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2016-12-24 18:19刘义
艺术评鉴 2016年19期
关键词:创作背景奏鸣曲艺术特点

刘义

摘要: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作为十九世纪德国音乐里程最富盛名的作曲家、音乐家,其作品大多具有鲜明的、真挚严谨的创新精神、情感体验和丰富的表现手法。深受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感染的贝多芬著有降E大调第3交响曲《英雄》《欢乐颂》《命运》等流传至今的悦耳佳作。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被誉为钢琴音乐中的“新约圣经”,本文将深度介绍贝多芬的人生经历与生平作品,并从音乐的领域来阐述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这部作作品。

关键词:奏鸣曲 《悲怆》 第一乐章 贝多芬 艺术特点 创作背景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9-0006-02

一、贝多芬主要作品及作品分类

从贝多芬音乐作品的特点可以将它的作品分为重奏、变奏曲和奏鸣曲三大类,作品以严谨的艺术结构、细腻深邃的抒情和优美的诗情画意打动人心,也以思想丰富、色彩强烈的激情澎湃震撼听者。其中重奏的代表作品有1792年-1797年的管乐5重奏至管乐8重奏,以及之后的第一号弦乐4重奏至第十六号弦乐4重奏。变奏曲式有1817-1818之间的六首A大调。

奏鸣曲是贝多芬钢琴作品最为丰富的一部分,是其从古典主义进入浪漫主义的作品。贝多芬的一生所创作的钢琴奏鸣曲共有32首,它们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其早期作品处于波恩时期,在这一时期贝多芬与克里斯蒂安·戈特洛宝·奈弗、莫扎特、海顿等人学习,因此奏鸣曲作品中受到这些钢琴大师的影响较深,具有莫扎特、海顿以及巴赫的作曲特点。此时贝多芬所作的奏鸣曲数量最为丰盛,32首中的18首都在此时产生,此阶段的作品创作风格、形式手法都较为保守严谨。贝多芬中期作品处于维也纳时期,此时贝多芬开始听力日益消退,耳朵失聪、健康恶化的贝多芬因为不能继续自己的音乐梦想而苦恼压抑,但他依旧扼住命运的喉咙顽强地创作。可以说贝多芬此时的钢琴奏鸣曲风格非常鲜明,多体现了贝多芬遭受磨难隐忍悲怆的痛苦,同时表达了对命运的挑战以及对现实的和理想的执着坚定。贝多芬晚期作品与之前的风格截然不同,在32首钢琴奏鸣曲中只有最后三首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内容充满矛盾情感,较为深沉。

《悲怆》第一乐章是贝多芬早期创作的音乐作品,也是其早期钢琴奏鸣曲创作的顶峰之作,是反抗残酷命运与黑暗势力、追求美好理想和幸福人生的雄伟诗篇。全曲充满着斗争的力量和热烈追求的激情。

二、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赏析

(一)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的创作背景

创作于1798年的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是贝多芬早期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是他献给卡尔.冯.里斯诺夫斯基亲王的钢琴奏鸣曲。此时的贝多芬深陷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又因为母亲的离世负担起家庭所有的负担,身心疲惫的贝多芬遭受着这些不顺时更饱受耳疾痛苦。这时的贝多芬感情是痛苦沮丧的,是低沉消极的,但法国大革命中呈现的启蒙思想深深激励鼓舞了他,贝多芬勇往直前的扼住命运的喉咙向命运挑战。正在此时创作的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体现了贝多芬遭受磨难隐忍悲怆的痛苦,同时表达了对命运的挑战以及对现实和理想的执着坚定。大奏鸣曲悲怆这个题目是贝多芬亲自命名的,共分为三个乐章,第一乐章由c小调的引子和奏鸣曲式所组成,第二乐章由A大调贯穿融合的回旋曲式组成,第三乐章是由c小调组成的奏鸣回旋曲式。而三个乐章中的第一乐章是贝多芬奏鸣曲《悲怆》中最为鲜明、让人难忘的乐章,也是整个奏鸣曲的魅力与精髓所在。因此本文着重欣赏贝多芬奏鸣曲《悲怆》中的第一乐章,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这部作品、欣赏这部作品。

(二)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演奏情感以及技巧

1.引子

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的第一乐章由312小节组成,使用了许多音符的震音和弦,结构的伸缩性非常明显,分别为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引子中形成鲜明对比的力度与音区打破了传统奏鸣曲的形式,c小调和 E大调灵活的变换表现出浓浓的悲壮与痛苦沉重,而多次使用缓慢低沉的和弦后,乐曲不留空隙的急转到宽广开阔的爆发性旋律中,此时饱含紧张度的引子正是为第一乐章后部分的爆发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踏板是钢琴的灵魂,作为音色“调节器”的踏板对钢琴表演中音色的影响极大,它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钢琴弹奏的色彩、音调、风格等。如果对踏板的使用方法不良,会导致钢琴声音贫乏无趣、连接不畅、断断续续,甚至使钢琴音色呈现出明显的缺陷。因此引子部分的演奏必须弹得饱满有力、节奏稳定,演奏者需要掌握踏板的踩踏力度、踩踏次数,熟练使用踏板并掌握每个音节踩踏的次数,尤其是左手部分的非连音弹奏不能夹杂重音。切勿把有跳音标记的音符弹得过于急促焦躁,这会使伴奏显得不够纯净清晰。

2.呈示部

呈示部是充满激情战斗的双音旋律,是表现贝多芬希望战胜黑暗的矛盾冲突中心。呈示部是充满低音与快节奏高音的,演奏中左手和右手需要连续不断在半音阶阶段弹奏以表现充满斗志的热情,并需要使用下行渐强处理方法,因此演奏者需要将持续时间较长的八度震音表现出来,通过灵活柔顺的双手,合理的控制十指重量,根据音色、节奏轻巧快捷的掠过一个个键盘,表现音质的刚柔和起伏。除了手指对键盘的力度是重中之重,手腕的角度也尤为重要,一般要将手腕自内而外缓缓转,并且所有手指保持略低的高度、确保所有手指维持与键盘接触的状态。这部分的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演奏时需要在力度、节奏、音色、感情等多方面进行了解,要做到音色、力度、情感的融会贯通,在了解这部作品、欣赏这部作品的同时,对这部作品进行更好更原汁原味的演绎。

3.展开部

展开部是一段再次插入引子材料的紧凑部分,通过由弱渐强的周期性节奏表现贝多芬与不幸、黑暗抗争的决心,作品富于哲理性与洞察力,深刻地表露了贝多芬把握住自己的命运以及对人生目标的肯定。这一部分的展开不是一气呵成、急速快捷的,而是使用了两次低谷表现愤怒再推向全曲的高潮部分。展开部最重要的技巧就是弹奏力度的控制,触键力度与声音的强弱、明暗有关,不同的力度弹奏出的音色可谓千差万别,想要表达出贝多芬营造的激烈音乐效果弹奏力度就要用的大一些,并且富有动感、力度强劲,将全身力量集中于指尖,昂扬地奋力打击每个琴键。通过灵活柔顺的双手,合理的控制十指重量,根据音色、节奏轻巧快捷的掠过一个个键盘,表现音质的刚柔和起伏,而多次使用缓慢低沉的和弦后,乐曲不留空隙的急转到宽广开阔的旋律能够营造超凡脱俗之气。

4.再现部

再现部是奋进的胜利之歌,主要展现贝多芬最终战胜黑暗与磨难的坚定气概,曲中使用了较多变奏、扩大和缩小的手法,虽然这一段的小节较短,但演奏者的踏板、和弦、旋律都需要连接得很干净连畅,通过手腕具有弹性、富于变化的上下左右摇动。尾声由两个部分组成,与引子部分相似的使用了较多pp低音,但与引子中表现贝多芬绝望心情的感情不同,结尾主要展示黑暗势力即将消失前卑微的乞求。这一部分最后四个八分音符必须演奏得柔和短促,结束得干净利落、不留一丝犹豫,通过控制力度将演奏者的情感注入每一个音符中,要做到音色、力度、情感的融会贯通。加入踏板可让声音更圆润丰满,否则会让声音显得很“干”。尾声注意不能随意把速度降下来,要保持轻巧的律动。

三、结语

贝多芬作为十九世纪德国音乐里程最富盛名的作曲家、音乐家,他的一生有钢琴演奏的天赋与辉煌,有听力衰退的沉痛惋惜,也有历经磨难后的反抗坚定。不可置疑的是,贝多芬的一生是精彩成功的。他笔下创作的数百首声乐曲、交响曲中,本文重点阐述的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是贝多芬早期的代表作品,它的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演奏时需要在节奏、音色、感情等多方面进行了解,在了解这部作品、欣赏这部作品的同时,对这部作品进行更好更原汁原味的演绎。除此之外,演奏者还应该通过对弹奏力度的个性创新,在音乐中加入自己独一无二的感想和体会,将自己对作品的独到见解融入音乐中,而这一切转化和领悟都需要通过弹奏力度来实现。

参考文献:

[1]郑兴三.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

[2]于润洋.音乐作品分析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2003年10月第二版.

[3][苏]阿·鲍·戈登威捷尔.贝多芬32首奏鸣曲注释[M].刁蓓华,陈复君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0.

[4]尹学毅.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赏析[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5]孔庆夫,金姚.浅谈高校音乐教育之贝多芬作品——C小调钢琴奏鸣曲演奏诠释[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1).

[6]刘雪莎.贝多芬对奏鸣曲式的改革与创新[J].齐鲁艺苑,2005,(03).

[7]郭玲玲.贝多芬晚期作品中赋格应用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猜你喜欢
创作背景奏鸣曲艺术特点
手机上的奏鸣曲
月光奏鸣曲
饥饿奏鸣曲
浅谈工笔女画家蒋采萍的绘画
浅谈《黄河怨》的音乐处理
赏析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浅谈《玫瑰三愿》的艺术特点和美学思想
文学作品与舞蹈的艺术融合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