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系统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及绩效评价

2016-12-20 02:22王文秀
宿州学院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关联度绩效评价指标

王文秀

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淮南,232001



ERP系统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及绩效评价

王文秀

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淮南,232001

ERP系统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管理信息系统,实施ERP系统能满足企业的诸多需求。结合ERP相关理论和我国企业自身发展状况,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ERP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财务运营、顾客服务、业务流程和创新发展能力四个一级指标。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定量测算中石化、长虹、海尔、联想和一汽大众五家成功实施ERP企业的关联度,并对关联度进行排序和绩效评价。最后指出我国企业ERP绩效尚未达到最优水平,可以从财务运营、业务流程、顾客服务和创新发展四个角度来提升ERP运营绩效,促使企业ERP绩效最大化。

ERP;绩效评价;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

ERP管理系统是一种集成化程度较高的综合性管理信息系统,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高效运行模式。该系统可在全公司范围内应用,并能满足企业的诸多需求。随着中石化、海尔、长虹、联想等国内知名企业成功实施ERP且带来显著效益,我国掀起了一股实施ERP的浪潮。ERP实施起来复杂、繁琐且昂贵,超过了企业的初步预计成本,因此,希望通过ERP绩效评价来衡量企业的实施效果,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1 ERP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现状

ERP系统被越来越多的行业企业选择实施,企业利益相关群体亟需了解ERP绩效考评,以证实他们的投入是否真得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起到积极的作用。

1.1 国外ERP绩效评价综述

Oliver Wight于1976提出用于检测企业MRPII情况的ABCD检测表,但覆盖范围仅局限于MRPII。随着该检测表的改进和扩展,范围逐渐涉及到ERP系统[1]。它不再是只考虑ERP项目的实施与应用,更多考虑企业整体业绩目标的完成情况,通过对企业业绩目标完成情况的检测来反映ERP的实施效果。这种检测是间接检测,无法全面反映企业ERP系统的真实运营效果,也无法对企业的ERP绩效作出更为准确的分析和测量。

美国学者Delone等于1992年提出了一种模型[3],该模型能对信息系统的成功作出评价和判断,具体包括系统使用、信息质量、系统质量、个人影响用户满意和组织影响6个指标。他们认为,信息系统是个复杂的工程,其实施也是一个完善的过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且各因素相互间有一定因果关系,应根据具体需要评价的情况来选择要考察的因变量。ERP系统的实施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始终,涉及面广,所以该模型也有所不足。1996年,美国Benchmarking Partner研究机构针对ERP用户的投资收益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研究,同时提出了一套基于ERP项目的评价体系[2]。该体系由评估目标、关键成功要素、关键绩效指标三个层面构成,只有大体的评价框架,没有实际的评价方法。也有学者结合平衡记分卡、经济增加值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四尺度”评价理论等方法来进行绩效评价。

1.2 国内ERP绩效评价研究概况

陈小林认为,ERP的绩效评估应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建立更加全面的指标体系[4]。该体系能够综合反映企业ERP的实施运营效果,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思路。聂永瑜将ABCD检测表和BSC理论相结合,综合国内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建立了一套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优化了国内企业实施ERP的绩效评价[5]。臧鹏依据平衡计分卡原理,结合企业实施ERP的内外部情况,提出了金字塔式企业绩效评价模型,并利用数理统计、层次分析法、数据量化标准化以及赋予权重的方法,得出综合评价值[6]。

2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从ERP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我国企业自身发展状况出发,并征求具有ERP实施经验的管理者的意见,将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最高层即目标层,是企业ERP绩效考评;第二层为准则层,包括4个一级考评指标;第三层为指标层,包含20个具体绩效指标。第二层准则层是对目标层企业ERP绩效考评的具体量化,可以从财务、顾客服务、业务流程和创新发展能力4个方面对ERP绩效进行测量,如表1所示。由于准则层4个变量无法直接测量,需要进一步分解,而第三层指标层是对准则层4个变量进行具体测量的指标,可以直接进行测量。三个层次成阶梯层级,逐级细化分解。

表1 各层指标之间的关系

2.1 财务运营指标

财务运营指标是企业ERP绩效水平的内在体现,对企业实施ERP的成本和收益起决定性作用;它也是企业在特定的考评周期内ERP收益率的直接反映。该指标包括成本费用利用率、总资产投资增长率、利润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和市场占有率5个考评指标。

2.2 顾客服务指标

顾客服务指标是反映ERP绩效水平外在表现的重要指标,一定程度上可以考评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以及顾客对企业的认同度,包括客服人员比率、顾客抱怨解决时间、顾客保持率、顾客满意度。

2.3 业务流程指标

业务流程指标是反映ERP运营效率的核心指标,通过ERP各个流程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合作,能针对不同顾客需求作出迅速的决策,从而达到提高整个企业运作效率的目的。该指标主要包括准时交货率、企业产品产需率、生产能力提高率、产销率、信息共享率和产品合格率6个评价指标。

2.4 创新和发展能力指标

创新和发展能力指标是考评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从研发和新产品两方面对ERP绩效实施水平的最佳考核,具体评价指标包括技术研发费用增长率、技术研发人员比率、研发投入回报率、新产品增长率、新产品销售率。

3 AHP-Gray评价方法及其在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3.1 方法简述

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系统工程中对非定量事件作定量分析的简便方法。该方法是将评价对象或问题视为一个系统,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所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要素,并按照要素的相互关联度及隶属关系,将要素按照不同层次组合,形成阶梯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诸要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有关人员的判断,确定各要素相对重要性。

灰色关联度(Tray)是用来分析指标体系中各指标之间关联程度的方法,核心思想是对各评价对象相互关联度的排序[10]。具体分析步骤为:首先需要从比较数列中,根据各指标的具体含义确定参考数列,与比较数列作对比;接着在指标值归一化处理后,确定各层指标值对应的权重(本文采用的是层次分析法确定二级指标的权重);然后计算它们之间的灰色关联系数;通过加权计算出他们之间的关联度,并建立灰色关联度;最后根据各评价对象的灰色关联度大小进行排序,作评价分析,关联度越大,评价结果越好。

3.2 实证分析

对我国实施ERP系统的企业进行调查,选取其中实施相对较好的5家企业作为评级对象,分别是中石化(O1)、长虹(O2)、海尔(O3)、联想(O4)、一汽大众(O5)。

3.2.1 二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利用AHP对企业ERP绩效评价的4个二级指标进行相对权重的确定。根据9级分度法评判准则(表2),对各指标的重要性两两比较,逐层判断评分,建立判断矩阵;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经过一致性检验,便可确定下层指标对上层指标的重要程度,即得到各层指标相对上一层次的权重(W),以9级评分法为准则,通过专家打分,构建判断矩阵如表3所示。

表2 指标评判标度含义表

同时计算出最大特征根为λmax=4.2680,CI=0.0893,RI=0.9,CR=0.0993<0.1,所以该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其权重在接受的范围之内,即各二级指标相对于ERP绩效评价总目标的权重分配为Wi=(0.0677,0.1260,0.2818,0.5245),说明创新和发展能力是ERP绩效考评的重要评价指标。

表3 二级指标的判断矩阵及权重

3.2.2 灰色关联度分析

对初始数据[11]确定各指标最优参考数据,应用MCE数据处理软件,运用Gray分析出各指标之间的关联系数,如表4和表5所示。

表4 初始数据以及最优参考数列

表5 各指标之间的关联系数

在AHP基础上建立Gray模型,运用相关因素的权重值构建由m个方案因素特征矩阵:

从制约因素Xj(j=1,2,…,n)的重要度入手加以分析,并根据层次分析法中各因素的权重作为重要度指标,n个因素按其权重值组成一组待检验数据{XΠ},该数据表示如下:

XΠ=(XΠ(1),XΠ(2),…,XΠ(n))=(e1,e2,…,en)

表6 关联度排序表

企业ERP绩效可以通过关联度测量,5家企业的关联度系数如表6所示,企业ERP绩效水平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联想(O4)、一汽大众(O5)、海尔(O3)、长虹(O2)、中石化(O1)。

3.2.3 综合评价分析

由表6可知,联想集团(O4)综合排序第一,说明其整体绩效最佳,在财务运营、业务流程、创新发展能力方面处于最优状态。中石化排名最低,作为国有企业,也成功实施了ERP,但综合运营效果没有达到最优状态。

ERP系统在联想集团之所以能够成功实施的原因主要有4点:(1)企业应优化实施ERP的内在条件,注重管理观念的转变、业务流程的重组和各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当然也要有足够的投入。(2)内外部条件相结合,在实施ERP过程中,应结合外部资源和企业自身经营战略,为企业制定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战略,创造出新的市场价值[12]。(3)真正的“一把手工程”。联想高层管理人员从根本上高度重视ERP项目的实施,把它看作是企业的重点项目,各管理人员直接参与决策。(4)人员培训。实施ERP系统前,要做好企业各层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培训工作,让每一位员工都知道的责任。

4 结 语

企业实施ERP是个时间较长、过程复杂的系统工程,国内对ERP实施的评价缺乏应有的研究,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本文对ERP实施后的情况进行分析,构建一个较为客观的ERP绩效评价模型,采用AHP与Gray相结合的方法对数据加以处理,结果表明,虽然我国部分企业已成功实施ERP系统,但是运营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还有提高的空间。本文对企业ERP系统的实施绩效进行了测量,并就我国企业科学合理地运用ERP系统,促使ERP效用的最大化,提出了实践性建议,希望能引起学界对企业实施ERP系统绩效评价的关注。

[1]费秀娟,周传华,丁晓秀.基于DEA方法的ERP实施绩效评价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7(16):50-52

[2]苏理玲.企业资源计划在我国的应用及其实施绩效的评价[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06:1-3

[3]Delone W H,Mclean E R.Information System Success:The Quest for the Dependent Variables[J].Information System Research,1992,3(1):60-95

[4]陈小林.ERP系统的演进、导入策略及其绩效评估[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2,24(2):12-14

[5]聂永瑜.关于“企业ERP应用绩效评价指标”的一些体会[J].电子商务世界,2003,21(7):50-51

[6]臧鹏.ERP环境下企业绩效评价研究:平衡计分卡的拓展应用[D].长春:吉林大学经济学院,2006:10-25

[7]刘家国,施高伟,赵金楼.企业ERP关键实施活动的强化机制[J].管理评论,2013,25(5):72-82

[8]曹文才,单汨源.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影响因素[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45-52

[9]张炳江.层次分析法及其应用案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102-108

[10]段万春,李连璋.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企业战略风险评价及预警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版,2016,16(2):31-35

[11]叶伟.基于DEA-AHP的低碳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D].邯郸:河北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3:50-51

[12]姚羽.我国工业企业ERP应用绩效评价问题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2013:40-42

(责任编辑:周博)

2016-06-04

王文秀(1991-),女,安徽安庆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现代管理理论研究与应用。

10.3969/j.issn.1673-2006.2016.11.009

F270.7

A

1673-2006(2016)11-0032-05

猜你喜欢
关联度绩效评价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水质评价分析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基于灰关联度的锂电池组SOH评价方法研究
制造强国的主要指标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公交线网模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