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

2016-12-22 07:18章智伟
新班主任 2016年11期
关键词:沉潜林斯基苏霍姆

□章智伟

读者回声

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

□章智伟

自从我跨入师范大门起,就陆陆续续读起了苏霍姆林斯基大师的《给教师的建议》《帕夫雷什中学》《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著作,我被他那深厚的学术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所折服。读完了闫学老师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这本书后,我认为,闫老师是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在解读和学习苏霍姆林斯基,使我受益匪浅。

从书中一篇篇情感真切、见解独到的文字中,我能感受得到:闫老师是用心在读大师的文章,用行动在追随大师的足迹,用满腔热情在践行大师的思想。由此,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学习苏霍姆林斯基,不能只是浮光掠影式的阅读,而应该静下心来,沉潜到学生的内心,沉潜到教育的深处,用发展的眼光,将他的思想和理论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联系起来,在更高、更广的视野下来研究和学习。正如闫老师所说的那样“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紧贴着地面行走。”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倾其一生所实践的东西,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尤需如此。

在这本书中,闫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实践,创造性地以多元的视角,分五辑来解读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丰富内涵。细细品读之后,我觉得他的最伟大之处就是真正地尊重和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关心他们的精神世界,闫学老师认为,她从苏霍姆林斯基的文章中看到的“不仅是深思熟虑的透彻,更有在其他教育著作中我未曾领略到的真切与深挚。”我觉得这种“真切与深挚”就是苏霍姆林斯基对孩子心灵的体恤与洞察,是源自他内心对人性的广博而无私的爱。掩卷沉思,我提醒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要做一个有使命感的老师,关注每一个鲜活的个体,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以合适的方式激发和唤醒他们的学习热情。所以,我努力让自己回归到儿童的本真,小心翼翼地走进孩子们的生活,和他们一起徜徉书海、一起做义务劳动、一起健身运动……在陪伴孩子慢慢成长的过程中,我不时被孩子们的纯真、率真所感染,甘愿做一个与他们有着共同兴趣和追求的大朋友,来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

书中也提到了阅读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青少年如果没有自己心爱的书和喜爱的作家,那么他们完美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不太可能,让书籍成为孩子们的精神需求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然而作为成人,我们虽然都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但真正能静下心来阅读的人还是不多的,更何况自制力和自觉性尚处于发展期的孩子呢?因此,我总是想方设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阅读计划的制定,到阅读过程的实施,到阅读结果的评价,我始终以参与者的身份和孩子们一起在阅读中成长。我会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班级读书会,以诗歌朗诵、课本剧表演、儿歌对韵、音诗画等精彩纷呈的节目来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孩子们参与的热情高涨,从活动中收获了满满的自信和喜悦。潜移默化中,孩子们慢慢对阅读有了兴趣,图文并茂的经典绘本,意境幽深的古典诗词,深刻隽永的中外名著……都成了他们汲取营养的不竭源泉。

如果我把自己比作一个在教育的海洋中不断求索的水手,苏霍姆林斯基则是这大海中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指引着我向着教育的远方不断前行。闫老师曾经说过:“阅读苏霍姆林斯基已经十几年了。不停地读,却好像总也读不完。”的确,苏霍姆林斯基博大精深的思想就是一册卷帙浩繁的书卷,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用一生的时间来阅读和学习。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曲塘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沉潜林斯基苏霍姆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冰人”杀手:残忍杀害200多人,家人一无所知
柳青:沉潜于生活深处
他为什么令人敬仰
纪念苏霍姆林斯基让教育更美好
沉潜冷梅
特雷林斯基版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本事(二)
特雷林斯基版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本事(三)
O.B.苏霍姆林斯卡娅
沉潜迷醉达拉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