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西方纪录片研究中的观念转变

2016-12-20 22:19官炳新李玖芳
戏剧之家 2016年23期
关键词:悖论合法性纪录片

官炳新+李玖芳

【摘 要】本文通过对纪录片中一些关键问题的梳理,理清当代西方纪录片观念中的一些重要转变,以期为中国纪录片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纪录片研究;观念转变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107-01

纪录片创作已全面迈入数字时代,然而目前国内的纪录片对此却似乎并未做好充分的准备,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和观念仍旧停留在格里尔逊所开创的纪录片传统之中。面对交互式纪录片、集体创作式纪录片、动画纪录片、VR纪录片等具有颠覆性意义的纪录片样态的出现,我们对传统理论框架的固守显然已经不合时宜。实际上,20世纪90年代初,西方就对纪录片本体观念进行了重新审视。理清当代西方纪录片理论的转向显然对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大有裨益。因此,重新审视西方纪录片观念当中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一些转变,以及这些转变所呈现出来的实质是我们首先要理清的关键所在。

一、格里尔逊的文字游戏与纪录片的本质悖论

纪录片作为一种独立于娱乐电影、新闻片的合法性存在,很大程度归功于格里尔逊的价值定位。对纪录片社会意义的强调是一直以来的传统,其中对“事实”的推崇以及对“创造性”手法的热衷则是推动其社会意义得以实现的基础。因而,“对事实的创造性处理”这一经典定义则顺理成章地成为纪录片获取自身合法性的全部来源。然而遗憾的是,这种合法性却建立在一种悖论的基础之上。“事实”所代表的现实内容本质上并不容许任何手段上的创新与重组。然而格里尔逊的“创造性”一词却巧妙地置换了记录真相行为中所先天带有的“篡改”与“操纵”的本义,并使之与“艺术性”相互等同起来。似乎以“艺术”为目的的虚构总有理由获得原谅。如此一来,纪录片便同时兼有了“真理”与“艺术”的虚假标签。在格里尔逊漂亮的文字游戏掩盖之下,纪录片创作者明目张胆地回避了公众的审视,并心安理得地享有“正义使者”的英雄称号。实质上,纪录片内含的这种本质悖论掩藏的并不彻底,它一直都是纪录片实践领域秘而不宣的存在,是困扰影片制作者的一块久治不祛的心病。因此,当代西方纪录片观念的第一个转变首先就是对纪录片当中所具有的这种矛盾性进行批露,并否认其定义的准确性。当代西方纪录片理论奠基人布莱恩·温斯顿就曾在其著作《纪录片:历史与理论》中详尽批判了格里尔逊所赋予纪录片的这种虚伪本质。

二、“直接电影”神话的缔造与瓦解

如上所述,纪录片的自身悖论并不是一个城府很深的伪装,尤其是在早期笨重设备的牵制之下,影片制作者不得不对“事实”做出主观调整,也不断暴露出纪录片的局限性。然而还没来得及对纪录片的本质问题进行刮骨疗伤式的治疗,技术的发展却进一步掩盖了纪录片所暴露出来的自身漏洞,并将创作者的记录活动打造成一种客观的科学行为,进而使纪录片的真实性得以神化。从35mm活动摄影机,到35mm声画记录一体机,再到16mm便携式摄影机,每一次的技术进步似乎都在驱动纪录片向客观性的终极目标前进,尤其是16mm便携式摄影机的出现更是催生了一批以观察者的身份自居的“直接电影”纪录片大师。里奇·里考克、潘妮贝克、怀斯曼等代表对“墙上的苍蝇”的主张成为统治纪录片创作的意识霸权。为了粉碎这种霸权对新兴纪录片样态所显示出极大的排斥性,当代西方纪录片不得不对直接电影所缔造的这种真实神话进行拆解,从而还原纪录片客观性的复杂本性,并为新生的纪录片创作模式打开一扇希望之门。

三、后直接电影时期的受众地位

对真实神话的瓦解,目的不在于消解真实,而是破除神话。理解这一点,是我们领会当代西方纪录片第三个观念转变的前提。当代西方纪录片理论通过指出记录现实活动中与生俱有的“操纵性”,撕开了自格里尔逊时代以来,纪录片一直秉持的“客观真实”的虚伪标签。实际上,对纪录片传统真实观念的解构,一直都是当代西方纪录片研究者谋求突破与创新的起点。当然,更为关键的问题在于,当纪录片的真实幻象开始破碎,而它似乎又是纪录片一直以来独立于虚构影片的价值所在的时候,我们又应该如何重建纪录片的合法性?于此,从影像文本之外来讨论纪录片的“真实”,便成为当代纪录片观念的又一个主要转变,即把建构真实的职责从创作者肩上推到受众手里。像动画纪录片、交互式纪录片等新兴纪录片的出现,正是以受众为中心而得以建立自身合法性的。关于这一点,布莱恩·温斯顿曾做出这样的解释:“纪录片之不同,基础并不在于表现(这里什么都无法被保证),更多在于接受(这里什么都不需要被保证)。”

当然,这些观念上的转变并不意味着西方纪录片理论已成功转型。面对迅猛发展的数字技术应用,以及随之而来的创作上的可能性,无时不刻刷新我们对纪录片传统观念的认识,也时刻鞭策我们去调整更多理论上的不适。

参考文献:

[1](英)布莱恩·温斯顿.纪录片:历史与理论[M].王迟等译.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官炳新(1992-),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影视理论与批评;

第二作者:李玖芳(1990-),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影视理论与创作。

猜你喜欢
悖论合法性纪录片
组织合法性的个体判断机制
视神经炎的悖论
海岛悖论
Westward Movement
“帽子悖论”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浅谈汽车养护品生产的合法性
建筑工程垫资承包合法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