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助力县域经济发展的大竹模式

2016-12-23 09:34
人民论坛 2016年38期
关键词:香椿农户特色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十三五”时期,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破解“三农”难题、增强创新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扎实做好脱贫开发工作,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让农业农村成为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近年来,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县“三农”工作和经济发展全局,扎实推进“五个一批”脱贫攻坚计划和脱贫攻坚“十大专项行动”,依托当地农业资源禀赋和交通区位优势,实施“特色农业+”战略,以一产带二产促三产,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奔小康,连续3年荣获四川省农民增收先进县。

鉴于此,人民论坛组织来自国家发改委、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机构的专家组成专题调研组,对大竹县特色农业与县域经济发展等相关工作开展实地调研。

大竹县位于四川省东部、达州市南部,有“中国苎麻之乡、中国糯米之乡、中国醪糟之都、中国香椿第一县”等称号,农业资源丰富,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地处成渝经济区渝广达发展带,区位独特,交通优越,县域内100%的乡镇、100%的行政村通水泥(油)路,70%的行政村实现联网互通,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交通优势。近年来,大竹县以特色产业为依托,助力精准脱贫,“十二五”时期减贫95724人,贫困人口降至63302人,贫困发生率降至7.11%。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不仅充分带动了农民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同时通过产业融合,推进了县域经济的良性发展。2015年,大竹县主要经济指标在达州市实现了“四个增速第一、三个总量第一”。

农业产业化 ,打造特色农业的“五+”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发展高效农业也是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应有之策。大竹县立足当地资源条件,探索出了特色农业的“五+”模式助力农民增收,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特色农业+名品名标”,提升农业发展附加值。巩固提升“中国苎麻之乡、中国糯米之乡、中国醪糟之都、中国香椿第一县”等创建成果,全面提升“大竹特色农产品”品牌价值,以第一产业加快发展,助推农村贫困人口增收致富。积极借助苎麻产业传统优势,制定并落实相关优惠性政策,在技术创新、金融保障、财政扶持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为进一步扩大糯米和醪糟的带动效应,积极推广杂糯间栽10万亩,建立万亩高产示范片1.1万亩,全县醪糟加工企业达数十家,年综合生产能力10万吨。按照“扩大种植面积、加强基地建设、坚持品牌战略、强化科技支撑”的思路发展香椿产业,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引导、项目推动、农民参与等方式,加快推动香椿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以点连线、以线成片的规模效应和基地效应。

“特色农业+龙头企业”,提升农业发展辐射面。发挥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牵引作用,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以一产带二产加快发展,持续增加农村贫困人口务农、务工“双重收入”。加大对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的扶持力度,2015年,新培育省市级龙头企业5户、共达到16户,实现销售收入22.1亿元、利润8200万元。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7个、共达到340个。延伸链条深加工,依托“1+3+10”一区多园多点,推动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做强精深加工,充分发挥其内联千家万户、外接内外市场的功能优势。

“特色农业+休闲观光”,提升农业发展美誉度。践行“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依托特色农业发展,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等,以一产促三产加快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新路径。围绕寨峰桃花源、清河李花园、石门梨花园等特色产业基地,连续多年成功举办“桃花节”、“李花节”、“梨花节”等大型乡村旅游活动,推进了特色产业和休闲观光的融合发展,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积极推出“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特色休闲产品,吸引竹城和周边消费者到农村采摘瓜果、喂养牲畜,体验农家生活。开展乡村酒店、农家乐评星活动,将星级高的乡村酒店和农家乐优先向游客推荐,引导经营者对其提档升级。积极举办年货节、购物月、土货展、展销会等节会展会,注重在现场展示大竹县特色农产品制作工艺和流程过程,刺激市民消费欲望,扩大销售总量。醪糟、香椿等特色农产品进入世界500强家乐福超市,蔬菜、畜禽等农产品进入北京大学、四川省委党校采购名录。

“特色农业+示范园区”,提升农业发展竞争力。严格按照田区、业区、景区、社区“四区合一”要求,大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万亩农建综合示范区、乡村旅游体验示范区建设,以一产带二产促三产,打造农民增收新载体。按照“国家一流、丘区样板”的目标定位,推进“一轴三区六园”为核心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一轴即以国道210线为轴心,三区即现代精致农业区、川渝蔬菜产业区、循环农业区;六园即通过西部桃文化博览园、循环农业园、川东农产品加工园、院县合作示范园、现代创意农业园、生态蔬菜园的打造,发展秦王桃、水栀子、蝴蝶兰等主导产业3.85万亩。狠抓万亩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整合涉农项目资金7.03亿元,连续三年推动三轮3万亩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同步实施“山水林田路、机电气园房”综合治理和水网、路网、田网、林网“四网” 建设,切实加快新村扶贫步伐。推进乡村旅游体验示范区建设。依托庙坝镇长乐村、寨峰村、五桂村等幸福美丽新村,突出“五乐”主题,即秦王桃采摘乐、渔家养身乐、生态农家乐、就业创业乐、开心农耕乐,加快建设精品乡村旅游体验示范区,逐步形成“秦王桃+果醋深加工+乡村旅游”的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特色农业+电商平台”,提升农业发展驱动能。深入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积极与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洽谈合作,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拓展产品销售渠道,打响“大竹制造”品牌,为农民增收开辟新市场、拓展新空间。一是完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统筹有线、无线技术手段,突出因地制宜和均衡发展,推动宽带到乡进村入户,提升信息网络的覆盖面和普及率,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需要。截至目前,全县374个行政村通光缆宽带。在县城区建成美联电子商务集聚区,培育和引进38家电子商务应用企业免费入驻。二是强化农村信息人才保障。大力实施“电子商务人才”培训计划,推进农村电商发展。2016年整合财政资金100万,计划对回乡大学生、专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负责人,乡镇(村社)干部,以及面向企业、网商和农民开展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网上开店及技巧、网购操作等技能培训。三是打造专业农产品电商平台。完善和健全乡村信息服务站点,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驻知名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电商交易服务,促进电子商务与特色农业深度融合发展。

坚持共享理念,特色农业助力精准脱贫

《“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大竹县坚持共享理念,将特色农业发展纳入到推进脱贫攻坚之中。依托当地的农业资源,回归农业生产,从当地农民熟悉的农业生产对象入手,通过产业化探索,发展特色农业,充分调动了贫困人口参与生产的积极性,不仅实现了农民增收脱贫,也让政府、农户、企业、合作社等不同主体共享脱贫红利,探索出了一条共享型产业脱贫道路。

回归农民本业,产业助力增收。依托当地丰富的苎麻、糯稻、香椿资源,大竹县按照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求,从农民擅长熟悉的产业入手,通过科技支持和产业规划,在原有农业的基础上打造了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吸收贫困户参与生产、销售等市场化环节,帮助其脱贫增收。以香椿产业为例,通过鼓励各地培育香椿种植大户,扶持发展香椿专业合作社,如石河镇巴山红香椿专业合作社,通过“专合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与农户签订订单协议,按照3元每斤保底收购,市场价封顶收购农户种植的香椿,群众在香椿种植与产业生产中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与脱贫致富的希望,积极投身香椿产业。

探索多元模式,拓展收益渠道。为改变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缺乏支柱产业,“造血”功能不足的状况,大竹县大力推广“合作社+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大园区+小业主”等模式,推广合同订单、保价收购、利益兜底等做法,保障农民利益,并让农民获得二次收益。鹏程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四结合”、“三受益”的经营模式尤为引人瞩目:合作社、村组织、农户、科研院所相结合,农户每年均可接受到实用的技术培训;合作社对农户实行保底收购后,经营利润进行二次返利,农民可得总利润的80%,村级组织得6%,合作社得14%。值得一提的是,二郎乡香椿示范基地还积极拓展产业链,发展林下生态养殖,初步形成了“种植、采摘、包装、运输、销售”一条龙,带动了本地餐饮、物流、加工等新业态的发展;以东汉醪糟为龙头的糯稻种植、产品研发、品牌升级等多业态、全方位的糯稻产业也让更多的农户受益。

建立共享机制,巩固脱贫成效。大竹的产业脱贫不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重要的是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都积极纳入到了脱贫致富的过程中。政府积极引导,整合资源,为产业脱贫营造政策环境和便利,不仅有专项资金、优惠政策,也对龙头企业、合作组织进行鼓励和扶持,同时在涉及民生发展、脱贫实效方面,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在道路交通、宽带普及等方面积极发力。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市场为导向,成立产业园区、各类合作社等,衍伸产业链条,让农业产品内连千万家,外接内外市场,用切实的产业收益巩固脱贫效果。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前提下,大竹县的订单农业、二次返利、土地入股等形式,构建起了多主体“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企业增值、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等多方共赢的格局。“十二五”期间,大竹县全县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帮助1.2万人脱贫,仅秦王桃合作社就增加村集体经济10万元/年。该合作社下属的汇鑫资金互助合作社,还以农村资金互助的方式帮助农户脱贫。政府引导、企业推动、农民参与、合作社组织的共享扶贫模式,达到了贫困户脱贫增收、企业产业升级、县域经济发展的良好效果。

责编/ 潘丽莉 美编/李智 于珊

猜你喜欢
香椿农户特色
香椿吃前要焯水
香椿鱼
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研究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农户的社会资本对农户民间借贷的影响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全国42%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
走红的香椿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