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旅游地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以九华山为例

2016-12-19 01:19
关键词:九华山佛教文化生态旅游

文 静

(池州学院 管理与法学院,安徽 池州 247000)

佛教旅游地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以九华山为例

文 静

(池州学院 管理与法学院,安徽 池州 247000)

佛教旅游地文化生态旅游开发迎合当今的旅游市场需要,有利于推进佛教旅游地的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佛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九华山的佛教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划分为观光体验型、亲身参与型、纪念购物型、健康休闲型。进一步挖掘九华山的佛教文化内涵,科学合理规划佛教文化旅游的生态发展,实现文化和生态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展示九华山的特色,拓宽传播渠道大力宣传九华山佛教文化生态旅游,才能实现九华山佛教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及展示。

佛教旅游地;文化;生态;旅游开发

当前,随着旅游人群的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提高,其需求日益多样化,对于旅游的要求及品位也在逐步提高。人们对旅游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游览和观光的层面,而是更希望在身心愉悦的同时,达到开拓眼界、增长见识、享受生态环境、获得文化熏陶的目的。在中国有很多的佛教旅游胜地。千百年来,这些佛教旅游地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神秘感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前来朝圣、旅游、休憩、交流学习。而生态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则关系到佛教旅游地能否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如何更好地开发佛教旅游地的文化生态旅游资源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九华山是著名的佛教旅游圣地,学者对其关注的较多,然而纵观当前国内外对九华山旅游开发的研究,大部分学者是从九华山的文化审美的角度开展研究,比如从建筑、诗歌、音乐、佛文化特点的角度研究九华山的特有之美,或者是从游客主观体验的角度开展研究,较少学者从文化和生态相结合的角度探讨九华山的旅游开发问题。本文在对九华山的文化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整理分类的基础上,提出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策略,有利于丰富当前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一、佛教旅游地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的意义

(一)迎合当今的旅游市场需要

公元纪年前后,佛教由古印度传入中国,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化,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并且佛教文化在上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方式、行为观念、价值理念,渗透到经济和政治、生活等各个方面,形成具有深厚底蕴,且兼容并蓄的佛教文化,并留下了很多的佛教名胜古迹。这些名胜古迹大多分布在风景奇峻的山岳之中,或者环境清幽的傍水之处,周边大多植被丰富,以渲染佛教文化的清静、雅致和神秘,体现天人合一的意境。[1]可见,佛教旅游圣地在发展生态旅游和推进生态文明的演进发展方面有天然的优势和良好的历史传统,尤其是当今世界普遍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心态日益强烈,发展佛教旅游地的文化生态旅游刚好迎合了当前民众的这种旅游需求。

(二)有利于推进佛教旅游地的生态环境保护

为了要突出宗教氛围,所以历史上寺庙大概有二种选址,一种是位于都市繁华之处,人流量大,利于对信众传播佛法;二是位于市井之外的山林之中,环境清幽,利于修行。但是不管是哪一种,以很多佛教为中心形成的旅游景点都非常注重周边的生态环境建设,外部注重结合周边的山川、河流等自然风景,内部则注重营造园林环境。

但是,当前国内很多佛教旅游地为了创造经济效益,商业化现象日益严重。一些景区开发过度,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部分景区自然资源、水文资源、动植物资源破坏严重,随着游客数量日益增多还带来废品数量增多、环境污染等问题。[2]很多地方翻修或者重建了历史上出现过的寺庙或者寺庙中部分建筑,但是在设计和规划中对寺庙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了解不够,导致一些佛教建筑开始变得不伦不类,丧失历史文化资料保存及研究的价值。因此,科学有效地发展佛教旅游地的文化生态旅游才能解决这类问题。

(三)有利于推进佛教文化的传承及发展

佛教旅游地文化生态旅游是以佛教名山的文化生态旅游资源(依托当地的生态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为体验的对象,以保护当地的文化和生态环境为目的,并让游客得到文化感受体验、形成特有的文化意象的旅游活动。[3]游客在游览之前通过各种渠道,比如佛教旅游地的广告形象宣传、口碑宣传、生活经验等获得对佛教旅游地的综合意象,也就是旅游前意象,然后通过游览和观赏旅游地的寺庙、风景名胜、佛教工艺品、圣像等旅游文化资源,形成旅游文化意象,最终这种文化意象和感知通过各种媒体传播出来。因此,要想进一步加深和美化这种文化意象,必须要通过更好地挖掘和展示佛教旅游地的文化资源。

开发良好的佛教文化旅游圣地,能够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在享受美丽的生态风景能够感受到佛教文化的精髓,并形成深刻的文化意象。[4]这些游客能够起到佛教文化传播的作用,并对当地的佛教文化产生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欲望,这有利于佛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其具体过程如下图所示:

图1 佛教文化生态旅游对佛教文化传承及发展的作用

二、九华山佛教文化生态旅游资源构成

九华山作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拥有丰富的佛教文化生态旅游资源。九华山的佛教文化生态旅游资源按照文化的可展示性及其发挥的功能可以分为观光体验型、亲身参与型、健康休闲型、文化购物型等。如表所示:

表1 九华山旅游文化资源分类

(一)观光体验型佛教文化生态旅游资源

1.自然资源

九华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方圆120公里,主要由花岗岩构成,受到构造和岩性的影响,形成山峰、盆地、峡谷、溪流交织的独特地貌。由于受到北亚热带温润季风的影响,山上气候温和,植被丰富,包括高等(有胚)植物1463种,动物目前已知的有253种,其中仅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就达7种以上,境内群峰奇秀,九大主峰如莲花九朵,姿态美不胜收,景区内处处清溪流涧,构成一幅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画卷,自然奇观有云海、日出、雾凇、佛光等,佛教文化讲究清净和天人合一,九华山美丽的风景能够让游客在烧香拜佛之余更能感受到佛境。九华山瑰丽的风景、别具一格的建筑形制、浓郁的佛教艺术特征、神秘的肉身、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等都能给游客留下深刻的佛教文化意象。

2.人文资源

九华山作为著名的风景和文化旅游圣地,其最大的特色在于具有悠久历史的佛教文化。随着九华山在国内外的影响逐步扩大,九华山佛教文化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加,对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九华山周边的民俗文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九华山上寺庙数量众多,分布有大小寺院90多座,其中国家重点寺院9座以上和省级寺院30余座。九华山寺庙的建筑风格充分吸收了皖南民居的特点,是佛教文化特色和当地民俗的综合体现,同时也充分吸收了九华山地势的优点,让九华山寺庙建筑巧妙利用各种地势与自然风景合为一体,体现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同时也体现佛教“静”和“自然”的文化精神。九华山文化延续千年,历代遗留和保存了大量的宗教文物和特色工艺品。另外,历史上有大量名人慕名而来,为九华山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等宝贵的文化遗产。九华山的佛教文化体现了儒释道三教融合的特点,同时也体现了民俗性的特点,让九华山成为融贯东西、多姿多彩的历史文化长廊。

(二)亲身参与型文化生态旅游资源

九华山佛教文化主要是以地藏道场文化为特色,体现了相当大程度的一种入世思想。九华山的佛教文化在长期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渗透到了民俗文化中,两者互相融合、发展和影响,共同促进了当地文化的发展,并且形成了很多富有当地特色的节日庆典活动。最主要包括有佛诞节、灯会、地藏法会、庙会等。游客可以在节日到来,参与到这些庆典活动之中,购买特色纪念品,体会当地的佛教特色文化。

(三)纪念购物型文化生态旅游资源

在九华山旅游可以随处购买到和地藏文化相关的旅游商品,以满足旅行者购买和收藏、纪念的目的。这类文化资源包括佛教典籍、经书、法器、宗教艺术品和纪念品等。九华山每座较大的寺院都有佛教用品商店,在寺院的四周也分布很多商铺。在九华山购物不仅可以购物还可以领略传统的别具风格的寺庙建筑,还可以充分感受信众对于地藏文化的虔诚信仰。

(四)保健休闲型文化生态旅游资源

这类旅游资源能为旅游者提供康复保健、度假疗养,使旅游者获得身心慰籍,或者治疗某些慢性疾病。九华山周边风景钟灵毓秀,环境清新幽静,佛教文化渊远流长,对于久居繁华都市的人来说,在这里居住既可以感受到身心的放松和愉悦,减轻烦恼,又可以耳濡目染,受到佛教文化的熏陶。

旅行者通过游览这些旅游文化资源,能够形成美好的佛教文化意象,产生进一步了解或者回游的欲望,并能够将这种文化意象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游览和了解。

三、九华山佛教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及展示的策略

(一)进一步挖掘九华山的佛教文化内涵,作为佛教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和展示的基础

在九华山,山与佛融为一体,佛助山势,山隐佛性,以佛教文化为主的宗教旅游是九华山旅游的突出特色。九华山作为佛教名山,历史上曾经佛教,儒、释、道兼容并包,在佛教中,也曾经兼具禅宗、净土二宗。但是,流传至今,在九华山影响最大、民众心理认同度最高的还是地藏菩萨道场。

地藏是佛教信仰中的一位大菩萨。《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中云“安忍如大地,静虑可秘藏”,故名。他曾发下大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在他的眼里“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九华山佛教圣地的开创者是新罗国高僧金乔觉,其圆寂之后,被尊崇为地藏菩萨化身,因此,后来九华山被奉为地藏菩萨道场。[5]

以地藏菩萨的大愿精神为核心的九华山佛教文化具有几大特点:一是无私的奉献精神。无论是“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无我”精神,还是“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有“我”精神,目的都是度人于厄、解救众生疾苦,将我的利益放在最后的无私奉献精神;二是弘扬慈悲为怀、惩恶扬善的精神;三是儒释道三教长期融合,造就九华山佛教独有的文化特色,其精神外延体现为孝敬和恭顺父母、济世行善等,道德原则体现为众生当和谐相处、宽容、乐观、诚实、平等公正等精神。

九华山以地藏精神为核心的佛教文化是九华山旅游资源文化展示的核心和基础,但是通过调查显示,除了佛教信众,其他群众或者游客大部分对九华山的精神文化了解不够,有很多人只是慕名而来,信众以外的其他游客回游率较低。原因在于,一方面佛教文化内核提炼和展示的不够,旅游文化形象模糊,另一方面在于生态文化旅游展示的方式应该更加通俗化和贴近大众,通过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大众了解和喜爱九华山。

(二)科学合理规划佛教文化旅游的生态发展,实现文化和生态的深度融合

近几年,很多佛教旅游地已经称为当地的经济主要来源之一,以九华山为例,近几年平均全年接待游客近1000万人次,旅游收入接近100亿,并极大带动了当地的就业水平。其中佛教文化和生态环境是佛教旅游地对游客具有吸引力的要素,科学的规划及开发是佛教旅游地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当前九华山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发旅游:

1.发展生态游

随着九华山风景区开发的力度不断加大,游客数量逐年增多,生态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比如一些建设项目导致水土流失、山体被破坏、动植物资源保护不力、水源污染等问题,游客增多还带来了旅游垃圾增多等问题。今后九华山要想发展生态旅游,应该从几个方面加强工作,包括:做好景区绿化,号召信众和周边群众开展植树造林运动,倡导退耕还林,在景区多建设绿化带,提高林地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在今后的工程建设中尽量减少对景区中自然风景的破坏;利用雕像、铭刻、视频等,实现自然和人文风景的有机结合,让游客在享受美好自然环境的同时感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利用佛事活动进行宣讲,号召游客和周边群众保护动植物资源,宣传环保理念,减少环境污染、浪费,提倡废物利用。

2.发展养生游

佛教强调人应该修身养性、克己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九华山周边应多开辟具有佛教特色的旅游休闲度假区,让游客可以常住也可以小憩,充分感受九华山的佛教文化,修身养性,得到精神的愉悦和享受。

3.在当前朝圣游的基础上发展文化体验游

九华山作为闻名的地藏菩萨道场,每年均吸引大量中外游客。九华山如果能够充分挖掘九华山的资源优势,围绕九华山秀、险、奇等特点,筹划文化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参与性高的旅游主题活动,尤其是利用在庙会等特色庆典活动的机会,让游客能够充分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将会增加游客对于佛教文化的体验和感受。

(三)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展示九华山的特色

九华山佛教生态旅游文化传播的媒介除了以上介绍的较大版块的可展示的旅游文化资源外,具体还包括:公共用品及赠品(如信封、信纸、包装袋)、景点标识、户外宣传广告牌、宣传视频、景区车体外观、宣传手册、旅游商品等。通过这些媒介来宣传推广旅游形象、文化内涵等,能增加游客对宣传印象和概念,达到认同和记忆的目的。

从九华山当前的展示媒介看,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加强:第一,将九华山的文化内核以更加通俗化和易理解的方式地展示给游客,让游客能够深刻理解九华山的地藏精神,并对其精神和行为造成良好影响,这样才能更深化九华山的文化意象,例如在各个醒目的地方树立标识牌或者视频广告,可以将九华山的历史和传说进行播放和渲染,让游客更好地理解大愿精神的内涵;第二,旅游景观的形象塑造应该更加鲜明和富有特色,让游客能够一看即感知其文化内涵;第三,设计更具佛教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的艺术品。根据魏鸿飞所做的调查显示,40%以上的游客中认为九华山旅游纪念品具备艺术感染力的仅占20%到40%左右。另外,九华山的旅游纪念品大部分产地都在外地,缺乏当地特色,和其他旅游景区的纪念品也有较多雷同。今后当地应大力开发九华山当地的特色旅游产品。

(四)拓宽传播渠道,大力宣传九华山佛教文化生态旅游

旅游业发展不能离开大众传播媒介,我们所获得的大部分知识都是直接或间接来自各种媒体,媒体传播是传播旅游地主题形象重要途径。用合适的传播媒介往往能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九华山旅游业需要充分利用媒介提供各种关于旅游的服务信息、宣传旅游文化资源、反映旅游经济等。九华山在佛教文化宣传上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做到报刊上有名、广播中有声和屏幕上有形;第二,创造性地利用各种新的媒体传播方式,比如在安徽周边大城市以及高速路上处树立广告牌等,丰富网站、论坛等互联网传播方式,景区可以举办各种公关活动、考察会、展览会、研讨会等;第三,在传播对象的选择上,媒介的选择应当更加具有针对性,尤其要考虑游客的特点。由于游客经济收入、文化素质、民族习惯、宗教信仰的不同,使他们对不同媒介的偏好、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不同,导致不同媒介的传播效果不同。因此,可以实施“走出去”以及“请进来”相结合的战略。“走出去”也就是组织宣传人员和导游人员,利用各类音像资料在旅游市场进行宣传和展览、发布会,开展九华山形象传播。“请进来”就是热情接待每个游客,相当于培养了一批义务宣传员。还可以举办各类参观者能够参与的佛事和节庆活动,对于重点客源市场区域可以邀请旅行社来旅游考察或到客源地召开新闻发布或旅游推介会等形式。总之,应该充分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发挥各种媒体的作用,对九华山进行文化形象宣传和传播。

[1]王 方.佛教文化旅游景观创新模式研究——以汶上宝相寺景区为例[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 2012.

[2]黄慧.杭州运河水景旅游资源开发之探索[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8(5):25-28.

[3]宋晓青.浙江佛寺园林景观营造分析及保护对策[J].林业科技开发 ,2015,39(5):162-166.

[4]方 明,陈祖展.关于非物质文化景观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初探——以湖南衡阳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7(4):9-11.

[5]周佩东.论九华山三教融通的宗教文化特色[J].池州学院学报 ,2011,32(2):47-51.

A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ultural ecological tourism in Buddhist Tourism Destination——Taking Mount Jiuhua as an example

WEN Jing
(Faculty Of Management and Law, Chizhou College, Chizhou 247000, Anhui, China)

At present, with the increasing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the tourists and cultural taste, to return to nature,return to innocence of increasingly strong desire, only the cultural and ecological organic combination of Buddhism tourism more attractive.Meanwhile, it is also tourism can the foundation of long-term development.The basis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contemporary Buddhism tourism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and ecological tourism, in Jiuhua Mountain as an example, the Jiuhua Buddhist cultural and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and mining and divided for sightseeing experience, personal participation, to commemorate the shopping, health and leisure type, and finally discusses nine Huashan Cultural and ecological tourism development strategy.

Buddhism tourism; Culture; ecology; Tourism development

F592

A

1673-9272(2016)03-0077-04

10.14067/j.cnki.1673-9272.2016.03.015 http://qks.csuft.edu.cn

2016-03-18

安徽省教育厅2016年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九华山佛教文化的旅游展示及形象管理研究”(SK2016A0644)。

文 静,讲师,硕士;E-mail:346776993@qq.com。

文 静,佛教旅游地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策略研究——以九华山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10(3):77-81,86.

[本文编校:徐保风]

猜你喜欢
九华山佛教文化生态旅游
九华山地质资源与地域文化的渊源
从佛教文化遗存看天水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和发展策略分析
慈云禅寺国师塔与大运河佛教文化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浅析《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的佛教文化
首届中国佛教文化书画艺术作品展在河北承德隆重举行
九华山景区的市场营销推广策略研究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生态旅游资源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