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张艺谋没讲好“长城故事”

2016-12-19 08:27马鑫
环球时报 2016-12-19
关键词:达蒙张艺谋长城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马鑫 本报特约记者 崔晓冬

上周末,被外媒视为“市场风向标”的中美合拍大片《长城》在万众瞩目下上映。尽管距离该片的北美上映时间还有两个月,但《华尔街日报》、《综艺》杂志、英国《卫报》、《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等西方媒体都抢先依照“北京时间”亮出各家影评。与“张艺谋式的东方艺术元素”获得首肯相比,“不会讲故事”成为外媒对《长城》剧情的主要诟病。

“《长城》上映,好莱坞正在观望,”《华尔街日报》评论称,自从执导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之后,张艺谋就已获得非官方的“国师”头衔,成为中国政府的“创意大使”。眼下,数家好莱坞制片商正在酝酿和中国合拍电影,《长城》自然成为美中合拍片的风向标。英国《卫报》评论称,令人期待已久的合拍大片《长城》终于在中国上映,这是美中电影合作进入新时期的试水之作。这部由“超级导演”张艺谋掌舵、好莱坞金牌工作室力挺、一线红星马特·达蒙撑场的动作冒险片,成为中国最昂贵的电影。张艺谋具有艺术气息的华丽画面是影片的精华。长距离全景镜头和对色彩的运用,烘托出既有未来主义又有历史感的视觉场面。张艺谋还设法纳入他承诺的大量“中国元素”,包括在葬礼中使用“传统天灯”(孔明灯)。《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称,这部影片的上映意义,远超其1.5亿美元的制作经费。中国电影市场正从迅猛增长滑向萎靡,这部合拍大片是对市场需求的考验。

《波士顿先驱报》评论称,有些人将《长城》批评为白人拯救中国的“洗白”片,但看过电影后或许要改口了。与片中中国人勇敢、自律和善于科技发明的美德相比,马特·达蒙等白人角色唯利是图、粗鄙下作,最终在中国人的自我牺牲精神里“受到教育”。“鉴于角色几乎没有复杂之处,达蒙别想拿到任何奖项了”。

不过该报同时表示,大多数中国人物被刻画为毫无瑕疵的“模范”,这使他们看起来如同没有情感的“浮雕”。唯一引人关注的是景甜饰演的LinMae。然而,或许大量的英语对白限制了她的表现,景甜与达蒙的对手戏完全“呆若木鸡”,两人的静态特写尤其让人感觉“笨拙”。

和华丽的视觉效果受到肯定相比,“不会讲故事”是外媒对《长城》剧情的主要评价。美国《综艺》杂志认为影片逻辑有硬伤:饕餮为何每60年攻击人类一次?当已有加农炮和其他大炮时,女战士干嘛还要靠“蹦极”刺杀怪兽?为何每个人说话都像西班牙人那样抖动舌头……“张艺谋及其好莱坞编剧呈现出的只是一部公式化的怪兽电影。对于国际市场来说,或许充其量被怪兽迷和异国情调爱好者视为一部新奇作品。对中国和美国电影业来说,这或许是一部‘地标性影片,但肯定算不上一次有创意的突破”。

英国《卫报》评论说,《长城》让人感觉必有隐喻,毕竟,传说中的饕餮最终被自己的贪婪打败。但看过后却发现寓意含糊:是对中国猖獗的消费主义提出忠告?就劫掠成性的外国人及其价值观入侵发出预警?还是提醒人们集体主义必定超过个人主义?也许结果只是呈现出一场司空见惯的银幕善恶之争。除了显示出中国文化元素外,《长城》几乎与好莱坞动作冒险片没有任何区别,它不会成为张艺谋执导的最佳作品。

“《长城》是包含最多好莱坞元素的中国片”,《波士顿先驱报》评价称,“然而配上生硬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反倒给人以拼命塞入史诗感的感觉”。“张艺谋似乎本末倒置,并非根据人物性格寻找适合的演员,而是先找来大牌明星,再削足适履,试图通过他们的粉丝号召力吸引观众”。该报还分析说,在大规模营销的推动下,《长城》在院线里几乎找不到竞争者,因此至少上映第一周票房可以保证。但故事缺乏后劲很可能拖累影片的后期表现,更难超越周星驰《美人鱼》近4.89亿美元的票房纪录。

《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称,好莱坞在迫切讨好中国庞大的影迷群体。尽管近几个月来的票房数据连续下滑,但中国仍有望在2019年成为世界最大电影市场。中国政府对国外电影的限制促使制片商另辟蹊径,国际合拍片显然是绕过限制的途径之一。有鉴于此,张艺谋这部以英语为主要对白语言的合拍片,被赋予更高期望值。“问题是,中国观众变得越来越老练挑剔”,该报引述大华继显分析师胡继中的话说,“如今,他们未必买大导演或大明星的账”。野村证券分析师理查德·黄(音)则表示,《长城》在海外的表现将无法与本土相比,“靠万达院线的垄断强推,票房可能超过20亿元,但大部分收入会来自中国,因为见惯大制作的欧美观众很难对这部‘混血电影提起兴趣”。▲

猜你喜欢
达蒙张艺谋长城
70岁那年会在干什么
“魔法影子”来搞怪
登长城
我爱多姿多彩的长城
马特·达蒙:把每次挑战都当成一场真正的战争
长城,长城
马特·达蒙 来自火星的“土逗男”
张艺谋的抠门
张艺谋归去来兮
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