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江峡江段渔政管理与渔业环境生态修复实践

2016-12-20 02:44习宏斌
中国水产 2016年12期
关键词:江段赣江支流

文/习宏斌 吴 斌

赣江峡江段渔政管理与渔业环境生态修复实践

文/习宏斌1吴斌2

编者按:笔者在探索江西省赣江峡江段渔政科学管理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关渔业环境生态修复实践活动,发现通过降低营养循环以及藻类生物量、适当增殖放流本地原种滤食性鱼类、重建沿江岸带和浅水区原生水生植物群落等措施,可逐步修复水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渔政管理行为是渔政部门履行渔业公共管理职责的手段和措施,其基本职责是依法调控渔业经济发展,维护渔业生产秩序, 保护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 保护渔业生物资源和渔业环境。赣江峡江段是鱤鱼、四大家鱼等水生生物产卵、栖息、越冬场所,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笔者在探索赣江峡江段渔政科学管理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关渔业环境生态修复实践活动,发现存在水体富营养化趋势的支流,通过降低营养循环以及藻类生物量、适当增殖放流本地原种滤食性鱼类、重建沿江岸带和浅水区原生水生植物群落等措施,可逐步修复水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现总结如下:

一、赣江峡江段及其主要支流概况

1.赣江峡江段概况

江西省峡江县别称玉峡,因千里赣江最狭处位于境内而得名。县治原设赣江西岸的巴邱镇,1997年7月1日东迁至水边镇。全县国土面积1287.43平方公里,辖6镇5乡84个行政村5个社区。赣江峡江段覆盖了峡江县罗田、巴邱、福民、水边、仁和等五个乡镇,江段长38千米,其流域面积295.33平方千米,占全县径流量的25.8%。该区域鱼类资源丰富,生态条件稳定,气候温和,保持了较好的生境,适宜鱼类的生长、栖息繁殖,具有赣江中游河流的典型特征。据调查,该江段的鱼类有42种,分属6目12科,浮游植物共有8门54种,硅藻门30种,绿藻门10种,蓝藻门8种,金藻门2种,裸藻门1种,甲藻门1种,黄藻门1种,隐藻门1种。浮游植物物种类组成特点是以硅藻为主,其次是绿藻和蓝藻,在生物量上以硅藻占优势。底栖动物共采集到27种,分别隶属于2门4纲14科。其中绝大多数种类为软体动物,共19种,占底栖动物总数的70.37%;节肢动物仅8种,占29.63%。水生维管束植物种群数量也很大,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2.赣江峡江段主要支流概况

赣江峡江段主要有4条支流汇入,具体如下:①黄金江,位于区境北部,赣江西侧,峡江县境内,与住歧水相对。起源于九龙山以东的金江新溪,金沙坊江口注入赣江。流域面积287平方公里,全长45公里,水面5900亩。②盘龙江:分别发源于罗田的峡里,巴邱的留坑、砚溪的觉溪、灼溪、戈坪的下坑的五条树枝状支流于戈坪舍龙汇合成盘龙江,至巴邱乌口注入赣江。流域面积257平方公里,河长32公里,水面约4500亩。③沂江河:位于区境北部,赣江东侧,发源于新干县东部的玉华山区的火刀石,流经新干县的七琴、城上、潭丘、麦斜,峡江县的马埠、水边,于新干县沂江注入赣江。河道支流多,曲折迂回。流域面积916平方公里,河长94公里,水面约9800亩。④象口水:位于河西仁和镇境内,起源于县北峡江新余边境的园洲上、枥坑一带。由西北向东南,经香城、朗陂、新村至象口汇入赣江,全长约13公里。

图:赣江峡江段及其主要支流示意图(1:黄金江;2:盘龙江;3:沂江河;4:象口水)

二、赣江峡江段及其主要支流渔政管理

1.赣江峡江段及其主要支流常规渔政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家法制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内陆水域渔政管理工作必须遵循自然生态平衡,促进内陆渔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赣江峡江段主要渔政管理工作包括如下方面:监督检查渔业法律、法规、规章的贯彻执行,特别是赣江峡江段四大家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相关执法工作;负责保护和管理渔业资源,水生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渔业生态环境,调查处理渔业污染事故;维护渔业生产秩序,调查处理各类渔业纠纷;对违反渔业法规,破坏渔业资源事件,行使经济制裁或行政处罚;负责核发渔业许可证,征收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负责赣江峡江段渔业船舶监督管理;监管并执行渔业资源的增殖放流;实行捕捞证制度,控制赣江峡江段捕捞强度,限制作业方式保护水域环境;对违反渔业法规的事情进行行政处罚。

2.赣江峡江段及其主要支流渔政管理创新

目前赣江峡江段的渔政管理以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为契机,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围绕赣江峡江段四大家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建设总目标,突出黄金江、盘龙江、沂江河和象口水等主要支流的生境替代功能。一手抓生态建设,一手抓生态保护,通过科学高效的渔政管理,不仅对保护四大家鱼鳡等生物资源,维持种群数量、遗传结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结构功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还使得赣江鱼类种质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利用,对促进全县,乃至全省,水生生物资源养护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保护峡江县渔业资源、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和渔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每年峡江县渔政局联合水上公安、县农业执法大队不定期的开展赣江峡江段渔业安全整治活动。活动期间,在全县范围内张贴“峡江县人民政府关于严禁毒鱼、炸鱼、电鱼的通告”;同时,利用电视台、广播、网络、一站通等媒体,积极宣讲《江西省渔业条例》等渔业法律法规,使广大群众都能自觉遵守渔业法,特别是坚持专项整治与日常检查相结合,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群众特别是渔民真正增强保护赣江水域生态环境及渔业资源的意识,了解电捕鱼的危害性;对于违反渔业法律法规等条例的,进行重罚并且取消当事人的燃油补贴,情节严重的吊销捕捞许可证,主要通过加大渔政执法力度,加强与水上公安等部门的相互配合,及时组织执法人员,重点开展打击电捕鱼非法作业的专项整治行动,为保护赣江渔业资源做出应有贡献。

三、赣江峡江段及其主要支流渔业环境生态修复实践

1.赣江峡江段及其主要支流渔业环境修复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蓄水后,坝上游四大家鱼产卵所需的水文条件丧失,促使坝上游吉水、金滩、槎滩、小江、巴邱等5个鱼类产卵场消失。同时,水情的剧变,对赣江,特别是峡江段鱼类正在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对赣江峡江段鱼类调查结果表明,该流域以鲤形目为主,优势种类主要为鲤、鲫和黄颡鱼,江湖洄游性鱼类,如青鱼、草鱼、鲢、鳙等数量大量减少,而一些江海洄游性鱼类和珍稀鱼类如鯮和鲥等在多次调查中均没有发现,鱼类种类组成变化较大,资源量明显降低,小型化趋势明显。因此,笔者立足生态修复工程中的仿自然理念,以人的根本需要为根本目的,以仿自然环境的有益效果为标准,以仿自然环境的有益功能为手段,在赣江峡江段及其主要支流渔业环境生态修复实践过程中,在兼顾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努力实现生态与环境机会成本的最小化。积极进行赣江峡江段鱼类新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的发现和改造工作,促使这些区域作为替代生境进行保护,为鱼类提供足够的摄食场地、繁殖场、生长空间和庇护所。通过实地考察后,在赣江峡江段相关支流进行了相关生态修复实践,例如,在罗田朱家黄金江支流进行生态保护,建设人工鱼巢15公顷,在沂江流域的马埠、水边江段划片进行生态保护,相继建立了人工鱼巢、人工增殖放流点。通过初步的监测结果表明,通过对鱼类重要生境的新发现和人为改造,可以对破坏的原有生境进行一定程度的生态恢复,但这需要对保护对象的繁殖生态学进行深入而长期的研究。在枯水期,在上述新的鱼类产卵场等相关支流区域种植水草,在淹没区适宜种植挺水植物。这样即可以为一些鱼类提供饵料,又可以作为粘性卵的粘附基质。通过多年实践,笔者发现被制成浮床的大榕草、香根草、水芹、多花黑麦草等对去除水体氮、磷,从而抑制藻类疯长有明显的作用。

2.赣江峡江段及其主要支流渔业资源修复

峡江县渔业局每年都会组织开展“人工增殖放流、建设生态峡江”渔业增殖放流工作,主要以长江原种四大家鱼为主,以改善赣江峡江段四大家鱼种群结构,维持相关鱼类种群数量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赣江峡江段区域性渔场功能。鱼苗放流前,峡江县渔业局均会邀请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等相关单位对鱼苗进行采样抽查,复核鱼苗种类、质量、数量,确保放流达到相关标准要求。2016年6月在公证员的现场监督下,该县共向赣江投放四大家鱼等鱼苗共1900万尾。既可快速补充生物群体、稳定物种数量、保持生物多样性,又对改善赣江水域生态环境,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养护和合理利用水生生物资源起到积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赣江峡江段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依托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赣江的生态健康。在生态修复的实践过程中,笔者特别注意到水体富营养化的压力呈现增大趋势,同时渔获物中鳙鱼比例逐年减小,为此,在增殖放流过程中,加大投放滤食性鱼类鲢、鳙鱼的比例,以控制水体营养水平,维护渔业水域生态平衡。近三年监测表明,赣江峡江段水域透明度一直保持在二类水质标准,总磷、总氮等水质监测指标基本稳定。

表 赣江峡江段近年捕捞及增殖放流情况

作者单位:1.江西峡江县渔业局2.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猜你喜欢
江段赣江支流
治理赣江
赣江潮 大型原创交响组歌音乐会在昌举行(下)
赣江潮 大型原创交响组歌音乐会在昌举行(上)
松花江干流哈尔滨江段封冻
黑龙江逊克江段跑冰排
广西主要支流柳江治理工程(鹿寨县导江乡段)护岸建筑物型式设计
南京市某城市内河支流水环境问题浅析
雨落赣江 〔外一首〕
小城大爱——监利江段“东方之星”号游轮翻沉事件爱心帮扶纪实
金沙江支流东川玉碑地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