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杆青年”背后的社会变革图谱

2016-12-23 09:54黄定都
华声 2016年22期
关键词:盈余技能

黄定都

央视前资深主持人张泉灵接受冯唐采访时,当被问到在媒体的最大困扰,以及为什么从央视出来转型创投圈,她说:这个世界正在翻页,当这一页已经翻过去了,你还在原来的那一页很高兴呢。

当大家还在谈稳定工作,所谓的脚下传统的稳定基石,其实在松动。

这年头,如果没点手艺,不干点兼职,似乎都跟不上潮流似的。上一刻是一本正经的白领,下一秒就变成活泼俏丽的平面模特;上一刻是沉默寡言的打字员,下一秒就变成声音甜美的主播……“斜杠青年”,你可能不知道这个词,但是一定认识这样的人。

“斜杆青年”越来越流行,并成为新一代年轻人所热衷的生活方式,这不仅是因为这种生活方式更符合人性,更是基于以下几个重要社会趋势。

后工业时代,新商业文明

“斜杆青年”(Slash)的出现并非偶然现象。

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分析道:在采集社会,人类为了适应不稳定的生存环境,必须拥有非常全面的生存能力和知识,才能够随机应变地躲避危险,获得食物。然而,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先后把人类限制在固定的土地和固定工作场所,从事没有多少挑战的重复劳动。于是,“专业化”成了人类社会的“圣经”,也成了这个时代的“理所当然”。我们都在努力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专业化,以便成为一个产业链中的螺丝钉。

然而,近十年以来,包括马云在内的众多商业大佬和思想家却都在提新商业文明。关于它有多重阐释,但有一条是所有阐释的核心,那就是新商业文明必须是人的文明。

我们已经跨入了一个知识和创造力的时代。人的个性被不断释放,兴趣正在成为谋生手段。人才,超越了土地和资本,成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资本经济时代,资金曾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只要有大量资金就能购买土地和工厂,雇佣大量工人,通过规模效益获得巨大利润。然而,世道已变,资金不再等于一切。

硅谷的崛起,让老牌的全球500强企业黯然失色,聚光灯迅速转移到了那些充满活力和激情的科技公司,Goolge与苹果的成功,大大提高了工程师和设计师的地位,那些曾经在学校不受欢迎的Geek(技术极客)们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了各大科技公司和互联网公司争相抢夺的人才资源。

在后工业时代,服务业将慢慢成为最大的产业,其包括教育、健康、娱乐、文化、艺术、旅游等等,未来,必将有大量人才涌入这个行业。服务业与工业最大的区别就是,服务业不涉及生产,其交换的大多为个人技能、知识和时间,不存在大规模生产,没有很长的产业链,也不需要大规模合作,很多情况下,个人甚至就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服务提供商。当然,一个人的优秀也被定义为“拥有很难被替代的知识或技能”。

认知盈余,需求碎片化

“斜杠青年”的普遍出现,与互联网经济发达息息相关。共享经济的时代,为“斜杠青年”提供了良好的沃土,“隔行如隔山”被颠覆。

时至今日,大众已经有了足够多的时间盈余和认知盈余。

什么是认知盈余?美国作家Clay Shirky(克莱·舍基)在《认知盈余》一书中解释道,“因为8小时工作制,人们每天会有8小时的自由支配时间。人类有消费(接受信息)、分享(传播信息)、创造(提供新信息)的需求。”

人类的知识和时间,本来就是最贵重的东西。如今这些无价之宝正在被估价甚至变现,这就是互联网打开的“潘多拉之盒”。认知盈余把一种“定价”的力量和文明释放了出来。

现在,大家的时间都是被互联网工具碎片化了,我们很难找到一整块时间,完全不受外界干扰。

在公司里,表面上是有八个小时,但办公室的八卦,社交软件的往来,都会不定时的切断和耗掉整块工作的时间。而且上下班来回的时间,也是另一种时间上的损失。我相信未来固定的上班时间会变的越来越弹性和灵活。未来更多岗位的需求和设置,是以项目,以KPI为驱动,而不是以上班时间来衡量。

另一方面,工作和生活的场景分界线正在变的越来越模糊。有可能晚上一个人在家办公的效率,比白天一堆人在办公室效率还高。而且现在办公是无固定场景化的。有电脑和手机的地方就能办公,在家里书房,在小区星巴克,在酒店,在动车上,在飞机上——Anytime and anywhere(随时随地)。

还有碎片化时间利用,需求和被需求的对接。我们都很忙,但是忙碌之间总是有空余时间。特别是手机的普及,让碎片化阅读变得非常普遍。比如等飞机的时候,比如堵车的时候,有的人会听音乐玩游戏,有的人可能就会把这些时间利用起来,创造一点价值。有的人会学习,有的人教别人学习。

于是,需求和被需求在碎片化时间里得到实现。而各种技能平台的诞生让技能和才华变现。互联网的发展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支撑,帮助供需方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让独立的个体之间能够直接进行交易,实现了更多协同合作的可能性,催生了新的需求。硅谷明星公司Airbnb和Uber,就让全球成百上千万的人拥有了第二份收入。

在国内,除了类似平台之外,还兴起了很多诸如直播、文学网站、秒拍、技能交易等APP和网络平台,分享并传播着运动健身、教育、私厨美食、美容美甲按摩、旅游服务等相关知识与技能。大量相关技能拥有者,能够摆脱机构的束缚,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现在,只要你有一技之长,就能利用各种垂直平台获得职业外的额外收入。

组织创新,未来劳动力趋向兼职

科技的进步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大众工作、就业都受到波及。

无人驾驶、医学诊断、语音识别技术的运用……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劳动者带来了失业的危险。机器人大规模扼杀人类工作机会,科技灾难电影里的这番景象会变成现实吗?

一些研究者认为,这完全是有可能的。Google CEO 拉里·佩奇就认为,虽然绝大多数人都想要完整的工作,但很快他们只能干更少的活,用兼职工作代替全职。

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对现有社会保障体系的冲击?近年来,除了科技精英和投资人,越来越多的美国社会福利学者、劳动经济学家也开始关心这一问题。有人就提出了“全民基本收入 (Universal Basic Income)” 的新社会保障计划。

在未来的职场中,员工更是很可能大部分都成为自由职业者。在美国,自由职业者的比例如今已超过了5300万人。

“很多美国人通过出租小房子、设计网站、出售自己在家中制作的产品或开自己的车获得额外收入。这种按需,或叫‘零工经济(gigeconomy),创造了令人激动的经济机遇”,希拉里曾在总统竞选造势演讲时提到,目前美国自由职业者占职场数量的三分之一,并有望在2020年达到二分之一。有机构预测,未来全球自由职业市场规模可能达到3万亿元左右。

现在“斜杠青年”所基于的概念是“认知盈余”,利用自由时间使用个人优势进行分享和创造。基于此,国内最早出现的一批互联网产品是兼职/外包性质的项目撮合,最典型就是猪八戒网,俗称“接私活”。然而接私活还是强调“私活”提供方,到了知识技能共享平台“在行”等一系列APP出现,则将“认知盈余”推到了一个新阶段:不再强调出资方,而是强调内容提供方,消费者也从B端转向了C端。

然而这还不够:无论是“猪八戒”还是“在行”,大家觉得这只是闲暇时间的利用。假设说,这不再是闲暇时间,而是我的所有工作时间?有没有可能,有一技之长的人,不再隶属于任何公司编制,而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技能/知识提供方,平等地面向所有公司/组织提供技能或服务?

其实,组织创新早已经在硅谷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那里,企业员工有着极大的自由来选择与谁工作,参与什么项目,在哪里工作,以及何时工作。

相关人士预测,经济组织方式也将发生变革,那种把人集中固定在同一时间和场所的传统工作方式,将逐渐被松散的、合作式的方式所取代。

资本经济时代的管理理念是,人是懒惰的,因此雇员们需要被严格管理,他们被安排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场所做着无聊的重复劳动。这套办法在知识和创造力时代是行不通的,因为人只有在自主和自我驱动的状态下,才能拥有最大的创造力。

职场U盘化生存理念,“平台”+“个人”模式

传统商业时代,可以回答我在“XX公司”,“XX单位”,公司和单位就是我们的职场身份。尤其在公务员系统和事业单位,还有“编制”的概念,所谓铁饭碗,那就更有归属感,单位就是衣食父母呀。

而如今,公司作为一个人在职场身份背书,开始变模糊。公务员白天在单位上班,晚上可能在做专车司机;开淘宝做生意的要先成网红;还有一种副业是人人可做的,比如微商,比如直销。

主业是一个传统身份,而副业的收入却更好。而且所花的时间和精力,也不一定比主业少。所以网上经常有这样的论断,未来“公司”+“组织”的传统模式将消失,“平台”+“个人”的模式将成为主流。

罗振宇在做“罗辑思维”第一年的时候,更是提出过职场“U盘化”生存理念——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横批曰:自由人的自由协作。环顾四周,如今身边这样的人好像越来越多了。

现在世界,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就是你职场的兵器,连接世界、交易买卖,在互联网上跑马圈地,没有空间的限制,更没有时间的约束。

未来的公司可能不是等雇员招进来后,进行公司文化培训和灌输的,而是因为在招进来前,就有共同的文化兴趣、价值观,才自发形成了组织,搭建了平台。互联网的一个很大作用,就是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大家可以在不同的平台和社群里,迅速找到自己的“同类”。

将来,就业者跳槽的频率会越来越大,而跳槽的风险和成本会越来越低。一是因为基于生存的压力会越来越小,工作的意义更少是为了解决温饱层面的活着,更多是为探索了人生价值的意义。

就拿现在的90后来说,时间已经证明,90后不是“脑残”的一代,更不是垮掉的一代。他们对于人生,对于职业,有着自己的判断和姿态。如果觉着一份工作没有提升价值,无趣,不能满足自己的成长和价值观,可能说不干就不干了。

哪有什么稳定,奢望什么归属,我们都是一座城市里的孤岛,我们是自己的岛主。

“雇员制”会暗淡,“合伙制”会发光。有人甚至大胆猜想,随着优秀人才的需求以及他们本身可选择机会的增加,传统的“雇佣制”甚至会慢慢转变成“合伙制”,正如有句话所言“你再也雇不到优秀的人才,除非你跟他合作”。未来招人,除了用薪水外,一定要画一张大饼,构一片蓝图,建一个平台,说只要你有能力,就使劲耍吧。

猜你喜欢
盈余技能
技能强国 创新有我
货币政策、加总会计盈余与市场总回报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医院院长必备十大技能
物流业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