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涛不追IP,但求作品以情动人

2016-12-20 22:19茴香豆
电视指南 2016年11期
关键词:抗战创作情感

茴香豆

他曾一度成为制片方与观众眼中抗战题材导演的不二人选,在创作了《川西剿匪记》《青盲》《柳叶刀》《生死大营救》等家喻户晓的作品之后,他坦言,“我拍抗战戏,谢绝拍雷剧,飞镖偶尔用,手撕鬼子我拒绝。”跟随张建栋、李骏等著名导演学习创作,武行出身的他发挥了“善于折腾”的特质,唯恐自己起步被定型,果断扛起了现实主义情感题材剧的大旗,创作了《和妈妈一起谈恋爱》(暂定名)等温情戏,他就是白涛。他深谙创作、匠心独运,不追IP,但求作品以情动人。而下一步,他想把自己打造成一位“商业化的主旋律导演”。我们拭目以待。

登高望远,理性转型

白涛长得很爷们,在他身上有典型东北人的味道,豪爽、热情、幽默。言语之间,或是旁征博引、或是一言以蔽之,对创作和行业可谓洞若观火。提到新作,他放缓了语气,“《和妈妈一起谈恋爱》(暂定名)差不多年底就能和大家见面了。”这部作品饱含深情,讲述了一位单身妈妈与三个领养女儿的故事。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光是三个女儿与暖男、富二代、男闺蜜的恋情就足够惹眼,更别说不惑之年的妈妈与三个男人之间的复杂情感纠葛。该剧展现了两代人之间的纠缠与恩怨、牵连与羁绊,冲突不断,却又不乏惊喜,堪称“女性情感励志”大戏。这样一部现实主义温情之作是眼前这位东北纯爷们及其团队黑着眼眶熬着夜的阶段性成果。

说它是阶段性成果一点不假,对于白涛来说,这更是一部转型之作,“虽然这部戏的阵容算不上超强,但都是有经验的老戏骨,闫学晶、张磊等主创实力不凡。戏中的感情线不少,亲人之间的相濡以沫,仇人之间的以德报怨。我们希望通过轻喜剧的形式把情感做足,从而感染观众,引起共鸣。”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不断加深,在外因与内因的共同作用下,很多人成为装在套子里的人。而当前的电视屏幕也需要像《和妈妈一起谈恋爱》(暂定名)这样富有诚意的现实主义作品。

“我现在自己成立了公司,手头也有些项目,想做一点真正探讨人性的东西。”在此之前,白涛因为导演了大量的抗战戏、年代戏而成为众多制作人眼里的香饽饽,在此类题材的拍摄方面有一定建树。去年年底在黑龙江、天津卫视以及多家地面频道播出的《嫂子嫂子》,便是一部收视与口碑俱佳的作品,武汉广播电视台电视剧频道称赞其为“2015年本地区收视最高的‘剧王”。即便是这样一部颇有成就的作品,在白涛眼里,也只能算做差强人意,他说,“最好的作品永远是下一部。”

沉淀自己,尚能致远

导演有很多种类型,但白涛绝不属于“术业有专攻”型,何以见得?

首先,他善于折腾、不甘心被定型。和杨文军导演联合执导了《青盲》后,白涛又拍了《铁血独立营》。在抗战题材方面的创作才能初露峥嵘,他接到了几十个抗战题材的戏的邀约,却果断放弃了这条显得略单一的发展道路。“说实话,其实拍摄抗战剧有一定的模式。”他不愿意被程式化、套路化,希望自己的创作方向不被禁锢,能做出更有深度的作品。“我也开始尝试着去做网剧,比如涉案剧这样在传统平台播出局限性较大的作品。”

其次,他不只做导演,还玩起了“兼职”。在很多人眼里,导演是一部剧的掌舵者,拥有很高的决策权,只用动动嘴皮子就好。其实未必,“一个导演,你既要懂美术,又要懂人物造型,还得参与剧本创作。”在白涛看来,导演的工作不是简单地把字变成影像,“很多人拿到剧本便逐字逐句按照文本拍摄,比如,‘万里无云非要等到没有一朵云彩,其实这只是一种意境。”这么多年的拍摄经验告诉白涛,导演只有充分理解剧本的情感诉求,才能合理把控现场,从容应对排练、走戏、台词调整……总之,这是一位懂创作的导演。

最后,摸爬滚打的从业经历让他更会“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所谓在其位谋其政,导演的“敌人”当然是应对日常拍摄事务、协调剧组人力物力以求最优解。在执导第一部作品之前,白涛做过武行、动作演员、演员副导,深入业界的锻炼让他的个人能力与业务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然后得到了联合执导《我们生活的年代》的机会。《我们生活的年代》算得上白涛真正意义上第一部联合执导的电视剧,时至今日,白涛对该剧导演张建栋的提携之恩依旧赞不绝口,他的恩师还有李骏,他们之间一直有着亦师亦友的感情。

综上所述,他不“专攻”,但他懂得如何沉淀自己,知道路在何方,然后砥砺向前。王尔德曾经说过,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总有人仰望星空。白涛是幸运的,因为他终究是找到了自己的星空的导演。

真知行业,方有灼见

“导演是您从小的梦想吗?”“不,我是穿帮进来的。”白涛的谦和风趣体现在与他的每一句对话中。小时候的白涛是个品学兼优的乖孩子,五六年级的时候去体校学习摔跤,没想到一练就是十年。在体校的学习给了他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让他明白,“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正是这股子韧劲儿使得他学习也好、运动也罢,都力争上游。后来说是机缘巧合入的行,但武术指导也是源自于他前期的积淀。从1993年入行,如果是个小孩,业已弱冠有余。白涛曾经给自己定下了目标,“35岁之前一定要成为导演”。没有想到这一天比他想的来得早了一些。

兜兜转转这么多年,他对行业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比如——IP。IP在国内火了好几年,不追IP的导演很多,而他是其中很有想法的一个。“在资本还没有大量涌入的时候,尽管市场相对低迷,但大家还是在努力搞创作。随着热钱的涌入,IP的虚火,很多人就坐不住了。如果再像当年,三年写一个剧本,很显然,时间成本不够了。”自然而然,大家就都去哄抢IP了,IP真有那么好吗?未必,白涛说,“现在开发的很多IP作品都来自网络文学,网络文学确实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比较新的角度,但是有的作品格局太小。”这也成为他不追IP的主要原因。再比如演员片酬过高问题。“演员是炙手可热的稀缺资源,他们也是既得利益者,我们不做评判,但是一个巴掌拍不响,整个产业链上都有问题存在,所以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白涛认为,做导演最大的成就感就是可以输出自己的世界观,并引起观众的共鸣。所以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剪辑,他都会不遗余力地全程把关,为的是呈现更好的影像作品。即便吃苦受累熬着夜,每天只睡4小时,于他而言都不算什么。下一步,他想把自己打造成一位“商业化的主旋律导演。”他是这么说的,也在这样做,现在公司已经着手在做好几个主旋律作品。他很看好这片土壤,“弘扬主旋律的作品还有很大的市场可以开拓,以往的作品太过符号化。只有用技术和商业的方式,呈现出情感的内核,观众才会买账。”白涛对行业有自己的真知灼见,他的赤诚之心与匠人情怀也将助力他飞得更高。

猜你喜欢
抗战创作情感
Jazz
情感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台上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