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腔起搏器电极老化致心室过度感知误诊为心房感知功能不良1例

2016-12-21 07:08金鄂孔祥辉郑萍
心电与循环 2016年3期
关键词:波群程控起搏器

金鄂 孔祥辉 郑萍

双腔起搏器电极老化致心室过度感知误诊为心房感知功能不良1例

金鄂孔祥辉郑萍

患者女性,76岁,2006年12月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美敦力双腔起搏器(KD701,右心室电极型号BBD166245V,右心房电极型号BBE092234V)。术后不规律随访。2013年11月患者因心悸、头晕入院,心电图提示起搏器感知、起搏功能不良,考虑起搏器电池耗竭,更换圣犹达(型号5356)双腔起搏器,电极测试无异常遂保留沿用(电极为双极导线)。术后1、3、6个月及之后每6个月规律随访,患者主诉无不适,心电图均表现为窦性心律、VAT起搏模式,程控仪显示AS-VP起搏>99%。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且程控为VVI模式后检测自主心室率低于40次/min,故从未测出心室感知参数,心室电极阻抗每次测试均在230Ω左右,在厂商建议200~2 000Ω安全范围内略低。其余各项参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内。

2015年6月2日,患者因摔伤致左股骨颈骨折入住骨外科,入院后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图1),图中可见少部分P波后无心室起搏脉冲,出现QRS波群脱落,导致长间歇,最长R-R间期1.73s,诊断为心房间歇性感知功能不良。之后行起搏器程控仪检测,结果(表1)提示与既往检测值相似。心室起搏阈值正常,电极阻抗偏低,感知未测出。心房感知、起搏阈值、电极阻抗均正常,但根据动态心电图结果,调整心房感知参数,由0.5mV降为0.3mV,以增加患者心房感知灵敏度。

图1 患者6月3日的动态心电图。

[1]耿仁义,朱中林.人工心脏起搏心电图[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356-357.

[2]牟延光.临床起搏心电图学[M].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257.

[3]刘晓健.起搏器频率改变的常见原因[J].心电与循环,2013,32(6)∶539.

[4]宿燕岗,葛均波.心脏起搏器新功能解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30.

(本文编辑:杨丽)

448000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功能室;通信作者:金鄂,E-mail:1055842639@qq.com

表1患者起搏器程控仪检测结果

部位右心房右心室刺激阈值(V)0.5 0.75脉宽(ms)0.4 0.4振幅(mV)2.9~3.2无阻抗(Ω)387 232起搏(%)<1 >99感知极性双极双极起搏极性双极单极

6月5日,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左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顺利。之后患者恢复良好,未诉胸闷、头晕等不适,入院期间一直绝对卧床。之后再次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图2),可见连续几个P波后无心室起搏脉冲,出现数个QRS波群脱落导致的长R-R间歇。再次行起搏器程控仪检测,各项检测值仍与之前检测结果相似。由于心室感知未测出,反复测试心房感知功能,发现1次心室过度感知现象,将T波误感知为R波(图3)。提示QRS波群脱落并非心房感知功能不良,实为心室感知过度,遂将心房感知参数由0.3mV恢复到0.5mV,心室感知参数由2.0mV调整为8.0mV,降低了心室感知灵敏度。之后再次行动态心电图检查,QRS波群脱落致长间歇现象消失。

图2患者6月10日的动态心电图。

图3反复测试患者心房感知功能时的程控仪检查所见。

讨论起搏器感知功能是指起搏器对自身P波或R波的识别能力,是保证按需起搏的必要条件。影响感知因素有:(1)电极系统:包括电极大小、面积、表面结构、材料成份、与组织接触情况、周围纤维囊、是否含有激素、固定机制、轴向、间距、极别、程控极性等。(2)心内信号及生理变化:包括电位本身的高低和斜率、呼吸、运动、体内儿茶酚胺、体位。(3)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糖皮质激素等。(4)起搏器自身:包括感知灵敏度、感知放大器输入阻抗、滤过特性、空白期和不应期[1]。

正常起搏器工作需要脉冲发生器和心脏自身心律活动的密切结合,脉冲发生器能够感知自身电活动的信号,同时滤除其它不需被感知的信号,如肌电信号、远隔的心内信号及周围环境电磁干扰信号等。起搏器感知线路不能感知正常的心内信号称为低感知,包括感知不良、感知消失。起搏器对不应被感知的信号进行感知称为过度感知。感知干扰信号后可抑制脉冲发放或使起搏频率转换为干扰频率。常见的过感知原因有:(1)外源性:有电流干扰(电火花、电弧)、磁性干扰、电磁干扰、静电磁场、发电机、医疗仪器、无线电传送波、雷达等。(2)内源性:肌电干扰、感知远隔的P、R、T波、起搏脉冲后电位、隐匿性期前收缩等。(3)起搏系统自身电极导线断裂、移位、绝缘层破损;参数设置原因如感知灵敏度设置过高,空白期、不应期设置过短,心房高输出等[2]。

本例患者第1次动态心电图检查时,可见少部分P波后无心室起搏脉冲发放(图1),出现R-R间期长达1.7s,应考虑心房感知功能不良、心室过度感知或记录伪差。心房感知不良即起搏器未感知到P波,因而未能触发心室起搏脉冲发放,出现QRS波群脱落。心室过度感知即起搏器感知到不应被感知的信号而出现起搏抑制,无起搏QRS波群发生。因图像清晰,可排除记录伪差。该患者更换起搏器后一直规律随访,均显示AS-VP起搏>99%,从未测出心室感知功能参数,暂时按心房感知不良处理。第2次动态心电图检查时,连续几个P波后无心室起搏脉冲发放(图2),出现数个QRS波群脱落。此时应首先考虑心室感知功能异常,因该患者最低起搏频率设置为50次/min,出现显著长R-R间期(心室停搏>2.5s)时,无心室起搏脉冲出现,有心室脉冲抑制现象[3]。因从未测出心室感知参数,通过反复测试心房感知,发现1次心室过度感知现象,将T波误感知为R波(图3)。通过调整心室感知参数,降低心室感知灵敏度后,QRS波群脱落致长间歇现象消失,确诊为心室过度感知。

本例起搏器心室电极等线过度感知伴有阻抗偏低,说明起搏导线出现一定程度的短路。导致短路的主要原因有电极绝缘层磨损、断裂和电极脱位[4]。为进一步了解情况,在X线下透视导线状况,未见电极断裂、脱位等异常现象。由于起搏阈值良好,也排除脱位可能,该电极已植入8年半,考虑电极老化绝缘层磨损可能性大。由于起搏器询问时显示心室脉冲>99%,说明过感知为偶尔发生的现象,且患者在降低感知灵敏度后心室起搏功能恢复正常,X线胸片显示无异常,建议加强随访,密切监控电极阻抗趋势图,必要时更换右心室电极。

(2015-11-02)

猜你喜欢
波群程控起搏器
迎浪随机波中C11集装箱船参数激励横摇对应波群特性分析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程控交换机的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分析
起搏器置入术术中预防感染的护理体会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基于单片机的程控增益放大器设计
基于Multisim10和AD603的程控增益放大器仿真研究
《思考心电图之159》答案
程控增益射频宽带放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