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掏腰包办书屋 “夕阳”撒下朝阳的光辉

2016-12-23 09:42申从珊
农家书屋 2016年11期
关键词:建筑商阅览室女婿

申从珊

9月8日凌晨5点,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尚庄镇姚伙村二组,71岁的乐绍琪和老伴忙开了:把一壶又一壶的水烧开,备足一天近百人的饮水;把书架、书桌上翻过的书报整理好;一楼阅览室、棋牌室,二楼电子阅览室、课外辅导室,400多平方米的书屋要打扫……老伴邢继翠提着拖把,腰都直不起来了。

“这是每早开门必做的活,现在上了年纪,越来越使不上劲。”邢继翠没有抱怨,自2007年,老乐办起“绍琪农家书屋”,她就习惯了这样的忙碌。

两位老人,地道的农民,为一个农家书屋耗尽心血。

上世纪60年代初中毕业后,作为家里主劳力,乐绍琪不再上学了,回家当了村农技员。他说:“那时感觉知识很重要,如果农民能掌握一点知识或技能,大家的日子会好点。”

“老乐脑子活络,肯学,是村里有名的巧手!”踏进书屋,姚伙村退休老书记沈金荣接过话茬,“番茄还是农村稀罕物时,老乐就去外地买来番茄苗,指导大伙种,现在尚庄番茄已成了品牌。”

接下来,乐绍琪就开始干“傻事”。邢继翠永远忘不了,当时一家人7亩地,住三间草屋,五个女儿上学,老乐却成天想办什么“农家书屋”,这让她心里“堵得慌”。村民更是议论成风:孩子学费都靠借,乐老爹心可真大!

2007年,一间石棉瓦搭成的40平方米小窝棚便是最初的“绍琪书屋”。“当时家里只有两万块,又向村民借两万,建书屋,办四个书橱。书也不多,第一批几十本是从北京邮的,300多块,其中最贵的一本68块钱。”

当时不仅本村村民来,临镇也有人跑来看书借书。2011年,小窝棚快被“挤爆”,乐绍琪决定扩建书屋,几位建筑商测算下来,建一层400平方米就要五六十万元。最后,同村建筑商胥永新揽下活:48万元建两层。消息传开,村民的议论铺天盖地:乐老爹这次真疯了!

然而,怀揣梦想的乐绍琪心里正燃着一团火,他把所有积蓄都捧出来。“说心里话,老丈人建书屋,量力而行也就罢了,但这步子迈得太大,家里人都想不通。”三女婿牛万华说归说,该支持时毫不含糊。“这书屋,要不是五个女儿女婿,根本建不起来。”乐绍琪坦言,“五个孩子家,除两个女婿有正式工作,其他都在务农,为了我办书屋,大家跟着勒紧裤带,支援了20万。”但还是凑不齐,他又向村里老干部借下12万,剩下的是建筑商先垫资。

“村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创业,我们老人就喜欢来这里聚聚。”80多岁的村民姚介义、陈汉林是常客,每天8点雷打不动赶来,乐绍琪为他们搬凳倒水。“都成习惯了!天天100多号人来看书读报,下棋打牌,我们再忙也高兴!”

阅览室内有张偌大的读书桌,邢继翠说是“别人送的”。其实,那是老乐“骗”了她,桌子800元,从外地买回光运费就200元。为了办好农家书屋,老乐不仅倾尽所有,还借债。目前,他还欠着20多万元,年利息就要还1.5万元。在乐绍琪的抽屉里,记者看到6本账本,一笔笔债务十分清楚。每还一笔,老乐都在上面写个大大的“清”字。但记者发现,还有一笔笔账,他从来不记:两只大空调,一只小空调,十只电风扇,今夏,书屋每月电费就800多元;这些年,光烧水的茶壶就坏掉20多只……

“如果不办农家书屋,他们现在和所有老人一样安享晚年。”三女婿牛万华说,因为书屋每天要开门,丈母娘已8年没去他们家了。老乐指指书柜说,长春汽车制造厂一位退休老人王琳章,给书屋寄书15次,1000多册。“许多人都在支持我,孩子们一定能理解。”

再过两天就是周末,乐绍琪牵挂着村里的留守孩子。每周日,40多个留守儿童会聚到这里,跟着三女儿乐红粉免费学画画、弹电子琴。手拿名单,老乐担心:“只要哪天谁没来,我就打电话去问,不行就开电动车去接,毕竟,孩子们的安全是大事!”

今年4月份,老乐被评为中国好人,大家都说,他办的不仅是农家书屋,他是在农村播种文明的种子。

——新华日报

猜你喜欢
建筑商阅览室女婿
“东床”的由来
转念之间
你可回来了
高中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功能及管理浅探
在澳洲盖房子的那点事儿
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功能及管理研究
产权
面包圈
小侦探与艺术家(上)
只有三两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