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旅行“审视”过的设计,是不可信的

2016-12-23 17:19亓昕
艺术与设计 2016年10期
关键词:审视旅行设计师

亓昕

对设计师来说,未经过旅行的“审视”的设计,几乎是不可信的,我们可以武断地认为:一个闭门造车的设计师,他的设计或许是有残缺的,因为没有历经来自各个地域文化的、历史的、设计的、习俗、各式风貌的比对、校正与检验,那种设计很有可能是幼稚的。

有意识的行走与无意识的漫步

人们对待旅行的态度,就是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有人只做“展示型”旅游,“到此一游”足矣;有人则把旅游与灵魂的丰盛直接对等。

而对设计师来说,未经过旅行的“审视”的设计几乎是不可信的,我们可以武断地认为:一个闭门造车的设计师,他的设计或许是有残缺的,因为没有历经来自各个地域文化的、历史的、设计的、习俗、各式风貌的比对、校正与检验,那种设计很有可能是幼稚的。

对设计师或者大多数人来说,旅行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意识的行走,一种是无意识的漫步。有意识的行走,是指他们带着强烈而明确的目的性与企图心,带着—双挑剔的设计之眼,去往他们心之所往之地,凡所见,皆以设计的角度去量度与质疑。而无意识的漫步,自然与之相反,不预设立场,不“法眼相看”,如同一介“素人”,孩童一般无邪又天真,只以最为朴素的赤子的好奇心,欣欣然打量一个未曾经停过的世界。这二者,各自有所可取,也必定所取各不相同。

安德里亚斯·特伦克尔是一位意大利多学科设计师,他可以说是典型的“无意识漫步”型旅者,他的描述因此也极为感性:“每趟旅程都像是一扇开启的窗户,透过它,旅途中的种种冒险、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知识沉淀如一阵阵清风拂过,让我重新认识自我,审视我的偏见和恐惧,在超现实的情况下发现自我。”深圳设计师、摄影师及汉诺森设计机构创意总监王文亮也是这一类型旅行者,他说:“搜寻陌生之地,就像是一只蚂蚁对生活在别处的另一只的好奇,总会有意外,抑或是惊喜。或人、或物、或食、或居。向上谈可以是文化与地貌之丰富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可能要去过几十个国家以上的人才可能对人类生活的环境状态谈的上有个大概的了解。办公室脚下的几平米,肯定不是生活的全部。再好的作品也比不上自然带给人的感受,来的震撼。这便是我热爱旅行的初衷,也是我对生活的基本理解。”

安德里亚斯所言的超现实,其实就是一种完全脱离了固有的生活背景、暂时离解了原有的经验文化的影响,而进入的一种全新体验。而他所提到的“审视偏见与恐惧”,正是我们大多数人的通病,也是我们共同的局限。其实这才是旅行的本质,当一个设计师,不是把自己作为设计师,不带有任何身份或者文化上的优越感与傲漫,仅仅是回归为一个真诚的人,他的收获会远远大于角色设定后的所得。所以,他和王文亮—样,都将旅行视为生活本身,旅行不是目的,是体验,是一个用自己的身体最为真实的感受并记录旅行的人。“我认为我是一个旅行记者,将旅行与研究巧妙融合,并以视觉方式进行诠释。”安德里亚斯继续说。

在体验中,真实的自我会不经意地浮现。笔者记得有一年去伦敦,那是第一次去欧洲:建筑、文化、语言、人种都完全不一样,迎面走来的人,他们的发型、衣着和语言,让人有种彻底的异域感。当时住在城郊,那个地方几乎感觉不到伦敦的都市气息,基本都是外族人,晚上坐大巴回去,到了公交车总站,发现站台上的每一个人都那么疲惫,那么的不快乐。因为是人种混杂的城郊,治安不太好,警车时不时就鸣笛而过,猛地就把人吓一跳。我站在那里,看着这些陌生的异族面孔,突然就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孤独感,那种彻底的孤独,从未体验过。后来明白了: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人的本能会浮现。这种本能是你最彻底的一种感受,它会带来一个最真实的你。而真实是一切的前提,即使是之于灵感。

“当人问起你的旅程时,若你能谈其与你居住的地方有何不同,任何的不—样,这就是收获,由于陌生,好奇心和警觉度提高了,这不就是创作者想要的灵感的钥匙吗?旅行让设计师的灵魂更丰富。”台北设计师曾怡青这样说道。是的,旅行看上去是身体的行为,实际上,它是灵魂的任务。

具有出众品牌触点之所,即是完美旅行之地

来自台北的平面设计师黄敏华,曾于欧洲求学,她曾自行“设计”过一段旅程:只为在行进路上观察字形造型。这一次订制之旅,是一次专属她的“字形之旅”。香港设计师陈康生则会在旅行中习惯性地到各种书店疯狂收集与设计有关的书籍,有一天他忽然发现房间里竟然堆满了大量的韩国设计书籍,这—发现令他感到意外和有趣,他仔细思考了一下这种“偶然中的必然”,发觉冥冥之中吸引他的,是韩国设计师们开放的工作方法——就是说他们特别喜欢和人合作,合作拓宽与延展了他们的固有经验——这让陈康生感到奇妙和受益匪浅,他后来也是如法炮制,果然很管用。

著名设计师高少康有一次在一个博物馆中,“非常偶然地”看到一具马鞍很长的南北朝仪仗马俑,触发他后来做了八茶马业的标识。而在欧洲与台湾拍过一些渔市场的照片,当时只是出于有趣的随手拍,结果后来这些照片在帮助他与团队创作一个海产品拍与专卖店的设计中,起到了出乎意料的作用。

目前在纽约工作的设计师余雅琳则是个观察家:她观察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系统,借此了解当地的历史背景和地理文化。“痴迷于观察之世界中的所有细节,让它们充溢你的大脑”。她说“经验靠生活和体验而来,而不能从网上下载。去想去的地方,做想做的事。灵感自然会来。谈到“如何理解设计观点之旅行?”即如何看待“带着设计意识去旅行”这个话题时,余雅琳认为,那些令人产生强烈的品牌体验和设计体验,并有让人陶醉其中的氛围、具有出众的“品牌触点”的地方,就是完美的“设计旅行”。

那些具有如此完美的设计印记的地方通常都是哪里呢?设计师们给出了自己的LIST。东京设计师太刀川英辅很兴奋地推荐了个“好地方”,“日本有个地方叫ARITA,日本最大的瓷器小镇。这里不仅有保存完好的传统城镇风貌,还拥有世界上最好的瓷器生产工艺。想象一下当你在参观这个小镇的时候,你居住在一间传统老宅,与当地瓷器工艺近距离接触,这样的旅程难道不吸引人吗?”

日本的京都、东京也是上榜比较多的地方,就城市其实而言,两地绝不相同,京都是在时光的流变中始终保有自己的尊严感与特质的一座城市,这种遗世而独立的品格,反而更能给设计师带来一种出离感,就像高少康所言“以旁观者的心态去接触和感知,培养了我去抽身观察各种文化的能力,去思考文化与设计之间的关系”,事实上,像京都这样的地方是给设计师们提供了一种旁观者的身份的可能性。“之间设计”的创始人温力也推崇京都,“那种沉淀下来的精美让人印象深刻”。笔者记得有一年在京都的街上,忽遇一家钢笔店,每一只钢笔都有时光的痕迹,使得这家小店既像专卖店又像钢笔的迷你博物馆,人在其中,已经远不是欣赏与购买—只钢笔那么简单,你会穿越、会思索文化与技术的变迁,也会想到人类的未来。凡此种种,对于一个敏感的设计师来说,必定是犹如刺身般鲜美的养料。

余雅琳推荐了哥本哈根,巴西设计师Leo Porto想一去再去的地方则是巴西米纳拉基斯州的Inhotim博物馆,此地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当代艺术露天建筑群,包括在周边广阔生物园里的数个画廊,画廊里则收藏了大量世界知名艺术家的作品。在Leo看来,“能够让人认识到设计,能够体现出设计的作用,这样的景点就是带有设计的作用的”,如此想来,Leo的认知是非常朴素的。

而作为一个典型的感性设计师,安德里亚斯“推荐”的则是自然场景,比如耶路撒冷旧城的日景、约旦佩拉特古城的日落以及瓦迪拉姆沙漠的夜景,在自然面前,设计会犹如孩童进入母亲的怀抱,瞬间安然与柔软下来,这个时候,天人合一,设计作为一种目的或者商业行为,会在无形之中拥有一种大气的品质,就像王文亮所说,“再好的作品又怎能堪比自然带给我们的震撼呢?”

这不由得使我们再次回到“设计与旅行,设计师与旅行”这个主题当中。对于寻常旅人来说,旅行只是一种丰富人生体验的方式,而对于设计师来说,旅行的意义则是一种穿越,一次放空,一回启航,它不仅仅是带来灵感那么简单,敏感的设计师自会在旅行之中找到丰盛的人生,而不仅仅是独特的设计。这—点,日本设计大师田中一光说的最为通透,他说:“接触不同领域里真正好的实物,直到对自身所做的东西感到羞愧……并充分浸染了那些实物的气息后才回来。”设计师吴东龙对此有一个补充:在旅行中,用设计的角度来观看和质疑你所看到的东西。不预设立场,发现他人也发现自己。唯有自己升级了,作品才能好。

按照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的“相遇理论”,田中一光所言之“浸染”,就是你与你所遇见的人与物彼此交融相互穿越,只有在这种相遇之中,才能达到生命与生命的交汇,一个单薄的人会由此丰厚而强大。

而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我们亦可以从设计之中去探索人的意志与心性,比如唐代建筑开远平阔,舒展宏伟,宋代瓷器细腻内敛,简约温婉,其背后皆可窥见那个时代的精神气质与士人们的心灵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设计不只是设计,旅行也不再只是旅行。它们彼此融合之后,可以牵引出历史、文化、风土与人在其中的故事。

所以,如此看来,旅行对设计师来说不止是一种灵感滋养与心灵灌溉。它还有一个最为本质的作用:使得设计师能够真正设计出“被光阴留住的”物件。

除此之外,各个地方的博物馆、美术馆、跳蚤市场、甚至是农贸市场也是设计们几乎全都会观光之地。另有各类设计酒店,也是设计师们的必到之处。事实上,这些地方几乎就是一个城市的生态线索:由历史、人文、地貌、艺术到人真实的生存与生息处境的全部缩影。而所有接受采访的设计师,在回答“旅行之中”必做之事,无一例外都回答:摄影。当然,必不可少的还有品味当地美食。味道,也是设计的—项重要参数。所有优秀的设计作品,本质上都是通感的,且在五感上有—种和谐的统一。

设计师杨昌溢把旅行分为三个段:计划旅行时的期盼、在旅行中的探索与体验旅行结束后的回味与影响、以及你从中获得的灵感与养分,他以为这是更丰富立体的旅行经验。其实旅行的影响往往是绵远深长的,甚至带有某种程度上的神秘,你很难猜测一趟旅行之中的所遇,就像你很难预知它到底会给你带来什么一样,如此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何有人会在旅行中决定了某件始终悬而未决的终身大事。对设计师来说,旅行的意义已不必再说,对一个人来说,旅行亦如人生,也不可“设计”。

(编辑:姜雪)

猜你喜欢
审视旅行设计师
小小设计师
我是小小设计师
设计师访谈
推荐一个设计师
生活方式视域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审视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