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问题设计为数学教学创新绽放精彩

2016-12-23 10:55杨艳
青春岁月 2016年22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创新

杨艳

【摘要】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问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问题”被喻为数学的“心脏”,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心理品质的主要源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有效问题,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首风味小吃。有效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能力、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课堂气氛活跃、让数学教学走向高效,使课堂效果最优化。

【关键词】问题设计;数学课堂教学;创新

“问题”被喻为数学的“心脏”,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心理品质的主要源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有效问题,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首风味小吃。有效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能力、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课堂气氛活跃、让数学教学走向高效,使课堂效果最优化。结合笔者多年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谈谈数学课堂中的问题设计,阐述如何设计有效的数学问题,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

一、紧扣目标,把握问题的针对性

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问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进行设置,考虑学生要学到什么,思考什么。提问须清楚、明确,有针对性,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案例1:在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里,我们知道“知一求二,已知等腰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度数可求三角形另外两角”的问题,经常要进行分类讨论,但学生往往会忽略这一点,对此我设置了如下的问题:

问题1:顶角为50度时,它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多少?

问题2:底角为50度时,它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多少?

问题3:有一个内角为50度时,它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多少?有一个内角为150度时,它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多少?

问题4:从前面几个问题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度数为n,它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多少?(适时追问:在什么情况下,能唯一确定其它两个内角的度数?什么情况下不能?需要分类讨论?)

二、把握时机,提升问题的趣味性

要实现有效提问,教师要不仅要精心设计问题,还要善于利用最佳时间,把握提问的时机,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探索的兴趣。时机得当就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激活课堂气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2:还原平行四边形:在学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后,设计一节复习课,如图是一张平行四边形ABCD纸片被撕掉一角后留下的一部分,大家先独立思考,试着以尽可能多的方法帮它补全。5分钟后进行交流,在展台展示,并说明画图的依据。

通过一道具有开放性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收到复习中,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回忆,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进行“大盘点”,让学生感觉复习不再是“老生常谈”,避免对知识点的乏味回顾,又在应用中再现了知识的价值,从而有效地突破学生思维的局限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有的放矢,展现问题的多向性

教师要抓住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及心理特征,有目的地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根据个人的理解解决问题,能够做到思而得之,并支持学生的与众不同或产生新颖的想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案例3:创设情境,引出加减法。

问题1:教师通过“导学案”创设以下情境:两个天平都处于平衡状态,若每个小立方体的质量为x(g),每个圆柱体的质量为y(g),小砝码质量为30g,大砝码质量为100g,两个小立方体和3个圆柱体的重量与一个大砝码持平,4个小立方体和3个圆柱体的重量与一个大砝码和一个小砝码持平,你能列出求的方程组?学生很快列出了方程组。

问题2:请大家通过小组合作,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解这个方程组,并说明选择这些方法的目的是什么?(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答题的情况与进度,6分钟后,教师开始提问)

问题3:大家讨论好了吗?想出1种方法的同学请举手,想出2种方法的同学请举手,……有想出4种方法的吗?还有更多的吗?请大家说一说自己的解法及目的。……

课堂上,学生思维十分活跃,所想到的方法多达7种,比老师预设的还要多,既有用直接代入法,也有用整体代入,还有用加减消元法,有消x,也有消y的,而且学生通过对各种方法的比较,得出了该方程组用加减消元法求解更简单的结论,真正做到新旧知识的连接。所以在问题设计时要多进行开放性设置。

四、立足学情,凸显问题的层次性

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情况,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到深,从具体到抽象,一步一步地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创设条理清晰、合乎逻辑的“阶梯”式提问,分层次地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的问题的难易、深浅应因人而异,兼顾学生的知识和智力水平,把不同层次的问题,对应的提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案例3在一次公开课中,一位教师在讲授“有理数的乘方”这一知识点时,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

1、什么叫做乘方?试举出一个例子。

2、记号“an ”的意义是什么?如何读?a,n,分别叫做什么?

3、一个数可以看作乘方吗?

学生回答这几个问题,并不需要太多的思考,只需将教材的内容“照搬”过来即可。

于是对问题1、2进行重新设计:

1、什么叫做乘方?试举出一个例子。乘方与乘法之间有什么关系?试结合例子予以解释。2、记号“an ”的意义是什么?如何读?a,n,分别叫做什么?你能将转化为乘法运算吗?试指出与,与分别对应的乘法运算,并借助乘法比较它们的不同点。

五、扣标整合,形成网络——问题串设计绽放精彩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围绕学生“最近发展区”设计出一系列小问题,即“问题串”。在数学教学中,对一个特定的情境或特定的学习主题用一连串的问题,如提出三个或四个小问题,降低思维的难度,逐步分解难点,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能使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

案例4:在学习北师大版七年级“相交线与平行线”第一节“相交线”时,引导学生观察、猜测、推理,得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对顶角相等”后,进行例题教学,为了加深对这一重要性质的理解,灵活应用这一性质进行角度的计算,设计以下的问题:

例: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如果∠1=50°,求∠2、∠3、∠4的度数。

变式1:如果∠1=75°,求∠2、∠3、∠4分别是多少度?根据什么?

(追问:从以上两题,能得到什么启示?)

变式2:如果∠2是∠1的3倍,求∠2、∠3、∠4的度数?

总之,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进行有效的问题设计并正确运用是数学教学的关键。有效提问是启发全体学生迅速进入思维过程,积极主动思考,培养创新能力的至关重要的手段。教师应该寻找最佳的设问角度,不同的课堂应当有不同的提问策略,教师们应该多思考,多分析,优化课堂教学中的提问,“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课堂的精彩!让设问形式丰富起来,来提高课堂的效率,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创新
浅谈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翻转课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精设计,巧提问
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浅议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