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厂房如何变时髦?

2016-12-23 16:37张莹
第一财经 2016年48期
关键词:永嘉园区博物馆

张莹

老彭把工作室搬到永嘉庭的最初原因是为了靠近偶像胡歌。

5年前,胡歌在这处位于上海徐汇区永嘉路的创意园区里开了家改良的日料餐厅。这里曾经是法租界,路边种着法国梧桐,是上海最适合“拍照”的街区之一。据说胡歌当初选择这个地点是因为永嘉路是他小时候住过的地方,承载着他许多儿时的回忆。

挨着偶像(的店)工作了一年多,虽然一次都没见到胡歌本人,老彭却渐渐喜欢上了这处带有“后工业气息”的庭院。

“安静,不会要被打扰。比较独立,但又不会完全没有人。”老彭说,她和几个小伙伴经营着一个名叫“jellyfish”的原创珠宝品牌。这间工作室主要用于珠宝设计图的描绘和样品拍摄,当她埋头创作的时候,园区安静的氛围有助于集中精力,捕捉一闪而过的灵感。

这是永嘉路上一处很难被忽略的建筑,坐落在一片老洋房之间,永嘉庭半公共半私密的庭院是唯一具有现代感的“新”建筑,透过临街建筑的玻璃幕墙能看到庭院内里的一抹白色—那是永嘉庭的标志性建筑,拥有不规则外立面的5号楼。

但过去的永嘉庭用毫无特色4个字足以概括。这里曾经是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808研究所,但建筑又不同于上海的大部分工业遗存—不是生产空间,没有大型生产车间那样高挑而宽敞的长廊或众多一字排开的立柱。研究所的办公室也与传统的办公空间没什么区别,建筑的外立面上铺满了平庸的灰白色马赛克瓷砖。

“我们对改造后的园区的定位是一个‘24小时的混搭功能片区。”负责永嘉庭改造设计的罗昂建筑事务所的CEO及合伙人王芳说,“不是晚上下了班园区就空了,或者白天一点儿人气没有,晚上却很热闹,而是要24小时都有人气。”

这听上去对设计、招商和运营都是一种挑战。然而这个2012年的改造项目已经通过了时间的检验:不大的庭院里集合了日本、法国、西班牙餐厅,还有画廊、酒吧、服装工作室,业态十分丰富,周末还有许多孩子跑来跑去。如今,永嘉庭已经成为上海每平方米租金最贵的创意园区。

作为一家德国建筑事务所,罗昂在旧建筑改造上积累了不少经验。这家公司的办公室就坐落在上海长宁区定西路上一个由旧工厂改造的创意园区里—那也是事务所早期的改造项目之一,院落里融合了金属、理石、水流和植物,充满了后现代风。

在德国,以鲁尔区为代表的大量工业遗存没有被推倒铲平,而是被保存下来,经过改造,转化成现代的生活空间。这种新增设计元素与旧工厂之间的强烈对比风格被称为“Industrial Chic”,比如北京的798和上海的1933老场坊。

成立于2003年的罗昂决定从最擅长的领域入手,试图抓住城市更新这个当时还比较小众的细分市场。

“直到2014年,城市更新都算不上主流项目,主流的是房地产住宅、shopping mall,以及文体场馆项目。”王芳说,“设计费摆在那里,主流的设计院不愿意做‘非主流的项目。”

但工业时代为上海留下了诸多闲置的工业遗存,伴随着中国创意阶层的崛起,这一切意味着机会。美国社会学家理查德·佛罗里达在《创意阶层的崛起》一书中把创意阶层定义为让创意才能在从事的职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一群人,认为他们正在带来一场工作方式、休闲方式、社区和日常生活的大变革。

“从设计的角度讲,老建筑的特点使之发展成创意园区更有优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教授王兰告诉《第一财经周刊》,“创意阶层更偏好新旧结合的、多元化的、有特点的空间。”

旧工厂产权的复杂性也使得创意园区成为其最佳改造方向。行业内将创意园区称为“2.5产业”,即介于制造业和商业办公之间的相对含糊的产业,它的好处是,土地无需进入土地市场招拍挂(以招标、拍卖和挂牌等方式买卖),业主既可以将旧有空间投入新使用,又无需担心失去所有权。

在伦敦和纽约,2.5产业都被视为高附加值的产业,因为污染很小,同时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类型的发展,而上海是国内城市中在这方面起步较早的城市。

上海高力国际房地产服务公司产业及工业地产部董事邓懿君告诉《第一财经周刊》,目前工业园区的改造咨询和租赁业务已占到高力全部业务的60%。很多上海的大国企,比如上海电器、上海制衣等,早在五六年甚至七八年前就开始了园区的改造规划。“现在有了一个新词叫‘城市更新,有了漂亮的词以后大家的关心更多了。”她说,“创意园区的租金水平一般和乙级写字楼相当。”

建筑设计师出身的王芳将老厂房改造项目看作业务范围里一个跳跃、色彩缤纷的项目类型。“很多好玩的想法可以在其中实现,而且这类项目施工周期短,很快就能看到成果。”

很多由罗昂设计的项目已经超过5年运营期,永嘉庭只是其中之一。

罗昂对永嘉庭的改造从入口处开始,新入口由水平向改成了斜纵向,即便沿街的梧桐生长茂密,也不会对入口造成遮挡,让人一眼就能看到。

为了使人对这座庭院式的园区“心向往之”,设计者保留了部分的混凝土结构,在入口和转角处改用玻璃作为材质,新旧材料的对比仿佛虚与实的穿插,既为外面的人打开了视觉通廊,又不会一览无余,从而保证了办公空间的私密性。

靠视觉吸引人流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问题在于如何让人在空间内停留,以及引导人们在其中的活 动。

罗昂保留了原来的建筑,只是将立面由原来的水平方向变成竖向单元分格,同时增加了新的入口、楼梯和门窗的遮阳部分,这样做不仅能增加建筑的设计感,还节约了电梯和楼梯的空间,提高了空间的利用效率。

和很多建筑事务所不同,罗昂在2007年组建了一个曾经于中国市场和地区研究的团队,这个团队现在已是公司的一个独立部门,叫作罗昂实验室,负责人是一位叫Pascal的德国人。

Pascal身材瘦高,注重逻辑,一丝不苟,很符合大众对德国人的印象。他曾经从事社会学研究,加入罗昂后担任该公司的首席战略官(CSO)。

“将建筑放置于特有的城市环境和和语境中”,Pascal如是解释罗昂实验室的工作。在他看来,好的建筑设计绝不会诞生于真空。

实验室的日常工作涵盖了传统建筑设计的一切前期准备,包括项目定位、商业背景、客户需求、愿景和项目目标。除此之外还会考虑与设计密切相关的建设成本等问题。实验室也会与高力国际这样的房地产服务公司合作,综合对方提供的市场数据制定项目的战略。

罗昂曾经做过一项商业调查,结果显示,比起建筑外立面的设计,商业体的内容才是聚集人气的核心。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外观的设计感,“设计先行”往往决定了客户对于项目的第一印象。

因此,罗昂实验室最后给出的战略方案通常会细致到商铺招牌的颜色,甚至会附上建筑可用颜色范围的色板。这一标准非常严格,即便是承租能力很强的租户,如果招牌颜色不在色板之中也会被拒之门外—罗昂实验室的逻辑是:破坏了整体风格,会拉低整个项目的定位。

这种精确而详细的方案帮助罗昂获得了不少机会,也令业主很受用。

位于静安区常德路800号的“八佰秀”已经成了每年上海时装周的专用秀场,罗昂将八佰秀放置到“特有的城市环境和语境中”的动作是“打开”,在调研了其所处的街道社区,以及附近居民的经济状况、受教育背景和消费习惯,罗昂在设计改造时减少了园区门禁的数量,将八佰秀作为一个开放的可供公众自由进入的空间。

“这个开放式的入口就给人一种惊艳的感觉。”八佰秀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忠伟对《第一财经周刊》说,“原厂房的长廊被缩减了10米,把整个外部空间放大了。”

罗昂最初提出这种“less is more”的方案时,业主方曾经有过顾虑,但改造后的长廊的确提供了更充裕的空间来展示新的立面效果,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增加了时尚感和引人一探究竟的效果。空出来的广场除了聚集人气,还能成为秀场活动的延伸,比如红毯秀,增加活动的曝光度。这也使得更多活动的主办方甚至影视剧组选择八佰秀作为场地。

“我们把老照片跟现在的照片做成了一个展示空间,很多曾经的上海电机厂工人来看了都很感动。”杨忠伟说,“其实你看到的建筑没有长高(加长)或长胖(扩建),一切都是在老房子的形态上改造,每栋房子都有历史的痕迹。”

位于宝山区的上海玻璃博物馆是另一个酷炫的案例。这个园区坐落在上海玻璃生产厂的原址,新园区的建筑看上去很像一组黑色的通透发光体,而且设计方通过“夹心饼干”式新旧交替的设计,让所有的老厂房都得到了保留。

地理位置是这家博物馆最大的软肋。宝山区是上海的工业区,距离城区十几公里,周围也缺少其他商业设施,如何让人愿意驱车近40分钟抵达是需要首先解决的事情。Pascal的团队在这片旧工厂周边调研了一个多月,给出的建议是一定要加入玻璃烧制工艺的演示,以及让参观者参与玻璃烧制的互动环节。但这个方案需要在空间设计上留出足够的动线,更大的难点在于还会增加后期的运营成本。

和八佰秀类似,上海玻璃博物馆也面临拆除建筑空间做留白的纠结。按照上海玻璃博物馆馆长张林最初的打算,原厂房外临街的一排建筑将来可以作为贩售纪念品的商铺,具有商业价值,但他最后还是接受了罗昂的改造方案。

“博物馆门前有一个广场,可以给人一种人群可以从四面八方汇聚的感觉,如果前面有一排房子就会挡住人们的路线,现在这个理念是对的,博物馆需要聚人。”张林对《第一财经周刊》说。在博物馆的筹备阶段,他曾前往全球各地的一百多家博物馆考察。对照最后自己拿到的方案,他认为设计师对那些优秀博物馆的先进理念的理解是对的。

“设计师往往要面临space和place之间的转换,”王芳说,“space就是开发商特别敏感的容积率,但我们想同时创造place,是有文化、有质感、有特性的,让人有回归感的。”

王兰教授也到玻璃博物馆参观过,她的体验是,参与感很强,博物馆的分区、展示空间和实际操作空间的流线很好。“我很赞同广场开放式设计‘使人聚集的理念,”她说,“但还可以更有向心性一点。”

但仍有一些问题是设计也无法解决的,比如城市核心区域的停车问题。“自从工作室搬到永嘉庭,我再也没开过车。”老彭说。

猜你喜欢
永嘉园区博物馆
父辈们
博物馆
我们一定会胜利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深入浅出”,以题载法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