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猪源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感染现状及检测技术

2016-12-20 03:28祖立闯李娇谢金文李峰沈志强
养猪 2016年5期
关键词:猪源病毒性猪群

祖立闯,李娇,谢金文,李峰,沈志强,

(1.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滨州256600;2.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山东滨州256600)

我国猪源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感染现状及检测技术

祖立闯1,李娇1,谢金文2,李峰2,沈志强1,2

(1.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滨州256600;2.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山东滨州256600)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宿主范围广泛,除感染牛外,还可以感染猪、羊、鹿及其它野生动物。猪感染BVDV后会出现类似慢性猪瘟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同时由于BVDV与猪瘟病毒的交叉反应性,BVDV还可降低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猪群中BVDV的感染不但增加了BVD的防控难度,还使猪瘟的防控难上加难。笔者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自身多年临床工作经验,将我国猪源BVDV的发病概况以及常用检测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与概述,以期为我国猪源BVDV综合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猪;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现状;检测技术

牛病毒性腹泻(Bovine viral diarrhea,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BVDV)引起的多种动物易感的传染病[1]。BVDV与猪瘟病毒、羊边界病病毒同属于黄病毒科(Fla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三者具有免疫学交叉反应[2]。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BVD列入必须报告的动物疾病名录,但仅将其作为牛报告疾病名录,这样可能使人们忽略BVDV还可引起猪、羊、鹿以及其它野生动物等感染发病[3]。猪感染BVDV后表现出类似慢性猪瘟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增加了临床中猪瘟鉴别诊断的难度,且猪感染BVDV后产生的抗BVDV抗体对猪瘟病毒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猪瘟疫苗的免疫产生干扰作用,降低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4],故猪群中BVDV的感染不但增加BVD的防控难度,还使猪瘟的防控难上加难。鉴于此,笔者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自身多年临床工作经验,将我国猪源BVDV的流行与发生情况以及常用检测技术进行全面的总结与概述,以期为我国猪源BVDV综合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1 病原特征

BVD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在分类学上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BVDV成熟的病毒粒子为球形或圆形颗粒,有囊膜,大小为40~60 nm。病毒基因组全长约12.5 kb,包含单一开放阅读框(ORF),ORF两侧分别为5'-UTR和3'-UTR。根据5'-UTR序列,BVDV可分为BVDV-1和BVDV-2两个基因型[5]。

2 我国BVDV发病情况

如表1所示,自从王新平等[6]于1995年在吉林成功分离鉴定出第一株猪源BVDV后,我国研究学者先后在广西、山东、福建、青海等地感染的病例中陆续检测出BVDV阳性核酸或分离鉴定出病毒,目前猪源BVDV已在我国养猪密集地区呈地方性发生与流行。

表1 我国部分地区BVDV发病情况

3 我国BVDV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如表2所示,自2004年至2014年猪源BVDV在我国不同地区猪群中的感染率在0~80.48%之间,表明猪源BVDV已在我国猪群中呈散发性、地方性流行,个别地区的阳性感染率较高,猪源BVDV在我国猪群中的流行现状不容忽视,应加强重视。

表2 我国部分地区BVDV流行病学调查概况

4 检测技术

猪感染BVDV后,表现出类似猪瘟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且临床中BVDV常与猪瘟病毒混合感染,仅凭临床特征很难实现猪源BVDV与猪瘟病毒的鉴别诊断,故对于猪源BVDV的确诊需借助实验室诊断技术。随着现代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推广应用,猪源BVDV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完善,目前常用的猪源BVDV诊断技术主要有病毒分离鉴定、RT-PCR、荧光定量RT-PCR、ELISA等。

4.1 病毒分离鉴定

该方法是将疑似BVDV感染的临床病料接种BVDV易感细胞,再通过细胞病变观察、生物学特性鉴定、电镜观察、中和试验、RT-PCR检测、序列分析等方法对分离毒株进行鉴定。杨小燕等[9]采集福建省疑似猪瘟病毒感染的仔猪病料,将其接种MDBK细胞72 h后可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该分离毒株可被BVDV阳性血清中和,对氯仿、乙醚、胰酶、酸敏感,不耐热,RT-PCR可检测出325 bp BVDV片段,该片段的核苷酸序列与BVDV NADL株标准种毒的同源性为89.02%,表明分离毒株为猪源BVDV。邓宇等[8]将BVDV阳性仔猪病料样品接种MDBK细胞,该毒株在MDBK细胞上盲传至13代未出现细胞病变,在直接免疫荧光试验中与BVDV阳性血清呈阳性反应,电镜观察显示病毒粒子略呈圆形、有囊膜、直径约50 nm,5'-UTR序列进化分析显示病毒属于BVDV-1型,表明成功分离鉴定1株猪源非致病变型BVDV-1。病毒分离鉴定方法一直是BVDV诊断方法的“金标准”,但该方法中涉及到细胞培养、电镜观察、RT-PCR等方法,试验周期较长,操作较复杂,往往受到试验条件和专业技术人员水平等限制。

4.2 RT-PCR方法

RT-PCR方法检测快速、操作简单、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是最常用的动物疫病快速确诊技术,目前在BVDV的快速诊断中得到了推广应用。朱紫祥等[19]建立的猪源BVDV PCR诊断方法检测猪源BVDV、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K15细胞,只有猪源BVDV为阳性,其余均为阴性,具有较高的特异性。邓宇等[20]建立的猪源BVDV套式PCR检测方法能从BVDV标准毒株、猪源BVDV毒株中扩增198 bp的特异性片段,扩增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均为阴性,敏感性可检测到0.195 fg RNA模板量,具有敏感、特异和稳定等特点,可用于猪源BVDV的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RT-PCR方法特异、灵敏、快速,适合于一般实验室使用。

4.3 荧光定量RT-PCR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是在常规PCR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核酸定量检测技术,与常规PCR方法相比具有能够准确定量、敏感性更强、不需要核酸电泳等优点。邓宇等[21]建立的猪源BVDV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检测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均为阴性,最低可检测到每个反应相当于10拷贝的标准品DNA,重复性试验的批内变异系数为0.20%~0.95%,与常规RT-PCR方法的符合率为86.7%,具有特异、敏感、快速、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用于猪感染BVDV的监测。荧光定量RT-PCR方法能够对样品中的病毒核酸进行定量检测,但该方法对仪器设备、试验试剂、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等要求均较高,一般实验室由于受试验条件限制较难开展。

4.4 ELISA方法

ELISA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检测快速、高通量、价格低廉、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等优点,成为当前动物疫病诊断中最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技术。曾亮明等[18]建立的猪源BVDV ELISA抗体检测方法中最佳包被质量浓度为31.25 μg/L,最佳封闭液为10%马血清,待检血清的最佳稀释度为1∶50,该方法检测猪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阳性血清均为阴性,与中和试验方法的符合率为97.9%,该方法特异性强、符合率高、重复性好,适合用于猪源BVDV的血清学抗体监测。ELISA方法简单、快速、特异、敏感、经济,非常适合于临床大规模样品的检测。

5 结语

猪群中BVDV的感染增加了动物疫病流行的复杂化,对猪群危害很大。同时由于BVDV与CSFV的交叉反应性,以及BVDV感染与CSFV感染的临床相似性,给猪瘟的诊断和防治提出了新的课题,增加了猪瘟综合防控的难度,引起了研究学者的极度重视,尤其引起了已经消灭或控制了猪瘟国家的极大关注。猪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的原因很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生物污染问题。一些猪瘟细胞疫苗的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胎牛血清,制备血清的胎牛常常含有BVDV病原,在细胞的生产过程中,有些血清灭活不彻底导致BVDV在细胞生成,用这样的细胞制备的猪瘟疫苗存在生物安全问题。此外,饲喂污染BVDV的饲料也可以成为猪源BVDV的感染来源,一些牛的脏器等废料被加工成饲料,牛群中BVDV普遍存在,造成了BVDV的污染来源。猪源BVDV感染目前尚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只能采取以预防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故全面掌握我国不同地区猪群中BVDV的感染现状以及常规检测技术对我国不同地区猪源BVDV综合防控措施的制定至关重要。猪源BVDV已在我国猪群中呈散发性、地方性流行,个别地区的阳性感染率较高,其流行现状不容忽视。猪源BVDV的几种常规检测技术各有优缺点,研究人员可根据不同地区猪源BVDV的感染情况以及自身试验条件合理选择其中的一种,或者选择几种联合使用,务必确保诊断结果及时、准确,对于BVDV阳性感染猪应逐步淘汰、净化,进而保障我国养猪业的健康、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1]周洛.牛病毒性腹泻流行现状及诊断防控[J].中国动物保健,2015,17(7):46-48.

[2]李娇,祖立闯,王金良,等.警惕猪群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J].养猪,2013(5):102-104.

[3]陶洁,廖金虎,张倩,等.猪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研究进展[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4,36(5):410-413.

[4]张慧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对猪瘟免疫的影响[J].四川畜牧兽医,2010(10):21-23.

[5]邓宇,袁世山,童武,等.猪源牛病毒性腹泻病毒SD0803株3'非编码区的克隆及结构分析[J].中国兽医科学,2013,43(9):958-962.

[6]王新平,涂长春,李红卫,等.从疑似猪瘟病料中检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J].中国兽医学报,1996,16(4):341-345.

[7]吴健敏,蒋冬福,韦志峰,等.一起猪瘟与牛病毒性腹泻混合感染猪的报道[J].中国兽医杂志,2003,39(1):50-51.

[8]邓宇,孙春清,张宏彪,等.1株猪源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分离与鉴定[J].畜牧兽医学报,2012,43(3):416-423.

[9]杨小燕,魏春华,刘建奎,等.猪源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分离鉴定[J].中国兽医科学,2011,41(1):9-13.

[10]吕建军.猪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诊断[J].畜牧与兽医,2014,46(11):109-111.

[11]潘承凤.猪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诊断[J].中国动物保健,2016,18(3):38-39.

[12]戴益民,张文波,刘文峰,等.江西部分地区猪瘟疑似病例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情况的初步调查[J].中国兽医杂志,2010,46(7):12-14.

[13]邓波,李凯航,鞠龚讷,等.上海地区规模化猪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状况的血清学调查[J].动物医学进展,2011,32(2):134-136.

[14]宋永峰,张志,张燕霞,等.猪源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流行初探[J].中国动物检疫,2008,25(7):25-27.

[15]吴文辉,卫秀余,余红梅,等.猪群BVDV感染状况调查及成因初步分析[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1(4):35-37.

[16]戴爱玲,魏春华,黄思琼,等.福建龙岩规模化猪场BVDV感染的血清学调查[J].龙岩学院学报,2013,31(2):50-53.

[17]徐磊,曾亮明,王玉玲,等.福建省猪群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病原学检测与分析[J].畜牧兽医学报,2014,45(12):2006-2012.

[18]曾亮明,徐磊,王玉玲,等.猪血清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抗体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兽医科学,2014,44(9):944-950.

[19]朱紫祥,顾立伟,张志,等.猪源牛病毒性腹泻病毒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NS5b区基因序列分析[J].中国畜牧杂志,2010,46(8):79-85.

[20]邓宇,蔺涛,张荣,等.猪源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套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兽医学报,2012,32(5):654-657.

[21]邓宇,张荣,丛雁方,等.猪源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畜牧兽医学报,2011,42(7):1046-1050.

(编辑:郭玉翠)

读书能让人长寿

【英国《泰晤士报》网站8月5日报道】题:寻找长寿的新方式?选一本书试试吧

研究发现,爱读书的人比不爱读书的人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而且他们似乎比爱看杂志或报纸的人更长寿。研究人员指出,在长达数百页的阅读过程中,读者一直追随作者的思路、人物或情节,而不会忘记谁是甘道夫或者为什么全世界的工人要联合起来。这种“深度阅读”所付出的智力努力让大脑一直保持活跃,并帮助人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地作出决定。

此外,书籍还能增强“同情心、社会认知和情商”。此前的研究表明,“同情心、社会认知和情商”与延长寿命有关,也许是因为它们可以缓解压力。

耶鲁大学的公共健康专家进行了一项长期调查,在过去11年中,他们跟踪记录了3 600名50岁以上男性和女性的健康与阅读习惯。研究期间,超过1/4的研究对象死亡。研究表明,每天读书的时间越长(哪怕只有半小时),寿命就越长。数据显示,截至1/5的研究对象死亡时,爱读书的人比不爱读书的人平均寿命长近2岁。

这种效果也许是可以预期的,因为爱读书的人往往更富有,教育程度也更高。因此,他们可能选择更好的饮食、避免吸烟,并做一些有益健康的事。

不过,即使在研究人员将这些因素从数据中剔除后,爱读书本身似乎仍能对健康产生显著影响。

研究报告发表在英国《社会科学与医学》月刊上。

(转自参考消息[N],2016-08-08)

S858.285.3

A

1002-1957(2016)05-0078-03

2016-07-14

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生猪创新团队项目(SDAIT-06-022-15)

祖立闯(1981-),男,黑龙江宾县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动物疫病诊断技术研究.E-mail:zulichuang2008@126.com

猜你喜欢
猪源病毒性猪群
市场猪源紧张 猪价企稳回升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毒力基因检测及药敏试验
猪源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与分析
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未来10年该怎么做?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如何防治子猪病毒性腹泻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一株猪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