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导向下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2016-12-19 08:39付占敏李宏健
中国市场 2016年31期
关键词:就业导向人才需求发展趋势

付占敏++李宏健

[摘要]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各级企业都对高校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这一要求的提出,使得高职院校中课程的理念、结构和内容三者之间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显露了出来。为了解决此问题,文章就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中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校课改改革;人才需求;发展趋势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1.205

科技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兴起加快了我国经济建设的脚步,但是也造成了一部分传统学科的分化,导致出现了一些具有交叉性的边缘学科,使得过去留下来的一些课程体系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与此同时,企业、市场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却是在不断地提高,这就对高校的教育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作为教学体系核心的一部分,对高校教学质量有着一定的影响。只有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促进高校的进步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1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中课程改革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的教育模式,虽然经过了调整和改革,但是仍然留有传统教育的影子,在有些方面的改革做得也不太令人满意。我们要进行的高校课程改革,只有通过长期地努力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境地,这种改革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我们所要坚持的课程改革,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才的需求。当今时期,我国的各大高等职业院校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课程改革:

第一,课程改革从优化整合课程结构入手。一直以来,我国高校的课程建设一直延续专门人才教育培养的模式,这种课程建设的结构体系严密,课程的设置上多采用从基础课向专业课稳步过渡的形式。然而这种课程理念和改革方式,在改革的过程中容易忽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只重视学生的理论学习,却轻视了学生的动手和实践操作能力。这种改革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数都不是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更谈不上满足现代多元化学科渗透所需的复合型人才标准。所以,在进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加大选修课的比例,做到课程的多样性选择,在开设跨学科、系别、学年的选修课程的指导思想下,突破单一学习专业课的圈子。

第二,从课程内容的及时更新和调整体现课改的鲜明性。课程改革过程中之所以要不断地进行内容上的更新,是因为可以体现出课程改革的内涵。首先,体现课程内容上的多元性。在现如今的信息时代,我们需要存储的信息量急剧上升,这就要求适合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必须具备多向性的思维方式,具有协作、学习等多方面的能力。其次,体现课程内容上的时代性。由于时代的发展,知识信息在不断更新,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中要及时地去除过时的理论与案例,要及时修订及填补新增的知识和最新的成果。最后,体现课程内容上的国际化。随着全球经济、文化的紧密交流和不断扩大,国际化的进程也在进一步加快,高等职业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同国际接轨,具有国际化的教育思维和远见。在课程的设置上,要加强对基础性学科和新兴科学的知识传递。

第三,课程设置上从理论基础着手,进行整体上的融合。由于课程在设置上经常会受到教育目标等因素的制约,所以在课程的设置过程中会产生个人和社会教育价值观的相互影响。目前,我们在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上尽量追求学生、社会和学科三者之间的最大统一,形成完美融合体融合。这主要体现为在核心课、本位课等各类课程的优化和组织上,让它们形成互补,从而充分发挥整个课程体系的功能。

2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在课程改革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首先,高职院校要通过课程改革来完成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工作。人文教育作为一种人性化教育,是要通过人文知识的传递去帮助学生提高对文艺作品的鉴赏力,并通过这一过程,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提高学生个人的修养。部分高职院校会在学期中开设一系列的人文内容的讲座或选修课,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但是,在实际的人文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形式化的问题。所以,我们倡导的人文教育,要在校园文化发展建设的基础上,扎根到现实生活中去,同时还要注重社会人文环境的建设和高校文化氛围的营造。

其次,高校内专业课与基础课两者之间存在不协调。高职教育既包含对学生的专业课教育,又包含对他们的基础文化课教育。但是我国多数高职院校往往都是过于注重专业课教育部分,这就使得课程的口径小,会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面比较窄。虽然有的高校已经意识到了这点,并逐渐在加大基础课比例。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些做法也只是形式主义,没有做到“质”的提高。因为各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学时数一定,增加基础课学时,就会减少专业课的学时。这种做法的结果就是基础教育没做好,专业课教育也得不到提升。高职教育的本质目标就是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专业课教育作为其核心,必须要受到重视并得以强化,不能偏离专业方向。

最后,教育过程中存在“通识教育”与“通才教育”的误区。通识教育是目前高等职业院校面向所有学生所开展的综合素质教育,而通才教育的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通识教育。在这一通识教育的过程中,有的院校容易出现通才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混淆,造成个别人的职业至上主义,他们只关心个人今后的前途,缺乏共同的责任感。这就使得我们的高等职业院校近似于职业培训场所,失去了高职院校发展培养技能型素质人才的社会功能。

3目前我国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首先,课程的综合多样性。进入知识经济社会以来,由于科技的进步,很多学科出现了高度的分化和综合等特点,仅靠过去传统的专业知识是很难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我国的各大高等职业院校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相继开设了综合性课程,这一趋势,也是未来世界职业教育发展所必然的趋势。我国的教育在这一点上起步较晚,但是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课程渗透”理念,也可以学习德国和新加坡等职业教育水平较高国家的“多元化”教学理念。

其次,课程设置上遵循社会发展需要。高职院校的课程要顺应时代发展,并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过去,我国的职业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存在脱离实践、体系单一、内容陈旧等现象。今后,要想我国的职业教育取得突破,我们就必须紧密围绕社会经济建设来进行专业的设置和调整,合理安排各专业的课程,让我们的课程紧随经济发展的脚步,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最后,课程设置上加大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的选修课。当今社会,信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为了满足同学们对新知识的认识和了解,高职院校可以多开设选修课来满足同学们对知识的需求。我们在开设选修课的时候要选择一些具有前沿性、研究性的课程。不仅从学生的兴趣方向选择,也要本着学生的职业方向进行选择。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在多个领域、多个方向开设选修课,让选修课达到优质标准。在设置选修课的同时,还要加强教师对学生个性化能力的重视和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被调动起积极性,展示自己的才能。

4结论

最后,随着课程设置的信息化和国际化发展,课程改革已经成为了必然的趋势,为了迎接职业教育发展带来的良好契机。我们必须要把握好当前教育改革的大好时机,努力去做好21世纪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刘孟玥.我国高校课程改革问题解决对策探讨[J].江苏科技信息,2013(5).

[2]李艳.试论我国高校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建议[J].青春岁月,2013(9).

[3]罗三桂,刘莉莉.我国高校课程考核改革趋势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4(12).

[4]徐立宏,罗勇.高校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的诸多问题研究与探讨[J].鸭绿江(下),2015(3).

[作者简介]李昂扬(1991—),女,满族,辽宁宽甸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4级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方向:消费心理学。

猜你喜欢
就业导向人才需求发展趋势
2022年冬奥会冰雪体育人才需求与培养路径研究
能源行业网络安全人才需求与培养探讨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中国海归人才需求地图
关于3D打印技术与技能人才需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