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海考正十数载 内典释疑谱新篇——读郑贤章《汉文佛典疑难俗字汇释与研究》

2016-12-20 03:06叶桂郴谭翠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俗字音义汉文

叶桂郴 谭翠

1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科技处,广西 桂林 541004;2 中华女子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系,北京 100101



字海考正十数载 内典释疑谱新篇
——读郑贤章《汉文佛典疑难俗字汇释与研究》

叶桂郴*1谭翠2

1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科技处,广西 桂林 541004;2 中华女子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系,北京 100101

汉文佛典疑难俗字的数量极其庞大。郑贤章教授所撰《汉文佛典疑难俗字汇释与研究》是国内首部全面系统研究汉文佛典疑难俗字的著作。该书不仅集中考释了1429个汉文佛典中的疑难俗字,而且对佛经疑难俗字的范畴、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以及产生原因和途径等进行了探讨,还对考释汉文佛典疑难俗字考释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对俗文字学研究、佛经校读、大型字典的编纂等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汉文佛典;疑难俗字;考释与研究;著作

汉文佛典数量巨大,浩如烟海,在疑难俗字方面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其中不管是写本佛经还是刻本藏经,或是佛经音义专书等,都保存和收录了大量疑难俗字。这些疑难俗字提供了丰富的汉字字形数据,真切地反映了中古以来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近年来,随着汉文佛典语言学研究的方兴未艾,学界逐渐重视其中疑难俗字的研究,相关研究论文和专著逐渐增多,成为汉语言文字学研究重要的学术增长点。然而,这些研究成果往往利用汉文佛典某一范围的材料进行疑难俗字考证,在疑难俗字产生的缘由及研究方法等方面也缺乏系统和深入的探讨。令人欣喜的是,郑贤章《汉文佛典疑难俗字汇释与研究》(下文简称《汇释》;巴蜀书社2016年6月出版)填补了这方面的不足。该书不仅首次全面系统地考释了汉文佛典中的疑难俗字,而且对汉文佛典疑难俗字研究进行了理论概括,对于推动和促进汉文佛典疑难俗字乃至汉语言文字学的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汇释》由上下两篇组成:上篇是汉文佛典疑难俗字研究概论,下篇具体考证了汉文佛典中最有代表性的疑难俗字。《汇释》上篇从三个方面对汉文佛典疑难俗字学进行了归纳概括:首先,明确了汉文佛典疑难俗字的范畴,简要概述了其研究历史及现状;其次,有针对性地对汉文佛典疑难俗字产生的原因、途径和传承进行了系统讨论,有助于学界加深对汉文佛典疑难俗字的认识;再次,在先行研究及下编考释经验的基础上,对汉文佛典疑难俗字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全面总结,提出了创新性论见供学界参考。《汇释》下篇系统、详细地考释汉文佛典中的疑难俗字,字例达1429个之多,如此全面、深入细致的考证,在汉文佛典疑难俗字的研究史上尚属首次,堪称汉文佛典疑难俗字考释的集大成之作。仔细研读《汇释》,精彩之处随处可见,具体说来,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 考定汉文佛典大量的疑难俗字

汉文佛典中疑难俗字的数量极其庞大,就研究范围来说,《汇释》既包含有敦煌写本佛经,又有刻本大藏经,既囊括了《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这样的入藏典籍,又有《龙龛手镜》一类未入藏音义专书,集中考释了贮存其中的1429个疑难俗字,或考明正体,或补充例证,或审定读音,或考镜源流,正所谓盛义纷纭,新创迭出。

通过以上例证,我们不难看出,面对汉文佛典纷繁复杂的疑难俗字,《汇释》往往能剥茧抽丝、披沙炼金地进行细致的考辨和准确的审定。这得益于作者对汉文佛典和传世文献熟稔于心,也体现出作者在文字考辨方面的深厚功力,尤其是文字、音韵、训诂之学的扎实功底。《汇释》对1429个疑难俗字的考证和辨析,不仅对其他汉语俗字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而且对汉文佛典的整理与研究颇具参考价值,还可为大型字典辞书的编撰、修订提供有益的帮助。

2 归纳汉文佛典疑难俗字的考释方法

《汇释》非常注重科学的研究方法,在吸收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作者根据汉文佛典疑难俗字的实际情况和自己多年来考辨疑难俗字的实践经验,在书中单列一章专门讨论汉文佛典疑难俗字考释的方法,归纳出三个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① 比勘校对不同类型的佛典,②充分利用不同版本佛典异文,③ 综合运用字的各个要素,并将这些方法在全书中游刃有余地充分运用,从而在疑难俗字考辨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众所周知,大型字典中收录了不少音义未详或缺乏书证和例证的疑难俗字。如第139页“”字,《汉语大字典》引《玉篇》“,舍也”,无例证。《汇释》先征引《嘉泰普灯录》中“,音居”的例证,继而比勘《广弘明集》《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和《丛林盛事》的用例和说解,证明“”同“居”,本舍也;后又进一步订正《龙龛手镜》中“”的释义。从中可以看出,《汇释》往往通过比勘佛经原文、佛教注疏类典籍和佛经音义专书等典籍来考定俗字,不仅考察其正字,还追溯其文献用例和产生原由,使得该字更具生命力,这种方法对于考证这类直接源于佛经原文的疑难俗字非常有效。

3 抉发汉文佛典疑难俗字的产生和传承轨迹

汉文佛典疑难俗字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产生的方式和途径也多种多样。《汇释》上编总结了汉文佛典疑难俗字产生的原因,其客观原因是字体演变,主观原因是人们求简、爱异和求明的心理;并从理论上高度概括了其产生方式和途径,归纳起来主要是:书写讹误、文字类化、抄经生有意新造。这些理论的总结和概括并非凭空而发,而是建立在扎实的考证基础上。在下篇的每条考释中,我们几乎都能看到对疑难俗字形成原因及产生途径的详细分析和具体阐述,因而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除此之外,《汇释》还系统梳理了汉文佛典疑难俗字的传承轨迹。作者不仅对刻本佛经、《玄应音义》等佛经音义类书、《广韵》等字韵书、敦煌写本佛经等文献有充分的了解,而且对汉文佛典疑难俗字在这些文献中的分布情况和流传轨迹十分熟悉,信手拈来,如数家珍。这样作者才能在下篇驾轻就熟地将这些材料运用到具体的疑难俗字考释中,从而阐发幽潜,将疑难俗字在汉文佛典中的发展脉络、形成的种种途径和具体来源呈现出来。

校勘也偶有疏漏。如第9页倒数第10行“佛经中的俗字与其正体比较大部分在形体上都有讹误”,其中“比较”后脱逗号;第32页倒数第11行“我们曾在《龙龛手镜研究》一书中考释过”,其中“龙龛手镜”脱单书名号。

然而瑕不掩瑜,《汇释》首次对汉文佛典疑难俗字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考释与研究,内容厚实、考辨详确,绝大多数疑难字的考辨均可堪称范例,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也为今后同类著作的撰写树立了典范,是汉语疑难俗字研究的必读书籍。

(编辑编辑 骆桂峰)

叶桂郴,男,湖南省永州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H12

A

2095-4859(2016)03-0458-03

猜你喜欢
俗字音义汉文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征稿简则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征稿简则
乐器名称汉文译名小议
“乡音无改鬓毛衰”之“衰”字音义的词源学解释
佛经音义同形字辑释
佛典疑难俗字补考
《日用俗字》词语考释九则
新出北朝墓志俗字例释
上古汉语“施”字音义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