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校本教材与汉字审美的融通之道

2016-12-21 09:04高翔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体悟赏析校本

高翔

泱泱中华拥有数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其中书法艺术就是一颗璀璨的明珠。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有识之士在逐步关注学校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构建的同时,已经越发意识到继承与发扬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因此,我校将软笔书法的校本课程与书法艺术紧密结合起来,提炼书法教学中的审美元素,在校本开发、编创与运用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对于汉字审美艺术的不断强化。

一、依托教材编写。完善审美认知的核心内涵

1.聚焦审美的教学目标,明确审美的方向

汉字书法的审美意蕴是书法艺术中的一种高层次内涵,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仅凭教师的空洞讲授,学生难以真正体悟蕴藏在其中的奥秘。这就要求在校本教材的编写中要将汉字美感元素凸显出来,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并将审美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

我们在校本教材的开头,通过鲜活的语言要求教师要注重对汉字笔画之美、结构之美的体悟,在引领学生实践体验的过程中,以赏析者的视角对汉字蕴藏的美感进行深入体悟,从而为夯实学生的内在认知奠定坚实的基础。

2.凸显审美的教学内容,搭建审美的内涵

有了审美目标的引领,书法教学在内容上就应该注重将教学内容往审美情趣上靠拢。在我们的校本教材中,我们选用了大量经典名家的书法作品,为学生感知书法、汉字的美学元素提供了真实的资源。除此之外,校本教材内容在安排上注重审美强化,在每个板块中都设置了与“病态”汉字的对比。

这样的设置旨在引领学生通过自身的体悟辨析、对比关照,形成对作品的深度观察,而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教师通过适当地点拨,探寻彼此之间质的区别,从而为学生深入感知汉字形态之美奠定了基础。

二、注重实践练习,夯实审美认知的基础保障

1.强化练习中的观察,在赏析中审美

任何一种美感的呈现,都是通过视觉信息呈现的。这就离不开学生个体对汉字以及书法作品的观察与赏析。但由于学生认知能力的不足,他们对于书法汉字的艺术之美还没有形成足够的认识。因此,教师可以借助相应的策略,借助校本教材的编排设置,对汉字进行深入、细致地观察,从而强化对汉字之美的体悟,促进学生对汉字审美情趣的感知。

比如,我们校本教材在编写汉字偏旁时,都将偏旁部件进行了放大呈现,旨在让学生感受笔画的起承转合,教师要引领学生在细致观察之中,感受软笔在运笔过程中的流畅与自然之美;而在偏旁与其他部件进行整合的过程中,教材则尝试将其放在田字格、回宫格、八弧格中,引领学生从不同的维度进行观察体悟,让学生在仔细体会的过程中,深入汉字,从而促进学生观察能力的不断提升。

我们校本教材的编写,正是基于方便学生观察的原则,通过不同的再现方式,让学生在观察辨析中,形成对汉字之美的初步感知。

2.强化练习中的反思,在调整中审美

由于学生认知能力的限制,他们对于汉字之美的观察与体悟,并不一定会一下子就完全正确。因此,教师应该适当地做好点拨与引导工作,让学生在对比之下,不断深入汉字的内在,从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完善。而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从自己原始性的认知出发,在自己原始性的认知中进行自我调整与反思,在校本教材的引领下学生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认知,强化自身对汉字之美的反思与调整,从而促进书法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三、积极策划活动。丰富审美认知的基本形式

写好毛笔字、提升对汉字的审美能力,是一项持久的系统工程,绝不是能一蹴而就的。因此,我们在校本教材的创编过程中,并没有一味地将教材的编写以知识再现的方式进行,也没有纯粹从教师的教学角度出发,而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强化了对文本内容的设置,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接受的基础上尝试模仿,强化汉字之美

书法教育是一项实践性课程,我们应该秉持精讲多练的原则,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进行实践练习。在校本教材中,我们在每一个内容后都设置了“写一写”“比一比”“改一改”的实践练习,让学生在观察与体悟的基础上,进行操练,从而在实践的过程中强化对汉字之美的体悟与思考。

而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举行一系列的书法比赛、书法讲座、书法赏析等活动,从而有效维持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认知意识的不断提升与发展。

2.赏析的基础上尝试创作,再现书法之美

进入高年级,学生已经形成了对书法作品整体性感知。教师可以依托校本教材,引领学生对教材中选用的经典作品进行赏析,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地临摹,并模仿整个作品的结构与布局,选用适当的素材进行整合与梳理,从而让学生在创作中感受书法汉字的形态之美。

这样的过程,不仅有效地将学生关注的视角聚焦在校本教材选用的书法作品上,更为重要的是引领学生深入其中,在联系实践、尝试创作的过程中体悟书法作品的艺术之美。

纵观整套校本教材,我们始终将知识与能力、认知与实践有效整合,引领学生在充分运用教材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聚焦多维评价,蓄积审美认知的持续动力

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直将评价作为促进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的确,在形成了较好的教学体系之外,有效扎实的评价对于学生认知而言,可以在提升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维持学生的认知动力,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

1.设置板块,在实践评价中提升审美能力

为了更好地引领学生在观察赏析、实践练习的基础上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以及自我评价的实施,校本教材在最后也设置了“评一评”的板块,有效提升了学生对汉字审美能力的理解。

首先,评价设置应该在学生赏析汉字之美、书写再现汉字之美之后,是对前期审美成果的一种建议反馈,为学生自身的反思与调整奠定了基础;其次,评价的焦点定位在汉字的书写是否美观上,可以细化到每位学生的笔画匀称、结构合理等诸多元素;最后,教材的设置注重放在评价之后的实践与完善上,通过“改一改”的练习,将自我发现、教师指导、同伴建议的内容进行强化与落实,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强化多元,在立体评价中提升审美能力

在传统理念中,评价的主体就是教师,教师拥有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绝对主权。而在新课改中提倡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之后,评价已经不再是教师独有的权利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也相机拥有了较为独立的评价权利。因此,教师要紧扣校本教材的设置特点,将课堂教学中的评价依照自我、学生、教师的三维方向进行,必要时甚至可以拓展到家长、社区教师等立体化的评价体系。

当然,评价的价值与宗旨并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一次反馈与鉴定,而在于通过这样的鉴定与反思,为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与认知,从而在评价中积累方法、形成能力。

作为课堂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评价的方式与科学程度是衡量教育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在创编校本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并没有一味地低头卖力,也经常性的抬头看路,在实现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借助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汉字审美能力的自主性提升。

总而言之,作为课程结构体系的重要内容,书法艺术是促进学生艺术感知、生命发展的重要元素。我们在积极创编校本教材的过程中,努力将教材内容、设置思路与学生对汉字的审美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引领学生以校本教材为平台,促进学生教材编写与审美认知的高效融合,为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体悟赏析校本
郎世宁的心声与体悟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体悟伟大梦想 汲取创新力量
体悟书法
不一样的体悟 2014 RFC国际雨林赛后记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