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各地破难战贫困

2016-12-22 14:21王晓霞
中国扶贫 2016年24期
关键词:贫困村贫困人口贫困户

王晓霞

按照《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开展2016年度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工作的通知》部署安排,2016年10月下旬以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赴向中央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的中西部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深入开展督查巡查,全面了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脱贫攻坚战的战况、成绩、经验、困难、问题,并就今后的工作提出建议。他山之石可攻玉,那么,此次督查巡查中,都发现了哪些经验、亮点?本刊特摘其中亮点以飨读者,以资借鉴。

河北:攻坚阵地党旗红 两种模式旺农村

河北省全力实施堡垒示范、致富先锋、能力提升、能人返乡、结对帮扶五大工程,让党旗始终高高飘扬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一是建强贫困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注重选优配强,全省5万多名村党组织书记中,民营企业家占12%、农村致富带头人占30%。注重提升素质,省委组织部对全省7366个贫困村党组织书记直接轮训一遍。注重严格管理,一年来,全省调整退出村党组织书记5306人,占总数的11%。推行村党组织星级管理制度,评定结果作为绩效补贴、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二是充分发挥党支部在脱贫攻坚中的组织引领作用,一些贫困户表示跟着村党支部干,既省心又放心。三是强化村级组织运转保障。2015年以来,河北省连续两次提高村干部基础职务补贴。目前,村党组织书记基本报酬全部按照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两倍的标准发放,比2014年增长了1.5倍。四是大力实施能人返乡工程。承德市、保定市采取“请”“扶”“育”等措施,想方设法把在外创业的优秀人才“引”回来,目前已有2000余名在外能人回乡创业,全市累计提供扶持资金近1亿元。

河北还创建了“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机制,通过政府搭台授信、银行降槛降息、企业农户承贷、保险兜底保证的金融扶贫模式,让每位有贷款需求的贫困户都能便捷地获得3年以内、5万元以下的免担保、免抵押贷款,财政按基准利率100%贴息。这项特惠金融政策大大激发了贫困户的创业热情,全省累计发放贷款57.3亿元,惠及11.2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和2.1万家市场主体。

宁夏:金融活水浇开脱贫致富花

宁夏围绕风险管控和脱贫攻坚两个重点,努力破解金融助力脱贫中的核心难题。建立扶贫信贷风险补偿金制度,每个县筹集不少于5000万元的资金作为扶贫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全区规模达10亿元。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评级授信,根据评级情况,贫困户可享受3到5万元的贴息贷款额度。进一步放宽贫困户信贷管控标准,实行授信年龄放宽到65岁、黑户清偿本息再贷、基层信贷员尽职免责等,使每个贫困户都能最大程度地享受金融助力扶贫的政策阳光。并针对贫困人口量身打造保险产品,以最低的保费、最高的保额补偿保护脱贫成果,全区投入财政资金3604.9万元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投保大病医疗保险、家庭意外伤害保险、贷款人意外伤害保险和特色农险等。

黑龙江:多措并举力破因病致贫

黑龙江针对全省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占比达48%这一情况,采取系列措施,大幅降低贫困对象医疗负担,成效显著:

一是加大医疗保险补贴力度,除贫困人口参加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补贴外,各市县也结合实际出台了补贴补助政策。如,拜泉县实行“医保报销+大病保险+民政救助+医保二次报销”的贫困人口大病“四级救助措施”;富裕县实行贫困户享受与低保户同等的医疗救助等政策。二是提高报销比例并扩大报销范围,如,兰西县对于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医疗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对22种重大疾病补偿比例由45%提高到70%。三是探索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如,兰西县探索推出低保对象及低收入家庭团体补充医疗险种,对在县内住院的患者,除新农合和医保报销外,剩余部分由保费托底返还贫困户,实现县内住院看病“零负担”。四是创新服务方式解决贫困群众看病难题,如,望奎县实行一名医生和一名基层干部共同联系一名贫困病人的“2+1”签约服务,并对贫困人口实行先诊疗、后付费的服务模式。

河南:实行常态督导 严格落实责任

作为中原大省,河南省十分重视常态督导。一是常态督导机制初步建立。省级督导以抽查暗访为主,每个督导组一年内必须抽查100个贫困户、100个低保户、100个驻村第一书记、100个贫困户帮扶责任人和50个扶贫项目。每次督导后,向各地党委政府原汁原味反馈意见、通报点评,并建立整改台帐,跟踪整改落实,确保整改实效。各市县也都建立了督导、督察机制。二是脱贫攻坚责任制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负总责,直辖市党委和政府做好上下衔接、域内协调、督促检查,把精力集中在贫困县如期摘帽上;县级党委和政府承担主体责任,书记和县长是第一责任人;省直以及市县有关部门在职责范围内承担部门责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在所在地县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承担驻点责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责任体系。三是推进机制不断健全,由37名省级领导干部联系3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5个省直主要部门联系15个省定贫困县的脱贫攻坚工作。

湖北:易地搬迁做法新 产业扶贫亮点多

湖北省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五个一批”的关键一批,创新模式,严把政策红线,全面实施“交钥匙工程”。十堰市开展“六个坚持”(领导上阵、对象精准、规划引领、科学安置、脱贫同步、细化节点),因地制宜挪穷窝、因户施策换穷业,确保贫困户搬得出、落得下、能致富。十堰市郧阳区将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房地产去库存、美丽乡村建设等统筹谋划,实现贫困户“进城入镇、创新创业”。

产业发展亮点纷呈。湖北省总结出“支部+党员大户+贫困户”的支部引领模式、“进农庄、住农家、知农事”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包技术、包融资、包帮扶、包销售”的“四包”发展模式和“政府+企业+银行+保险+贫困户”五方协作模式。丹江口市选派200名科技特派员进驻194个贫困村,实现贫困村科技特派员全覆盖,对农户发展产业每人奖补一万元,建立扶贫超市,打造镇村电商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宣恩县扎实推进“一区三园”建设,引导入园企业通过“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打造工业园区就业平台,吸纳1100余贫困人口就业。

广西:识别、帮扶更精准

广西精心设计了涵盖住房、教育等18类98项指标的《精准识别入户评估表》,运用大数据进行730万亿次信息比对分析,检索出符合“8个一票否决”条件的农户50万户、有大额财产农户家庭成员62.5万人,切实防止了“富人当选”,被媒体称为“史上最严”的贫困识别。对国家“两不愁、三保障”标准进行了具体细化,结合实际分别制定了贫困户“八有一超”、贫困村“十一有一低于”、贫困县“九有一低于”退出标准,建立“一户一册一卡”模式。同时,对贫困户脱贫实行“双认定”,防止“被脱贫”。

广西把电商线下店延伸到村一级,首创“空店模式”,在120个贫困村建立“空店+政府+第一书记+贫困户+城市市民”的空店科技精准扶贫模式,一个城市社区空店对应一个贫困村空店帮扶店。这种模式相当于让城市市场直接开到贫困户家门口,既直接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激发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又能让更多的人通过日常消费就可以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

重庆:引本土人才 兴特色产业

为了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重庆精准实施贫困村本土人才回引工程。市委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对所有贫困村近十年来毕业的大中专生、外出创业人员进行全面摸底,以乡镇单位建立本土人才库,实行“点对点”动员,出台“给待遇、给扶持、给出路”政策包,吸引他们回村任职创业。目前全市1919个贫困村已回引本土人才2803名,实现了每村都有一到两名本土人才。他们回村后,领办创办合作经济组织652个、小微企业752个、农村电商530余家。今年村级换届,已有1830名本土人才被选进贫困村两委班子。

重庆市还大力创新产业扶贫模式。石柱县提出了通过申报项目评审时加分、按量补助、优先贴息贴费等方式,激励各类企业和农业经营主体长效帮扶重点贫困户的“14种帮扶模式”。丰都县建立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三资一技”(资源、资产、资金、技术)入股及返聘就业、订单收购的形式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四川:组织给力 金融助力

四川省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省市两级扶贫机构主要负责人兼任同级政府副秘书长,贫困县扶贫机构主要负责人任县政府党组成员。所有贫困县扶贫机构在规定限额内单设。全省扶贫部门新增领导职数82名、编制1058名,为如期实现全省脱贫攻坚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人员保障。对88个贫困县党政主要领导进行逐一分析和考核评估,调整党政正职65名,要求“不脱贫、不摘帽、不换人”。严格实行第一书记召回制度,今年调整和召回村第一书记2975名,提拔使用1234名。督查组入户督查发现,贫困户对帮扶举措和帮扶责任人满意度均为100%。

创新金融脱贫措施更加有效。四川省在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村设立规模为30万元左右的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在所有贫困县设立规模为300万元左右的教育扶贫基金和医疗扶贫救助基金。创新推出了小额扶贫贷款风险基金,有效降低了贫困户增产増收项目的风险。

贵州:“四看”“三变”开先声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扶贫领域的改革创新步子大、效果好。创新精准识别“四看法”,制定贫困户动态管理指标体系,出台精准扶贫对象识别和脱贫退出程序管理办法。试点农村“三变”改革,即“资产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以资产收益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探索金融扶贫新模式,运用财政杠杆撬动金融资本参与扶贫开发,创新开办了精准扶贫“特惠贷”、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贷”、设立3000亿元“贵州脱贫攻坚投资基金”。

督查组提出,在脱贫攻坚任务重的省份,建议参照贵州经验,建立脱贫攻坚投资基金或具有特定扶贫任务的投融资主体,支持贫困地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设立专业化担保公司和风险补偿基金,为贫困户进行信用增信,引导金融机构向增信农户发放贷款。并建议更多有实力的大企业向恒大、万达学习,以“整县推进式”帮扶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

云南:以非常之策 解难中之难

云南少数民族多,攻坚任务重,为此,该省实行一个少数民族由一个国有集团帮扶的措施,三峡集团、华能集团等5家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已对布朗、阿昌等少数民族实施帮扶,已到位资金13.5亿元。此外,云南省各级政府利用财政资金成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金,专项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贫贷款的风险补偿,以承担80%的贷款损失,目前已实现对贫困县的全覆盖。云南还创建了贫困户财产人身组合保险。比如,大理州动员挂包单位为贫困户购买保险,保费每年100元,包含房屋损失保额4万元、室内财产损失保额0.8万元,人身自然死亡、意外死亡保额最高分别为0.5万元、2万元,使贫困户死亡后事料理费用等燃眉之急得到解决,效果实在。

西藏:边缘群体享关怀 金融扶贫接地气

西藏自治区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对59万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同时对贫困指标略高于贫困线、未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这部分临界区域群体也予以关注,在自治区的一些扶持政策上给予适当倾斜,避免边缘贫困群众遭遇政策断崖式落差,形成缓冲空间,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西藏自治区按照偿贷信用制度,发放“钻石卡、金卡、银卡、铜卡”四类金融信贷产品,并通过马背银行、摩托车银行、背包服务等多种方式,深入一线开展服务,解决了农牧民群众融资难题。对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专合组织、农房改造发放信用贷款,提高金融与脱贫的粘合度。实行扶贫再贷款,对农牧民小额信用贷款进行体标扩面,为贫困户提供门槛低、期限长的信贷支持。在藏设立分支的银行,把国家的补贴补之于藏、用之于藏,在远低于央行基准利率的扶贫贴息贷款利息1.08%的基础上进一步下调20%,形成了产业扶贫、搬迁扶贫、到户扶贫等对应的各类主体“应贷尽贷”的金融扶贫政策体系。

青海:产业扶持谋根本 易地搬迁解民忧

青海省产业扶持已覆盖全部贫困人口。青海将发展特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按照农区人均5400元、牧区人均6400元的标准,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安排产业扶持资金用于发展家庭牧场、特色种养业等到户扶贫产业;同时按每村50万元的标准为全省1622个贫困村安排产业互助发展资金,促进增收。

易地扶贫搬迁多措并举。通过财政扶贫资金补助、融资平台配套、贫困户自筹方式,结合青海省区域差异,分别制订建房补助标准,并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资金,户均扶持资金达20万元。科学谋划搬迁户生产生活和个体发展能力,通过实施自主搬迁进城上楼三分之一、就近城镇集中安置三分之一、中心村安置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模式,实现搬迁村人口梯度转移目标。同时针对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好,就地住房有困难的家庭,通过整合农牧民危旧房改造资金、配套财政扶贫资金,按农区每户2万元、牧区每户3万元标准进行补助,并对搬迁户及时跟进安排后续产业发展项目,既照顾了搬迁户的当下生活,又谋求他们的长远发展。目前,项目开工率和工程进度均位居全国前5位。

新疆:数据比对促精准 庭院发展大文章

新疆的脱贫攻坚,既是民生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国际问题。新疆积极健全责任追溯机制,所有识别环节均按照“谁识别、谁签字,谁审核、谁负责”的原则进行,使每个环节都可追溯,每项工作都可追责。并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信息与财政供养、基层组织、交通车辆、农业机械、工商法人、户籍管理等大数据进行比对,解决人工识别过程中的“人情识别”、优亲厚友问题。通过大数据比对,全区共检测出95816名信息异常人员、30914名无法确定身份人员。

新疆还编制“明白册”对扶贫政策公示公开。用汉、维两种文字编制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惠民政策明白册》,将直接补贴政策、间接补贴政策共计205个项目一一列出,既促进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落地,也让民众心里有本明白账,加强了对政策实施部门的监督和督促。新疆还积极发展庭院经济,充分发挥新疆地广人稀、庭院大、本地群众有传统畜禽养殖的优势,用好专项扶贫资金,为贫困户发放一定数量的牧羊、土鸡、肉鸽,引导农户实行生活区、种植区、养殖区三区分离庭院建设,小庭院做出了大文章。

山西:“造林扶贫”精准造福贫困人口

山西将每年用于贫困县的20多亿元造林投资变为贫困群众的劳务收入来源,将国土绿化过程变成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过程。

具体做法是:鼓励具备一定实力的造林公司、社会组织和集体个人,牵头组建主要由贫困人口参加的造林脱贫攻坚专业合作社,变以往的造林招标为议标,将贫困县的造林绿化工程全部安排给造林专业合作社实施。这项工作尽管刚起步,但已效果初现。仅半年多,山西入社贫困人口就达2.1万人。这一模式拓宽了贫困地区“生态保护脱贫”的路径。

如果说,扶贫是一场各行各业齐参战的行军,那么,这次由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开展的督查巡查就像阅兵。无论是组织保障,还是常态督导;无论是精准识别中的大数据比对,还是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医疗救助扶贫中的精准施策;无论是国有企业帮扶云南的少数民族,还是民营企业对贵州省贫困县的整县帮扶……即使是变学生走读为教师走教、为贫困户购买保险、让贫困户担任造林员、帮助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这样的小事,桩桩件件,林林总总,都让我们看到了各省对贫困人口的真切关怀、倾力帮扶爱。在这样的关怀帮扶下,各地探索出了因地制宜、多姿多彩的扶贫路径,值得思考、学习、借鉴。

猜你喜欢
贫困村贫困人口贫困户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