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需求的职业学校加工中心校本教材开发的探讨

2016-12-19 08:43叶继军
中国市场 2016年31期
关键词:校本教材研究方法培养目标

叶继军

[摘要]数控加工中心注重编程且实践性强,针对目前行业需求和现有教材的局限性,课程建设方面迫切需要加以改进,校本教材的开发是注重突出行业相关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应用为基础并在教学中加以改进逐步完善的过程,与地区行业生产相匹配,真正做到教学和企业生产无缝对接。

[关键词]加工中心;编程方法;培养目标;研究方法;校本教材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1.214

根据“订单”式合作模式适合企业定向培养学生的情况,开设为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实习课程,企业在具体的职业培训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对数控专业的有关教材内容进行调整,特别是较为先进的加工中心方面要编写出有当地行业特色的校本教材,推动学校数控专业建设向前发展。

1对当地机械制造类企业的调研

江阴市处在县域经济发达地区,当地制造业相当发达,上市企业、全国500强企业、民营企业众多,产品主要涉及船舶海洋装备制造、冶金设备制造、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纺织机械等行业;新兴超导材料、纳米材料和形状记忆合金等新型工程材料在企业中也达到了应用。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市场竞争对低成本的要求,金属切削加工朝着切削速度、精度越来越高和系统越来越可靠的方向发展。

数控加工中心备有刀库,与数控铣床相比效率更高,是适用于加工复杂零件的高效率自动化机床。江阴地区工程机械及汽车制造和配件生产企业根据产品特点,采用高速、精密、复合加工中心机床较多;船舶海洋装备制造企业加工大型轴类零件较多,重型数控金属切削铣床、数控特种加工铣床、大型数控成形冲压设备应用较多。冶金设备制造企业对典型的复杂型面产品如圆锥齿轮、制动器、螺旋传动等零部件也采用加工中心加工。

目前江阴地区机械加工企业的加工中心使用的主要系统有:发那科系统、西门子系统和广州数控等。企业对产品的加工精度要求已越来越高,分辨率1μm提高到0.1μm、定位精度达2μm。普通加工中心向高精度加工中心发展,不同企业对数控加工中心的需求也不一样。

2数控加工专业培养目标及教材情况

2.1职业学校数控加工专业培养目标

职业学校数控加工类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职业技能中级工及以上的数控设备使用、维修人员。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类机械制造企业,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设备使用和维护,实施机械设备的使用工艺,操作机械设备等方面工作。

2.2职业学校数控加工教材情况

职业学校使用的数控教材种类和版本较多,一般都实现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得到了较好的使用。但与地区快速发展的制造业相比,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方面和职业学校数控教材尤其是加工中心专门化教材建设还是明显滞后,跟不上地区产业的发展步伐。

由于理论课老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法按教材讲,很少考虑专业知识在以后的生产中是否用得上;技能指导老师只是要求学生把一个个零件加工出来,未能向学生渗透相应的理论知识,造成理论课和实践课学习的脱节,造成学生对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对各岗位人员的能力需求以及操作规范、技术标准、质量控制与检测、机器故障排除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知之甚少,缺乏在数控加工生产第一线的实践经验。

一般数控教材特别是加工中心方面涉及的新知识、新工艺方面的教学内容相对较少,案例更新不快与生产实践脱节,无法给予学生更多更好的职业能力方面的指导,学生的岗位能力亟须提高。由于毕业生缺乏数控加工中心方面先进技术训练,造成这种“先天”的缺陷,只能在参加工作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培训,通过学习和积累才能得到弥补。

3数控加工中心教材的编写

3.1数控加工中心教材编写的研究方法

通过事先大量的调研和理论研究,采用与之相适应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等。由此归纳出数控加工中心操作对象所应具备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态度素质等各种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

调查研究法:分析当地机械加工企业对数控加工操作人员的要求和职业学校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规律,编写团队到企业进行调研,通过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交流等方式,明确企业对一线技能型人才的知识和技能的需求。

比较分析法:根据教材内容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的原则制订编写大纲。对本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取舍、整合和优化,做到教材内容紧密贴近企业工作岗位,突出实用性,并融入企业生产的新工艺、新技术。

3.2编写人员的结构和组成

校本教材的编写按照编写内容,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按1+1、1∶1的要求,组建由职业学校一线教师、企业代表参加的编写团队,并按照专业所长编写分工。一线教师熟悉教学规律及教材编写的规范要求,承担编写大纲及执笔编写工作;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熟知数控加工职业岗位的知识和技能,主要承担教材内容的审定等工作。

相关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的参编,列举了大量的产品加工案例,体现地区数控加工的行业特点和先进理念,并兼顾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教材的科学性、时代特征和教育规律。教材内容体现生产实际需要,更具有企业个性和职业特色,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3.3校企共建编写数控加工中心教材的依据

企业生产和中职教学要求整合,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探索解决学校数控专业课程与地方企业要求相适应的数控教学方法,提高数控专业学生适应企业要求的数控编程和操作的能力。与企业近距离对接,引用企业典型产品案例,教材内容必须符合岗位工作实际,实践环节一般要占总学时的1/3~1/2,甚至更多。

校本教材的组织编写过程中,要注重对教学内容整合,重点在培养学生对实际操作问题的分析、判断、动手操作能力,在行业企业提供的信息和素材的基础上,结合中职教育教学实际,对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结构进行有效整合,使教材具有区域经济特色。

注重合作性,教材编写人员应结构合理,校企共建编写团队,尤其强调行业企业一线技术能手的深度参与。由骨干教师和行指委及龙头企业、先进企业的专家及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组成。

3.4数控加工中心校本教材阶段学习目标

根据实地调研当前行业对数控加工中心操作人员的要求,企业要求数控类学生毕业之前至少掌握一种CAD/CAM软件,掌握加工工艺分析及编程及实践操作能力,根据教学大纲和企业生产的要求,校本加工中心教材确定分阶段学习目标。

第一阶段主要学习数控机床及数控加工原理方面的基础知识、数控编程的指令代码及其格式,能编写简单零件的加工程序。

第二阶段数控编程技术的学习,培养数控加工工艺分析及刀具轨迹合理性分析能力。在学习手工编程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基于CAD/CAM软件的交互式图形编程技术。

3.5对数控加工中心校本教材教学效果的评价

通过“做中学,做中教”,“做、学、教”一体化教学,对进入学生课堂的教材,要进行跟踪、评价。重点评价在使用过程中教师有分歧及学生有异议的教材。通过师生评价,对教材的质量进行检验,为进一步改进提供依据。校企合作编写的数控加工中心校本教材是数控专业的核心教学材料之一,并配有练习册等。通过专业教材和校本教材的配合使用,保证学生在专业学习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教材与岗位技术标准对接,学校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本校数控专业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进一步提升,学生岗位能力及综合适应能力达到了用人单位的要求。

4结语

该校本教材课程的开发基于制造类企业对加工中心操作人员的要求,把握“订单式”培养的意向和目标,进行职业岗位分析,制定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该教材的编写拓宽了校本教材开发的新思路,促进了教材建设的多元化、多层面的创新,开创了地区职业学校数控加工中心校本教材的先例,因此十分具有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绍红,王炜罡.基于企业需求的加工中心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13(6):134.

[2]王诗怀.浅析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技能课程体系建设[J].科学咨询,2014(9):75-76.

[3]华磊.浅谈职业学校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校本教材的开发[J].职业,2011(S1):59.

猜你喜欢
校本教材研究方法培养目标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高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质量的评估体系研究
对流动儿童竖笛校本教材内容选择的思考
开发咏春拳校本课程,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关于“学案导学,分层互动”教学模式中学情的研究
谈谈翻译史的研究方法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五年一贯制大专阶段二外日语校本教材的研究开发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