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多动症儿童的心理分析及其教育措施

2016-12-21 02:51重庆市巫山县特殊教育学校张生卫
学苑教育 2016年24期
关键词:多动症因素儿童

重庆市巫山县特殊教育学校 张生卫

试论多动症儿童的心理分析及其教育措施

重庆市巫山县特殊教育学校 张生卫

多动症是儿童时期最为常见的一种心理行为表现,多动症的两大症状表现分别是注意障碍和活动障碍,其中还伴随有学习方面的问题、认知障碍、情绪的不稳定以及行为方面的问题等,所以儿童多动症又被称为“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本文主要就多动症儿童的心理行为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提出科学、合理、有效的教育措施,以期对处于多动症时期的儿童有所帮助。

多动症儿童 心理分析 教育措施

多动症的儿童无论是情感,还是行为都表现得较正常儿童异常,虽然处于多动症时期的儿童其智商与正常儿童的智商不存在较大差别,但他们在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就表现出明显的缺陷,如情绪不稳定,容易激怒,有时甚至有暴力的行为表现,并且注意力难以得到集中,活动量相比于正常儿童来说要大很多。一个人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都不容忽视,儿童时期的成长对于一个人今后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极大,所以,我们应当更加重视儿童时期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重视多动症儿童的教育,采取一系列教育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多动症对儿童发展的不利影响,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一、儿童多动症形成因素

形成儿童多动症的因素可大致分为三类,其中有器质性因素、遗传因素、环境与教育因素,另外也有一些其他的因素。首先,器质性因素是引起儿童多动症的核心因素,所谓器质性因素主要是指儿童在出生前、产妇生产时以及生产后因为受到某些因素的损伤而造成儿童在婴儿时期轻微的脑损伤,例如,脑外伤、颅内出血、早产、难产导致缺氧窒息等。器质性因素造成的多动症属于先天性的多动症,比如,由于难产对婴儿脑部造成的损伤会给今后的大脑发展、精神以及情绪带来很大的影响,在今后孩子的成长中,孩子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易冲动,还时常有暴力的行为表现。其次,遗传因素,由于某些父母本身就患有多动症,或者患有精神类疾病,儿童患多动症的概率相比正常父母所生孩子患病率就要高很多,从生物学角度来说,如果父母的染色体是异常的,或者器官畸形和先天性生理缺陷,也是儿童形成多动症的主要原因。儿童患多动症一般的起病时间是六岁前,到七岁前症状就表现出来,6~10岁是儿童多动症发病的高峰期,并且儿童患多动症是男孩多于女孩,男孩的发病率在20%以上,而在男性多动症中,反社会人格和暴力酗酒的较多一点。另外是环境与教育因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是儿童得以健康成长的关键,但据调查,一些儿童的成长及教育环境并不乐观,家长教育方式的不正确、不科学,以及家庭教育环境的恶劣是造成儿童多动症的一大因素。例如,过多的干涉儿童的决定,虐待儿童,甚至对儿童实施暴力行为等,都会给儿童的心理造成很大的阴影。除此之外食品的安全性、环境的污染及化学物品的中毒也是造成儿童多动症的因素。

二、多动症儿童的教育措施

1.纠正行为,加强心理疏导。

多动症儿童的行为缺陷需要教师及家长的纠正与指导,当发现儿童存在某些行为上的缺陷,要及时帮助其纠正,及时发现并纠正是防止这种行为继续发展下去的关键。此外,对于儿童出现的某些良好行为,或者相比于以往行为有很大进步的行为时,应当给予表扬、鼓励。很大一部分多动症儿童在进行学习或者做其他事情的时候,很难有认真思考的过程,所以,多动症的儿童要顺利的完成一件事情,是极其困难的,需要有特殊的指导,并且在特殊指导的过程中教育者要适当的给予儿童鼓励与建议。例如,在多动症儿童遇到自认为难以克服的困难时,在其产生不良情绪时,教师应当采取合适的方法,耐心地给予鼓励。儿童知道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有老师的陪伴,有老师的鼓励,就一定会战胜,这能从侧面给予儿童信心与力量。

2.根据儿童发展的阶段特点,巧妙设置游戏教学模式。

游戏是儿童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儿童受到知识的限制和思维发展的局限性,他们的很多想法自己都无法用语言来进行表达,而游戏是他们表达自己,展现自己的一种活动方式。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的发展特点,巧妙地设置游戏,将教学内容有效地融入到游戏中,吸引儿童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激发其对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既能集中儿童注意力,又能培养他们注意力的持久性。在游戏的设置过程中,除了结合教学内容外,还要编制出不同的游戏模式,如情景游戏、角色游戏等,这些游戏的设置能够加强多动症儿童与其他同伴之间的合作关系,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与儿童之间建立信任的关系。

总而言之,造成儿童多动症的因素有很多,这些因素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当全面正确的认识儿童多动症,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多动症对儿童发展的不利影响,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1]王霞.还多动症儿童一片蓝天——多动症儿童集体适应性教育个案研究[J].发明与创新(小学生).2016.06:1-2

[2]要春萌.儿童多动症的成因与矫正[J].科教导刊(下旬).2015.01:5-6

[3]阿依努尔·艾则木、阿先·阿布来提.学龄期多动症儿童的心理调查及干预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5.23:4-5

[4]刘余.“隔离”教育多动症儿童凸显教育情怀缺失[J].江西教育.2015.34:9

猜你喜欢
多动症因素儿童
解石三大因素
People with ADHD(多动症)have Different Brains
赶走“多动症”的小恐慌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与多动症儿子一同成长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
儿童多动症治疗问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