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患者的CT诊断分析*

2016-12-22 04:59周海燕
关键词:腺体水肿胰腺

周海燕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影像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601)



急性胰腺炎患者的CT诊断分析*

周海燕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影像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601)

目的 探究CT诊断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应用和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8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诊断研究,回顾分析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患者CT变现调整和病变范围进行观察,对所有患者都给予腹部CT的平扫。结果 在CT表现中,59例单纯水肿型急性胰腺炎的患者病情较轻,主要为积液或腺体增大,而出血坏死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更为严重,25患者都表现为腺体局部或弥漫性的增大,腺体轮廓不清、腺体密度不均以及增强后坏死区域等,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CT诊断,安全性高,准确无创,可对患者的病情和并发症做一个有效诊断,增强CT扫描还可对患者的出血、坏死情况准确掌握,在临床治疗中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急性胰腺炎;CT诊断分析;诊断价值

急性胰腺炎为常见急腹症,多种因素造成胰腺内的胰酶被激活,自身消化胰腺组织,还会有胰腺出血、坏死等炎症反应。患者会有呕吐、恶心、腹痛、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的症状[1]。患者的病变程度不同,症状较轻者主要为水肿,有自限性,可得到较好的预后效果。还有部分患者有胰腺出血坏死,甚至继发感染、休克和腹膜炎的情况,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又分为出血坏死型和水肿型。该疾病若仅通过实验室检查和症状来判断疾病,可能漏诊[2]。患者若不能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放射科CT扫描为良好的诊断方法,可显示出胰腺实质水肿的蜂窝织炎、坏死、出血以及并发症,还可了解发病原因,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有重要原因,为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显效率,采取相应的CT诊断。本次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8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诊断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8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诊断研究,男性52例,女性32例,最小29岁,最大70岁,平均年龄为:(48.35±5.09)岁。患者有腹胀、恶心、呕吐的情况,上腹部有弥漫性的疼痛,甚至放射到腰背部,血尿淀粉酶和白细胞的指数都有所升高。27例患者有胆囊炎,12例患者有胆石症,62例患者有饮酒史。所有患者在身体的基本资料方面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采用西门子全身螺旋CT机的扫描检查,范围:膈顶到肾下部或者以下的水平,从头到足的扫描,层间距为5 mm,层厚为5 mm,有10例患者进行增强扫描,从头到足部的再次扫描,选择浓度为35%的碘海醇造影剂,共100 ml剂量。检查前不可服用造影剂,避免病情加重。若条件允许,扫描前半小时饮用500 ml的水,保持充盈的空肠近段,在扫描中再次饮用300 ml的水,保持十二指肠和胃部的充盈。

1.3 统计学分析 本文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检验,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所有患者在CT检查中为胰腺腺体有明显肿大,腹腔组织间隙中有积液,腺体周围的脂肪较为模糊,肾前筋膜有明显的增厚。炎症早期胰腺间质有水肿,且胰腺有轻度肿胀,少数患者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在诊断中发现59例为单纯水肿性的急性胰腺炎,25例为出血性坏死的胰腺炎,这些患者腺体体积为弥漫性明显肿大,严重程度和肿大程度基本一致,且胰腺的病理学变化还会使CT影像胰腺密度出现变化,在胰腺水肿过程中,CT值有明显的降低,患在胰腺坏死时,CT数值会更低,CT有囊样低密度影。在CT表现中,单纯水肿型急性胰腺炎的患者病情较轻,主要为积液或腺体增大,而出血坏死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更为严重,所有患者都表现为腺体局部或弥漫性的增大,腺体轮廓不清、腺体密度不均以及增强后坏死区域等,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值见表1。

表1 急性胰腺炎患者的CT影响表现

3 讨 论

急性胰腺炎为多种病因导致胰胆管阻塞,胰液向周围间质渗出,激活大量消化性的胰酶,使胰腺有自身消化溶解的炎症。胰腺为腹膜后器官,因此胰腺炎经常会累及腹膜后的间隙,腺体周围组织、胰腺、腹膜后间隙都会有严重炎症反应[3]。其中水肿型患者在身体症状和病情程度上都较轻,持续性的腹痛,阵发加重,给予解痉药的注射后就可使疼痛得到缓解,患者存在恶心、呕吐、发热以及舌质淡红的症状、急性出血性坏死胰腺炎患者的病情严重,当然患者人数也相对较少,该类患者有高热、寒战,两侧腹部有严重的水肿和压痛等,黄疸有进行性的加重,还存在腹腔积液,腰部两侧皮肤为棕褐色或者蓝紫色,有出血瘀斑,病情严重者还存在胰性脑病、呼吸功能不全和出血性休克等并发症[4]。为提高患者的诊治效果,采取CT诊断,在CT诊断中观察胰形态,密度有无改变,胰腺周围有无渗液,胰腺肿大,一线密度和周围影像的模糊程度,针对各项指标的情况来判断患者疾病的类型,还要观察肾筋膜是否存在增厚,特别是左肾筋膜,同时和血尿淀粉酶的数值相结合,治疗后还要求患者定期复查,提高治疗效果,避免误诊和漏诊等情况,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CT扫描技术也不断不断的改进,该项技术的优势为无创性、高敏性,因此对于胰腺的形态、大小、腹水和胰腺的周围情况都可以完整的观察[5]。还可增强扫描,观察是否形成假性囊肿以及坏死区。该项诊断技术为急性胰腺炎患者首先的诊断方法,准确率高,并结合相关的身体症状和实验室数据,确定疾病情况,采取有效方法给予治疗。在CT表现中,59例单纯水肿型急性胰腺炎的患者病情较轻,主要为积液或腺体增大,而出血坏死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更为严重,25患者都表现为腺体局部或弥漫性的增大,腺体轮廓不清、腺体密度不均以及增强后坏死区域等,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院前,医护人员要叮嘱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时间以及用餐时间都要有规律,避免暴食暴饮,避免过度劳累,做到劳逸结合,避免病情的反复发作。

综上所述,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CT诊断,安全性高,准确无创,可对患者的病情和并发症做一个有效诊断,增强CT扫描还可对患者的出血、坏死情况准确掌握,在临床治疗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孙美君.CT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与诊断价值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7):2555-2556.

[2] 胡胜相.CT诊断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影像特点分析[J].当代医学,2014,26(20):91-92.

[3] 夏清新.急性胰腺炎的CT诊断特点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5):462-463.

[4] 王贵章.50例急性胰腺炎的CT诊断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0(8):153-154.

[5] 钱伟杰.5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CT诊断价值[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11(9):339-340.

周海燕(1982—),女,安徽金寨人,本科,主要从事影像工作。

R

B

10.3969/j.issn.1004-7115.2016.10.023

2016-07-12)

猜你喜欢
腺体水肿胰腺
基于nnU-Net的乳腺DCE-MR图像中乳房和腺体自动分割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房切除术治疗少腺体型乳腺癌的效果观察
宫颈上皮内瘤变累及腺体的研究进展
孕晚期胎儿水肿宫内干预及预后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做个瘦子 送走水肿肌
哪些胰腺“病变”不需要外科治疗
18例异位胰腺的诊断与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