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意境”

2016-12-20 23:10姜竞
戏剧之家 2016年23期
关键词:意境

姜竞

【摘 要】本文的作者旨在重释“意境”的概念。本文从美学的角度,列举古今各家对“意境”这一概念的见解,进而在前人的基础上,从格式塔心理学的角度,对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意境”做出了新的阐释。

【关键词】意境;中国传统美学;格式塔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J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285-01

一、“意境”诸说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其发端于六朝,发展于唐人的“境”的理论,而在晚清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与论述。“意境”反映了中国古人对宇宙、人生、艺术的深入体悟,体现了古人对“存在”的独特体验方式及思辩方式。一般认为,“意境”强调了艺术中所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心物空间。

目前,古今关于“意境”的论述,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生气”说。唐代司空图在《诗品·精神》中说:“生气远出,不着死灰,妙造自然,伊谁与裁?”司空图意在指出,“意境”之要在于呈露自然造化的玄妙气韵,并不只表现孤立的物象;(二)象外说。唐代刘禹锡所著《董氏武陵集纪》写道:“境生于象外……”这一观点着重说明了“境”是对时空中“象”的突破;(三)情景交融说。清初学者布颜图在《画学心法问答》中以“情景者境界也”之论述,说明了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四)境界说。美学大家王国维曾说:“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王国维以“境界”之论补充说明了意境也是对宇宙根本、人生本质、人类命运的终极体认;(五)哲理说。叶朗认为凡是呈现意境之美的艺术作品,其内涵必须要达到哲理性意蕴的高度;(六)交流说。如陶东风认为,意境是创造者与接受者共同构建的,不同的主体对相同的作品有着千差万别的感受。

二、浅析“意境”

值得关注的是,大部分关于“意境”的阐释,都偏于使用文学化、概括性的语言,而“意境”究竟为何,似乎一直未能完全揭橥其本质。笔者在归纳、总结了前人关于“意境”的研究成果之后,从格式塔心理学的角度,对“意境”做出了如下的阐释。

(一)“情景交融”。“意境”若要生成,首先必须实现“情景交融”。“情景交融”中的“情”,是审美主体的情感、意趣,而“景”则是审美客体的形式、状貌、物象等,也就是存在于审美客体中的知觉要素。

当审美主体在感知审美对象时,审美客体中的知觉要素整体所生成的知觉合力与人的主观情感、审美意趣相互激荡渗透,即客观物理场与主观心理场的相互作用后形成了一种“心物场”。而审美客体的知觉合力与审美主体的主观情感之所以会相互激荡渗透,是因为审美客体的知觉合力与审美主体的情感之间,存在着对应的形式动力,即格式塔心理学中常说的“异质同构”。例如,柳永词作《雨霖铃》中的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其中的知觉要素有:在视觉上,柳枝随风摇曳飘忽的线性形态、夜空中的孤残弦月、因江水阻隔而只可远望对岸的杨柳岸;听觉上,无律的风声、江水的流动声;触觉上,微风拂面之感、柳枝扫面之感、柳絮落面之感;嗅觉上,柳树的气味、江水的气味;味觉上,能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涩味。正是由于以上这些知觉要素的整体所生成的知觉力场,与柳永内心对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相互激荡渗透,才引发了一种层级复杂的伤婉意境。

(二)“虚实相生”。在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实现“情景交融”之后,可以说一种情境化的美感萌生了,但不能说这种美感就是“意境”,因为“意境”的生成还必须达成“虚实相生”。

当审美主体在面对审美客体中不确定的知觉要素时,会引起知觉系统中一种强烈追求完整、对称、和谐和简明的倾向,这就使审美主体感知系统的兴奋程度大大提高,最终在审美活动中获得美感。在审美客体中,明晰的知觉要素与不确定的知觉要素因形式的反差而互相强化了对方的特性,继而在两者间拓衍出了一个广阔且接近形而上的“心物场”,也就是说,“虚实相生”使审美客体中的知觉力场与审美主体的情感之间的相互激荡渗透的状态得以强化与延长,在审美主体的脑海中构建了一个深广自由的想象空间,并派生出了许多审美客体本身所没有的内容。例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其中,“故人西辞黄鹤楼”所描写的清晰的离别情境与“烟花三月”、“孤帆远影”、“唯见长江天际流”等模糊景象形成了“虚”与“实”的对比,从而为友人离别的伤感之情构筑了一个任其连绵延荡的空间,我们从“烟花三月下扬州”中似乎预感到了两位挚友重逢希望的渺茫,也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中感受到作者对人生短暂及友情永恒的感叹,这正如中国画的“留白”手法,激发了人们的完形冲动,使人们的审美欲求得到了充分的满足,“留白”既能够使欣赏者的视觉系统得到短暂的休息,也可以从分调动欣赏者的想象空间,画面的意境也由此而产生。

参考文献:

[1]中国美学史[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朱疆源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意境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意境”这样实现
———《“意境”如何实现———恽寿平意境观念研究》评介
“逍遥游”壶的创新和人文意境
论紫砂壶“寻觅”的造型艺术和意境之美
中國畫的意境
意境心造 达其自然
探讨现代景观设计中意境的体现
镜头里的意境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