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模式构建

2016-12-19 03:51吴鹏
亚太教育 2016年33期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新媒体

吴鹏

摘 要:21世纪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极大便捷。然而,随之而来的信息过载、信息真伪难辨等问题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重大影响。作为新媒介的重要参与者,大学生的新媒介素养状况不容乐观。因此,通过培养教育,提升当代大学生新媒介素养,以应对纷繁复杂的媒介环境刻不容缓。本文立足于新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结合当代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教育中面临的挑战,针对性提出提升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新媒介素养;大学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1-0134-02

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推动新媒介不断演化。近年来,信息资源在我国呈现爆炸式增长,从“极度匮乏”到“信息过载”,新媒介这把“双刃剑”给大学生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带来诸多困扰。如何应对信息过量而高效精准获取信息并收为己用,是获取新媒介素养能力的一大挑战。媒介素养教育起源于英国,20世纪末引入中国,便在学术界、高校界引起强烈反响。2004年,上海交通大学首开传媒素养选修课程,随后各地高校纷纷增设相关课程。然而,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仅停留在对传统媒介的认知上,忽略了媒介的时代变化及大学生与新媒介之间的角色转变。高校媒介素养教育应随时代而变化,培养大学生的新媒介素养,进而提升当代大学生对新媒介的认知、理解和有效使用能力。那么面对重重困难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到底应该怎么构建。

一、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教育模式构建

(一)提升高校教改,充分发挥校园媒介文化的先导作用

构建高质师资队伍,打造多样化教育课程。高校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最快速直接的方式之一。针对当前高校新媒介教育重视度不够以至师资力量缺乏的现状,高校可积极引进具有丰富新媒介实战经验的校外兼职教师及行业领域专家,通过讲座或专题教育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新媒介传播形式,培养有效辨别信息真伪并进行筛选的能力,进而提升大学生的新媒介素养水平。此外,高校应加快设置新媒介素养相关课程,加强对在校生新媒介运行模式及技术的教育,增强大学生对新媒介的认知能力,同时可针对时事热点等进行案例教育,培养大学生科学理性分析筛选有效讯息的能力。

搭建校园媒介平台,夯实网络教育主阵地。校园媒介是大学生在校活动的主要互动平台,校园媒介具有传播信息的快速性及与大学生联系紧密性等特征,高校应不断完善校园媒介,发挥校园媒介对大学生的重要影响作用。具体可通过以下方式推进校园媒体平台建设。一是推进校园贴吧的建设,贴吧兼具信息的广泛性与参与者互动频繁性等特征,是一种时尚的新媒体形式,大学生参与度较广,其中涉及信息范围广阔。贴吧文化可以实现校园文化的传播,满足大学生的情感及生活交流,通过发帖为大学生正确选择新媒介提供参考,同时也能帮助大学生主动获取有效信息,通过对各种高价值话题进行分析讨论,培养大学生分析问题、综合评价等能力。二是发挥校园微信及微博平台的作用,微信平台与微博平台在大学生中使用范围广,且是移动互联网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及精神需要。高校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发布校园信息,帮大学生获取并传播正确信息和知识,此形式更易使大学生参与交流互动,进而培养大学生对新媒介的评估及使用能力。三是发挥高校社团文化对新媒介素养培养的影响力。社团在高校具有绝对的影响力,高校社团可以专题活动的形式,将新媒介素养教育内容整合为活动的内容,通过社团宣传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对新媒介的认知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参与新媒介的兴趣,培养其正确使用新媒介的能力。

提升媒介行业壁垒,引入大众传媒促实效。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的培养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程,高校不仅要发挥内部资源的作用,还应积极引进利用社会资源。高校可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引进新媒介单位,为优秀大学生提供实践平台,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新媒介活动的运行过程,同时加强校外课堂建设,通过工作室参观、实习等形式加强大学生对媒介信息来源、公布及传播全过程的认识,培养大学生理性认识辨析媒介信息的能力。然而,社会媒介环境复杂多变,鱼目混杂,高校在与校外媒介进行合作时,应科学评估媒介单位的性质,通过设立准入制度严格把控引进媒介质量,为大学生创造良好健康的媒介环境。

(二)完善法律监管,助推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有效落实

发挥媒介优势,探索媒介素养教育新策略。媒体本身在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的培养中有着不可估量的效力,通过媒介进行宣传教育及媒介知识培养是十分便捷有效的。新媒体时代,媒体不应仅仅是传播新闻及消息的平台,更应发挥其传播媒介知识及教育知识的职能。新媒体媒介平台可以结合大学生关注度较高的综艺或娱乐新闻,通过网络以专题形式将整个新闻或节目选择、形成、制作过程呈现出来,让大学生寓学于乐,了解新媒介知识。同时,媒介可以邀请资深媒体人开展媒介素养的专题教育讲座,组织媒体人进入高校进行经验分享教育。

依法严格监管,打造媒介环境素养首屏障。新媒介时代,媒介准入门槛较低,大众均可作为信息的创造者及传播者而存在,这大大增加了媒介产生负面效应的几率,进而影响大学生良好的新媒体素养的形成。因此仅依靠媒体人与大众的自律不足以实现新媒介环境的高度净化,需要发挥政府或媒介行业自律机构加以监督和管理,通过法律、法规或文件的形式,规范媒介信息的形成与传播。同时也应发挥大众的社会监督作用,凝聚舆论力量,协力创造良好的媒介环境,为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的提升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提高行业素质,巩固媒介从业人员道德观。媒介环境受信息传播者、信息受众以及传播平台等诸多因素影响。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需要一个良好的媒介环境,而健康良好的新媒介环境离不开媒体人的作为与不作为。大众媒介是大学生获取信息及互动交流的主要平台,大大小小诸多媒介百花齐放,其中不乏一些媒体以小人手段获取新闻,或过度夸张虚假报道,扭曲新闻的真实性,无法及时判断新闻真伪的大学生身心均受到这些信息的影响。因此,媒体人应加强自己的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职业技能,通过专业的选择、编辑、传播信息,实现竞争优势,净化媒体环境,为大学生树立榜样。

(三)强化学生意识,调动大学生自我主观能动高效发挥

主动认知,促进自我媒介素养教育升级。大学生应审时度势,根据媒介发展的新趋势,针对性地学习新媒介知识,培养自身的媒介素养。首先,大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积极选择高校开设的相关课程,针对性连续性的学习课程内容,使自己对媒体环境的掌握较为系统全面。其次,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媒体环境,应去糟取精,坚决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同时高度约束自己的媒介行为,不传播虚假不良讯息,在道德及法律范围内进行媒介活动。第三,大学生应及时进行自我评估,分析自身媒介素养的缺陷,不断调整改善自身媒介行为以提升新媒介素养。

积极进取,创造实践机会强化素养能力。实践是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学生可充分利用校园媒介环境,进行自我实践,提升使用新媒介的能力。具体可通过加入校园广播站、电视台、杂志社等组织进行学习,也可通过参加校园DV大赛及网站设计大赛等形式,实践自己的理论知识。此外,大学生应积极争取走进媒体单位进行参观或实践操作的机会。大学生应摒弃专业对口的思想,新媒介环境是一个公平、开放、包容的环境,大学生可以通过社团活动的形式组织参观、见习媒介平台的运作,对于优秀的学生可以积极申请作为实习生加入媒体单位亲身体验媒体机构的运作流程,通过实践切实掌握媒介信息的制作传播过程,强化自身媒介使用能力,提升新媒介素养。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参考文献:

[1]周怡.如何克服大学生手机依赖症——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的培育[J].青年记者,2014,20:115-116.

[2]孙荣利,孟令军.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研究[J].新闻战线,2014,11:106-107.

[3]徐春玲.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以上海市部分高校为例[J].新闻界,2013,07:55-59.

[4]滕永华.大学生提升新媒介素养探析[J].青年记者,2013,23:118-119.

[5]李军林.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模式的借鉴与建构[J].传媒观察,2012,01:36-38.

[6]曹艳.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J].当代传播,2011,04:102-103.

[7]唐海涛.我国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及实施途径探析[J].新闻知识,2010,06:56-58.

猜你喜欢
大学生教育新媒体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的大学生友善教育
由幼儿断乳引发的对大学生柔性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