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博:大匠的敲打之道

2016-12-21 02:49冯楠尹雪松
乡音 2016年12期
关键词:铁板浮雕河北省

文/冯楠 尹雪松

郭海博:大匠的敲打之道

文/冯楠尹雪松

【人物名片】郭海博,男,1962年生,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郭氏铁板浮雕艺术”的传承人。《老人世界》杂志社美术编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河北工艺美术协会理事、河北工艺美术协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河北省燕赵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政协河北省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委员。

一门艺术,从传承到创新会是怎样一个过程?已经被列为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郭氏铁板浮雕”,就是一门有传承、有创新的艺术。它的传承人郭海博、郭海龙兄弟,靠千锤百炼,硬是把它从一种工艺,升华为一种艺术。“千锤百炼”已不足以形容过程的艰辛,坚持、摸索、寂寞才是他们成功的注脚。

郭海博说:“工匠要有坚毅的性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只有这样,那些古老的手工技艺才能代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乃至世界的文化都需要这种工匠精神来传承。很多工匠都是默默无闻的。我理解的工匠精神:就是脚踏实地,不求名利,心无旁骛,坚持不懈地去做一件事情。所以,只有那些经历过种种挫折,敢于面对苦难,而且能顽强地走出困境的人,才可达到匠人的境界。”

郭海博

一个意外的发现,促使他们踏上探索铁板浮雕技法的征途

郭海博曾经梦想做一名职业旅行家,环游世界。如今已经成为工艺大师的他,一回想起当初独自骑行往返少林寺、烟台的往事时,还是充满激情。没有多少人能坚守旅途中的寂寞,也没有多少人能忍耐通往艺术殿堂之路上的辛劳,但是郭海博做到了,他将“铁板浮雕”这门艺术展现给世人,让世界认可了这位成长于石家庄的工艺大师。

郭海博谈起如何走上“铁板浮雕”这条路的时候,微笑着说:“我小的时候,因父亲的历史问题,别的孩子不愿跟我玩儿。喜欢画画的二哥就让我待在家里学习画画,让我临摹《黄继光》《董存瑞》等小人书里面的画。我的哥哥姐姐都能画几笔,而且画得还都不错。可见,艺术是需要天赋的。我上学后,参加了学校里的美术组。从那以后,我画画就一直没有间断过。从张家口调到邯郸后,我让弟弟也学习画画。后来,我们又随着父亲从邯郸调到石家庄。因为我们从小就羡慕那些搞雕塑的人,看到他们能把人物、动物捏得那样传神,做梦都想学成这种手艺。”

“我记得,当时的解放路商场有卖维纳斯石膏像的,我们先把它买了回来,然后去井陉挖红胶泥,就这样,我们开始照葫芦画瓢地捏起了维纳斯。嘿,别说,还真得相信那个天赋,第一件泥塑就雕得特别像。从那时开始,我们一发不可收拾,对泥塑进入痴迷状态。然而,时间久了发现,泥塑易碎不好保存。于是产生用铜搞雕塑的想法,可铜在当时是贵金属,买不起啊,那会儿一个月工资才30来块钱,用铜是一种奢望。”郭海博说。

既然铜用不起,能不能退而求其次呢?“那个年代,在街上常能看到用黑色卡纸剪侧影头像的手艺人。一天,在工厂里当钳工的弟弟海龙拿回一幅剪好的名人侧影头像给我看,我看后很是兴奋,认为铁这种材料廉价,并且没有想象的那么硬,于是哥儿俩把全部业余时间都放在铁板浮雕的探索上来。”郭海博告诉笔者。

有了方向,还得有启动资金和工作场地。为此,郭海博与妻子商量:“我是哥,平时既不出去与别人打麻将,也不出去与人喝酒,就这么一个爱好,启动资金是不是咱们出?”妻子说:“你们这是干正事,我没有不支持的道理。”于是拿出1000元作为启动资金。母亲也很支持他们,认为他们这是干正事,便把放杂物和自行车的小房给腾出来,算是给他们解决了工作场地的问题。哥儿俩置办了工作案、电剪、台钳、榔头、铁板等,正式开始踏上了探索铁板浮雕技法的漫漫征途。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他们在小房里敲打出一片天地

郭海博告诉记者:“干活儿时怕敲打的声音影响邻居休息,就用棉被堵住小房的门窗。这样,三伏天小屋密不透风,就像个大蒸笼。兄弟俩只好光着膀子,挥汗如雨。到了寒冬腊月,小屋里又不敢生火取暖,因为用于防锈处理的材料易燃易爆。所以,那真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那段艰苦的起步岁月,哥儿俩虽苦,但是乐在其中。”

探索铁板浮雕的路摆在了面前,可怎么走,却要靠自己一点儿一点儿地摸索。因为这是一个完全未知的领域,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参考。郭海博介绍说,最难的是寻找铁板浮雕制作技法,这些技法直到现在还在完善中。比如石头的技法,摸索近一年的时间才找到了合适的表现方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对我国传统民间艺术中的金属雕刻艺术和西方油画、雕塑艺术的潜心研究及提炼融合,郭海博与弟弟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自已的铁板浮雕锻塑技法。其特点是,以手工锤锻的方法直接在生冷的铁板上创作,最大特色是可利用铁板原色及铁板特质,通过抛磨、烧色等手段使作品升华至形象生动、呼之欲出的境界。其金属质感,尤其是那独有的雕塑语言所表现出的特殊肌理,别有一种其他材质无法比拟的独立之美。由此,在看到郭氏铁板浮雕艺术作品后,中国文坛名宿、书画界泰斗启功先生为其书赠“铁笔传神”,当代著名诗人、著名书法家旭宇先生赞之曰“华夏一绝”。

“让冷冰的铁板打动人心。”郭海博常说,这是铁板浮雕的最大魅力和艺术追求。在探索与创作过程中,太行山的风土人情和西藏的壮美给了他无尽的灵感,使得他的作品向真、向善、向美、向上,你看不到落后、丑陋、失落,看到的是一种辉煌、宏大、包容和快乐。作品《秋韵》于2001年6月入选由河北美协举办的“庆祝建党80周年优秀美术作品展”,荣获金奖;同年8月,该作品入选“庆祝建党8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优秀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展出),获优秀奖;同年12月,该作品又获“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创新艺术金奖。作品《丑娃》,于2004年4月荣获第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金奖。作品《香格里拉的晚霞》,于2009年4月获首届河北省工艺美术协会雕塑专业委员会“雕刻学校杯”金奖;同年8月,入选由河北省文化厅和省美术家协会举办的河北美术作品展,获银奖。作品《农忙》于2010年10月荣获“天工艺苑·百花奖”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光鲜的背后,是让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每一幅作品都是千锤百炼,要靠一锤一錾地来完成的。

郭海博作品《桑科草原牧马人》

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中,世界只剩下我自己

2004年10月,郭海博被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民间艺术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6年被河北省政府授予“河北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14年12月,被认定批准为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郭氏铁板浮雕艺术”代表性传承人。2014年6月,入选河北省文艺专家库专家。次年聘为第四届河北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评委。2015年10月,被河北省委宣传部评为2015年度“燕赵文化之星”。2016年1月,被河北省文化厅、河北省文联推荐为文化部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库专家。2016年1月,因积极开展非遗衍生品传播推介活动,成绩突出,在首届河北省非遗衍生品设计推广评选活动中,荣获推广奖。2016年5月,荣获由河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评选颁发的“河北文艺贡献奖”。

从业余爱好到成名成家,众多的荣誉压身,郭海博在心态上是不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呢?

郭海博笑着说:“这么多年来,我的心态还真没有什么变化。我已是50多岁的人了,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经历还是蛮丰富的。我做过很多工作,在农村种过地,在工厂里当过冲压工、烧过锅炉,在建筑公司做过泥瓦匠,在杂志社当过编辑。除此之外,我还有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一次是在石家庄老洞天影院附近框架楼施工时,天下着小雨,工友让我去拿一个连着振动棒的电机,在我离电机很近,但还没摸到它时,只听‘叭’地一声我就把它抱住了。380伏的电压,让我卷曲着身子在两米多高的脚手架上翻滚下来,幸亏脚手架面不太大,我摔下去后,电机也随着甩了出去,因此我才幸免于难。围过来的工友和工地医生都说:你命真大,这种情况十个得有十个死。还有一次是心脏停止跳动,医生告诉我,像我那种情况,如果时间再长些人就过去了。再一次就是车祸,那次车祸我岳母不在了,我妻子的胳膊骨折了,我的鼻梁也撞断了。”

有了这些经历,郭海博把一切都看得很淡,自己现在的人生观就是:干好眼前事,活好每一天。因为一切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把当下事情做好就行,这就是他的心态。他也这样教育孩子,名利都是身外之物,一切东西都不归你,只是活着时借用一下而已。

郭海博说,他现在特别享受工作中的那种状态,“铁板浮雕就是一门孤独的艺术,在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中,仿佛世界只剩下我自己”。□

猜你喜欢
铁板浮雕河北省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浮雕圆圈
锁的前世今生
出错的浮雕
老马
铁性生熠熠 雄丽铸峥嵘——访我国著名铁板浮雕艺术大师郭海博
去云冈石窟看浮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