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安全越冬综合技术

2016-12-20 02:44刘丽晖刘洪健楚国生孙占胜李兆君曹永芬刁海生李永利
中国水产 2016年12期
关键词:增氧增氧机溶解氧

文/刘丽晖 刘洪健 楚国生 孙占胜 李兆君 李 壮 曹永芬 刁海生 李永利

鱼类安全越冬综合技术

文/刘丽晖刘洪健楚国生孙占胜李兆君李壮曹永芬刁海生李永利

造成鱼类越冬死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缺氧,二是低温。越冬期,越冬鱼类会受到水体环境、天气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介绍了采用越冬前水质调控技术、越冬期间生物增氧技术、水质监测技术、机械增氧技术、化学增氧技术等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或者综合的方法进行救治。

吉林省鱼类越冬期较长,从11月到次年4月初,鱼类在冰下生存大约近5个月到6个月,最大冰层厚度可达80cm~100cm,保证鱼类安全越冬是我省养鱼生产尤其是鱼种生产中的重要环节。近几年,我省多次遭遇冬季极端恶劣天气,一些池塘和小型湖泊、水库中的某些养殖鱼类常发生大量死亡现象。我省历年池塘越冬的鱼种平均死亡率达20%左右,个别地区甚至高达100%。造成鱼类越冬死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缺氧,二是低温。越冬期,越冬鱼类会受到水体环境、天气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可采用越冬前水质调控技术、越冬期间生物增氧技术、水质监测技术、机械增氧技术、化学增氧技术等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或者综合的方法进行救治。

通过采用鱼类越冬综合技术,可使我省鱼类越冬成活率达到90%~95%。

一、技术要点:

(一)越冬前调控好水质

越冬水质的优劣是影响鱼类越冬安全根本条件,大中型水域水质一般较好不必进行水质处理,但多数越冬池塘水质受集约化养殖的影响,水质老化严重,营养成分不平衡,耗氧因子过多,因此,要在封冰前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措施把越冬水质调整到最佳水平。

1.池水消毒

(1)并塘越冬

干法消毒,鱼种下塘前10天~15天消毒,生石灰50kg/亩~75 kg/亩,或者漂白粉5kg/亩~10kg/亩。

带水消毒,鱼种下塘前10天~15天消毒,生石灰125kg/亩~150kg/亩,或者漂白粉13.5kg/亩。

②原塘越冬

在饲养后期,生石灰20mg/ L~30mg/L全池泼洒,或者漂白粉1mg/L全池泼洒。

2.注水

换注新水是改善越冬水质的最直接的措施,最好换注水质优良的井水、泉水、江河、水库水至最高水位,10月中旬换注结束。

(1)并塘越冬

越冬池水透明度50cm~60cm。

(2)原塘越冬

视原池水浮游生物情况,排除部分池底老水,加注新水,夏季养殖期间水质过肥的池塘至少应换注1/2以上,越冬池水透明度50cm~60cm。

3.控制浮游动物

水体中的浮游动物及底栖生物是越冬水体中重要的耗氧因子,因此在越冬前应采用杀虫剂进行杀灭处理,减少耗氧因子。可全池施用精制敌百虫。

4.改良底质

在不能有效进行越冬池塘底质清淤条件下,底泥中的有机质是越冬水体中重要的耗氧因素,因此在越冬前应采用片剂的底质改良剂进行底质处理,降低底泥中有机耗氧因子。

5.施肥改水

如果是新建的池塘或越冬水体更换较大时,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少,越冬水体较瘦,生物光合作用低,生物增氧能力较差。可采取全池施用氮、磷无机肥的方法,提高水体的肥度。

(二)越冬鱼

体质健壮,鳞片完整无损伤;越冬鱼体重在50g/尾以上为宜。

1.消毒

需并塘越冬鱼,可根据情况选择①漂白粉10mg/L,浸洗10分钟。②漂白粉10毫mg/L+硫酸铜8mg/L,分别溶解后再混合,浸洗20分钟。③4%的食盐,浸洗5分钟。④高锰酸钾20mg/ L,浸洗10 分钟。

2.入池

越冬鱼入池时间以水温10 ℃为宜;有补水条件的越冬池,按冰下有效水体,可放鱼0.5kg/m3~0.75kg/ m3;无补水条件的越冬池,按冰下有效水体,可放鱼0.25 kg/m3。

(三)越冬管理

1.提高明冰比例,及时扫雪除尘,保持最好的透光度

冰下水体中的溶解氧主要来自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俗称的“生物增氧”。因此,越冬初期封冰的冰质好坏直接影响到越冬期间水体中的溶解氧的高低和越冬鱼类的安全,所以越冬的冰面必须保持较大比例透光效果好的明冰,及时扫雪除尘,让冰面保持清洁透明,让冰下有足够的光照,确保光合作用的充分进行。

(1)合理处理池塘乌冰,保证明冰比例。乌冰的出现多数是由于刚封冰时遇到大风或雨雪天气,导致冰层出现皱褶或含气泡、杂质等导致透明度低下。如果乌冰较薄可采用船压破等人力的方法把乌冰捞出,重新冻结明冰。如果乌冰较厚时,可等到冰层能承受人的重量,利用切割机械把冰分块破解并把乌冰推入靠边的冰层中,露出的水体重新冻结新冰。此项工作需要多人配合完成,做好人身安全保护措施,注意操作安全。

(2)扫雪除尘,保持冰面光洁。池塘冰面扫雪除尘一般可采取人力或机械来完成,扫雪除尘面积应达到池塘越冬面积的80%以上。大中型水域扫雪除尘应采用机械来完成,前期可采用小型机械进行清除,后期可采用大型机动机械进行(扫雪车),效果较好。大中型水域除雪时应选择水体较深,越冬鱼类集中的区域进行选择性除雪, 可采用打雪趟子方法进行,除雪时一定强化安全措施,确保除雪机械和人员安全。

(3)及时清扫,提高效率。一般雪停后就应马上清扫,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明冰,达到最佳透光水平。

2.加强监测,科学分析,提高技术指导和管理水平

越冬期间对越冬水体进行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浮游生物等相关水质指标进行必要的监测是保障越冬鱼类安全的前提条件,实际越冬过程中多以对溶解氧监测为主。

(1)合理确定监测频次。一般刚封冰时,日照时间较长,冰层较薄,透光率高,如果冰质正常,一般不会出现低溶氧,监测的间隔可以长一些,但随着冰层的加厚和日照时间的缩短,加之水质的改变,监测的间隔将适当缩短。通常情况下11月至12月中旬,每1周或10天测1次;12中旬至次年2月,每3天~7天测1次;此后至冰开始融化,每10天测1次。如果溶解氧一直保持在6mg/L~15mg/L安全的范围,波动不大,间隔时间可以适当延长;溶解氧较低、变化幅度较大的水体,间隔时间应该缩短,测的频率适当高些,在低氧或波动较大的时期每天监测1次。

(2)科学分析检测指标。当溶解氧波动较大时,如在2天~3天内变化幅度达到40%以上,要进行水质综合指标检测,尤其是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的数量指标检测,找到溶解氧波动的原因,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一般经验值是:当溶解氧降低至3.5mg/ L时,应及时采取增氧措施,确保在短时间内能保证溶解氧达到5mg/L以上。当溶解氧大于15mg/L,也应采取降低溶解氧措施,避免气泡病发生。

(3)综合防范,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在做好水质检测的同时应提高综合防范能力,加强巡塘和观察,尤其对冰眼处要勤观察,注意水体中的浮游动物和越冬鱼类的活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3.科学施救,合理施救,降低越冬损失

150余天的越冬期,越冬鱼类要受到水体环境、天气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尽管采取了种种措施,总难免出现意外,为了把损失降到最低,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必须采取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或者综合的方法进行救治。

(1)预防低溶氧

A. 注水补氧。就是把含氧量较高的水,或者是把经过一段流程、使水中溶氧增加的水,注入越冬池,来提高越冬池水的含氧量,同时又补充增加了越冬池的水量。

B.增氧机补氧。最好使用潜水射流式增氧机增氧或纳米管微孔增氧机械,将空气注入冰下水体,使空气扩散到冰下水中,从而增加水中的氧气。此方法操作简便,效果较好,大功率的适用于小水库。尽量不使用叶轮式增氧机增氧,水温降低过快,容易造成小型越冬水体的水温降至1℃以下,导致越冬鱼类冻伤。

C.原池水循环补氧。是在无水源的条件下采用的一种补氧方法。将越冬池中缺氧的水,通过电力等动力带动水泵,将水提出或搅拌,使之与空气充分接触,以提高水中的溶氧,然后再流回原池,增氧效果明显。但是该方法在面积较小的水面尤其是气温较低时不宜长时间应用,容易造成水温过低,冻伤越冬鱼类。

D.增氧剂增氧。泼洒化学增氧剂,按照产品说明操作,均匀泼洒,可防止低氧、解救缺氧。此方法成本较高,只能用于救急,不是提高水体溶解氧的根本方法。

E.施肥增氧。该法方法是最为常用的“生物增氧”法,也是相对科学实用的增氧措施,而且保持的增氧效果持久,但是从施用到发生作用的时间较长,应提前施用。方法是:2m水深每亩用氮肥3kg磷肥2kg,如果想快速提高水体肥度,可采取将化肥用水溶解后从冰眼直接倒入水中(每亩至少打4个冰眼)。如果不需要快速肥水只想保持水体的一定肥度,可以把这两种化学肥料混合装入稀眼的布袋里,挂在水下,使其缓慢溶解,培育繁殖浮游植物,利用其光合作用增氧。挂袋深度应略超过最大冰厚,每亩3个冰眼~6个冰眼,肥料均匀分配。

②预防高溶解氧

高溶解氧主要是由于水体过肥,光合作用过强造成的。当水体中的溶解氧长期处于大于15mg/L,或者更高时,极易引发越冬鱼类气泡病,主要表现为鱼体的体表、鱼鳍等部位出现泡状,并发症状是体表局部溃烂和发生水霉病,死亡率非常高。由于多数养殖者只关注低溶氧,忽略高溶氧,因此在每年的越冬过程中都会发生越冬鱼类因气泡病大批死亡的事例。

预防的方法主要是根据监测结果,当发现溶解氧长期处在15mg/L以上,并有继续上升的可能时。可采取换注井水或浮游植物含量较少的江河、水库水,降低水体的肥度。也可以在降雪后适当减少清雪面积,降低光照强度,从而减弱光合作用,达到降低溶解氧的目的。如果上述措施达不到降低溶解氧的效果,可采取救急措施。开冰架设叶轮式增氧机进行曝气,降低水体中溶解氧的浓度,采取这一措施时一定关注气温和水温的变化,气温过低时不宜长时间开机曝气,应选择白天气温较高时开机,同时加强水温的监测,当水温低于2℃时应停止曝气,避免冻伤越冬鱼类。

(3)预防有毒有害因子

水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主要有氨态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越冬期应经常检测水体,及时加以预防。当水体pH值低于5时,可通过冰眼全池灌注生石灰浆,每亩用40kg~50kg;氨态氮、亚硝酸盐、硫化氢过高时,应换水或适当开启增氧机。在机械增氧效果不好的情况下,氨态氮浓度偏高则每亩使用沸石粉40kg~50kg;亚硝酸盐浓度高则使用食盐降低亚硝酸盐对鱼的毒性,每亩用5kg~10kg;硫化氢浓度高,可使用硫酸亚铁解除,每亩用0.3kg~0.5kg。

(4)定期检查鱼病

越冬期也要定期检查鱼病,及时发现及时对症用药。

二、适宜区域:

北方地区的池塘、塘坝、小型水库等。

三、注意事项:

1.封冰后补水应视水位的变化及时补充,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则,避免水位降低过多,补水时水从四周溢出造成乌冰。

2.越冬鱼类的个体太小、有伤病或水的pH等环境因子不适于鱼类生存时也会导致鱼类死亡。

3.当越冬池缺氧采用增氧机或水泵曝气增氧时,要十分注意水温下降问题。当水温降至0.5℃~0.2℃时,鱼体就会冻伤乃至冻死。

作者单位:吉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猜你喜欢
增氧增氧机溶解氧
淡水水产养殖中机械增氧技术的应用分析研究
机械增氧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东平湖溶解氧及影响因素分析
西南黄海2018年夏季溶解氧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分析
秸秆燃气增氧燃烧特性的数值模拟
池塘养鱼如何选择适合的增氧机
浅析水中溶解氧的测定
常用类型增氧机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技巧
污水活性污泥处理过程的溶解氧增益调度控制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增氧机“智能开关”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