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哲学教育

2016-12-23 16:58汤三梅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14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哲学思维

汤三梅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应该在教学中恰当渗透哲学思想。在不断的改革中,语文课堂仍然存在哲学教育空白,也导致了语文课堂的诸多尴尬。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育意识到哲学教育的重要性,关注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价值体系。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回归灵魂,认知人生价值,与生活共舞,与哲学相融,与人文结合。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哲学;生活;思维;人文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015

语文是一门谁都可以教谁都可以评的学科。原因很简单,再深奥的语文课堂,学生、教师终究是能听懂的。正是这样的普通,平凡的语文课堂,能够与学生进行正常交流的课堂——相对于数学和英语以及科学等学科来说,它的课堂应该有更深层次的东西来与学生互动。它可以是诗意生活享受,可以是历史故事阅读,可以是道德文化引导,可以是内心意识觉醒。

可实际呢?

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制度的改革,语文教育受到国民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其教材制定、教学方法、教育理念,特别是教育的发展方向成了讨论的热点,可谓是“勃勃生机”。可即便如此,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的我们仍不知道何去何从,语文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遇到了瓶颈,语文教育者则更是迷茫,有时只能按自己对待老教材的经验照本宣科,师生进入了一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境界。

语文学科的性质,沿袭的是80年代的工具性乃至公式化,趋向于一种功利化的意识形态,把教育和人所生存的环境割裂开来,我们的教学缺乏对世界的基本认识,缺乏对人类的关心和理解,我们失去信念与追求,我们感到空虚,我们对人生开始怀疑,于是我们的精神上出现荒芜的状态。说句实话,我们年轻的刚刚走上教育之路的教学工作者在中学里所受的教育就是这么一套公式化的语文教育,如今在传授知识给学生时,我们自己本着教的兴趣,走上讲坛,试图塑造一个人文和谐的环境,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去教学,想在语文课堂上渗入更多的人生哲学、生活哲学理念。

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发展”,实际上就是张扬人的价值。教育是人的灵魂,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强调灵魂教育,实际上就是语文教育人文精神的回归。可现状是如此的迷茫,钱理群教授在谈及语文教育迷误时,他特别指出:中国语文教育改革的问题之多,是因为未能从整体上对语文进行辨证的分析,确切地说是因为我们缺乏哲学引入。

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社会教给我们的孩子很多,最关键的省去人生中诸多的求知欲,直接奔向了享受。因为这个结果的影响,我们的很多学生满脑子都是享受的想象。更有甚者,数学课上的定理不理解,英语课上的单词听不太懂,社会课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太枯燥,剩下的就只有语文课了。

也就是说语文课无形中可以承担着孩子内心的沉淀,用他们即使做梦也不会陌生的语言文字去告诉他们关于年轻人的成长,实际上就是教给学生对于人生价值的认知,从而确定自己的目标,有那么点行动。于是在凸显重要性的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变化着教学的方法与模式,不断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可学生在具体答题时,总忽略根本性的问题,具体问题不会具体分析,同样的问题不会用辨证的思维去做两重的理解,认识事物采取的方式是头脑的第一印象,而全然不顾逻辑的顺序等。在教学中,有时学生分析时,就如隔着皮靴挠痒,抓不住点。

这就呈现了更为重要的问题:学生对于宏观认知完全缺乏——哪怕只是一个哲学名词的听说,语文的人性知识教育难以系统地走进学生的内心。那么,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呢?

一、让语文与生活共舞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哲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方式,学会把语文和生活联系在一起。生活是整个语文教学的源头,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的环境,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立足于课堂,走向生活,自然而然地将生活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会生活并磨砺人生。在教学《〈论语〉十二章》时,由于文本内容离学生生活距离太远,因此笔者担心学生学起来困难,于是笔者先创设两个生活化的场景,然后由学生用文中原句回答问题,并说明理由。

场景1:有一次有一个陌生的远道朋友,慕名来与孔子及其弟子探讨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问题,孔子带领弟子在热情接待朋友时,由衷地发表感慨说:______。(此时孔子说了一句什么话?)

场景2:一次孔子及其弟子围坐在一起,思考如何解决某一疑难问题时,起初都无好办法,忽然孔子弟子中平时较差的一位说出了令孔子吃惊的好办法,于是,孔子感慨地说:______。(此时孔子说了一句什么话?)

同学们思考片刻,然后几乎所有的同学都答出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答案,并且还能模仿孔子的语气、语调来回答,而且纷纷都说出了自己的分析和推理过程。笔者见同学们讨论热情高涨,于是笔者要求学生为每一则论语创设生活化场景,并说明创设理由,看谁的场景更有创意、更体现水平、更有启发性。几分钟后,一个平时学习不太认真的同学站起来说:“有一次,孔子与弟子一道研讨,为弟子解决各种疑难问题。他鼓励弟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入钻研,于是说:

。请同学回答。”接着,马上有同学回答道:“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并且说明了推理理由。课堂上热闹非凡,人人都积极参与,铃响了,同学们还兴致盎然地不愿下课。课后笔者考查同学们学习本文的效果,惊奇地发现,同学们学得太好了,而且人人都做到能背能讲能用。

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的途径是多方面、全方位的。课堂教学、各科教学、课外活动、社会生活,由内而外,层层拓展,构成了语文教学联系生活的广阔空间。同时又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方面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让语文与哲思相融

“一个民族落后固然出于许多原因,但在软件方面一个最核心的原因可能就是缺乏哲学思维。哲学思维不仅是国家的财富,而且对于个人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使人摆脱奴性和懦弱,成为一个自主的人。所以,哲学思维健康发展应当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人类的教育体系中,哲学本来是一个最基本的东西,它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辩证是统一,正确地引导人们“格物致知”,引导人们怎样认识世界、认识人类,怎样和人类有史以来的文化精神、文化财富沟通的知识。

4月份,上海杨浦区高级中学的语文特级教师朱震国老师来到桐乡六中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猫》,在讲到第三只猫的命运时,朱震国老师并没有像常规一样抓住猫不会讲话,故猫不会为自己申辩,故为弱者的角度,而是从“我”家中的一个生活场景开始引导。朱震国老师问:当“我”的家人在外面晒太阳逗猫玩耍时,李嫂和张婶在不在?学生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但很快就有同学回答“在”,有同学回答“不在”,还有同学回答“可能在”,但朱震国老师一定要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于是从她们的身份地位开始分析,确定两人一定不在,因为作为只是佣人身份的她们一定不会和主人一起在外面休闲地晒太阳。就这样,教师带着学生从文本中挖掘出了更深层的含义——李嫂张婶在家中的地位,致使当妻子责备猫吃了鸟时,有口难辩的又何止只有猫呢?她们的命运与猫的命运是何其相似啊!这其中也不外乎经济基础决定了她们的社会地位,如果不是朱震国老师的这一引导,学生怎么也想不到猫和人除了都是动物外,居然还有这样的联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绝对的真理,放在个人身上,那就是说收入会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模式,而生活模式又会决定其思维习惯。在他们所受的教育历程里,从来就没有一套真正的、完整的哲学教育课,我们教师平常拼命地抓紧机会给他们填补空白,想来个忙羊补牢,可也只是杯水车薪的效果。所以,学生哲学教育的空白或者说对哲学的理解一知半解给整个的语文课堂带来了许多障碍,甚至可以说阻碍了语文教育的进行。

三、让语文与人文结合

学生缺乏哲学教育导致课堂的尴尬实际上是我们整个语文教育工作者的痛苦。在课堂中,我们要热爱班集体,我们不提爱国是因为它太大;我们要有自己的远大目标,但目前我们的目标仍然是中考或是高考;一个人应该有思想,真正地为自己的未来规划;我们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善于把自己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不要变成会说话的哑巴……尽管如此,回归到语文课堂中,语文又按照它原有的轨道进行。记得在学胡适的《我的母亲》时,课外拓展了老舍的《我的母亲》,当笔者要学生结合学习课文的感受,谈谈自己的母亲以及自己与母亲的交往等,笔者用了将近二十分的时间等待,希望出现一个奇迹。学生由说话敷衍,不连续到最后许多同学举回答,有的哽咽,有的甚至因为与父母亲的矛盾而经常偷着哭,其实我们的学生是多么渴望交流,渴望在同龄人中找到理解,可是教育体制封闭了我们的交流空间。于是后来,笔者就把这堂课改成了一堂心理辅导课,根据学生与父母间存在的问题,结合老舍先生对母亲的怀念与感激,告诉他们如何去与父母相处。由于学生的兴趣很大,后来又给他们一堂课,并写一篇日记。同学闷一个星期之后纷纷把自己回家为妈妈做的事写下来,并且言语中透露一种高兴与满足。笔者认为自己的语文教育目标达到了,真正做到了情感教育。

由此可见,将语文教育和人文结合在一起,在语文课堂里运用哲学,不仅是教师的职责,更是学生的任务,不仅是一堂语文课的问题,更是一种思维的延伸,只有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语文和语文教育,把对学生的身体关注转换到对他们心灵的关注,把语文教育当作是对青少年心灵的开启,我们的语文才能走出“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迷茫境界,我们的语文教育才能更有内涵。

作为语文教育的基层工作者,我们期盼改革,期盼更开放、更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期盼教得了人心的语文课堂,期盼透过一堂真正的语文课堂,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一个哲学的世界。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学哲学思维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酷巴熊的生活哲学
英文目录及摘要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