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开展基于移动智能终端微学习的问题与对策

2016-12-19 08:31李洋
中国市场 2016年31期
关键词:高职生终端智能

李洋

[摘要]随着4G技术的广泛应用,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微学习已得到教育界的普遍重视。但由于高职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和对新技术运用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实际使用效率并不高。文章详细探讨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从打造移动微学习平台、设计适合高职生的App、组建移动微学习共同体和移动微学习与传统教育相结合四个方面提出了有益对策。

[关键词]4G;高职;微学习;交互;App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1.193

4G技术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学习方式,也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空间。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差而又热衷智能手机应用的高职学生,怎样运用4G技术和移动智能终端设计适合他们需要的学习模式,以促导他们开展主动而富有成效的学习,这是当前高职教育界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1高职生开展移动智能终端微学习的主要问题[1-3]

目前高职学生开展基于4G移动智能终端的微学习,无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来看都不够,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制约了这种新的学习方式的全面推广。

1.1缺乏数量足够和制作精良的移动学习资源

当前国内各教育单位还缺乏与技术实力雄厚的IT机构进行合作的项目,制作的移动学习资源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看都差强人意。有的平台直接通过一个链接连到以往网络平台的学习资源上,但实际上不是所有网络资源都适合在移动终端上下载来学习;有的平台学习知识点分散,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的知识架构体系,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有的系统在设计上视角缺乏,制作粗糙,所创作的学习资源趣味性和吸引力不够,基本没有顾及高职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有的没有提供该平台的检索手段,须借助百度等第三方工具来实现查找,无法从海量信息中检索有效信息,学生极易在学习中偏离目标。

1.2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匮乏

现有移动终端上的学习资源多是以授课视频形式存在的,遵循的仍是“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按事先编排好的教学方案和脚本,将教学过程录制成视频,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教师与摄像镜头面对面,基本以“独角戏”的方式完成,再经后期剪辑和制作,提供给学习者,学生和教师交互沟通的机会只能放在事后。有的学习资源只是做成了微型课件,内容上也是将以往教学材料的简单堆砌。以上教学材料的制作,教学内容和方法同质化现象严重,无法满足高职学生个性化和差异化学习的需求,更不能做到一对一教学指导,只是把传统教学模式换了一个平台搬到移动手机上,实质是新瓶装旧酒,自然无法获得高职学生的认可。

1.3缺少App应用良好和技术性能完善的移动微学习平台和支持系统

移动微学习的深入展开需在后台有一个运行优良的平台和系统支撑,而这方面现在还缺乏专门的组织机构从事相应的开发和服务,更多的是各教育单位借助于第三方的平台和App应用来设计一些微型学习系统和资源。由于专业技术能力不够,再加上这些平台和App原本就不是定位教与学用的,使得开发出的这些系统和资源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设计界面和使用功能用户体验较差,学习者或师生之间交互渠道和形式单一,设计系统要集成很多第三方模块和App,对于操作性较强的实践教学支持力度单薄。以上种种不足,都挫伤了本来学习能力就不高的高职生学习的积极性,阻碍了移动微学习在高职生中的发展。

1.44G移动网络和移动智能终端的使用资费还比较高

4G移动的网络资费就我国现有国情和对照其他国家来看,仍有较大降低空间。高职学生要想做到随时随地进行移动微学习,在离开WiFi的环境,就必须开通资费不菲的流量套餐,特别是现在很多学习资源都是以视频、图片和动画等非常耗流量的媒介形式存在,不菲的流量资费束缚了高职学生进一步开展移动微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作为进行高效移动微学习的门槛,是否具备一部优质的智能移动终端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硬件条件,但现有市场上配置和性能较好的4G智能移动终端,相对没有经济自给能力的高职学生来讲还是太贵了,尤其对于很多农村学生,昂贵的智能手机购置费可能将他们拒之于移动微学习门外。

2高职生提升移动智能终端微学习应用的对策[4-6]

通过分析上述制约高职学生开展移动微学习的相关因素,本文提出基于4G移动互联平台提升高职生交互式微学习应用的几点建议。

2.1打造多位一体、设计功能丰富、交互响应及时的移动微型学习平台

可以将微信、微信公众平台和微网站相结合,打造三位一体的微型学习平台。设计者可以自定义菜单功能,设置多样化的菜单选项,学生可打开各种内容选项,满足多种学习需要,还可以设计调查问卷或发送视频、语音、图文信息等进行师生间的教学交互。设计者在开发模式下还能制作教学或学习资源,充实后台数据库,不断丰富前台所获取的信息,并可开设专题讨论吧,实现更深层次的互动。在设计交互环节时,教师可借鉴企业开展微信营销时组织的各种微活动,主动实施“课程营销”和“教学营销”,比如针对某些课程发起“点赞”投票、完成作业累加积分等,增加学习者对该平台的“黏度”。在整体设计上,要充分考虑高职师生群体受众和基于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的两大特点,有的放矢地设计整个平台。

2.2综合功能性和非功能性的多种因素,设计适合高职生学习需求的App

在开发这类App时,要综合功能性和非功能性多方面因素,以促进高职生学习为出发点、以提升应用度为落脚点来进行设计。从功能性方面来讲,App应包括基本的学习、交互、服务、检验、评估等模块功能,各模块间在后台有共用的数据流和资源库,通过隐性的数据和显性的导航相关联,以高内聚、松耦合的方式集成一体。从非功能性方面来讲,要特别重视用户的体验和感受,按照独特、体贴、专注和迷人的理念来展开设计。这其中,界面UI的设计至关重要,它是整个App的第一印象,直接影响用户使用过程中的感受。设计者应充分考虑情境创设,把学习者引入特定学习环境,沉浸其中展开高效率的学习。由于专业性比较强,整个设计过程,最好由教师、学生和软件开发人员一起组成团队参与其中。

2.3组建基于共同目标的“互助”“互享”“互进”的移动微学习共同体

对于自觉性和主动性比较弱的高职生,组建有相同目标和动机的学习共同体,有助于他们相互督促,互通有无、共同进步,一起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组建工具选择上,现有软件如飞信群、微博群和QQ群等都可以作为选项。从功能上来讲,它们各有长短。实际操作中,可以某一个交互工具为主,把几种手段相结合,弥补单一工具的不足。群成员中,最好选一到若干个大家都信任的人作为管理员,经常性地发布学习专题,以设问方式引发群成员的讨论,相互协作完成某一专题学习任务。学习共同体还应经常组织线下的学习活动,促进共同体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群成员的认同感和凝聚力。这种共同体的存在,拓展了课堂学习的外延和内涵,提升了参与者学习的兴趣和稳定性,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2.4将移动微学习和传统教育手段相结合,优势互补,促进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发展

新生的移动微学习确实在适应快节奏现代生活,充分利用时间碎片进行非连续性的学习上存在优势,并可以利用海量的大数据资源,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开展个性化学习,这些都是传统教育手段无法企及的。但移动微学习并非完美无缺,也有其难以克服的障碍。比如对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无论借助技术手段表现多么完美,毕竟是虚拟呈现,始终无法替代亲临现场的实际指导。这一天然劣势,决定其永远不可能取代线下传统教育手段。事实上,这两种教育方式不存在谁替代谁的问题,实际操作中应将线上的移动微学习和线下的传统教育手段相结合,各自取长补短,才能获求最好的教与学的效果。将移动教育和传统教育两种手段相结合,符合新时代信息化社会教育的需求,有利于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

3结论

受制于我国当前教育体制的弊端,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我国是一个“弱势”群体,4G技术和移动智能终端为我们提供了设计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的一次契机。文章从多个角度分析了高职生进行移动智能终端微学习的有关问题,提出了如何更好地运用4G技术开展移动微学习的相应对策,以助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媛.基于移动微学习的高职英语教学策略[J].海外英语,2014(10):15-17.

[2]姜丹丹.移动学习及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3]刘洋.基于微信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移动学习微平台的构建与应用[D].银川:宁夏大学,2015.

[4]陆远蓉,许喜斌.基于手持智能终端的高职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职教论坛,2015(14):64-68.

[5]郝中超.移动网络学习共同体促进学习资源有效共享[J].农业网络信息,2014(7):119-122.

[6]宋晓玲.面向移动终端设备的学习应用程序(APP)的设计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高职生终端智能
X美术馆首届三年展:“终端〉_How Do We Begin?”
通信控制服务器(CCS)维护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多功能北斗船载终端的开发应用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
ABB Elastimold 10kV电缆终端及中间接头
浅谈高职生讲演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