直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因此抛荒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四、健康和年龄的阶段性影响作用分析

通过模型分析可知,留守劳动力的健康和年龄因素对于抛荒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及实地采访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此两项因素的作用结果呈现阶段性特征。在存在耕地抛荒情况的67份调查问卷中,年龄区间为52—79岁,集中分布于68—73岁, 健康状况为一般、较差及无劳动能力。而在不存在耕地抛荒情况的37份调查问卷显示,年龄区间为38—75岁,集中分布于52—56岁,健康状况为良好及一般。通过估算可以推断,农户在62岁之前年龄越大抛荒的可能性越小,而62岁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加抛荒的可能性随之加大;当农户的身体健康情况处于一般——较差状态时,健康程度越差则抛荒的可能性越小,处于较差——无劳动能力状态时,健康程度越差抛荒的可能性越大。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耕地抛荒行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家庭人口数、耕地数量及农民的健康状况。由于农民的“离乡不离土”情结以及土地社会保障功能等原因,在家庭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前提下(这是目前我国农村的普遍现象),留守劳动力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会选择抛荒耕地:第一,其年龄或者健康水平不能满足农地劳作的需求;第二,当剩余劳动力数量不能满足家庭全部耕地的劳作需求时,此时可能会发生部分抛荒行为。

农户健康状况及年龄特征对抛荒决策的影响作用呈现出阶段性和临界性的特点。健康状况越差、年龄越大的农户抛荒意愿越小,但如果该两项指标超过临界点,即无法保证农民继续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则会促使农户迅速做出抛荒的决定。

(二)对策建议

实行奖惩措施规范农民行为。一方面逐步完善耕地奖励机制,增强农地的收益性;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回收承包经营权及罚款的方式对长期抛荒的家庭进行处罚。

扶持农民合作社等组织及农口企业发展,鼓励农民以地入股。政府应积极鼓励无法继续耕种的农户家庭实行以地入股经营,如此既遏制了抛荒现象,又能给农民带来额外收入,甚至可以为农民解决就业问题。

出台政策,保障农地合理化流转。不断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建设农地流转信息发布与交易平台,使农地逐步从有抛荒意图的农户手中向种粮大户手中集中,为现代农业经营组织的发展提供土地保障。

由于农村目前正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恋土情结”较为淡薄,农村正逐渐失去它的吸引力,且国家各项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期内耕地抛荒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因此,关于抛荒问题的研究将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工作,且具有深远意义。

[1]谭术魁.耕地撂荒程度描述、可持续性评判指标体系及其模式[J].中国土地科学,2003, (06):3-8.

[2]黄建强,李录堂.从农村劳动力视角探析耕地抛荒行为——基于会同县农村的实证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06):42-47.

[3]黄利民,张安录,刘成武.耕地撂荒及其定量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 ,2008, (03):113-116+121.

[4]张 斌,翟有龙,徐邓耀,等.耕地抛荒的评价指标及应用研究初探[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3, (05):53-56.

[5]夏卫生,林佳庆,唐雨蒙.基本农田抛荒形式的界定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3, (04):93-95.

[6]冯红燕.农户耕地抛荒的驱动因素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1.

[7]谭术魁.中国耕地撂荒问题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8]桑广书,欧玉婷,陈 烨.浙江非农经济发达地区耕地撂荒问题分析——以余姚市低塘街道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 (05):1459-1461+1463.

[9]邾鼎玖,许大文.农村土地抛荒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 ,2000, (12):10-13.

[10]熊祥强,沈 燕,廖和平.农村土地抛荒问题的调查与分析——以重庆市忠县三汇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11):2536-2538.

[11]文华成.四川丘区农村耕地撂荒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2003, (10):18-20.

[12]李文辉,戴中亮.一个基于农户家庭特征的耕地抛荒假说[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 (10):143-149.

[13]刘向敏,岳永兵.矿业经济区耕地抛荒成因调查与对策分析 [J].中国矿业 ,2013, 22 (9):45-48.

[14]谢 勇.外出农民工的土地处置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江苏省的调研数据[J].中国土地科学,2012,26(8):49-53.

Analysis of In fluence Factor of Farmland Abandoning Based on the Farmers’ Family Characters

ZHANG Ying, PU Chun-ling, LIU Zhi-you, YAN Zhi-ming, WANG Lin, HUANG Xiao-dong, HU Sai
(School of Management,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52, Xinjiang, China)

It is determined by household contract responsibility system that the whole household is land management unit, but the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have important effects on the decision of abandon.Abandoning decision is the result of all family members feature interaction.Hypothesizing on the basis of field survey on the part of famers of Xincai country in Henan province, the paper checks it by logistic model.The results show that, five indexes including the population, quantity of farmland, health,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proportion and age, have a significant in fluence on the decision of farmland abandoning.Among them, the effects of farmers’ health and age are staged and critical,poor health and 62 years old is the dividing line of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Based on this,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such as regulating the behavior of farmers, encouraging farmers to stake in with land, ensuring the land circulation.

farmers’ family characters; farmland abandoning; analysis of logistic model

F304

A

1673-9272(2016)03-0061-06

10.14067/j.cnki.1673-9272.2016.03.012 http://qks.csuft.edu.cn

2016-03-29

张 影,硕士研究生。

蒲春玲,教授,博士;E-mail:puchunling@163.com。

张 影,蒲春玲,刘志有,等.基于农户家庭特征的耕地抛荒影响因素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0(3):61-65, 76.

[本文编校:罗 列]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耕地劳动力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