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抢救当地历史文化遗产

2016-12-21 02:49张占良
乡音 2016年12期
关键词:傅氏研究会文化遗产

文/张占良

致力抢救当地历史文化遗产

文/张占良

张占良

晚上,我又把老照片翻出来“重温旧梦”。几年前的这张照片让我失眠了,那是2011年4月3日成立灵寿傅氏文化研究会时照的,它把我的思绪拉回到初到政协的那年。那年1月份我初到政协科教文卫委,县政协主席将一份《关于研究和保护傅氏文化遗物的建议》的提案交到我们委,要求做好专题调研。我们将重点放在如何发扬傅氏文化,推动灵寿新时期的文化发展的角度作为课题进行调研。

我作为调研组的成员,参与并见证了县政协助推傅氏文化研究保护、旅游开发建设等许多工作。也正是那次调研,我与傅氏文化研究结下了缘分,多次到三世中枢石牌坊、明朝吏部尚书傅永淳、清朝工部尚书傅维鳞等人的墓地和北关等村与傅氏文化有关的地方走访,见到了这样一个“读书做官”延续400余年,史有记载的名门旺族,傅家有传承几百年的一批家谱、画像、墨迹、著作手稿。自明成祖迁京至民国6年五百年间傅氏家族共中进士5人,举人10人,拔贡等39人;担任县令、知州、知府、将军、指挥史、兵部侍郎、尚书等各种朝廷命官者达20余人。经我们初步整理研究,这批傅家文献内容涉及明、清两朝的历史、地理、经学、文学、书法、方志、民俗、杂技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我和同事们在调研时了解到,傅氏宗族的祖训宗规旨在育人。子孙读书不唯做官,重在成材成人。这的确是傅氏先祖聪明之处。傅氏家祠中的对联云:“咸知敦礼让,相率力耕桑;制用唯从俭,周贫出所藏”“事业冀重兴莫作游闲欺饰,门庭思再振必由勤俭真诚”“能勤力农桑便成肖子,不甘心赌盗即是贤孙”。康熙朝灵寿知县陆隆琪称其族:“累世积德,敦庞醇固”,“求水之盛而不涸无他,常浚其源而已,求家之盛而不衰无他,常积其德而已”。傅氏隆盛之源在于其族上的严格教诲。傅氏族上有从政为官的,有隐于山林埋名不仕的,有经商的,亦有为农的,但都恪守做人的准则,守诚信,与人和谐相处。在教育子孙方面,他们积累了丰富的内容和方法。

在挖掘傅氏文化中我切身感到,傅氏家族培养的人才,都能做到达则兼济天下(如傅鸣会、傅永淳、傅维鳞),蹙则独善其身(如傅维橒)。傅氏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闪光的浪花,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决定了傅氏文化的广博,然主要还是儒家文化的结晶,字里行间闪烁着儒家文化的光芒。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宏远值得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借鉴,“已欲利而利于人”“已欲达而达于人”,这实际就是促进社会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催化剂。

历经沧桑数百年,傅氏文化遗产由于种种原因,有的被毁坏破损,有的已残缺不全,如不加紧抢救和整理,后果堪忧。在社会各界大力倡导下,灵寿县政协义不容辞地挑起了这个重担。为使这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政协明确由科教文卫委员会专门负责此事,组织协调相关人员对傅氏文化遗产进行挖掘、整理。几年来,政协先后召开傅氏文化研讨会、座谈会等20多次,极大地推动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和大家一致认为,应对其资料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和整理,彰显傅氏文化之底蕴。

面对如此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县政协又将保护、恢复和开发傅氏文化作为重点。从1998年到2011年共提出研究、保护、开发、利用的傅氏文化的提案和建议就达20余条,内容涉及文化研究、旅游开发、古建筑恢复等内容,其中规划建设历史文化特色街道、特色公园和规划建设傅氏名人公园,成立傅氏文化研究会等内容列入县政府的规划,引起了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2011年4月3日成立灵寿傅氏文化研究会,2012年7月邀请省、市有关领导召开了中国·灵寿傅氏文化研讨会,2012年5月建成了傅维鳞历史文化公园,要建傅维鳞公园需要迁移傅维鳞墓地周围许多坟墓和拆除临时建筑物,我与县政协科教文卫委刘主任是打前战的。我们与城内村村干部一起多次入户调查,摸清了需迁移和拆除建筑的底账,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副县长李向阳亲自主持召开傅维鳞公园征地工作协调会,灵寿傅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县政协副主席傅士君亲自带队与城建、国土、灵寿镇、城内村干部一起,协调解决了公园占地问题,公园一期工程按时完工。2011年到今,每年傅氏文化研究会的有关人员都外出搜集、查寻与傅氏文化有关的资料,召开年会总结部署傅氏文化研究工作,为还原傅氏家人在明朝崇祯年代在朝庭为人处世的真实面目,我们委又牵头邀请省、市电视台、拍摄了《明书》和《石牌坊探秘》两部专题片,撰写出版了《灵寿傅氏文化遗产略览》等书籍,现在傅氏文化研究正如火如荼进行当中。

(作者为灵寿县政协科教文委副主任)

猜你喜欢
傅氏研究会文化遗产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波兰睡眠研究会
讲好傅氏文化,传承中华孝道
傅氏幻术
闽浙赣边区革命史研究会召开换届大会
第九届亚洲睡眠研究会大会
活态文化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