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看记录者应担负的责任与情怀

2016-12-20 22:19陈鸿瑞
戏剧之家 2016年23期
关键词:记录情怀土地

陈鸿瑞

【摘 要】我们为什么要记录乡村,用什么方式与态度记录?每一个艺术工作者内心都有着深沉的乡土情结,对乡土的记录是对传统文化“根”的记录,是对一个民族土地与人情的最好阐释,土地文明是创作的源头和依托,是在物质上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时对乡土情结的回归。

【关键词】记录;土地;情怀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106-01

到不了的地方是远方,永远想回去,却再也回不去的地方是故乡。

在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中,杜深忠向自己的儿子提到:“贫瘠土地不养人!”一场天灾可以让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在这片土地上颗粒无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也许是谎话?陪伴我们几百年,见证着几代人成长的古树,在村民的吆喝下说砍便砍,当我们连温饱都成问题时,“根”有那么重要吗?于是我们和土地的爱成了仇,你不抚养我,我就不赡养你。

再也回不去了,消失的土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让成千上万的村庄消失在地图上,不久以后,土地只存在记忆里。离开只是为了更好地物质生活,坚守的都是年迈体弱等着入土为安的老人。可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就一定会实现脱贫致富?物质与文明从来都是相辅相成,与其离开,不如留下,改善土地条件,守护土地文明。

乡土是我们每一个人赖以生存的地方,也是杓峪村村民们灵魂血液流淌的地方,不管是客死他乡的张中军,还是远嫁异地的杜海萍,都会再心心念念回来的地方,乡土不光氤氲着乡愁,也是艺术家们用尽所有灵感都写不完的情感。例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中,背景地点是史前风貌,之所以画出史前风貌是希望如果没有时间的流逝,一切都存活在最初该有多好,因为那是“根”之所在。在西班牙画家埃尔格列柯的作品《托列多风景》中,他的整个精神世界都在崩溃,浓云密布快把家乡吞噬,也反映出他抑郁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试想如果有一天,乡村从地平面上消失,我们何处安放自己的灵魂,与无根的浮萍又有何区别?

故土的“根”所带给每个人怎样的情怀?焦波导演试图想通过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唤起观众忽视已久的精神良知。在沂蒙山区杓峪村,人们还保持着祖先留下来的传统——靠天吃饭,渴望风调雨顺。所以人人都对土地存有敬畏之心,在春分之时给山羊角涂上红色;在房舍墙上写“春”字;在儿童玩乐时咬“春”来表达对春天的情感。春是万物之始。即使在物质文明并不富裕的情况下,村们仍如泥土般热情、淳朴、勤劳、踏实,仍对明天的生活充满向往。而在到处都是钢筋混凝土,物质文明非常发达的城市里,人们的精神生活却极度匮乏。混淆事实真相,语言暴力伤人,人们似乎都在寻找着以自己为中心的社会规则。如此这般,社会秩序将不复存在,那么,谁还会相信善始善终?谁会相信朋友之间的情与义?于是宫廷剧火得一塌糊涂,它是反映当今职场的一面镜子,而我们遵守的不是社会法则,而是人伦社会,中国历史就是一部人与人斗争的血泪史。

在今天这个浮躁而又利益至上的社会,有没有一种精神是人人应该推崇的?有没有一种规矩是大家呼唤的?

作家阿城曾说:“佛说慈悲,是因为他知道人性中恶的底线。因为知道人的本能底线,所以慈悲。慈是慈爱,悲是悲悯。”回过头来看中国的乡村,守候在这里的人们安贫乐道,他们比谁都要懂得滴水之恩涌泉报的道理。人们在这片土地上都是平等的,都在接受着土地无穷的馈赠,在乡村,土地是神灵的化身,为什么在城市拥有高学历的我们,甘愿沦为金钱的奴隶,除了绞尽脑汁地算计还剩下一具极其疲惫的躯体。我们在呼唤什么?

我们在呼唤着可以为土地摇旗呐喊地英雄。古希腊时代有奥林匹克英雄,中世纪有骑士精神,日本有武士道精神,中国有侠道精神,他们忠诚守信、骁勇善战、扶弱济贫、替天行道,他们把一切高尚的品格作为自己毕生所求,为自己捍卫的权利视死如归。今人宁愿对其抱以悲悯之心,也从未想做真英雄,因为英雄的符号注定不被世俗所懂,注定会妻离子散,这也是我们的教育避之而不愿推崇的,就像任何一个家长都不会把希腊神普罗米修斯作为孩子的学习榜样,试想孩子因为守护崇高的理想而被鹫鹰吞噬其肝脏,天下父母得有多悲痛欲绝,所以我们选择活在套子里。

我想生活中的英雄也许并不需要时时准备舍身忘死,而是在漫长的人生路上,不为等死而活着,不为权钱而活着,为我是谁而活着,为自己的理想而活着,就如摇滚所倡导的精神——永不妥协、永不言败。

在《乡村里的中国》中,杜深忠是英雄,他用不高的文化为全村贡献出最多的精神食粮,教会后人,土地不养人也要通过知识去回报土地;杜洪法是英雄,他在妻子离婚出走的情况下独自抚养儿子杜宾才长大成人。在这片土地上,小人物的命运就是英雄的宿命,孤独、无奈、无助,而我们靠中国数亿农民种出的粮食维系着物质保障,却从没为他们做些什么,农村医疗问题、教育问题、农民工问题,每一项都像大山一般压在肩头喘不过气。乡村是文化的源头,是“根”的发祥地,守护乡土文化,是为一个艺术工作者刻不容缓的责任。

猜你喜欢
记录情怀土地
我爱这土地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分土地
“五老”情怀
黑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