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的阵发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

2016-12-21 07:08王延林高敏
心电与循环 2016年3期
关键词:完全性窦性心房室

王延 林高敏

罕见的阵发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

王延林高敏

患者女性,57岁,因“晕厥半天”入院。入院前当天凌晨上厕所时突然出现意识丧失伴口唇紫绀,数分钟后意识自行恢复,无大、小便失禁及言语不清等,10余分钟后上述症状再发,反复3次。入院体检:体温38.7℃,脉搏42次/min,血压104/ 70mmHg,神志清醒。

患者入院后常规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频率70次/min,QRS波群呈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伴左前分支阻滞图形,心脏极度顺钟向转位,Ⅱ、Ⅲ、aVF、V3~V6ST段呈水平型压低0.2~0.3mV,其后伴随直立T波(图略)。入院第2天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无明显狭窄。实验室检查肌钙蛋白4.65μg/L,血常规白细胞3.9×109/L,CRP 12mg/L。故治疗上予以大剂量维生素C、辅酶Q10营养心肌,左氧氟沙星及头孢唑类等联合用药抗感染治疗。为进一步明确意识丧失原因,该患者于入院第5天9:00行动态心电图检查。16:35左右患者无明显诱因下突发意识丧失,紧急心外按压20s后意识恢复,随即急诊植入临时起搏器(圣尤达IBI-80213),起搏器频率设置50次/min,术后一般情况尚可,未再出现黑矇或晕厥。

动态心电图(图1)显示基础心律为窦性心律,QRS波群呈完全性右束支及左前分支阻滞图形,间歇出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全程可见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2.0s长R-R间距共25次,最长达38.8s。16∶35∶08显示P波规律出现,心房率约86次/min,房室传导比例呈3∶1~5∶1,导致心室率极为缓慢约31次/min,顺传的P-R间期相等为0.32s,随后突然发生长达38.8s心室停搏,其间虽有干扰,但仍可辨清P波,其脱落数量≥40次,且频率逐渐变慢后又逐渐加快,心室停搏后出现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形态室性逸搏心律,频率21~33次/min,持续数次搏动后,窦性激动连续8次夺获心室,随后又发生室性逸搏,反复多次后于16:36:33左右恢复1∶1传导,窦性P波与前一心动周期T波重叠,频率较快约107~115次/min。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阻滞;阵发性高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心室停搏;室性逸搏及逸搏心律。图2为患者植入临时起搏器后,显示窦性心律较快约100次/min,起搏频率50次/min,呈固定型起搏。

图1 患者入院第5天16:35:08发生晕厥时的心电图。

图2 患者植入临时起搏器后的心电图。

讨论由于患者有反复晕厥发作病史,且心电图P-P间期显著变化时,P波顺传心室连续受阻,引起长时间心室停搏,提示这是1例阵发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阵发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房室传导阻滞中的少见类型,目前认为≥7∶1传导,即连续出现6个P波顺传受阻,定为阵发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常在房室恢复正常传导或次级起搏点产生逸搏之前,发生一段较长时间的心室停搏间歇,从而产生显著的血液动力学状态恶化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晕厥或阿-斯综合症,甚至猝死,但P波脱落数量>40次,心室停搏长达38.8s实为罕见。目前对于阵发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机制尚存在争议[2],部分学者提出房室结远端希氏束出现局部4相阻滞可能是其发病的实质[3],另外还与隐匿性传导、缺氧、迷走神经作用以及病变纤维的超常传导等因素有关。阵发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与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4]:(1)出现于P-P间期突然延长后,常为房性期前收缩或伴有逆传的室性期前收缩诱发;(2)在房室结以下部位阻滞;(3)机制是在房室结以下部位的4相阻滞;(4)因为缺乏可靠的逸搏点,病情危重,可出现长时间心室停搏,运动或给予阿托品者仍无心室夺获;(5)因为是阵发性房室传导阻滞,常规检查不一定能发现,容易导致漏诊。本例的临床表现与以上特征基本相符,另外患者本身伴随右束支及左前分支双支阻滞,提示传导系统存在广泛而弥漫的病变。

阵发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病机制和心电图特征均比较独特,因为其发生是间歇性的,具有不可预测性,其明确诊断常常需依赖长程的心电图记录和患者晕厥的发作次数,预后较为凶险,一旦确诊,应紧急安装心脏永久性起搏器。

[1]何方田.临床心电图详解与诊断[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204-205.

[2]Sjnjin L,Hein J,Wellens,et al.Paroxysmal atrioventrcular block[J]. Heart Rhythm,2009,6∶1229-1234.

[3]吴祥,张斌,李娜等.希氏束阵发性完全性房室阻滞新概念[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1,15(4)∶315-318.

[4]何方田.临床心电图详解与诊断[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223-224.

(本文编辑:杨丽)

《心律失常梯形图解法》(第3次印刷)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电图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心电与循环》学术顾问吴祥教授主编,高润霖院士、赵昜教授作序。《心律失常梯形图解法》全国19位知名的心血管、心电学专家共同撰写,是国家“十五”重点图书,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本资助项目图书。2007年,该书荣获首届国家“三个一百”原创工程项目奖。该书于2006年首次出版后颇受临床医师及心电学工作者的钟爱和推崇、关心与支持,故于次年第2次印刷。本次为2014年8月份第3次印刷出版,欢迎同仁评阅指正。定价:70元。联系方式:浙江大学出版社(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邮编310007,网址:http://www.zjupress.com)。

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立医院心电科

高敏,E-mail:gmbeauty@163.com

(2015-10-22)

猜你喜欢
完全性窦性心房室
房室交接区期前收缩致复杂心电图表现1 例
窦性心动过缓是怎么回事?
数学直觉与数学实在性探析
房室阻滞表现多变的临床心电图分析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误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特点及分析
术前鼻-牙槽突矫治器对完全性唇腭裂婴儿修复效果的影响探究
窦性心率震荡在不同罪犯血管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
黄永生教授治疗窦性心动过缓验案
完全性尿道下裂者行睾丸精子卵胞浆内注射后妊娠一例
窦性心率震荡与QT离散度对老年男性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猝死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